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辽宁本溪庙后山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辽宁本溪庙后山概况
本溪风光11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庙后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村东,距本溪水洞15公里,也是游关门山和汤沟温泉的必经之地。这座古人类遗址,自1978年发现,至1982年,国家、省和市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四次重点发掘。出土了大量古生物化石、石器和用火痕迹。考古学家认为,这遗址大约和北京猿人同期。在遗址中,还发现两颗人牙,一段小孩股骨,两块幼儿顶骨和一根小孩桡骨。



  在A洞堆积物中,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现已鉴定出76种。主要有师氏中华河狸、肿骨鹿、三门马、李氏野猪、硕猕猴、剑齿虎、中华缟鬣狗、更新獐、洞熊、葛氏斑鹿等。同时还发掘60余副有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如石斧、石铲、石球、石凿、石网坠和石纺轮等。二副骨器是骨针、骨刀。石器原料主要为安山岩。石器文化虽然同贾兰坡教授提出的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两大系统即“河—西村系”、“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遗址—峙峪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故命名为“庙后山文化”。在遗址中还发现有炭粒、灰烬及烧骨。另外,在B洞上层堆积物中还出土大量的磨制石器和陶器等文化遗物。这些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分布到本溪这块土地上,并用勤劳的双手为中华民族的远古文化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篇章。庙后山遗址经科研部门进行年龄测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距今约40万年前),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绝对年龄最早可达33万年左右。



  庙后山遗址中位置最北的一处,为研究辽东地区古人类分布和发展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





 





 

  
                       






庙后山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jinbaolin(葫芦娃) 2006年1月18日 02点21分 评分:10
庙后山遗址(东经124°7′50″、北纬40°14′49″)位于本溪县山城子乡山城子村村东的庙后山南坡的一个天然洞穴里。洞内堆积厚13.5米,层次清晰,含哺乳动物化石丰富,而且发现有人类化石与石器,是东北地区不可多得的较完整的第四纪地层剖面。庙后山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距今40万年前,与北京人在华北生活的同时,地处关外的辽东地区也有了人类活动。通过对庙后山文化的研究发现,这是早期人类在文化上和华北的旧石器文化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同时兼有华北两大系统旧石器文化的部分特点的地区性文化,是辽东半岛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的代表。这对于探索中国远古文化的来龙去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对我国东北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环境学等诸多方面研究,增加了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


 
→回复
jinbaolin(葫芦娃) 2006年1月18日 02点23分 评分:10
庙后山是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本溪县山城子乡山城子村东。形如卧龙,避风向阳,山清水秀。一九七八年以来,经过考古工作者四次重点发掘,发掘出幼儿头盖骨化石、人桡骨化石、旧石器、骨器、陶器、梅氏犀牛齿化石、大河狸白齿化石等珍贵文物四百余件。经鉴定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属于旧石器早期。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的发现,为辽宁省原始文化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揭开了辽宁地区古人类历史的第一页,是本溪古老文明的象征。
 
→回复
jinbaolin(葫芦娃) 2006年1月18日 02点31分 评分:10
庙后山位于本溪县山城子镇山城子村,是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距县城小市10公里,距关门山风景区15公里,交通方便。
  庙后山古遗址是一天然洞穴,据考证,约40万年以上。国家学部委员、著名地质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先后多次来庙后山考察。并撰写了《庙后山》一书,于1986年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引起国际上考古学术界的瞩目。庙后山文化遗址已分别载入《中国东北史》、《中国大事记》和《中国百科全书》(考古卷),为中国历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6年12月9日 10点45分 评分:10
位于本溪县小市镇山城子村庙后山南坡天然洞穴中的庙后山古人类遗址,是我国至今发现的版图中最北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享有“东北第一人”的美誉。

  1978年5月,庙后山当地的石灰窑工人在开采山石时发现了该遗址。辽宁省博物馆会同本溪市、本溪县的考古专家对这一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具有划分时代意义的肿骨鹿、三门马等一批动物化石及一些石制品和两颗人牙化石。

  1982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地质学家、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等单位,联合对庙后山遗址进行了综合考察和研究,证明了这里是我国发现的最靠北部的一处旧石器早期遗址,早在40万年前地处辽东地区的庙后山就有人类在生息、繁衍、活动。他们依靠原始的狩猎、渔猎、采集植物果实为生,居住在洞穴之中,实行杂乱的群婚,使用简陋的石制物品和木棒作为谋生工具。

  通过对庙后山文化的研究表明,这里早期人类在文化上和华北的旧石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探索中国远古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追踪其来龙去脉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同时,庙后山遗址不仅有保存完整的地层堆积,而且在地层里还含有丰厚的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迹遗物,这对我国东北第四纪地质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

  美洲先民迁移的“中转站”

  对于庙后山遗址的历史意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仁义近期提出了一种新学说。经过多年的研究考证,傅仁义认为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是远古先民从亚洲大陆迁移到美洲大陆的重要“中转站”。从庙后山遗址出发,古人类大概经过15万年的漫长时间才完成了从亚洲大陆经由白令海峡(白令陆桥)到达美洲这段旅程。

  傅仁义教授认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庙后山遗址“牵手”陕西蓝田、山西丁村、北京和东西伯利亚、北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人类迁移路线的链条。同时,从出土文物来看,其石器已表现出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制作水平,不仅具有辽东地区的洞穴地域文化特点,也表现出了华北地区旧石器的文化内涵和痕迹,其文化特征与中原地区的丁村系列大型三棱尖状器、砍斫器系统文化相似,这种文化特征一直延伸到东西伯利亚和北美,一脉相承。而观察从陕西到庙后山古人类文化的历史年代进程和演变,如果说庙后山古人类是从陕西经由华北地区迁移而来,十几万年后又逐渐迁移到北美大陆,一点也不牵强。

  另一方面,在美洲大陆上发现的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都表明了美洲文明和亚洲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中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据此科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殷(朝)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航渡美洲”;中国亚马孙科学探险考察队在完成对亚马孙河流域的漂流科考后,认为当地印第安人的长相和语言特点与古代中国人有很多类似之处,该考察队提出:居住在亚马孙地区的印第安人有可能是中国人后裔。保护与利用同行乔程谈道:“经过二年多的申报准备工作,今年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终于成功晋级‘国保’,这充分体现了该遗址的重要价值。接下来,我们面临的便是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这处重要历史遗址。”

  据了解,目前遗址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原建于遗址之上的水泥棚已老化;山洞上方矿山遗址上的浮石也日渐松动,随时有下落破坏遗址的可能;矿山开采造成的大面积植被破坏,使遗址随时面临山洪的威胁。


 如今,本溪县文物管理所已初步拟定了对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的保护方案。遗址周边60万平方米范围内已被列为保护地带;在迁走和置换了保护区内现存的十几户人家及十多亩耕地后,保护区将建起隔离网,以此替代原有的标志碑;山顶要用铁网固定,防止浮石下落;遗址周边进行大面积的绿化,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此外,还在镇、村成立了义务保护队,加强对遗址的日常保护,而且每年还专设了10万元的保护、维修专项款,提供资金保障。

  在全面实施保护的前提下,本溪县还将有效地利用遗址的经济价值。他们将把遗址建成古人类遗址公园,在遗址上方加盖透明玻璃罩后,向游客开放;在遗址旁建一处古人类遗址博物馆,照出土文物原形制作和摆放文物模型,以供游客参观。



 
→回复

邻近景点
极地海洋动物馆
圣亚海洋世界
水洞风景名胜区
金石滩旅游度假区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棒棰岛
故宫博物馆
怪坡风景区
关门山
菊花岛
五女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