当前位置:中国 → 安徽 → 黄山 → 黄山 → 黄山温泉 → 概况 |
|
又称汤池、汤泉,古名朱砂泉,位于黄山紫云峰下。已有千年历史,自古享誉九州。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泉水异常清澈,无色无嗅,其味甘美。常年水温42°C,可饮可浴。流量稳定,久旱不涸,每小时出水量48吨。具有一定医疗价值,对多种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黄山温泉,是黄山接待的中心,游客旅途或登山疲劳,入浴池浸泡片刻,便会疲劳全消,心身轻快。 相传轩辕黄帝浴后,白发变黑,返老还童,故誉为灵泉。唐大历年间(766一779),歙州刺史薛邕浴此治愈时疫,于是在此立庐舍,设盆扜,名声大振。古诗云:“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泉边石壁有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游人所题“天下名泉”等巨字石刻。另有邓小平所题“天下名泉”刻石。现设有温泉疗养院、 温泉浴池和游泳池。 黄山温泉喷流不绝,似琼浆玉液,清澈如镜,与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并称为黄山四绝。黄山温泉位于悬岩之下,泉水清洌。关于黄山汤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周书异记·神仙传》云,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受胎息于容成子,吐纳而谷神不死。获灵丹而浮丘翁,遂思超溟渤,游蓬莱。乃告浮丘翁曰:“愿抠衣躬侍修炼。”浮丘翁曰:“择贤而师,学必精奥;栖隐胜地,业则易成。炼金为丹,必假于山水,山秀水正,其药乃灵。东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神仙止焉。地无荤辛,境绝腥腐,古本灵药,三冬不凋,名花异果,四季皆有。山高木茂,可为炭以成药,迸泉直泻,状如飞布。下有灵泉,香美清温,冬夏无变,若能斋心洁己,沐浴其中,饮之灌肠,万病皆愈矣。”黄帝遂命驾,与容成子、浮丘翁同游此山。
鸣弦泉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温泉景区,从虎头岩上行二里至鸣弦桥,可见山麓有一石横卧,长约9米,高约1.5米,石崖中空,左端略厚,状似古琴,泉水自石壁下泻,冲击此石,发出音响,宛如琴声,故泉以“鸣弦”名之。 景点概述 明代汪道昆有诗赞曰:“山头一片石,流水鸣溅溅。薰风忽相激,吹入伯牙弦。”明代许志古之诗将它描绘得更是声形并茂:“有石横卧如横琴,瀑泉激石弹清音。我携焦尾写其调,一曲未终风满林。”清代名僧释音可秉烛夜游,至此赋诗:“石崖悬琴琴最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声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诗中夜半弹琴,伤心落泪之说源于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小姐与一贫穷青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因小姐父亲做官,嫌贫爱富,将青年赶走。然而小姐却痛恨父亲的做法,对青年仍情愫笃笃,并尾追千里来到黄山,架古琴于危崖之下,拨弦以召情郎。年复一年,人逝芳殒,但古琴犹存,并日夜弹唱着这首悲歌。泉侧石壁上有“鸣弦泉”、“高山流水”等字的石刻。 →回复
虎头岩在安徽省黄山市的温泉景区,又名“山君岩”,位于温泉至汤岭关路旁,在“丹井”附近。 景点概述 此岩“负山而立,昂首作咆哮之状”,因形似虎头,故名。此岩虽仅粗具虎头之形,但张口怒目之态,却威气逼人。岩下有石凳可坐,如同老虎张口吞人。奇景天然,令人百看不厌。南宋右相程元凤题诗赞曰:“共趁云龙会,尔何独负用猝逢惊履尾,熟视稍摩须。野老与相押,行人畏不趋。敢烦猿臂手,射此老于菟。”岩上镌有“虎头岩”三字,为南宋时歙人罗愿所书。 神奇传说 民间传说,从前黄山有个凶恶的财主,农民都叫他“山狼虫”。他的青年佃户大山,救了一只被山狼虫追杀受伤的老虎。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这老虎在大雪封门,大山家断了柴米的年关,给大山衔来了一个姑娘、一袋米和一只猪腿。这姑娘是被山狼虫抢去逼婚逃命的,已无家可归,便与大山成了亲。山狼虫知道了,急忙带着瓜牙去找大山算帐。那只老虎又来领着大山夫妇上山藏了起来。自己蹲伏在“丹井”附近,张着大嘴,将追上来的山狼虫和他的爪牙叼的叼了,吞的吞了。由于老虎要保护大山夫妇,坐久了,便石化了,成了现在这虎头岩的模样。 →回复
桃花峰位于黄山南端,在黄山的温泉景区,桃花峰西连云门峰,与紫石峰隔汤泉溪相望,为36大峰之一,海拔1460米。 景点概述 此峰土质肥沃,草木繁盛。早先峰上多桃树,人称“十里桃花峰”,至今仍盛开不衰。每年3~4月,桃花山峰麓层层开至峰顶,如同锦霞,分外艳丽。前人曾有诗形容:“花开十万树,峰似绎霞披。”花谢之时,满山红瓣流入桃花溪,名曰“桃花汤”。峰便由此而得名。清黟县人、雍正间举人、名士胡与高有诗曰:“山头桃花开,山中玉女笑。帝乡无尽春,日日斜阳照。”诗中将桃花盛开和玉女欢笑糅在一起,给桃花峰抹上了一层春色长驻的浪漫色彩。 关于峰上的桃树为何人所栽,有两种传说:一说当年轩辕黄帝来黄山炼丹时,看到桃花峰上缺花少木,乃令众臣遍栽桃树,点车上观之,更能看出它独卧壑外,不与众峰相接。故有诗云:“一峰贪枕自离群,万古山中卧白云。盛世人皆争贡献,汝甘壑外不人群?”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