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朱家角镇,跨于漕港上,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是上海地区最大的一座五孔联拱大桥。全长70.8米,宽5.8米,结构精巧,形状美观,是珠里(朱家角)十景之一。有诗云:“长桥架彩虹,往来便市井,日中交易还,斜阳乱人影”。
元代建慈门寺于漕港南岸,明隆庆五年(1571年) ,寺僧性潮募款造桥,并规定桥下里许只能放生鱼鳖,不能撒网捕鱼,故名放生桥。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桥圮,寺憎又募银1.1万两重建。朱家角镇旧有十景,其中“井带长虹”即指此桥。
rosario(轻武) |
2006年10月20日 20点56分 |
评分:10 |
生桥在朱家角镇,横跨于漕港之上。明隆庆五年(1571年),慈门寺僧性潮募款修建。清乾隆末年,桥倾圯。嘉庆十七年(1812年),圆津禅院僧觉铭募款重建。光绪刊《青浦县志》载:“慈门寺濒于漕溪,隔岸为井亭,烟波渺弥,南北居民错趾骈肩,呼艇争渡者,每苦风涛之险,而舟子又善持缓急,行人病焉。性潮募建石梁,并结放生社于此,故名其桥曰放生桥。”桥下方里许为慈门寺僧放生之地,禁止渔人罟网,并于水中立桩为界,每逢农历初一,为放生之期。
放生桥全长72米,高7.4米,宽5米,为五孔石桥,中孔径距13米,二孔径距各为8.8米,三孔径距各为6.2米。桥上龙门石,镌有盘龙八条,环绕明珠,形象逼真,桥顶四角有迎客石狮四只,仰头张嘴,呆态可掬。桥东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整座石桥造型精巧,气势宏伟,坚固省料,易于泄洪,为上海地区最大的一座五孔石拱桥。该桥有“井带长虹”之称,古人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市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桥北原为昆山县的井亭港镇,解放初划归青浦县。放生桥于1959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