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城东七星岩下寿佛洞前。唐代名栖霞寺,明万历间重建名寿佛寺(庵),南明间浑融和尚扩建,复旧名。其时殿宇宏伟,结构逸致,有山门、大雄宝殿、准提阁、韦驮殿、阿难殿、环碧堂、修竹亭、白莲池、放生池、回廊等。
浑融(161—1708),本姓张,湖南沅州人,自小学得文武,因不满明朝的腐朽统治,在衡州出家,法名本符,崇祯末年来桂住普明庵。南明时,曾与抗清名将瞿式耜、张同敞等常聚这里,旷论国事。他出于忧国忧民,曾投人抚粤将军刘起蛟部,出谋划策抗击清兵,衡州失守后回寺住持。翟、张二公成仁后,他仗义收尸,并在寺北建二公祠,常在此诵《浩气吟》;在寺南建听月亭,表示他思念明朝之情。后来,寺全毁于战火,仅存山门及其遗址。现住持修复部分,可供进香。
haoshelong(松哥) |
2006年8月6日 22点45分 |
评分:10 |
座落于桂林七星景区内普陀山西麓的栖霞禅寺,缘起隋代高僧昙迁云游桂林后所题的 “栖霞洞”,寺庙始建于唐朝。武宗会昌年间诏令毁佛,栖霞禅寺未能幸免,元朝17年,道士唐大淳重建为全真观,明朝万历年间改为寿佛庵。清顺治8年,楚僧浑融耗时33年,四方募化,在寿佛庵基础上恢复栖霞寺,并使之成为西南佛教一大名刹,之后有清、民名宿感于栖霞寺盛名多次加修,战争期间再次严重受损。在众多名士的倡议下,栖霞寺根据历史记载规模在原址再次进行修复扩建,设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藏经阁,中轴北翼借用江南造园手法,设曲廊、白莲池、素食斋、方丈院、听月亭。寺内精美的唐式佛像、名贵的东阳木雕、国内最高的立式汉白玉观音,再现“栖霞真境”胜景。2002年9月28日重光之时,获中国佛协领导和诸山长老高度赞誉,称之为“中国最完整、最精致的唐代风格寺庙”,从此名播四方。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