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仙人洞距抚松县城东南4公里的马鹿沟内。 仙人洞为6亿年前由海象沉积, 酸水冲刷后形成的卷灰岩溶洞,洞内错落高低,奇特险峻,洞中连洞,上下相连。洞中大厅可容纳百余人。洞中岩石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如怪蟒翻身,如猛虎下山,似彩云流彩,似翡翠琥珀。洞中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和陶器,仙人洞外建有关帝庙和雷音寺,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仙人洞游集考古、惊险、猎奇于一体而著称。
yuanhui68(hh) |
2006年3月13日 11点10分 |
评分:10 |
仙人洞位于抚松县城东南5华里。处于白山—抚松—长白山西坡旅游公路旁。仙人洞原名“文华洞”,其洞曲折幽深,支岔众多,上下三层,是由6亿年前海象沉积、酸水冲刷后形成的天然溶洞。溶洞奇特险峻,结构巧妙,如同迷宫。大洞宽敞、辉煌壮丽,小洞曲折迷离、深不可测,其间水流潺潺,冷冽甘甜。仙人洞可由下口入而从上口出,冬暖夏凉。洞中曾出土大量石斧、石刀、陶器等物具、经考证,原始社会时期,溶洞中有人居住,可见此洞历史之久远。如今抚松县已将此地开发为长白山如来寺仙人洞风景区。其上方建有如来寺,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主和16尊者。其下方是关帝庙,因文革期间遭破坏,1999年重新修建。此庙平日游人不断,每逢大小庙会更是人山人海,善男信女顶礼膜拜,洞外庙内香烟缭绕,可谓壮观。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
2006年12月22日 18点20分 |
评分:10 |
距白山市约40公里处的湾沟镇地界上,有一处叫仙人洞林场的天然景区,该处隐匿于红枫绿林之中,阡陌纵横,进入其中犹如进入画中迷宫,千回百转中已被身边美景迷醉,仙人洞林场景色秀丽怡人、水天一色,可谓神秘幽处、洞天仙境。
沿锦绣谷小道西行约500米即可到达仙人洞。洞系自然风化天生石洞,高6米,宽12米,深14米。洞顶为参差如手指的岩石覆盖,形似佛手,故又名"佛手岩";洞外石上"佛手岩"三字乃南宋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所刻。洞中有清泉自洞顶石缝流出,名"一淌泉"。泉下有池,围以石栏。因泉水甘冽,千年不涸,被人称为"洞天玉液"。泉边"山高水滴千年不断,石上清泉万石长流"一联正是其写照。至清代,佛手岩才成为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洞中央有座石雕纯阳殿,内置吕洞宾塑像。洞右边的"太上老君殿"则是道教始祖李聃的殿堂。据史书记载,吕洞宾确有其人,他"曾拜浔阳(今九江)令",原名李琼。战乱中,由于四子皆亡,仅存夫妇二人,故改称"吕",住在山中,乃名"岩"。夫妇在洞中修炼时相敬如宾,后人遂称其为"吕洞宾"。现存"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的吕仙塑像和神龛是70年代后重新修建的。
仙人洞原名叫“文华洞”,大约形成于六亿年前,属于窝卷灰岩,是由海象沉积、酸水冲刷后形成的卷灰岩溶洞,洞内错落高低,奇特险峻,洞中连洞,上下相连。洞中大厅可容纳百余人。洞中岩石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如怪蟒翻身,如猛虎下山,似彩云流彩,似翡翠琥珀。洞中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和陶器,仙人洞外建有关帝庙和雷音寺,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仙人洞游集考古、惊险、猎奇于一体而著称。
千百年来,人们传说仙人洞颇有灵气,纷纷上香祈祷,使这里香烟缭绕,信徒不断。又对仙人洞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同时也生出一些悬念,成为仙人洞之谜。
谜一是长白山仙人洞到底有多长有多深?传说可通到长白山,长达上百里,最上端在长白山梯云蜂下的梯子河里。当年在仙人洞“关帝庙”当住持的王道长,字理存,六岁在山东莒县出家,来“关帝庙”多年,“文革”时洞封庙毁,隐居深山,在长白山深山里的江边架了一个窝棚,独自一人苦心修行,一住便是二十多年,如今已是八十多高龄。据王理存回忆,当年他独身入洞探秘,在洞里连走带爬地探索了七天,里面洞连洞,大洞套小洞,宽的地方可以站立行走,窄的地方便得爬行。由于所带的干粮吃光了才返回来,临回来时在沿途都做了记号
由仙人洞左侧拾级前行,松杉挺拔,并列两旁。前一圆门,门外三尺处即是悬崖。岩壁间一石凌空突起,形如蟾蜍,名"蟾蜍石"。石隙缝中,一劲松插石而生,是为"石松"。锦绣谷中云雾腾起时,石松飘忽隐现,如临仙境。石上"纵览云飞"、"豁然贯通"等镌刻,出于名人之手,有画龙点睛之妙。立于石上,似入云层之中,如离石而飞起。
仙人洞北一小路,与锦绣谷小道相接,两旁尽是悬崖与竹林,名"仙路"。循"仙路"前行,可欣赏路旁悬崖上诸多摩岩石刻,著名者有"竹林寺"、"云海"、"天在山中"、"同舟共济"等。路边贴近壑谷一段有"访仙亭"、"游仙石"诸胜,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访恩人周颠仙之地。其中,游仙石为一突兀巨石,丹崖悬空,在此纵览锦绣谷全景,气势极其壮阔。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