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尖顶圆形大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所在。
明永乐十八年仿造南京天地坛,建造大祀殿,于嘉靖九年天、地分祭,进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九年至二十四年,改建成大祀殿,清乾隆十六年(175年)修缮时,全部改用蓝色琉璃瓦,并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年)八月,殿遭雷击焚毁,次年重建,于二十二年完工。
祈年殿,上层用蓝色、中层用黄色、下层用绿色琉璃瓦,代表上天、中君、下臣民。 殿高32米,直径32.72米,为圆形建筑。大殿结构特殊,中央四根龙井柱,高19.2米,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间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圈十二根檐柱,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檐顶全部重量,由二十八根大木柱和三十六根枋桷支承。屋顶三层蓝琉璃瓦,逐渐收缩向上,冠有鎏金宝顶。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富丽堂皇。殿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一座,背后又一座皇乾殿,前后左右连成一气,显得庄严,雄伟,气势磅礴。
整个大殿建在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圆形台基上。上层台面直径68.8米,中层74.4米,下层80米。周围栏板420块。南、北各有三个台阶,东、西各有一个。殿北为皇乾殿五间,蓝琉璃瓦顶,殿内展出部分祭天文物,有香帛亭和誉为“玉振金声”的范金铸钟、碧玉特磐等。内谴墙东门外,有长廊七十二间、神厨、林亭、宰牲亭。南面有七星石,山形朵云纹,为明嘉靖时的镇石。祈年殿区,洁白的栏板,天蓝色的屋檐,朱红色的漆柱,辉煌的彩画,金灿灿的屋顶,使得整个建筑显得无比华丽、端庄和崇高。
当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是你一生都难以忘怀的。
liuguohui(天下唯我独尊) |
2005年8月12日 17点10分 |
评分:2 |
hao a
→回复
kevin_chen(西门) |
2005年12月29日 13点57分 |
评分:10 |
位于祈谷坛中央,为皇帝祈祷丰年和祈雨的场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改称大享殿,三层檐覆三色琉璃瓦,从上至下依次为蓝、黄、绿,分别代表昊天、皇帝和庶民;清乾隆十七年(1752)再次整修,三层檐全用蓝琉璃瓦覆盖;光绪十五年八月二十四(1889年9月18日)焚毁于雷火。次年开始重修,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完工;1970年10 月又重修,至1971年9月完工。殿为蓝琉璃瓦圆攒尖顶的三重檐圆形大殿,高58米,直径32.72米,上层檐下悬挂“祈年殿”飞龙华带匾,三重殿檐逐层向上收缩,殿顶莲花座上为巨大鎏金宝顶。殿内部为层层相叠而环接的穹顶式,类似砖砌券殿,但未用砖石柁檩,而用枋柁桷榱互相环接,下承短梁楹柱环转支架;其中内外楹柱各12根,藻井楹柱4根,共28根楠木柱。藻井楹柱支撑着殿顶中央处的九龙藻井,称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4根“龙井柱”象征一年的四季;中层12根金柱象征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十二个时辰,中外层相加24根,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28根,象征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上的八根重柱,象征三十六天罡。藻井下面的1根雷公柱,象征着“一统天下”。殿内石板地面中心墁嵌圆形大理石,上有天然龙凤纹,俗称龙凤石,与殿顶中央的龙纹藻井及殿内壁的“龙凤和玺”彩画交相浑映。殿内北部圆形石台上的雕龙宝座和东西两侧石台上的宝座,分别置皇天神牌和皇帝祖先神牌,宝座后都有木质浮雕屏风。祈年殿前东西配殿各9间,面阔44米,进深8.5米,座于高1.5米的砖石台基上,是存放配祀神牌位之处。明代时此配殿后还建有9间配殿,称双重配殿,共27间,存配祀诸多神牌;清乾隆十五年(1750)拆除重殿,只留他的祖先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祯五个神牌位放在祈年殿配祀。1907年,祈年殿东配殿新设祭天乐舞馆,用207个乐手塑像再现清代皇室
祭天乐舞的场面,同时播放由天坛保存的中和韵乐乐器演奏的“祭天大乐”录音。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