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自1972年发现后,经1978年和1987年两次普查,在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峡崖壁上,共发现有自战国至明代的岩画5处,共计153幅,分布在3条主沟及各支沟内,绵延1公里。画面古拙,手法粗犷有力,岩石呈黑紫色,石刻浮雕较浅。内容涉及狩猎、骑射、舞蹈等。甘肃省政府1981年 9月 1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岩画是人类最古老的绘画方式之一,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古朴认识。黑山岩画距坡底最低者半米,最高者在5米以上,画面大小不一,高在0.2-2.4米之间,宽在0.3-3米之间,凿刻技法虽极简单,但画境古朴,形象生动,粗犷有力,具有独特风格。黑山岩画分人物和动物画像。动物有马、牛、羊、鸡、犬、鱼。鹿、虎、狼、蛇、龟、鹰、雁、骆驼等多种。描绘的场面有舞蹈、围猎。射雁、骑马、骑骆驼、虎逐牛羊、野牛相抵、狩猎、列队练武射箭等等。其中狩猎分为单猎、围猎和群猎三种。画面人物姿态各异,头上均耸立着长长的尖状饰物。画面没有农业生产活动;军事操练只有弓箭,不见刀、矛等兵器,反映的全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人物身着长袍,头戴翎冠,一手插腰,一手高悬。有的排着整齐的队伍翩翩起舞,有的围着牧群边舞边歌,舞姿优美,楚楚动人,使人感到了强烈的音乐节奏感。画面反映了古代牧民对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据考证,为羌族文化遗迹,对研究河西走廊古代羌族的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石关峡岩画中,还有四幅喇嘛庙图画和古藏文遗迹,刻有佛像端坐于佛塔之中。
danni_pu(圣丹妮) |
2005年8月17日 12点58分 |
评分:10 |
黑山岩画主要分布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峪谷的陡崖峭壁之上。整个岩画群总计约150余幅图画,绵延约2公里,刻划时代约从战国时期至明代。这些岩画所处位置,最低者距离沟底仅0.5米,最高者则在5米上。画面有的一组有几层构成,有的则只是一人或一两个动物构成。画面大小不一,一般高为 0.2—2.4米,宽约0.3一3米。
黑山岩画形象生动、内容丰富,主要有人物、动物及其各种活动场面。画面描绘的动物有十几种,马、牛、羊、鹿、狗、鸡、鱼、虎。狼、蛇、龟、雁、鹰、骆驼等,无论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还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都成为了当时人们笔下乐于表现并反复描述的对象。而画面所反映出的人们的各种活动场面,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既有游牧民族赶着家蓄放牧的场面,又有农闲时节狩猎的活动;既有列队射箭练武的操练演习场面,又有竞相射雁的实战操作;既有自然界生存竞争中虎逐牛羊的惊险情景,又有动物们为了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温和的角力场面,如野牛相抵的力感。而人们平时骑着马或骆驼四处走动,高兴时则欢聚一堂翩然起舞,在狩猎季节,除了个人的捕猎行为,常常还聚集众多的部落成员,进行大规模的围捕猎物的活动,所有这些日常生活情景,都构成了岩画画面所表现的重要内容。
不仅内容丰富,黑山岩画还善于表现大型的场面。如人们的狩猎活动,除了表现一人用弓箭射杀山羊或糜鹿的单猎活动外,更多的是表现群猎和围猎的场面。如在四道沟岩画的一幅围猎图中,许多徒步引问的猎人,围住了几只野牛和长角鹿,这些牛和鹿体态硕健,扬尾抵角,作困兽犹斗状,于是除了猎人们赶快射箭之外,外围还有骑手引弓以待,防止突围,右侧还有人高声呼喊,呐喊助威。在这一岩画群中,还有一幅大型的操练演武场景,堪称大型活动场面。整幅画面共分为上、中、下三层,共有30多人。上层共有9人,其中2人横排列队而立,左起第二、三人一手叉腰,一手向前伸出,其余人均双手叉腰,似在观看操练,而队前一人,面前竖立着靶标,手持弓箭,似在练习射箭;右后方站立一人,远远地观望。中间一层共有12人,其中9人横排列队而立,他们一律都左手叉腰,右手握拳向前举起;右起第一人,手牵一犬而立;队前有2人,面前有靶状物,其中一人做练武动作;队伍左侧较远处有一人一手叉腰,似在远望。中间这一层的人物似乎在进行徒手进攻的练习。下层共画有9人,其中6人横排列队,队前2人做练武动作,队后一人双手叉腰观看,这些人物形象大小不一、神情姿态各异,显示了丰富的表现力。整幅图中人物的形象和衣着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人物头顶都竖立着高高的尖状饰物,衣着上有的长裙束腰,只露出双脚;有的身着短裙,显得灵巧轻便、在另一些舞蹈场景中,热情的人们身着束腰长袍,头顶羽状饰物,叉腰扬臂,扭动身躯,或列队群舞,或单个独舞,富有生活情趣。所有这些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情景。
黑山岩画图像风格粗扩、手法古拙、造型生动、境界高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回复
dongsheng098(漠馨) |
2006年4月16日 12点03分 |
评分:10 |
黑山,古称洞庭山,是马鬃山系的一个小支脉。岩画就分布在石关峡口、四道沟、红柳沟和摩子沟等处,绵延2公里的黑山峡两侧的峭壁上。 黑山岩画距坡底低者半米,最高者在5米以上,画面大小不一,高在0.2-2.4米之间,宽在0.3-3 米之间,凿刻技法虽极简单,但画境古朴,形象生动,粗犷有力,具有独特风格。
据考证,黑山岩画为羌族文化遗迹,对研究河西走廊古代羌族的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石关峡岩画中,还有四幅喇嘛庙图画和古藏文遗迹,刻有佛像端坐于佛塔之中。
→回复
weis86311(被天堂揣下) |
2006年9月22日 12点42分 |
评分:10 |
黑山石刻画像,在嘉峪关市区以西约20公里的嘉峪里。这里山势陡峭,地势险峻,山沟宽约24米。画像石刻散布在悬崖峭壁之上,共30余处,绵延约1公里。画面古拙,手法粗犷有力,岩石呈黑紫色,刻石浮雕较浅。内容涉及狩猎、骑射、舞蹈等。黑山石刻画像可能是羌族、大月氏、匈奴族的早期文化。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