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陕西 → 西安 → 阿房宫遗址 → 概况 |
|
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美丽的故事并不都是喜剧,阿房宫就以它悲情的色彩沉淀了它的美丽。千年已逝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它的遗址中感觉到它摄人心魄的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时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对阿房宫会心的描写,其实杜牧见到的也只是阿房宫遗址的残垣断壁,可见阿房宫的气势何等宏伟! 现在阿房宫这座秦王朝的巨大宫殿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口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当时的阿房宫:“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不断,形成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眉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如今在西安西郊同样有一座翻修后的秦阿房宫,它是在阿房宫遗址上兴建的,艺术地再现阿房宫前殿、兰池宫、六国宫室、长廊、卧桥、磁石门、祭地合等众多建筑,气势宏伟,锦锈壮观。充分体现了《阿房宫赋》中所渲绘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的景象。在殿阁内外演出《秦皇登基大典》、《派将出证》、《横扫六合》、《荆柯刺秦》、《徐福东渡》、《秦皇选妃》、《七国宫女舞蹈》等大型节目。节假日,施放宫廷焰火。使游人充分领略“歌合暖响,舞殿冷袖”的秦宫古韵。同时有文物展览、娱乐垂钓、宫廷餐饮、休闲渡假、皇宫龙舟等服务。苑区内外楼阁辉映,水波碧翠,巨殿晚照,钟鼓交鸣,朝歌暮舞,肴馔飘香,秦风秦韵,使人陶醉。 何不到此一游,体会古时阿房的凄美和今日阿房的妩媚呢? 秦阿房宫线路索引 游点:兰池宫、漆河、上天台、磁石门、阿房宫前殿、祭地坛、上林苑 兰池宫(亦名仙岛) 兰池宫遗址在咸阳市渭城区杨家湾、柏家咀原边。是秦始皇的一座寝宫。因筑于兰池之畔而名之。《史记 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地理志》:“渭城县有兰池宫”。再现的兰池宫则根据有关史料,以微缩形式营造,高7.35米,长宽16米x16米。为了突出其“仙岛”氛围,建宫于兰池之中。池中波光潋滟,烟云氤氲;岛宫奇葩争妍,丝竹飘飞,仙女翩跹。给人以身临仙境的怡悦感受。 漆河 漆河变名漆渠,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小运河。据《长安志》引《括地志》载:“漆渠,胡亥筑阿房宫开此渠,运南山之漆。”由此可知渠凿于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再现的漆河。根据有关史料开凿,长298米,宽5-11米,水深1.6米。 上天台 上天台是秦阿房宫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皇帝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物阜民丰,四海长平,定期率领朝臣登坛祈祷天神。重现的上天台,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8米x16.8米,高19.8米。 磁石门 磁石门是秦阿房宫的北阙门。遗址在三桥镇武警部队工程学院内,约建于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因“累磁石为之”,故称磁石门。作用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一是为了防止行刺者,在入门时以磁石的吸铁性能使陷甲怀刃者不能通过;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神奇使其惊恐却步,不敢有异心。故亦曰:“却胡门”。磁石门是在秦始皇兼并六国后营造的。反映了秦国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尚属首创。重现的磁石门是根据有关史料和苑区地缘特征营造,高13.2米(从地平线到屋脊),东西长20.4米,南北跨度12.7米。 祭地坛 秦阿房宫中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场所,专供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用。古代曰:“社”。“社”代表国家。“稷”为谷神。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重现的祭地坛,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米x16米,高11米。 上林苑 上林苑为古宫苑名。秦都咸阳时置,周围二百多里,包括长安、户县、周至等地。始皇35年(公元前期212年)营建朝宫于此。阿房,即其前殿。汉初苑内荒芜,武帝时复为宫苑,内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建离宫、观、馆数十处。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极言其宏伟壮丽。 1、交通:乘302路公共汽车可到达西安市西郊红光路西段阿房宫遗址。
阿房宫为何取名“阿房”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在消灭六王统一全国以后,自以为德过三皇,功高五帝。他为巩固皇权、体现皇帝的尊严以及供自己享用,在首都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古宫殿。 阿房宫集中了当时全国各地宫殿建筑的优点,规模空前,气势宏伟,它“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史记》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闷,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对于阿房宫的恢宏之势,《汉斗·贾山传》中也有如下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 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宫建成之后“更择名命名之”。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时。此宫仍然没有竣工。后来,秦末起义军项羽率部进入咸阳,项羽的部下“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朝宫化为一片焦土。这样,人们就它称为阿房宫了。那么,这座宫殿为何取名叫“阿房”?“阿房”这一古怪的名字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此,历代记载分歧,说法不一,我们查考史书,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释为曲处、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中解释此宫为何称阿房宫时说:“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此宫所以被称为阿房宫,是因为上宫宫殿高峻,若于阿上为房。这一观点出自《汉书·贾山传》,传中的注释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为房。”这就是说,阿房宫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这种说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约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是古阿房宫的遗址所在地,从发掘的遗址可以看出,当年的阿房宫坐落在地势高峻的丘陵上,这里至今还残存着宫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个宫殿遗留的大土台基,周长约31米,高约20米;在村西南还有一个据考证是P可房宫前殿遗址的高大夯土台基,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长 500至600米,最高处约有8米。阿房宫就建在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汉书》所言“高若干阿上为房”。 由此可见,以上几种观点都是论有所据,言之成理,并又都能自圆其说。因此在没有发现更新的确实有说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难断定孰是孰非。所以,对于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宫殿当时究竟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至今只能说仍是个没有定论的历史之谜。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成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一步一阁”“峰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庞大规模的描述。这虽未免有艺术夸张之处,但可以想见阿房宫那宏伟壮丽的建筑规模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绘制该国宫室图,在秦都城咸阳的渭水南岸仿造宫殿,称作“六国宫殿”相传共有宫宣145种,著名的有信宫、甘泉宫、兴尔宫、长扬宫等宫殿。当年,咸阳真是宫殿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公元前27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60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朝宫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 阿房宫号称“秦川第一宫”,秦始皇的建宫计划是以阿房宫为中心,建造众多的离宫别苑。谁知,前殿尚未竣工,秦始皇便死了。他死后,秦二世即位,继续营建阿房宫前殿,后来又修建了后宫。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殿,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700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也未把宫室住遍。 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 阿房宫建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量。当然,这座宫殿,是建筑在劳动人民的累累白骨之上的。阿房宫的命运和秦王朝一样,被秦末农民起义军付之一炬,变成了一片废墟。然而,阿房宫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和高超无比的建筑艺术是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的。 聚驾庄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就开始过起奢侈淫逸的生活,征集七十余万劳力,采秦岭的石料,运四川的木材,开始营造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秦始皇营造阿房宫,是专门给他的妃嫔和宫女们居住的。究竟秦始皇有多少个老婆?谁也说不清。据说每天早晨泼掉的胭脂水把渭河水都染红了。 阿房宫占地三百余里,从骊山北面建起,折向西边,直到咸阳。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色彩斑烂,遮天蔽日,极为壮观。在阿房宫建成那天,为了庆贺,不但文臣武将们纷纷坐轿骑马赶来,尤为兴高彩烈的,是那些将要搬进阿房宫的无数妃嫔和宫女,一个个坐着彩带飘舞的銮驾赶来庆贺,刹时间,阿房宫前,人山人海,銮驾无数,只听得笛声悠扬,但见得彩衣飘飘,庆贺的宴会从天亮一直闹到日落。 以此以后,这个銮驾聚集的地方,就叫聚驾庄。近几年来,由于字体简化,就取其谐音,转叫巨家庄 上天台 从三桥街往南,行七八里路,有两个村子一叫巨家庄(原名聚驾庄),一叫赵家庄,合称巨赵,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秦阿房宫遗址所在。宫体由于西楚霸王一把大火,已烧得荡然元存。遗留下来的,只有一座高约二十多米,四周三十多米的土台。这座高大的土台,就是当年宫内有名的上天台。 上天台,又名“望想台”,但当地民间所传,却叫它“妄想台”。这其中的奥妙,得从秦始皇那儿说起。 秦始皇灭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以后,便一心想着长生不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便四处搜罗术土丹客,给他弄什么长生不老药。当时,有个方士,叫做徐福,自称能在东海蓬莱仙岛上求来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了心中高兴,便拜他为上宾。徐福在宫中吃喝玩乐够了,就向秦始皇要了几只大船和五百童男童女,飘洋过海走了。临走的时候,对秦始皇说,要筑一高台,叫“望想台”。叫秦始皇天天登台,烧香东望,等他归来。秦始皇帝听了他的话,便在阿房宫内修建一台,题名叫“上天台”。谁知,台未完工,他便在出巡的路上死去了,到底没有长生。后世人笑话秦始皇,就把这台换了个名字,叫做“妄想台”。 →回复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以后,国力日益富强。这时,他感到国都咸阳人口增多,原有宫殿建筑规模狭小,不足以表现秦政权的威严,便开始大规模地修建离宫别馆。始皇三十五年(公 元前212年),秦统治者驱使七十万劳动人民,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营造朝宫,所谓“朝宫”,就是一般人所谓的“阿房宫”。由予工程过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即阿房宫。这座宫殿的规模,“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象。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虽有夸大的成分,然而单就阿房宫而言,确为当时宏大、惊人的建筑群。这一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直到汉刘邦的军队入关还没有完工。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农民称为“始皇上天台”。在阿房村西南附近,即从东边的巨家庄、赵家堡直到西边的古城村,夯土逶迤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当地农民称为“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1961年3月,国务院将阿房宫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