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内蒙古 → 赤峰 → 阿斯哈图石林 → 概况 |
|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山脉南缘,浑善达克沙地东端,是三大地貌区的结合部,有“塞上金三角”之称。在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集了草原、湖泊、林海、沙地、石林等多种自然景观,被称作内蒙古风光的“百宝箱”。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它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 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冰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具有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丽,泰山之雄奇。这里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异。 阿斯哈图冰石林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举世罕见的“冰石林”。阿斯哈图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 阿斯哈图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触目。当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马柱、神剑石、南天门、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称。 阿斯哈图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奇石怪异、风纯木秀,令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时,你会为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感慨万千。 阿斯哈图石林附近是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有山冈、森林、草原,景色很美。 1、交通: 赤峰距北京、天津、沈阳均500公里左右,铁路直达北京、呼和浩特、沈阳、锦州。定期航班往返北京、呼和浩特。 坐火车:可由北京北站(西直门火车站)乘193次列车到赤峰站。也可由大连乘209次列车到赤峰站,由海拉尔乘194次列车到赤峰站,由沈阳乘609次列车到赤峰站。第二天由赤峰乘长途公共汽车或中巴车去林西县,再转乘去天合园乡的中巴车到天合园,然后在当地雇乘农用三轮车或四轮车,去北大山的阿斯哈图冰石林。赤峰距阿斯哈图冰石林292公里,其中经林西县统布镇到板石房子264公里为柏油路,其余28公里均为沙石路。 租车:A、 在赤峰租一辆2020系列吉普车,价格一般在150-200元/天之间。B、 包租小面包车一般为200-250元/天之间。 2、食宿: 阿斯哈图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只能食宿在天合园乡招待所或个人的小旅店。午餐必须自备。天合园乡招待所住宿费15-20元/天。饭菜可口,便宜,可随客人意愿安排。 3、气候: 天合园乡属丘陵地形地貌,平均海拔高度为1600米。盛夏平均气温23℃左右。春秋两季较短,冬季寒冷漫长,气温可达零下42℃左右。7-8月是该景点的最佳旅游观光摄影创作好时光。冬季尽可能不去! 4、游程建议: 阿斯哈图冰石林方圆几十平方公里,有三大景点。远离苏木(乡)嘎查(村)和人烟,建议3天时间为宜,早出晚归。第一天乘车上山观察景点,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天第三天选择最佳时光前去拍摄。遇到早霞、晚霞或特殊天气,可拍到令人兴奋的片子。 5、注意事项: 去阿斯哈图冰石林,最好是夏天,春秋也可,冬天最好不要去。 阿斯哈图冰石林景点在天合园乡北大山上,有2公里多40度左右的上山自然险路,最好是在赤峰租乘2020系列吉普车前去。 自驾车应在路上加油站备足汽、柴油,天合园乡没有加油站。 在阿斯哈图冰石林手机不能使用,乡政府有直拨电话。
→回复
您一定到过云南、桂林,看过“路南石林”和“元谋土林”。今天您来到大兴安岭山脉的北大山上,请您一定要仔细看一看在海拔1600~1900米的花岗岩上的“阿斯哈图石林”(阿斯哈图汉译为险峻的岩石)。虽然都叫“石林”,可形成的原因却不同。云南的石林是石灰岩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经水流的溶蚀作用形成的。而大兴安岭最高峰附近的北大山一带发育的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产生的,所以叫“冰川石林”。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这是世界所罕见的。由于近水平裂隙特别发育,在石林侧面有保存较多的冰水冲刷形成的悬沟槽,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是花岗岩地貌的新类型,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现。 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观瞻石林,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大兴安岭地区的冰斗、冰川U型谷、冰石河、角峰等冰川遗迹足以证明,这里第四纪冰川以来发生过冰川运动。 1999年9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韩同林及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的郝志,2000年,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会长陈安泽等,都曾先后来此地考察,认定石林是冰川运动的产物,但是冰川遗迹这么丰富,保存这么完好,是专家们始料不及的。同时他们还在山下一农民家中发现披毛犀头部化石,中国地质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钱方教授称披毛犀和猛犸象是标准的冰川期动物。黄岗梁的“石林”不但是国内外所罕见,还对研究古地质和古地貌的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目前,黄岗地质公园正在筹建中。 伫立北大山上,举目远望,山间那茂密的原始白桦林枝繁叶茂,草地上杂花片片,蝶舞蜂飞。朦胧中,山北远处那平坦开阔的草原仿佛在大海中浮动。就在您被大自然的神韵所陶醉的时候,一阵轻风掠过,一片薄云随风飘来,缠缠绕绕,柔柔雨丝婆娑掩面,犹如置身仙境,此时您只想说一句话:真是美极了,妙极了! 沿曲曲弯弯的山路下山,您会看到一派田园景色,片片麦田金黄黄的,这黄色的成熟与山那边草原绿色的生机为您勾勒了一幅大自然奇妙的山水画。 →回复
'、东经117°38'一带。 北大山为克什克腾旗北面最高山,最高海拔1879米 ,山势巍峨。花岗岩石林面积约 5平方公里,断续分布在海拔1700米左右,呈北向东出现在起伏的山脊上。这片石林不同于云南路南的石灰岩石林,它是由花岗岩形成的。花岗岩石林被当地蒙古族称为“阿斯哈图”,即险峻的岩石。所以,将这种花岗岩石林地貌景观命名为阿斯哈图地貌。 本区地处蒙古高原东部和大兴安岭山区。气候为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短促温凉,冬季漫长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北大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4至-2℃,1月在-26℃左右,7月在12℃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在-45℃以下。年降水量约 350毫米,冬季常降大雪。本区处于中纬度西风带,全年多为偏西风,风速年平均为每秒28-30米,春季多大风,一般8级风以上的天数为15 -20天,最高风速可达每秒30米。恶劣的气候条件为花岗岩石林地貌的形成创造了外动力条件。土壤为发育在花岗岩上的酸性灰色森林土,自然肥力较高。在石林周围有缘叶针叶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为白桦、山杨、蒙古栎等 ;针叶树有兴安落叶松、云杉、华北落叶松、还有油松、樟子松、兴安杉等 。灌木以虎榛子、绣线菊、柴桦、冬青为主。草本植物生长繁茂种类也多。山脊除石林裸露外,其它地他地方一般均被植物覆盖。 一、花岗岩石林地貌 1、花岗岩地貌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露出地表。花岗 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地貌: 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和低矮的丘陵岗地。 2、花岗岩石林地貌花岗岩石林是一种新发现的花岗岩地貌类型,形态上类似云南路南石林,元谋土林、新疆的雅丹 地貌和现代冰川上的冰林地貌,但在成因上有很大区别。花岗岩石林分布在由花岗岩岩体形成的平缓山脊上,石林常成片出现,连绵几百米,宽几十米。石林之间相对高一般5-20米,个别石柱可超过20米。石林的底部常相连,呈方形或长条形,四周则陡,几乎垂直;中间因水平节理发育,显得凹凸不平,上部有的连成一片或受垂直节理影响被分割成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态;顶部较平缓或呈圆锥状、帽状、盘状、球状、不规则状等各种形态。花岗岩石林座座石峰造型奇特,穿洞和裂隙使他们显得更加神奇多姿。花岗岩石林是在特殊的内、外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二、石林形成的岩石与构造条件 北大山花岗岩时代为燕山期中期,花岗岩体呈NE向延伸,长约45公里,宽度约2-7公里。本区构造尚属新华夏构造体系,除燕山期花岗岩体侵入外还有火山活动。早第三纪时本区相对稳定,形成了大兴安岭安期夷平面。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晚新生代以来本区新构造活动开始活跃,第四纪时大兴安岭强烈隆起,两侧伴有断裂活动,并有玄武岩流溢出。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造成北大山花岗岩体中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水平节理的间距一般每5-30厘米,远看如沉积岩的层理。众多不同方向节理的发育,为花岗岩石林形成创造了条件。花岗岩体中不同的岩石和矿物因涨缩率的不同,导致外界物理风化和化学作用可促进石林的发育。北大山花岗岩中节理和裂隙的发育,尤其水平节理特别发育,是形成石 林的构造基础。在古冰川、寒冻风化、风和水等外力作用下才形成了石林地貌。 三、石林地貌发育和形成阶段 1、 冰川作用阶段 第四纪时,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古冰川作用。据我们考察,在大兴安岭黄岗峰主峰(海拔2036米)周围及北大山,见有二级冰斗、角峰、刃笕、U 形谷、冰臼、冰蚀洼地、冰川漂砾、条痕石等冰川遗迹。本区冰川遗迹特点之一是有大量冰臼、冰臼群主要分布在黄岗峰南约28公里的大青山上, 冰臼约有200多个。在北大山花岗岩石林的石柱顶面上,也发现有少量冰臼。冰臼形态多样,以圆形、椭圆形为主,直径1-3米,肚大底平,深0.5-1米,个别冰臼中有野草植被,有的冰臼在石柱边缘公留下一半残迹,说明在北大山地区也曾发育过第四季冰川。当时北大山几乎完全被冰川覆盖,不可能形成石林地貌,只有当冰川消退和后期山谷冰川发育时,北大山中的一些花岗岩山脊被冰川侵蚀后成为刃脊和角峰,单独或成排的分布在北大山的山脊上,这时才有可能形成花岗岩石林的雏形。 2、寒冻风化阶段 本区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偏冷,昼夜温差较大,无论在冰期和间冰期寒冻风化作用都很强烈。沿着花岗岩刃脊中的节理面,花岗岩体中的石英和长石在表层物理风化作用中,因膨胀率不同使表层和内层间发生裂开而成层剥落,使节理不断扩大。由于花岗岩整体透性不好,众多的节理成为储存地下水的空间。在雨后或雪后,雨水和雪水逐渐渗入到这些空隙中,当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时,节理中的水结成冰,体积开始膨胀,发生冻裂作用,使节理进一步破裂和扩大。在寒冻风化和重力作用下,花岗岩沿垂直节理面不断的崩塌、分解、后退,形成了一片片孤立的石柱和石墙,有的地方也可形成穿洞。在强烈的寒冻风化和重力作用下,加上密集的水平和垂直节理,使北大山花岗岩不能形成高耸陡峻如黄山、华山等高大雄伟的山岳地貌,只能形成高度不大、形态奇特的石林地貌。 3、风蚀作用阶段 北大山位于北纬 44 ℃左右的盛行西风带上、西面为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东面为科尔沁沙地,每年8级或大于8级大 风的日数为60天,其中每年沙尘暴日数平均为 8.4天,主要集中在春季,所以花岗岩石林在形成过程中也受到长时间的、 强烈的风蚀作用。风蚀主要表现为对石林形态的修饰作用,使原来沿节理面发育的棱角状的顶部磨蚀成浑圆状,形成奇巧 多姿、形态各异的怪石,迎风面使沿水平节理分布的凹坑磨蚀并不断加深扩大,形成直径20-30厘米,深 5-15厘米椭圆形 的风磨蚀洞穴和石袋,成条带状分布在迎风面的峭壁上,较大的风蚀地貌有风蚀柱、风蚀蘑菇及风蚀穿洞等。 4、夷平消亡阶段 当地壳较长时期相对稳定,处于长期寒冰风化、雨水及重力作用下,石林不断崩塌,花岗岩不断风化,地面上出现石 海,石堆或被夷平风化成土、植被生长使石林最后消亡。 花岗岩石是一种奇特的岩石景观,千姿百态的景色极具观赏价值,将为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兴安岭地区提供专业旅游 和生态旅游的新资源,也是旅游地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内容。对花岗岩石林这一新的旅游资源,需要有计划和科学地开发和 保护。根据岩石地貌类型的命名原则,花岗岩石林是花岗岩地貌和石林地貌的一个新类型,所以应命名为花岗岩石林地貌 ,也可采用当地蒙古语的“阿斯哈图”作为花岗岩石林地貌的专用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