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安徽 → 滁州旅游 → 概况 |
|
滁州是安徽省辖市,辖天长、明光两(县级)市,全椒、来安、定远、凤阳四县和琅琊、南谯两区,土地总面积13328平方公里,总人口(截止1999年底)达419万人。滁州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烤烟等,银鱼、螃蟹、甲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鱼等名贵淡水产品;已探明的矿产资源30多种,石灰岩、石英岩、岩盐、石膏、凹 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凸棒土、麦饭石等非金属矿蕴藏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滁州山青水秀,人文景观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琅琊山、韭山洞、神山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致幽美,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的王国,琅琊寺是佛教名刹,醉翁亭因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而名列全国四大名亭之首,明代朱元璋创建的中都城和皇陵气度非凡,清代文学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纪念馆典雅庄重,韭山地下溶洞堪称江北第一洞。 概况: 滁州市概况 区号:0550 邮编:239000 位置:地处长江北岸,安徽省东部,紧邻江苏省,距南京仅59公里。 区划: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和来安、全椒、定远、凤阳4县。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作。考古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国,有钟离国、椒国等,沿淮“淮夷”部族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逐步融入华夏文明。 春秋战国诸候争霸,攻战频繁,这里曾为吴国、楚国分据,所谓“吴头楚尾”。秦统一中国又亡于暴政,接着楚汉相争,江淮一带至今仍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霸王别姬”一路悲歌的故事。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 经历了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争战,到隋唐时期,滁州的建置和城池基本成形。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始称滁州。唐代名宦李幼卿、韦应物、李绅、李德裕等先后任过滁州刺史,留下了一系列文物、古迹,诗词和史话。 北宋欧阳修贬任滁州,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描述滁州山水之美和民风之淳,苏轼又将“两记”写成了碑贴,由此,滁州和琅琊山名扬四海,声播古今。南宋时期,江淮一带成为宋金对峙的前沿,抗金名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出守滁州,安定民生,简赋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发展生产,整军抵御金兵,滁州面貌为之一新。宋代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对滁州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朝后期,凤阳县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朱元璋起兵反元,经过十几年南征北战,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王朝。凤阳府曾一度营造明代开国皇帝的都城,滁州曾直隶于京师。如今凤阳皇城遗址和皇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滁州产生了许多学有功名的人物,如天长状元戴兰芬,卓有成就的女学者王贞仪,全椒“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吴氏宗族等,在滁州历史上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全椒人吴敬梓于贫病交加中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300多年来,这本名著以各种文本传播世界。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江北皖东一线成为太平军与清王朝军队反复争夺的重要战场,1858年爆发了有名的乌衣之战。 在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滁州经历了辛亥革命的震撼,五四运动的启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皖东抗日根据地写下了不朽的史篇,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罗炳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转战于此。1949年1月,皖东全境解放,成立滁县行政专员公署,下辖9县。 建国后的滁州经历了几十年曲折发展的历程,1979年凤阳小岗村农民以石破天惊的大包干创举,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9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滁州设立省辖地级市。今日滁州,正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屹立在长江北岸。 地理位置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习惯称皖东。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一33°13′、东经117°09′一119°13′。行政区域总面积1.33万平方千米。市境自东南向北分别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毗邻。 滁州市临江近海,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京沪铁路,合宁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穿越市境,待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宁西铁路将在市境内通过,滁河航运直达长江。市区距南京市直线距离约50千米,属于南京都市圈内伙伴城市,一小时车程可达南京禄口机场。 自然环境 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年平均最低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梅雨期长23天。年日照总时数2073.4小时。初霜为11月4日,终霜为3月30日,年无霜期210天。滁州市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地势西高东低,全市最高峰为南谯区境内的北将军岭,海拔399.2米,围绕丘陵分布的平台和波状起伏地带,构成岗地区,滁河、淮河沿岸和女山湖、高邮湖的滨湖地带是主要的平原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全市已探明矿产有52种,发现各类矿床、矿点近2000个。非金属矿产是本市矿产资源的优势,其中石英岩、铸型用砂、凹凸捧粘土矿以储量大、品质优闻名全国,岩盐、石膏、钙芒硝、石油是安徽省内唯一的非金属矿产。主要金属矿产有铜、铀、铁、金等。 水资源: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迳流量约27.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716立方米,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000多座,总蓄水量23.08亿立方米。可利用长江、淮河等外水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欠丰。 土地资源: 全市有可耕地54.4万公顷,有林地19万公顷,其他用地30万公顷,难用地17.5万公顷,水域12.3万公顷。 动植物资源: 全市有鸟类15目41科171种,爬行动物11种,两栖动物9种,兽类动物14种,;有云灌木树种85科187属414种,类属17种,中药材约900多种。全市珍稀树种有琅琊榆、醉翁榆、滁州水竹、珠龙油桐等。 滁州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具佳。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有名山、名亭、古关、古寺、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其中琅琊山、醉翁亭、凤阳明皇陵、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景观驰名中外。 行政区划、面积、人口 滁州市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和全椒、来安、定远、凤阳4县,总面积1.33万平方千米。下设78个乡、86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233个居委会和2234个村民委员会。2003年未全市人口432.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万,人口出生率为9.96‰,死亡率为4.96‰,自然增长率为5‰。 →回复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要冲,滨临长江(北纬32°05’~32°36’,东径117°50’~118°30’)。距省会合肥120公里,距江苏省会南京市59公里,距上海市300公里。滁州市是省辖市,下辖2区(琅琊区、南谯区)、2市(天长市、明光市)、4县(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人口415万。 滁州气候 滁州属江淮丘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古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4~16.6℃,年均降水量1031.2毫米。 滁州经济 滁州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有工业企业四万多家,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达376家(截止1999年),中国扬子电气集团、全椒柴油机总厂、滁州卷烟厂、明光酒厂、天大集团、安徽康佳电子公司实力雄厚的工业经济、保宁集团、定远盐矿等企业有较高的知名度。经济规模和实力居安徽省前列。 滁州旅游 滁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绚丽。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历史文化名城1个,国家级重点对外开放寺院2处。全市有名人、名亭、名文、名山、名画、古关、古城、古寺、古陵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其精粹可概括为:(1)四山:琅琊山、皇甫山、凤阳山、神山;(2)四湖:女山湖、碧云湖、卧牛湖、高邮湖;(3)四洞:韭山洞、庵基洞、吸水洞、禅窟洞;(4)四名:名人(朱元璋、欧阳修、吴敬梓)、名亭(醉翁亭、丰乐亭)、名祠(阳明祠、陈铎祠、沃公祠)、名著(《儒林外史》、《醉翁亭记》);(5)四古:古关(清流关)、古寺(琅琊寺、龙兴寺、护国寺、禅窟寺、普济寺等)、古城(明中都城、钟离城)、古陵(明皇陵、虞姬墓)。天长市近年来发掘的西汉三角圩古墓群,属国内罕见,出土文物价值连城。 行政区域 滁州市是省辖市,下辖2区(琅琊区、南谯区)、2市(天长市、明光市)、4县(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