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雁荡山 → 南雁荡山景区 → 东西洞景区 → 概况 |
|
【石天窗】 渡过碧溪潭,行数十步就到四角的爱山亭,亭子纯系石柱石梁石屋顶构成,风格古朴。亭前有联:“开天窗说凉(亮)话;有大石当中流。”指的是两处景观:一是以往溪流中有块巨石,像跃起的癞蛤蟆,如北雁显圣门的“中流砥柱”。另一处就是石天窗。 石天窗,隔溪与石亭对望。原是块峙立溪边山上的大悬岩,中间有一方洞通透,仿佛是架在半天的窗口。宋时已有盛名,宋人项桂发诗云:‘深游南雁见名山,石洞天窗夜不关。”1918年《中国名胜》第十种里,石天窗被列为主要景点之一。近旁还有相传雁群云集的群雁峰,形似天马行空的天马峰。 【东南屏障】 从爱山亭南行,举首可看到一处孤峰矗立,全峰由三块巨石构成,呈“品”字形。走上几十级石阶,大有泰山压顶之势,这就是南雁众多奇峰怪石中出类拔萃的锦屏峰,又名石屏风、石门楼。历代都是南雁荡山主要景点,开发于唐代中期,宋时称石门楼。宋代陈有功有“百里周遭雁荡山,石门天设不须关’诗句,清代黄青霄有“拔地嶙峋列画屏。潆洄水抱数山青”诗句。此峰高33米,宽50米,厚约4米。主峰下一洞门,高4米,宽6米,门楣上有“东南屏障”四字的摩崖石刻。 穿过洞门往南看,有两岩相连,一如蛇头,一如龟,称为“龟蛇会”。又有两巨石,一似狮,、一如虎,为“狮虎斗”。从山岭上看此峰,宛如头戴方帽的“知客僧”,正向游人垂袖恭迎,与北雁的“接客僧”竞献殷勤。 【跃鲤滩】 从东南屏障往南行,山下有个小洲呈卧鱼形,鱼的中段有四五亩面积那么大,这就是跃鲤滩,又名石鲤,清人卢镐诗云:“泛泛清溪水,中有故龙姿,凌风可飞去,乃恋水石奇。长留一片园,时动鳞之而。”这里还有个鲤鱼化龙的传说。 【云关】 由两座悬岩夹峙而成,顶端有大石梁覆盖;形成天门,洞门高30多米,宽4米,其下形成比东南屏障更为高深的拱门。此景观开发于唐代,盛名于宋代。石壁上两行题句最为切最:“云锁天窗隐,关开月瞩明。”如遇山雨欲来,狂风满谷,云雾穿过关口,如海涛汹涌,更是奇观。 云关前左右两边,天将峰与蟾蜍峰对峙,顶上又有望海狮、仰天狮、玉仙峰、纯阳峰(状似吕洞宾背包袱)。 【仙姑洞】 唐时称石室,宋时称仙姑洞,奉把遁居的朱氏仙姑。如今建筑物前殿有1276平方米,后殿336平方米。内殿一半有屋顶,一半以洞顶为屋顶,洞高2—10米,深24米,宽14米。前殿大门外墙有篆刻家方介堪篆书“无量福地天等”。 【怡心院】 怡心院在仙姑洞西进悬崖下,三间两层小楼房,仅80平方米,但极幽静风雅。当年享年104岁老道人,就是在此静修。怡心院前是桂花林,还有一株罕见的杨松。后山尚有一二处草棚,亦属道家栖息之所。有一处奇峰,如腾空飞跃的鲤鱼,叫朝天鲤,其下有泉,投硬币于水,不会下沉,可与杭州虎跑泉相媲美。在阳光照射下,更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十二奇峰如画屏】 坐在西洞前殿凭栏遥望,观音洞顶偏左处,有一岩形似笔架,就是笔架峰。向右,两侧小山头间有块巨石,连起来看,恰似一只俯卧的大蝙蝠,称为蝙蝠峰。峰下有栖息过蝙蝠的蝙蝠洞。蝙蝠峰正下方,有少女殉情化身的玉女峰。宋人薛光远诗云:“玉女谁知化石年,望夫不是此山前。朝云暮雨无消息,秋月春风自斗妍。”往下看,还有美人岩,又称美女梳妆峰。但又像老公公背着老婆婆,说是“公负婆”。“公负婆’右边,有瞪眼蹲着的蟾蜍岩。 蝙蝠峰右下方,有一峰如美髯公注神展卷默读,俗名“关公看兵书”。左边有三台峰。三台原是大熊星座的星名。故宋代朱耀诗云;“即此是台星,三峰入眼明。若非天上贵,宁显世间名。万国皆瞻仰,千岩自送迎,泰阶何日正?草木亦光荣。”这台阶,是指三台峰的上台、中台、下台,并上如阶。西洞正前方,有一石猴神情专注望着山下那座古老的水碓,人们称它为“猴子看水碓”;再往有上方看,有矗立的石塔。山的最右边,石峰林立,各具姿态,名日:“会仙峰。”会仙峰下方,有仙人赶猪峰。 【杜鹃林】 在梅雨瀑边和碧溪畔。有“五色杜鹃”、“四季杜鹃”,盛开时,绚丽烂漫,很有特色。五代时就已开发,至宋成为重要景点。南宋洪迈在《夷坚志》中载:“王伯顺为温州平阳尉,尝以九月诣树(田童)视旱田,道间,见有杜鹃花一本,甚高,开花......色如渥丹。讶其非时,以询土氓,皆云:‘此种只出山谷,一年四季开花,春秋为盛。’”池圣夫诗云:“花笑群峰景、鸟啼千壑春,满林声色好,何时亦愁人。” 【晴虹洞】 出东洞沿溪南行,过第二条(石丁)步,沿蜿蜒的山径,进入峡谷,这便是晴虹洞。《南雁荡山志》载:“晴日初过,洞水映射,彩色眩目,望之如长虹。”增列为“南雁八景”之一。涧边有路叫采药径。传说朱氏仙姑当时经常在此采觅草药,尝过百草,为穷人治病。朱元升有首别出新意的诗:“黄芝与钩吻,貌同性相反。寄语径中人,采时高着眼。”黄芝就是道家用来求长生的名药,而钩吻却是有毒的野生植物,俗名断肠草。根、茎、叶皆有剧毒,与黄芝貌同而质异,因而告成世人不要因假象而上当受骗。 【梅雨瀑】 又称雾瀑云潭,在杜鹃林西边。与杜鹃林一样,在宋代就已知名。此瀑集施岭之水,瀑高30米,宽2~3米。瀑底有梅雨潭。瀑潭三面环山,朝东,每当清晨七时许,朝阳透进山谷,潭角便出现五彩虹霓。梅雨潭右边陡坡上有倒插花岩。“植物本乎地、胡为花倒开?云根分种异,假手自大栽。”明代陈应人曾作诗咏它。上游施岩,传为唐代诗人施肩吾炼丹处。从梅雨瀑下山,过(石丁)砸,到南端桥边转折处,可见金鸡回头峰。但只能在傍晚夜色苍茫时才能窥见她的倩影。 【三台道院】 在三台峰下。三台峰开发于五代,宋时就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现今有五间二层仿古道院建筑物,建筑面积170平方米,1984年4月由一道姑筹募经费新建。近年香火亦盛。居此可测览东洞周围诸景。 【钓矶、观音坐莲……】 出西洞,经幽深之九曲岭,下来便是鸣玉亭。亭前矴步边溪岩上,携有“锦水流丹”四个隶书。一侧,有一块10多平方米的大磐石,高出水面的5米,近水处刻有“钓矶”二字,仿佛是富春江严子陵的钓台。历代名人题咏颇多。清人戴启文诗云:“磐石成钓矶,亭名署鸣玉。小憩俯清流,须眉映寒绿。”钓矶下有照胆潭,潭水深碧,宛如传说中的古镜。右侧临流有石洞,溪水回旋,深不可测。南行数十步,可看到隔溪有10米高的孤峰,似跌坐的观世音菩萨,下看如一朵盛开的千叶莲花。再前行片刻,回头一看,观世音竟变成老态龙钟的老道士,头梳圆髻,正笼着双袖默坐,面对八卦炉在炼丹。其西南面10来米的半山腰,有岩长约3米许,像只缓慢爬行的大海龟。即所谓“上山龟”。山背是块像猴子的怪石,前面那块比猴头大数倍像桃子的圆石,酷似一幅“猴献果”的动画片。 【东洞】 开发于唐代末期,传说北宋崇宁年间有余公隐此,又名余公洞。清代《北雁荡山志》作者施元军曾写过《仙甑岩记》,经查考,仙甑岩就是东洞。施氏曾描述为:“他甑岩立岸边,中空而外削。下有洞口,。望若黔突。”进入洞口后“仰见青天如明镜,玲珑圆卷,宛然一巨甑也。甑口四五步,有峰孤起如悬针,窍其根为门,状如针孔,天光透彻,与甑口相映射”。经过历代开发,如今已是高10.2米,宽5.8米,深107米的洞府。洞口有篆书横额“东洞”,岩壁上有前人所刻“齐云”两字。东洞顶端由三块巨大悬岩组成。浑圆、正直的为华表峰,一名石华表;最妖娆的是右角峰;最形象的为仙冠峰。三峰底部都连缀在一起,共名日:化龙岩。左侧石壁间有棣萼世辉楼,系宣统年间所建,门楣青石横额是郑孝胥手迹,楹联“不分新旧唯求益,兼爱自他所谓公”,是晚清学者宋衡撰书。 【会文书院】 原是北宋末年陈经正、经邦兄弟读书处,朱嘉曾率弟子多人在此讲学。题额与对联“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皆系清末学者孙衣言手笔。这里是南雁儒教处所。近旁有听诗叟、洗砚池,摩崖石刻“雁荡第一泉”等景点。听诗叟在会文书院东大门外,站在辉萼院前抬头向左看,便见一块高约二三米,像正在聆听吟哦老人的怪石,这就是“听诗叟”,跟北雁的“听涛叟”相映成趣。清人华栋有诗云;“此叟善听诗,长向路边峙。过此不敢吟,听之恐洗耳。” 【观音洞】 在会文书院右侧山上悬崖下。开发于五代,宋时已是主要景点。现有慈云古刹是清同治年前建;僧徒显明重修,1982年又大修。是释教所在地。洞高21米,宽41米,寺院殿宇依洞而筑,布属紧凑。主次分明;真是仙山楼阁,巧夺天工。寺中有联珠瀑,由岩顶飞洒人池,终年不断,池底有块“狮舌岩”。洞顶有凌霄峰、普陀峰,卜有净瓶岩、鹦鹉峰,附近犹有罕见的五色杜鹃。 【一线天】 从观音洞下来数十步折向东行两百米米处,有两座大悬崖夹峙而成“一线天”,高50米,深16O步,阔只1米,仿佛是仙人用巨斧把悬崖劈成两半。清光绪年间已开发,民国时堵塞,1984年春重新辟为新景点。 【圣峰洞】 俗称新洞 继仙姑洞、观音洞之后开辟得名。清光绪九年(1883)称“功德堂”。守东青石构筑,光绪二十六年称为圣峰洞,1918年称圣峰寺。洞深7术,分上下两层,下层高3米,上层高2米,洞中存“龙古”,洞门朝东,可望东海日出。夏凉冬暖,周围又有不少景观。 【碧湖篁岛】 是新开辟的景点,从钓矶沿溪往南,就是碧湖,它由一条拦洪坝堵住溪流构成的人工湖。湖边巨岩重叠,绿树成荫,可在此放棹漫游,垂钓,湖边山崖有一洞,游船可进洞游玩。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