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南双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这是明初史谨描写昆明景色的两句诗。这“城南双塔”,即指昆明的东寺塔和西寺塔。西寺塔今在东寺街南段西侧的部队营房中,塔旁原有慧光寺,俗称西寺,早毁。 东寺塔今在书林街,云南人民出版社旁。其形制与大理三塔中的主塔相似。比西寺塔略高。两塔一西一东,遥遥相对,在现代化建筑的衬托下,更显得古朴苍劲。两塔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塔建成后,曾经历代修葺。特别是东寺塔,原址当在现东寺街旁,清道光年间,因地震倒坍,光绪九年重建,因虑旧基“土薄弗坚,乃移于迤东数百步内”,这就是东寺塔不在东寺街,而在今书林街的原因。形虽如旧,已非南诏原物。 东寺塔高40.57米,13层,建于公元840年。西寺塔高36米,13层。 相传,东寺塔宝顶的四只“金鸡”,早年在冬春风多季节,还会“喔喔”啼叫,声闻远近。据考查,这四只金鸡,均为铜皮做成,每只高约2米,口角噙有一枚两头有孔的铜管,管内有金属簧片,鸡头、脖子、腹部全是空心的。当劲风吹来,“鸡”嘴内的铜管,经“鸡”腹腔内的空气回旋振荡,便发出悦耳的鸣叫。愈增“金鸡”的神秘气氛,亦可想见能工巧匠们的精湛技艺。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游客) |
2006年1月18日 10点09分 |
评分:0 |
东寺塔位于昆明市书林街。西寺塔位于昆明市东寺街。两塔均始建于南诏时代。巍巍双塔,一东一西,遥遥相望,古色古香。在今东寺街的东西两侧,从前曾建有两个寺庙,东边的叫长乐寺,西边的叫慧光寺。东寺塔原在长乐寺内,名长乐塔,西寺塔原在慧光寺内,名慧光寺,都是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所建,由工匠慰迟慕韬组织施工。东填寺塔在清道光年间由于地震倒塌重建时考虑到原址地基不坚固,乃向东移数百步至现址。东寺塔和西寺塔均为13层密檐砖塔,东寺塔高40.53米,西寺塔高30米,建成后都重新修葺过。东寺塔可从里面沿木跳板攀援至顶 ,宝顶四角各有一只用铜皮做成的“金鸡”,各高 1米多,鸡嘴含有铜管,管内有金属簧片,金鸡的头、脖颈和胸腔是空的。据说,在从前每当疾风劲吹,通过铜管灌入,回旋的气流使金属簧片振荡,金鸡便会发出“喔喔喔”的鸣叫,表现了古代工巧匠的聪明和才智。后由于天长日久,灰尘积塞,金鸡才缄口不鸣了,但四只金鸡仍立于塔顶,更使宝塔情趣盎然,别具特色。 在一千多年的悠悠岁月中,双塔下的昆明城风云变幻,几经朝代更替,曾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东寺塔下流传久远的“孔雀胆”就是其中之一。 元代末年,红巾起义军攻入昆明,统治云南的梁王把匝拉瓦密逃至楚雄,向大理总管段功求援。段功出兵帮助梁王击退义军,复得昆明。梁王“深德段功,奏授平章”,并将公主阿禚许给段功为妻。阿禚美丽温柔,又很有才华,深得段功喜爱,段功遂恋居昆明。在原配夫人高氏的催促下,段功方回大理,但不久又想回昆明梁王府。梁王左右有人对梁王进谗言说,段功此行的真正目的是意在昆明,想“吞金马,咽碧鸡”,劝梁王除掉段功。梁王密令公主阿禚,对她说:“亲莫如父母,宝莫如社稷”,指使她用孔雀胆毒杀段功。阿禚拒受王命,还将实情告知段功,并表示愿与他西归大理,以免惨遭毒手。可是段功自恃对梁王功高德厚,不相信梁王会加害于他,故不听阿禚的劝告。梁王见阿禚不愿下手,便另设圈套,邀段功到长乐寺做佛事。到了通济桥,命人乘他马惊时将其杀害。噩耗传来,阿禚悲痛欲绝,欲自尽随段功同赴黄泉,但由于梁王派人严密防范而未遂。阿禚悲愤交加,写下了一首动人的千古绝唱,不久忧愤而亡。诗云: 吾家住在雁门深,一片闲云到滇海。 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今三载。 欲随明月到苍山,误我一生踏里彩。 吐噜吐噜段阿驭,施宗施秀同奴歹。 云片波粼不见人,押不芦花颜色改。 肉屏独坐细思量,西山铁立风潇洒。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