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山东聊城曹植墓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山东聊城曹植墓概况
曹植墓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里鱼山西麓,依山而建。 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1951年,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清理出土文物132件,其中除 玛瑙珠、玛瑙泡、青玉璜数件较精外,其他大部为陶制明器,象车、案、壶、盆、鸡、狗、鹅、鸭之类。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阿曹植墓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hailian(hailian) 2005年12月23日 14点27分 评分:10
鱼山,又名吾山,距县城19公里,海拔82.1米,因葬曹植而扬名。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魏太和7年),坐落于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1200余亩,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风,北面金堤绵亘,似黄龙静卧,沃野万顷,一抹平川,近看山下房屋鳞次栉比,远看村落星罗棋布,犹如一幅水墨丹青,使人游目寓足,旷然大观。曹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才高八斗,七步成章,辞采华茂,骨气奇高,在后世有较大影响,同时期的墓葬在我国发现较少,因此曹植墓对于文学史、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山上有许多龙山时期的灰陶片,以及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遗物,并且有“重云洞”、“绿葫居”、“四眺亭”、“夕照轩”、“倒影阁”、“羊茂台”、“仙人脚印”等八大景观。1981年上级拨专款修建了墓基围墙,翻修隋碑楼,1986年又对该墓坍塌部分进行重点修复,还其历史本来面目,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扩大曹植墓的知名度,东阿县委、县政府对鱼山曹植墓做出了景区规划,拟划分为六个区,即墓前神道区、山上区、“子建祠”区、纪念馆区、荷塘区、生活区,把鱼山曹植墓建设成为吃、住、购、娱为一体的旅游场所。

 
→回复
kevin_chen(西门饮马) 2006年2月4日 01点19分 评分:10
《曹植墓》—曹植之墓位于山东省东阿县境内鱼山西麓。三国时期文化名人,魏东阿王曹植(192-232)字子建,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胞弟。他自幼聪颖过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五年(210年)冬,曹植19岁时,邺城(今河北临漳)铜雀台刚刚建成,“太祖(曹操)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由此,深得曹操喜爱,认为他是诸子中“最可定大事”的人。曹操几次想立他为太子,继承千秋大业。但由于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于失去曹操的信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继位,曹植则遭到了种种猜忌。曹丕怕他争夺王位,以“醉酒悖慢,劫使者”的罪名,将他抓了起来,令他“七步成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应声而对,七步之内,吟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性命虽保住了,但开始了屈辱偷生的悲惨生活。正如他在《求通亲亲表》中记述的:“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在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议无所于展”。在兄侄残酷的统治迫害下,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像囚徒一样,凄惨地走着人生的路。太和三年(229年)“太皇太后念雍丘下湿少桑,欲转东阿”,遂在其母卞太后的关照下,徙封东阿为王。当时的东阿,“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天下之甲第”,他的生活有所好转。但统治者并没有放松对他的防范,“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死后谥号“思”,意为追悔前过,曾封陈王,世称陈思王。曹植生前常“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志。遂营为墓”。因此,在他死后,其子曹志将他的遗骸迁葬于鱼山西麓。

鱼山海拨82.1米,坐地1200余亩。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仿佛一道天然列屏。站在山顶,近看山下房屋鳞次栉比,远望村庄星罗棋布,犹如一帧水墨丹青,让人游目寓足,旷然大观。

1992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东阿县委政府加大投资规模进行曹植墓名胜区旅游项目的开发,发展以曹植墓名胜区为重点的旅游项目,使曹植墓名胜区成为《江北水城》旅游重要景区之一。



曹植墓位于聊城市东阿县东南20公里处的鱼山西麓,座东朝西,依山营穴,以青砖筑垒。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第三子,自幼才思敏捷,智力过人,曾被封为东阿王,死后葬于鱼山。
墓前有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所立神道碑一座。碑高2.57米,宽1.03米,厚0.21米,碑文共931字,论述曹植生平。此墓经多年风雨,多处败坏。为了搞好对曹植墓的保护和建设,自1994年4月开始对曹植墓进行复原。把曹植墓区分为墓前神道区、山上区、子建祠区、纪念馆区、荷塘区等六个区域逐步进行恢复和建设。曹植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东阿县鱼山西麓。座东朝西,依山营穴,砖土垒就。1951年夏, 平原省文物管理员会清理。后墓室残破,1981、1985年先后整葺修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建安时期杰出诗人。魏太和三年(229年)封东阿王,六年二月改徙陈王(今河南淮阳),同年十一月卒,谥“思”。次年三月迁葬于此。
《三国志·魏书》载:“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墓室为前堂后室砖室墓。前堂4.35米见方,后室长2.20米,宽1.78米。墓壁以青砖错缝平砌。前堂后室之间辟门,以砖封护(图2-5)。清理出石圭、石璧、青玉璜、玛瑙泡和云母片以及罐、盆、杯、盘、灶、案、车、禽畜俑等各式陶器132件。
墓前左侧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碑楼1座,单层硬山式建筑, 内置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立曹植墓碑。碑圆首方趺,趺座半入土中,高度不详。 碑冠与碑身为整石雕出。通首高2.47米,宽1.03米,厚0.21米。碑首雕而不砻,起龛有三身像。碑身高1.80米,镌文22行,行42~44字不等,共935字。 书杂篆隶楷三体,结体险峻,气韵高迈,笔力雄奇。此碑早年湮没在大清河中,清代捞出,还置墓前。此外尚有题咏、记事碑碣4方。



 
→回复

邻近景点
泰山
孔林
孔庙
孔府
趵突泉
成山头风景区
第一海水浴场
刘公岛
大明湖
蓬莱阁
千佛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