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道庙在宣武区韩家潭西口铁树斜街与樱桃斜街之间的路口处。
庙有玉帝殿,内有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王象乾撰记立碑,谓此处为正阳。宣武龙脉交通之地,故于庙侧建玉帝行宫,率诸神以镇之。今玉帝殿已不存。另一说法是诸宦官为魏忠贤所建,以祈福安。
chengxi-0914(晨曦) |
2006年7月29日 12点24分 |
评分:10 |
作为繁华的古街,五道庙街也可算是颇有名气。这条街位于城的东部,北与南市街、慈姑岭相邻,南至赵公衙背与光孝寺相接处,东端接罗家巷,中与厚德路、罗家巷相通。可谓四通八达。弯曲的十字街由鹅卵石铺垫,街长168米,宽仅有3.5米,居民密集,来往人群流量大,经常是拥挤难行。古老店铺虽然破旧,但生意却是红火。由于地势低,特别是荷苞塘填塘建楼以后,每逢下雨,街道即淹,居民苦不堪言。如今已全部改造,疏通水道,拓宽路面,整个五道庙已不复存在,没有一点旧的痕迹,真正成为了历史。
五道庙街(巷)是以有五道庙而得名的。其庙也有其历史渊源。虔城文庙原是道教宫观,乾隆年间知县在此办学,信奉孔子而建文庙。道教则以五道庙为主庙,搭有戏台,庙边有一定规模,曾经也热闹过一番。古时,在这一带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风水宝地,南有光孝寺(佛教),西有文庙(儒教),东有五道庙(道教),形成道庙俱全,各显春秋。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灿烂。佛教信奉释迦牟尼,儒教敬拜孔子,道教拥立老子。孔子、老子都是学者,各自有其论点,孔子以“仁”为核心,老子则以“道”为根基,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家崇尚自然之旨,对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刻影响。两千多年来信徒们各自建祠庙纪念其祖,传播各自学说,但有的则行篡改、神化,使世人不知其真正的内涵,成了愚弄工具,走上不科学的道路。
[风俗文化]
“五道庙”这个名字的来由,许多人都搞不清楚,不少人问有哪五个道人。
有人说:“东西南北中,五行归道,所以叫五道”。也有的认为:由于自称“琼山道人”的道士白玉蟾是首教南派第五祖,其门派而谓五道。但据史书记载:东汉顺帝,汉安六年(公年142年)由张道陵倡导鹤鸣山,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亦称“五斗米道”,为道教定型化之始,奉老子为“太上老君”。实际上,五斗米道是东汉巴蜀地区民间鬼神迷信和巫术活动与道家宇宙论相结合的产物。
了解这段历史,对搞清虔城“五道庙”名称的来历也不难了。“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