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新疆 → 吐鲁番 → 交河故城 → 概况 |
|
交河,是吐鲁番最古老的名称。位于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交河城是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毁于十四世纪前半叶元代的连绵战火。该城经过2300年风风雨雨的考验,至今城内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保存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 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没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西部有许多手工作坊。大道两侧是高厚的土垣,垣后是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的“坊”,临街不开门。“坊”内有居住遗址和纺织、酿酒、制鞋等手工作坊。东侧有军营、余为民居。交河城仅有东门和南门两座城门。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悬崖上,不用筑城垣,城门亦非正式建筑。南门,是古代运送军需粮草、大军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门地势险要,有“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山崖,东门,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为城内居民汲引河水的门户。 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护性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座地下寺院和车师国贵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贵文物。 1、交通: A、出租车:夏利往返〔停留一小时〕约50元/车;单程送至交河约20元/车。 B、公交车:从吐鲁番大十字乘1路公共汽车至亚尔乡政府〔1元 人〕,然后换乘小公共至交河前的大坡下车〔2元/人〕,再步行约十分钟即可。 2、门票:30元 3、行程安排: 一日游:每天早上北京时间8:30分从吐鲁番宾馆搭乘吐鲁番一日游旅行车,可参观绝大多数旅游景点(唯一不足的是每个景点停留时间过短)价格:45元/人,四人以上即发车。 一日游出租车:可游览八个旅游景点,价格由游客与车主商谈。 参考价:桑塔纳、富康200--300元/车;夏利、斯科达160-220元/车;面的(六座)120-180元/车。可参观:交河故城、高昌故城、苏公塔、葡萄沟、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坎儿井、吐鲁番博物馆、火焰山。 4、交河故城游览须知: A、前往交河故城游览时,请不要将摄像机带入,您可放在车上或积存在售票处。 B、在游览时请不要四处攀登。 C、为您的安全,请不要去未开放区或悬崖边游览。 D、由于故城内几乎没有遮阴处,在夏季游览时温度很高,请注意做好防暑准备。 E、其它注意事项,请您在游览时注意景点的具体参观说明。
世界上唯一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 维吾尔语称雅尔果勒阔拉,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雅儿乃孜沟30米高的悬崖平台上。故城状如柳叶形半岛,长约165O米,最宽处约300米。因为两条河水绕城在城南交汇,故名交河。 故城为车师人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00~2300 年。故城由庙宇、官署、塔群、民居和作坊等建筑组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交河是车师前国国王的治地,当时有“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八百六十五人。”是车帅前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西汉元帝初元元年(前84年),交河设戊己二校尉,驻交河城屯田。 魏晋时期,设交河郡。唐设交河县,一度曾为安西都护府的驻节之地。8世纪末交河陷于吐蕃,9世纪中叶后,设交河州,属回鹘管辖。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集团的海部、都哇发动战乱,交河古城屡屡受祸,破坏严重。明朝永乐年间(1403~ 1424年)该城已废。 交河故城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经历了2300年风风雨雨的考验,交河故城巍然屹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大也是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交河故城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地形狭长,作西北-东南走向,长1760米,最宽处30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都集中在故城的东南部,占故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河水冲砌。台地周缘形成了高达几十米的断崖,地势险峻,易守骓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世纪前后,姑师(后称作车师)人已将交河作为政治活动中心之一。《汉书。西域传》戴:“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前1世纪,西汉政府派士卒屯戍交河。450年,北凉沮渠安周攻破交河,车师前国覆灭。460年,柔然攻灭高昌,扶植起阚伯周为高昌王,交河归属高昌,以其地 为西州,交河设县治,并一度因其险要的军事地位而成为唐王朝安西都护府驻节之所〔640-658年〕。840 年,回鹘一支自漠北高原西徙新疆,建回鹘高昌王国,王都设在高昌,交河是王国属下的军事重镇之一。 1269年,爆发了元帝国属下海都、都哇叛乱,卜思巴舍率军12万围攻已归顺蒙元中央王朝的回鹘高昌,战火历时近半年。从此,回鹘高昌势力日衰。公元1283年,回鹘高昌王室被迫东迁甘肃永昌。在此期间交河也深受战火摧残,遂逐渐被毁弃。以后基本不再见于历史记录,明代陈诚有诗曰: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这说明当时交河已是一片废墟了。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历史的舞台上至少活跃达1500年以上,期间历代政治地位虽有差异,但是一直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屯思的中心之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河故城是古代车师、汉、回鹘等民族先后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纪念碑。它至今巍然屹立于吐鲁番大地,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历史、中亚文明史以及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宗教、艺术等有重大科学价值。 交河故城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这座城市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这些都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现在的交河故城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建筑,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米的范围内。古城四央临崖,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门。 交河故城的建筑布局主要由明显可见的三个部分组成:贯穿南北的一条中心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道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的寺院区,这一区的建筑面积约为9万平方 米。建筑多是长方形院落,院落门向着所临街巷。从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来看当为寺院,尢其是主室里都有一个方土柱,应是神坛或塔柱;大道东区南部为大型民居区,建筑面积约为78000平方米,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大道西区除大部分为民居外,还分布有许多手工作坊。城中大道两旁皆是高厚的街墙,临街不设门窗。大体南北、东西向垂直交叉、纵横相连的街巷把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分为若干小区,颇似中国内地古代城市的坊、曲。 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故城在唐代曾经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旧城痕迹则早已面目全非了。从城市布局来看,他一方面受到了中原传统城市建筑规制的影响,又独具地方特征。以街巷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它建筑,在营建时,无不把军事防御作为其建筑时的指导思想,整修古城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反映出了历史上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和社会矛盾。 另外令人骓以置信的是,建筑形式除了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 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 雕塑,其建筑工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 →回复
做为丝绸之路上的枢纽要冲,吐鲁番的古代文明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交河古城,就是吐鲁番盆地最早的居民车师人的王城。《汉书。西域传》这样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交河古城现存遗迹22万平方米,大致为唐代鼎盛时期的规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 交河古城位于吐鲁番县城以西约十公里的雅尔湖乡雅尔乃孜沟村的河床上,这里的人们俗称交河为“雅尔和图”,据考证,雅尔可能是突厥语“崖壁、崖岸”之意,和图则是蒙古语“城”的意思。交河城雄居四面环水的崖岸土台之上,全城高出地面约30米,南北长165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达43万平方米。海拔坐标:100米。 这里曾经是车师前国的王宫,安西都护府的衙署最早也设在这里,王宫建筑规模宏大,不仅有明道,暗道与古城主要干线相连,而且还有气宇不凡的地下庭院。全城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之多,形成了庞大而密集的建筑群落。是不同形式,规模,工艺的生土、夯筑、土坯、板筑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体。在交河古城,至今还保存有许多相当完好的古代民居,大都是挖地为院、隔梁为墙、掏洞成室,民居内的炉壁上烟熏火燎的痕迹至今还挂在墙上。居民区和官署区主要分布在交河城以东以南和中部地区。中心大道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它的周围形成一片寺院区。城西则是遍地荒坟野冢的墓葬区。 交河城一共有三个城门:南门、东门、西门。东门看来在城东中部,面临河床,需攀登高坡才能到达。西门开在城北,靠近戈壁沙丘。因为地处偏远又不易出入,所以一般不通行。但在古代,这西门是将士出征和凯旋时的重要通道。岑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中说:“虏骑闻之应胆慑,料之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汉家大将军出师西征时,匈奴望风丧胆,不敢短兵相接,而在交河城西门,却已聚集起来迎接凯旋将军的车师老百姓。由此可见,西门当时在车师交河城的几处门户中,一度地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西门位于故城西崖边,规模较小,且远离城区,又不与城内正规道路连通,所以很早就废弃了。推测此门修造的另一用途,可能是为了便于僧众来往于故城与对岸的雅尔湖石窟之间。据考证,只有南门才是交河城中人们出入的主要门户。 沿主干道走约200米,在主干道的东区南部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官署区,官署区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这是交河城最宏大雄伟的建筑。和拥挤不堪的家庭院落相比官署区占据着交河城显要的位置,它独立坐落在比较高的台地上,四周有院墙围护,和中国古代城市气势宏伟的王府不同的是,交河城的官府主体建筑是在地下,这座建筑的大院中间有一堵土墙,把院落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地上庭院,东边是一个挖地而成的天井院,天井东门有甬道和阶梯可通地下庭院,地下庭院有大小房间,可能是会议厅和办公室,并有几个洞口用来采光和通风。由于吐鲁番炎热的气候使地穴式的住房也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它冬暖夏凉,结构筑简。地穴通常采用天窗采光。在吐鲁番,年降雨量不足20毫米,没有雨水对头顶天窗的威胁,而一旦风沙天气,主人便关闭天窗,沙土也不会吹进.还有几条通道,不仅与地上庭院相连,而且从地下可通地上居民区、交通主干道和大佛寺,这可能是供权贵们使用的一处秘密出入口。天井庭院的墙上有架过楼宇的木椽孔的痕迹,可以从地下庭院到达楼上。这种明道暗隧、上下相通、层楼高筑、防卫严谨的深宅大院,必然是历代统治阶级的政治中心,最早这里可能是汉代车师前国国王的居所。麴氏高昌王室的后代、唐统一吐鲁番地区后的安西都护府,以及后来回鹘高昌王国驻节交河的显贵重臣,也都可能在这里活动。在宽厚高大的围墙外面是城内唯一的一处广场。地上有一口井,据说是交河城里最大的一口井。 交河古城曾经是一座佛城,佛教寺院众多,进入交河,人们印象最深的是那高耸的佛塔和雄伟的佛殿。早在西晋时期佛教就已传入吐鲁番盆地,公元四世纪,佛教已成为车师前国的国教,形成西域一个重要的佛教中心。这里佛寺林立,法轮常转,高僧云集,香火燎绕,一派佛国景象。 南北大道主轴线的北端,是交河城最大的一座佛寺,其位置之显著,建筑之宏伟,占地面积之广大超过了交河城最重要的建筑群——官署衙门。在这座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庞大佛寺的北端,还有一处罕见的佛塔建筑群。一座高大的佛塔位于中心,四周各有25个方形小佛塔环卫着大佛塔,排列严谨,阵势威重。可惜的是,佛塔建筑不仅受到自然的破坏,而且因塔林中埋藏着古代高僧的舍利盒,所以大部分都被盗墓者挖掘过,遭到人为的破坏。一百零一座塔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刚宝塔。 在交河墓葬中,需要特别提到的是那片婴儿墓葬。这片婴儿墓葬是1994年才发现的,在城区西北角,墓穴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地排列着200多个婴儿坟墓。每个墓长不过1米宽不过0.5米,大小基本相等,墓与墓之间泥封边线清晰可见。古人为什麽把死去的婴儿集中埋葬于此?这些婴儿是什么时候死的、死于何种原因?为什麽死的孩子都是婴儿?当时的人们和以后的文献,对此都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曾经一度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班超父子,唐代玄藏法师以及边塞诗人岑参都曾来到过这里,留下了千古佳话和不朽的诗篇。唐代诗人李颀(QI音)的《古从军行》诗句中,就描绘了当年战争风云笼罩交河时的雄奇景观和悲壮情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忧怨多。 。。。。。。 1283年,交河古城毁于一场蒙古贵族叛乱的战火之中,城市也随之被废弃,据今天的考古学家考证,交河城内大部分建筑遗址都有烈火焚烧过的痕迹。这些深深嵌入地下的大道、封闭的高墙、迷宫式的深院、院内的窖藏、水井,似乎在向每一位到访的客人讲述世事的沧桑和古城两千年的风风雨雨。 在今天,由于它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1961年交河古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文化遗产为项目,对它进行了专项研究,正在积极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 旅行提示: 交河故城由于日久及游人众多的原因,目前的毁损状况很令人担心,在故城里,我们在故城就亲眼看见南门不远处的一处遗址的大片新近跨塌的状况。所以在故城游览时,游人最好是在城里铺的砖路上,千万不要攀爬建筑遗址。 在官署区有一个大的搭建平台,这里是城里的最高点,在此拍摄故城的全景是最佳场所。 夏季来交河故城游览,游人最好带上饮用水,以解口渴之苦。城里很少有遮蔽物,也需做好防晒准备。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