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南岳衡山位置最高的寺庙,但其原来却是一座道观,是道家二十二福地光天观。因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隋炀帝南巡至此敕建改为寺庙,才取名上封寺。
上封寺位于祝融峰下方500米处,三进建筑。山门前有登山公路,门额悬镌“上封寺”寺名的白玉匾额,过山门后原为天王殿,但因遭火灾焚毁。再后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还有讲堂、祖堂、方丈室等建筑。寺后有一片古林,占地近3000平方米,再后是另一景点望日台,在衡山观云海日出,这是最佳的位置。
kevin_chen(西门) |
2005年12月22日 02点10分 |
评分:10 |
上封寺地处南岳最高峰-----祝融峰侧,古代本道家宫观,曾名“光天观”,“司天霍王庙”,“第二十二光天坛福地”。几经沧桑。直至南朝陈光大初,南岳佛教开山祖师慧思和尚在此建阁,作徒众听法之所。隋大业间(605---618)正式改为佛寺,并由炀帝赐“上封寺”额,沿袭至今。
上封寺名僧辈出,并与历代朝廷显宦广结善缘。唐末著名诗僧齐已曾住此。北宋大德佛心,善果先后住持本寺,大学者朱熹、张式、胡宏、明代状元罗洪先均在此留有诗篇。清康熙年中(1662---1722)湖南巡抚周召南邀请名僧异目为本寺方丈,异目在此著有《上封寺志》行世。同治间(1862---1874),两江总督曾国荃捐白银二万两修缮寺宇。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衡山秀才向道隆与寺僧心印在此起兵搞清。清末著名诗僧敬安(八指头陀)曾住持本寺。民国二十一年(1932)宝生和尚应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之请住持本寺。1939年搞日时期宝生与寺僧演文、巨赞开办“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同时,蒋介石曾游本寺,并捐银三千元及棉衣150件以结善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寺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单位。
上封寺地处高寒山区,全部石墙铁瓦.其建筑布局,山门下有花岗石牌坊,坊额用汉白玉刻“上封寺”三字,两旁石刻联曰:“南国记巾并 蒙`,江汉侨民齐景仰;岳神隆祀典,西天古佛共馨香”上至山门,为半圆形花岗石石墙,上有汉白玉“刺建上封寺”门额一方。山门内循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祖堂,方丈。两侧为僧寮,库房。香积厨。
上封寺海拔1000多公尺,置身其间,有如天上宫阙。寺侧有雷池。每年惊蛰,风雨骤至,雷声盘绕其中,蜕化落壳,羽化池之名,由此而来。
→回复
plf198(小贝) |
2006年2月12日 11点32分 |
评分:10 |
上封寺在高台寺上方,距南岳庙二十多华里,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隋朝以前叫光天观,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
上封寺右上为观日台,左上为祝融峰,距上封寺约一里许的绝顶为祝融殿,殿后便是不语岩,岩上有巨石翘首向着绝顶,宛如一只巨龟在夕阳余辉中,奋力向上爬行,被称为“金龟朝圣”。岩下不远,便是罗汉洞,飞岩陡壁,下临深渊。绝壁上有两石凌空,与悬岩相接,看上去摇摇欲坠而又始终未落,人们称之为会仙桥,每当明月当空,山风阵起时,隐约可闻丝竹之音,悠扬动听,传说是上界神仙相会在桥上,饮酒奏乐。
从上封寺拾级而上有一片古林,奇树异木繁多,由于地势高,风大且冰冻时间长,从初冬到春深常积冰雪,树木嫩枝多被摧折。为了适应生存,树形大都卷曲臃肿,繁枝密结,充满“团结御敌”精神,树干上苔痕青澄,树冠葱郁,不见天日,幽趣殊异。
穿过树林,沿石栏靠近望月台,台系元世祖时所创建,上有一石碑刻着“望日出处”四字,平顶约占地一亩,靠平台东边绕以石栏,东南边建有铁瓦石壁矮舍。立在望日台,可观日出日落,甚是壮观。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