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黑龙江 → 哈尔滨 → 文庙 → 概况 |
|
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孔庙,也是黑龙江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 文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现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18平方米,结构为南北向三进院落,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前院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院南泮池如月,虹桥飞架,白玉雕栏玲珑。池南有"万侧宫墙"(俗称影壁墙),上镶有琉璃雕花砖,长44.8米,高5.9米。池北有棂星门,是三间四柱的木牌坊,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绘,虎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与棂星门合称"三楼"。过棂星门是主院的过厅大成门,五开间,单檐琉璃瓦庑殿顶,前后环以白玉栏杆,左右并列东西掖门,布局端然。中院是文庙的主体,正殿大成殿,超过了曲阜孔庙大成殿横阔九间的规格,为横阔十一间(九堂二夹室)的重檐庞殿顶大殿。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廊檐色彩富丽堂皇,气势轩昂庄重。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院落东南角有驮碑一座,碑文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西北角的石碑,为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后院为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现主要建筑已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
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因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起了"集大成”的积极作用,故称“大成殿”。殿高20米,宽15米。殿前有丹陛,堂下有中阶,阼阶,西阶,“阶各五尺而阶十三”,大殿两边是东西相对的两座配殿,内供孔子弟子的牌位。前院大城门,是进入中院的过厅,门前有星门,两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牌楼,汉白玉状元桥,大型影壁。后院有崇圣祠等建筑,原供孔子前五代文祖,后改为“书厅”。 整个文庙布局严谨,规模壮观,建筑造型优美玲珑,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回复
文庙的三进院落在中轴线的贯穿下层层递进,有起点、有结尾,一气贯通。它雄浑的气势、壮观的格局,向人们展示着空间之美;它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空间序列,仿佛是一部凝固的交响乐。文庙主体上的建筑物,使用了清代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它是帝王及其所特别恩准人物所用的建筑规格。屋顶款式也使用了最高等级的庑殿顶与重檐庑顶。彩绘为清代创造的构图繁密、大面积沥粉贴金,即金线大点金的金友和玺彩绘。两侧配殿规格低于主殿,因而用了灰陶瓦、绿琉璃瓦。屋顶为歇山顶,卷棚悬山式等款式。彩绘为旋子彩绘、雅五墨、苏式彩绘等。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拜示孔子的大祀规格,也把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封建等级观念在建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哈尔滨文庙的总体规格虽然比不上山东、北京等地的孔庙,但在局部上却有独道之外。如哈尔滨文庙未开门即独树一帜。文庙的正门,按传统习惯应开在正南方,而取代文庙正门的都是这段长44.85米,高5.9米,上面镶有彩釉琉璃雕花砖的黄瓦红墙。它在中国古代民间建筑中,称为影壁,在宫殿中称照壁或照墙,在拜祀孔子的庙宇中被尊称为万丈宫墙。这一称谓的典故出自《论语》。也就是说哈尔滨文庙没有正门,万米宫墙取代了正门。对于民俗中却约定俗成,即无论什么地方修建拜孔庙宇,都必须由当地的状来此拜祀孔子,然后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门。哈尔滨文庙落成于---1929年,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在1905年就被废除,也就是说哈尔滨没有当时的状元能来这座孔庙拜祀,为此当年倡导修建文庙的东省特别区的行政长宫未敢修建正门,留下了这一历史的遗憾。这座汉白玉石拱桥,由46根望柱,50块栏板构成,在孔庙中被称为洋池、泮桥。它是象征孔夫子讲学的地方。西周时,天子讲学的地方称壁雍,诸侯讲学的地方称泮宫。孔夫子去世后,虽然被历代帝王封王加冕,但他生前仅做过四年官,最高官职是司寇摄行相事,鲁国第三号人物。他生前的地位始终无法于天子、诸侯媲美,后人只好屈尊象征他讲学的地方为泮池、泮桥了。文庙中的东、西两座牌楼,从建筑形式上看,它为三间四柱三楼。两座牌楼的额联上分别题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这八个字的寓意是:孔夫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可以通贯古今于天在共存。棂星门,也称先师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据《后汉书》记载,即是天田星。过去皇帝祭天时,先要拜棂星,以此命名此门,是说尊孔如同尊天。当棂星演变为文昌星、文曲星、魁星之后,棂星门的含义也随之变化为:一是说孔子及其七十二位弟子都是星宿下凡的天才;二是表示天下的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统一于儒家思想之下。看来这些都是意在颂扬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大成门,是拜祀孔子主殿大成殿的前门。大成二字,源于孟子语:孔子之谓大成。的确,孔子创立的学说吸收了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博大精深,影响久远的儒家学派。大成门为宫殿式建筑,五开间,四周环似白玉雕栏,前后均为三出陛,中间那块上下图案为二龙戏珠,中间一盘龙的汉白玉石浮雕,亦称云龙石,也称,丹陛,俗称御路,皇帝祭孔时从上面走过。丹陛这种建筑,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也是等级与权力的象征。只是皇帝的行宫与孔庙才能修建。大成门的屋顶款式庑殿顶,即一条正脊,四条斜脊构成了五条屋脊的格局。这是传统建筑中比较高等级的屋顶,仅次于大成殿的重檐庑殿顶。在正脊的两端有一条张着大口咬着屋脊,尾部被一宝剑插住的龙,它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名叫鸱吻;人们修建庙宇,为了保佑其能够安安全全,干脆就把这位龙子被宝剑插在的形象修建在屋脊上。大成门的飞檐上,摆设着八个走兽,主殿大成殿的飞檐上则摆设了十个走兽。那么,按着传统规定,庙宇中只能摆设六个走兽。因为哈尔滨文庙建在民国年间,所以打破了原有的格局。这些走兽从飞檐的顶端算起,依次排列为:骑凤仙人、龙、凤、麒麟、天马、海马等,不够重复使用。这些走兽,一般设六个与五条屋脊,单摆浮搁在房顶上,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根据建筑上的这一情景,引出来一句常用的俗语------五脊六兽。在哈尔滨文庙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向大家介绍的景点,就是著名在爱国将领,东北边的少帅张学良将军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这座石碑通高551厘米,碑额为四蛟盘石,中间刻有文庙碑记四个篆字。书法是由张将军的好友钱拯先生书写,此人后去延安,改名钱来苏,延安十老之一,是位诗人。碑座是巨形汉白玉雕成的龙的九子之一。碑座下刻有水盘,四角漩涡中刻有鱼、鳖、虾、蟹以象征它生活在海里。有人杜撰它:善于负量、力大无穷、喜文字、善驮碑。这里在造形上与众不同,它少龟形而多龙气,真可谓别开生面。张学良将军在这近500字的碑文中,以凝炼、精辟的文字论述了哈尔滨在1029年那样的年代里,修建文庙的目的与意义。当年只有28岁的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将军在《碑记》中开门见山的写道:哈尔滨据松花江上游,东省铁路横贯其间,欧亚商旅麋集而鹑居,列肆连廊,言庞俗杂………在这里张将军指出:1898年沙俄在乐北修筑了中东铁路以后,不仅沙俄得以侵入哈市,而且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哈尔滨攫取了非法特权,进行着政治、经济及宗教等侵略的同时,也无孔不入的推行其殖民地文化,黑土地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遭到严重破坏。要改变当时状况,张学良将军寄希望于教育,他指出君子之教也,必端其本,要从教育入手,要用孔子的仁爱孝悌观点作为教育之本。对于这一观点在我国曾长期有不同见解。今天我以为孔子提出的仁,最起码有我们现在倡导的向社会献爱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内涵,孝是指应尊敬师长,悌是指同辈人,也就是同学、朋友、同志、同仁之间应和睦友爱相处。这样一来人人有衡量自己行为标准,从而形成淳善的社会风德。反之,后果将严重。张学良将军在《碑记》中,可以说是大声疾呼民德即离,势必家邦陵替,本实先拔,而求其枝叶之无伤,胡可得也。同时也表达了张学良将军的爱国之情,兴邦之志,可谓用心良苦,令人感动。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拜礼孔子的主殿。唐代称文宣之殿,到北宋时才更名为大成殿。如果说我们座文庙是东三省最大拜孔庙宇的话,那么,我们这座大成殿可以说是全国等级最高一座大成殿,因为,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只有七堂二夹堂,面阔九间房,而哈文庙的大成殿,竟建到了九堂二夹室,面阔十一间,与《故宫》太和殿规格同等。整个大殿,建筑量大、用料考究、规格高雅,完全是按清末光绪三十二年,升拜孔子为大祀之制而建造的。作为孔庙的主体建筑崇圣祠,位于第三进院落。建筑形成为歇山式,顶复黄色琉璃瓦,面阔七间。起初,这里并不叫崇圣祠,明嘉靖九年,大学壮张璁说:叔梁纥为孔子父……于两庑从祀。原圣贤之心,岂能安逸,故请立叔纥于大成殿之,别宣祭祀之。第二年始称为启圣祠。至清代雍正元年,孔子前五代祖父,加封为王,其殿名改为崇圣祠。先贤五人、先儒五人并人崇圣祠内奉祀。 “哈尔滨文庙”是现存全国最后建造的一处规制完备的孔庙。建造之初,正是1919年北京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学生运动,批判“孔家店”之后。然而在东北,则刚刚从沙俄残余势力的统治及欧美各国资本的控制下解脱出来。由中国政府自1917年11月控制哈尔滨火车站开始,逐一收回中长铁路的护路权、市政权、教育权等,至1923年3月1日在哈尔滨正式成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这段历史反映到张学良将军所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中。记载:“自政权收回后,百务聿新,当事者以学校悖兴,不可废崇祀先圣之典”之极端重要是在于孔子之教以孝弟为为仁之本,“盖以《孝经》教天下之顺,……遏天下之逆”,“使人人以仁孝宅心,则蒸之为善俗”,达到“通神明而光四海”。文中又讲“祭者教之本,此文庙之建所以不可缓也”。由此可见,“哈尔滨文庙”的修建反映了东北从帝国主义奴役下收回政权,当日寸确定以孔子之教为诏国之本的特定历史,在关内是反帝反封建批孔,而在东北则是反帝而尊孔、祭礼,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振奋民族精神。 “哈尔滨文庙”是现存全国最后建造的一处规制完备的孔庙。建造之初,正是1919年北京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学生运动,批判“孔家店”之后。然而在东北,则刚刚从沙俄残余势力的统治及欧美各国资本的控制下解脱出来。由中国政府自1917年11月控制哈尔滨火车站开始,逐一收回中长铁路的护路权、市政权、教育权等,至1923年3月1日在哈尔滨正式成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这段历史反映到张学良将军所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中。记载:“自政权收回后,百务聿新,当事者以学校悖兴,不可废崇祀先圣之典”之极端重要是在于孔子之教以孝弟为为仁之本,“盖以《孝经》教天下之顺,……遏天下之逆”,“使人人以仁孝宅心,则蒸之为善俗”,达到“通神明而光四海”。文中又讲“祭者教之本,此文庙之建所以不可缓也”。由此可见,“哈尔滨文庙”的修建反映了东北从帝国主义奴役下收回政权,当日寸确定以孔子之教为诏国之本的特定历史,在关内是反帝反封建批孔,而在东北则是反帝而尊孔、祭礼,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振奋民族精神。 “哈尔滨文庙”的文化品位高。文庙古建筑群气势恢宏,富丽堂皇,院内古松参天,环境清雅。故而,引来海内外参拜者穿梭如云。陈列的《孔子圣迹展》、《黑龙江少数民族文物陈列》、《中国孔庙专题展》等展览,增添了文庙的文化内涵。1985年,利用文庙古建筑作为馆舍,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博物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11月,“哈尔滨文庙”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成为不仅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又有高品位文化内含的旅游景点。 二十世纪初,欧美各国已大批出现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现代建筑。中国受西方建筑影响,也出现了一部分沿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手法,一部分运用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仿古建筑。如1915年设计建造的北京协和医院和医学院、1925年至1929年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建筑群、以及南京金陵大学(1927年)、广州中山纪念堂(1928年)、北京图书馆(1929年)、武汉大学(1929年至1935年)等一批仿古建筑。“哈尔滨文庙”建造时,正处于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变革时期,而,其主殿(大成殿)的“里外金柱改制做成钢筋混凝土,金柱柱顶石用水磨石作成”。文庙在建筑风格、材料技术上,既反映了清代古典建筑传统技术与艺术的延续发展,又反映了中国建筑变革初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历史年代。所以,“哈尔滨文庙”是一处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又具有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 倘若你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到“哈尔滨文庙”参观游览,这是一个极佳的季节。文庙各庭园中的小桃红、丁香、忍冬藤等灌木,各种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花朵竞相开放,林中莺歌燕舞,一片生机。游人抬眼望去,满目春意盎然,油然觉得自己置身于百花园中,其乐融融。微风吹来,清香之气袅袅飘散,沁人心脾,更是顿觉清爽甘甜。在这“乌语花香之地”,使人不觉心旷神怡,宛然进入了一个“世外桃园”,犹如回归大自然的清新享受。 旅游者朋友、青年学生们,“哈尔滨文庙”没开正门之谜、文曲星下凡的传说、大成殿的雄伟、状元桥的风采,如此众多玄秘和典故,只要你在百忙中抽空前来瞻仰“哈尔滨文庙”,游览哈尔滨“故宫”,这些疑团将会被逐一解开!眼前的肃穆气氛和秀丽风光,一定会让你留连忘返。纸上得来总觉浅,若赏美景须躬行,但愿各位朋友能早日成行。 孔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平”。“哈尔滨文庙”和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真诚欢迎和恭候国内外宾朋的到来!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