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武汉市汉口黄浦路21号。在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中,古德寺的历史比其他三寺都要短。1877年(清光绪三年)由一位法号叫隆常的禅师在汉口今解放大道东段、黄浦路北段一带的坡地建起,而后因香火一天天旺盛,于1921年秋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工程,前后历时13年至1934年才告竣工。
古德寺坐东朝西,占地规模最大时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寺内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佛教文物和宗教设施全部被毁。古德寺作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进行了全面的修复,恢复其古朴庄严的原
古德禅寺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觉幻寺、观音堂、藏经楼等。主要建筑大雄宝殿是仿缅甸阿难陀寺形式建造的,顶部象征九龙拜圣的9座佛塔、96个九莲花墩、二十四诸天菩萨等,布局巧妙,结构谨严,门窗墙壁设计精致,修饰华丽,显示出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kevin_chen(西门) |
2005年12月24日 00点59分 |
评分:10 |
位于汉口黄浦路上滑坡路74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87年),原名“古德茅蓬”。该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进入山门过甬道即四大天王殿,穿过殿后院落,可到达内容千人的大雄宝殿,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大殿左侧有方丈室、觉幻室、观音堂、藏经楼等;右侧为生活区,有寺僧寮房、客堂、斋堂等。寺后及左侧为一片茂密的竹林。但该寺在“文革”浩劫中被毁坏殆尽,近几年市佛教管理部门正加紧复修,以最快速度恢复其古朴庄严的原貌。
古德寺的历史比宝通寺、归元寺、莲溪寺都要短。1877年(清光绪三年),在汉日今解放大道东段,黄浦路北段一带还是一片坡地。有位法号叫隆常的禅师来到这里,建了一座小小的寺庙,名“古德茅蓬”,他便成了古德寺的开山祖。随着后湖的变迁,前来烧香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到1905年进行了第一次扩建。据说该寺还请了藏经,加强了它在佛寺中的地位。民国初年,昌央法师主持扩建,定名古德禅寺。黎元洪当了北京政府的大总统后,支持古德寺的改建、扩建,并亲笔题写了寺名,悬于山门之上。1921年秋,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作,重修了大雄宝殿及其他殿宇,塑造了各殿内供奉的大小佛像多尊。1931年汉口大水时被淹没,水退后又继续修复,前后历时13年乃告竣工。
古德寺规模最大时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进山门过甬道,首人天王殿,殿内供奉佛寺守护神韦驮和四大天王。穿过殿后院落,即可达大雄宝殿。此殿参照缅甸著名佛寺阿难陀寺的建筑艺术风格建造,正方形大殿内空高达16米,殿内可容千人,殿顶盖有象征五佛(即东、南、西、北、中五方佛,又名五智如来。中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南方宝生佛,表福德;东方阿网佛,表觉性;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四菩萨(即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四菩萨)的9座佛塔,塔周围有96个莲花墩和24诸天菩萨像。殿中供奉三位主尊:释迦牟尼、药师、弥陀,三尊托纱丈六金身大佛盘坐在8级莲花座上。这种三佛同殿的安排,近世少见。三尊大佛前还保留着古德茅蓬时代所供奉的三尊同名佛像,相比之下,后者的形体显得很小了。三主尊佛坛的背后为西方三圣,两廊为楞严二十五圆通及文殊、普贤佛像。
大雄宝殿左侧有方丈室、觉幻室、观音堂、藏经楼等,右侧为生活区,有寺僧寮房、客堂、斋堂等。寺后及左侧原有大片空地,是菜园和竹园。现外观犹存其轮廓。以往住僧常在50-70人左右。解放初因与广讲寺同搞生产,逐渐并入广讲寺。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