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河南商丘归德古城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河南商丘归德古城概况
归德古城4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今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为古城堡式建筑,城池外圆内方,形似铜钱。砖城墙周长7.25华里,城门为拱卷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俯瞰全城如棋盘状。城内建筑多为走马门楼、五门相照的四合院建筑群。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著名文人。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水下叠压着汉朝与唐朝的睢阳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旧址。由于归德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保存地较为完整,在全国已成为少有的古城之一。   
                       






归德古城3
归德古城
归德古城2
归德古城-1
归德古城-2
商丘古城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happylsqz(临水清照) 2003年6月7日 15点37分 评分:0
归德古城是一座走过490多年岁月的历史文化名城,它是座八卦城,也是“水上城”。如今它的城郭、内城、护城河保存基本完好,气势肃穆雄伟,有专家说,这样的古城全国屈指可数。遗憾的是,位于河南商丘的这座古城却并不广为人知。
归德古城天下奇
  在商丘火车站乘坐一辆出租车,穿过车水马龙的闹市南行十多里,一座幽雅的古城呈现在记者的眼前。看惯了现代城市的高楼林立,只觉得这个古色古香的小城很是可爱。清波荡漾的护城河隔去了都市的喧嚣,垂柳的掩映中,古朴厚实的城墙、飞檐翘角的城楼散发着古风古韵。
  这就是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归德古城,在广袤的豫东平原上,这座古城已经守望了490多年。1986年,它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保存完好的少数古城之一,有专家说,像归德古城这样城郭、护城河、内城都保存下来的,全国屈指可数。
  迈进古朴的城门,扑入眼帘的是廊檐交错、深巷斜晖的画面,感觉如打开了“一瓶”古文化的“陈年佳酿”,味道醇厚醉人。
  “这座城是八卦城,也是水上城。整个城按八卦建造,外圆内方,像一枚巨大的铜钱。”登上古城城楼,睢阳区原文联主席尚起兴先生语出惊人。老尚在城内住了几十年,对这里古往今来的事儿了如指掌。“外面那圆形城郭,周长9公里;里面这方形的内城墙,周长3公里多。这布局象征天圆地方,讲究的是阴阳调和,为的是风水宜人、招财进宝。”老尚说,东西南北四门、城内街道的布局,也都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建造,“古人信风水,他们要建造的是一块风水宝地”。
  环绕内城的护城河有上百米宽,有的地方宽500多米,清清的河水中“天光云影共徘徊”,看上去让人心旷神怡。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古城,护城河顶多不过几十米宽,归德城的护城河为什么会这么宽?老尚说,现在的护城河水面比几十年前可是缩小了一半多,以前的水面基本是500多米宽,长着大片的芦苇,水鸟盘旋起飞,那才叫漂亮!几十年来,古城人口急速增加,不断有人填土建房,护城河的水面缩小到现在的4000多亩。尽管这样,从远处看过来,古城还像是“漂浮”在水上。尚起兴说,归德城的护城河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黄河决口,大水围城,水退后自然形成的。
  古城人说,归德城能走过近500年岁月幸存下来,是“拜洪水和战争所赐”。
  近500年来,古城遭遇了多次兵祸和水灾,城郭、护城河、内城城墙构成了三道防线,保护古城人躲过了一次次劫难。特别是内城城墙高大厚实,中间是1米多厚的夯土,里外各砌1.5米厚的青砖,最高的时候有8米多,在平旷的豫东平原上,这城墙就是古城人安身立命、赖以生存的屏障。老辈人还记得1931年的那次黄河发水,当时水势浩大,突破了城郭,直逼城内。人们关了四门,用沙袋屯严实黄河水拍打着城墙止住了步。站在城墙上看,外面已经是无边无际的汪洋,而小小的归德城恰如汪洋中的一条船。老辈人说,水势大的时候几乎漫过城墙,有胆子大的年轻人,坐在城墙上洗脚。城里的人提心吊胆,城墙一旦被泡毁冲垮,十来万躲水的人只有等死!传说当时安徽亳县的人开着大船救走了一部分人。大约过了六七天,洪水才没了劲,逐渐落了下去。
  记者在没有维修的西城墙,看到大片大片水渍的痕迹,尚起兴说,传说这就是那次洪水留下的纪念。
  有了这样刻骨铭心的噩梦,古城人对城墙自然有特殊的感情,人们离不开城墙,没人敢破坏城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古城有一支30多人的维修队,专门负责维修城墙。解放后,城墙也一直得到维修。现在看到的城墙,有大砖也有小砖,明显不是一个时期的。
  遗憾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古城的城墙、护城河,乃至城内古色古香的明清四合院,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古城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往昔的面貌和风华。提起这段往事,深爱古城的人们悔恨交加。
古城的遗憾与希望
  李林今年29岁,他从小在归德古城长大,如今还在这里工作、生活,儿时的归德古城,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里。
  “再老一辈儿人时,城郭完好,夯土外面还砌的有砖。就四条路到城门,两旁都是水,没人家,路不宽,晚上不小心要掉水里的。”点了一根烟,看着烟雾在空气中慢慢散去,李林打开了话匣:“我小的时候,水面也还很大,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成群成群的水鸟,非常的漂亮。像这样的夏天,我们常下护城河游泳,那时候野鱼可多,我们五六个小孩一起‘围鱼’,走成个半圆,拍打着水往岸边赶鱼,到了浅水区大家一齐坐下来往前挪,等鱼露出了脊梁,几个人就手忙脚乱地抓了向岸上撂,就这也能抓到一尺多长的!”
  “那时候不懂事,还常游到远处的芦苇荡里捡鸟蛋。那儿有鸟窝,我们远远就能看到,芦苇长得很密,鸟都是在几根芦苇中间做窝,这几根芦苇被鸟窝撑得往四下撇开,游到跟前,总能捡到几个鸟蛋。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填水盖房,水面小了,芦苇荡没有了,水鸟也不见了。”
  沉默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烟,李林又开始说城墙:“小的时候,城墙能走一圈,我们常上去玩,后来里面砌的一层砖和中间的夯土被人弄走了,很多地方成了单扇墙,不能走人了。
  “上世纪70年代末,知青和下放的市民陆续返城,他们很多人在城里已经无家可归了,手里又没钱,生活很难;曾经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让这些人心态失衡,很多人就去城墙上扒点砖、刨点夯土,盖个小房子住下了。你到城里的角落走走,现在还有这样的房子。这两年,我们修复城墙的时候,已经动员搬迁了一些住户,扒了房子把古砖用到城墙上了。”
  作为古城人,李林常常反思那段历史,但面对现实,反思的结果往往是无奈。“以前这城里有100多处明清的四合院,现在据说只剩下一二十处,保存完好的更少。小的时候,我家住的就是四合院,那时我们那一带都是四合院,看着可威风啦!有各式各样的门楼,粗大的廊柱,雕花砖、雕花窗户,人物和花草形神兼备,非常漂亮。古代这四合院是大户人家身份地位的象征,建筑用料考究,布局也特讲究,都是精心建造的。”
  “我们家住的四合院,五间堂屋,西三间、东三间,前面是门楼,一共住了四户人家。院子的中间是花坛,四角几棵大冬青,堂屋前两棵大石榴树,每年都有石榴吃。那房子住着很舒服,冬暖夏凉的,因为墙很厚,比现在的墙将近厚一倍!”
  “我们家住的四合院是1989年扒掉的。为什么扒掉?那前后扒了很多四合院,有的是年久失修不能住人了,有的就是为了翻盖成楼房多住几户人。”
  “现在搞旅游开发,想起来,很怀念那些四合院,觉得比现在的房子漂亮多了。不敢想,想起来就让人悔得肠子疼。真是太可惜了,可惜时光不会倒流!如今你在城外看还是古城,一进去,古味淡了许多。”
  比起29岁的李林,年过六旬的尚起兴感慨更多。20年前,他打报告要求保护古城,“可当时的领导不理解,笑话我,说我脑子有毛病。人家说:‘护城河要它干啥?那破房子又要它干啥?’”
  1986年,归德古城成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始有了保护机构,但并没起到实际的作用。从1991年开始,古城的保护才得到重视,当时董光锋出任商丘县(现睢阳区)县委书记,倡导古城保护。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性旅游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山西平遥古城名声大振,红遍全国,归德城的保护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归德古城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人们仍然非常有信心。74岁的郭久理老人,原是睢阳区博物馆馆长,从上初中起,就在古城生活,看着它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沧桑。如今已经偏瘫在床的老人,对古城还是很看好,他认为虽然房屋改变了,但格局没变,风格仍在。古城数百年的文化积淀,是最大的资源。
  省里一位主要领导去商丘检查工作时,尚起兴跟他说起了归德城。那位主要领导让老尚带他去看了,感觉很振奋,觉得古城大有可为。尚起兴说,古城的修复,已经请同济大学做了规划。
  李林如今在古城管委会工作,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古城城墙的修复维护、护城河的清淤等工作已经投入3000多万元。以后还会有大的动作,目标是恢复古城城墙旧貌。而东、西两门则打算保持现在的样子,留一点历史的遗存,让人看古城沧桑的一面。

 
→回复

邻近景点
嵩山
鸡公山
龙门石窟
白云山
龙亭
白马寺
大相国寺
山陕会馆
青要山
白园
戚城文物景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