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人民路学田湾,重庆市最大的剧场。1950年动工兴建,1953年竣工。初名“中苏大楼”,后改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该现名。大礼堂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分礼堂、南楼和北楼三部分。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高65米。大厅高55米,内径46.33米。正厅内设大型舞台一座,四周环绕五层挑楼,四楼一底共4200个座位。大礼堂取中西合璧之建筑风格,主体部分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及天安门形式,配以廊柱式的南楼、北楼。一色绿色琉璃瓦顶,大红廊柱,淤塞栏杆。大门为一大牌坊。整个建筑布局合谐,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曾先后接待过苏联、日本、朝鲜、印度、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大型文艺表演团体,是重庆市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人民大礼堂盛载了历史的足迹,也记载了重庆人民的磨难和欢乐。风雨历程40年,她分明是一座静默的圣殿,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和倾听着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光荣与梦想。
tyler2529(蓬蒿人) |
2005年12月15日 14点11分 |
评分:10 |
1987年,一部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和伦敦大学著名专家教授共同主编增订出版的经典著作<<比较建筑史>>一书,首次向世界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国内著名建筑共43项,其中重庆人民大礼堂排列第二位。 大礼堂1951年6月动工,1954年4月落成,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65米,其中礼堂高55米,内有五层,现用四层,可容观众4206人。 大礼堂采用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办法,配以柱廊式的双翼,并以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这类建筑华丽、庄严,虽不完全实用,但它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慑力,是建筑结构中最高等级的代表,是继北京和沈阳故宫后的精美奇巧的东方建筑。 大礼堂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三个特点:第一,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由于受木材长度、粗细、易燃易腐等局限,建筑体不可能很大,除了利用高其的地势和巨大的台基烘托外,还借助于群体的有机组合,以取得宏伟壮观的艺术效果,人民大礼堂不仅地势高,而且台基宽阔坚实。第二,中国古建筑主要以建筑围成的院落为单元,通过明显的轴线关系,串联和并联成千变万化的建筑群组。第三,古建筑要比例匀称。大礼堂屋顶各部份曲线优美、柔和,向上微翘的飞檐,使本应下压的大帽子屋顶反而随着线条的曲折,显现出向上托举之感,宽厚的正身和宽阔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体现出庄重的美。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