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湖州 → 西天目山 → 概况 |
|
西天目山位于安吉、临安、宁国(安徽省)三县交界处。传昔遇大旱,民众登山祈雨,故名。主峰海拔1587米,为天目山主要山峰之一。由中生代凝灰岩、流纹岩组成,垂直节理发育,山势险峻,峰谷交错,多悬崖峭壁地形。植物资源丰富,垂直分布明显,为浙北地区天然植物园,1985年辟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林中景色以古、大、高、稀著称,拥有中生代孑遗物、有“活化石”之称的野生银杏树,世界罕见的、直径达2米多的大柳杉400株,高达56米的“衡天树”金钱松,“地球独生子”天目铁木等名贵树种。它又是“鸟兽乐园”,拥有数百种鸟兽、其中有云豹、黑麂等30余种濒危动物。天目山还是昆虫世界,有昆虫26目、213科、其中以天目命名的45种。天目山模式昆虫标本和以天目命名的昆虫之多实为罕见。 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天目山自然景色优美,四季俱佳,夏日凉爽无比,素有“大树王国”和“清凉世界”之美誉,堪称长江“金三角”上的一颗绿宝石,为古今揽胜之地。 天目山也是宗教名山,曾与普陀、天台山齐名。西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在此修道的三十四洞天;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著文;元代狮子正宗禅寺祖师高峰尊为“江南活佛”;清玉林国师创建禅源寺,弘杨临济宗风,是为中国东南名刹;乾隆两度巡山,钦赐“无量寿经”,御笔“心经”,敕封“大树王”。历代骚人名士,纷纷登山吟咏作画,如邓道员、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时珍、刘基、袁宏道、徐悲鸿等等,都在天目山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和佳作。 门票: 70元 小交通20元 (2005.11.1予以确认) →回复
→回复
仙人顶 为西天目山绝顶,民间传说有仙人在此锯板架桥,故称仙人顶。东望东天目大仙峰,北眺龙王山龙王尖,三峰鼎立,有“一览群山小”之慨。仙人顶上有天柱峰,系一、二丈高,5尺见方的石柱,原刻“天下奇观”四字,现毁,仅余“可观”二字。在山顶可观日出、云海,偶能看到罕见的“天目宝光”。绝顶山风强劲,无高大树木,丛生低矮锥栗、野梨,树高虽不盈丈,粗竟可一抱,由于气候苦寒,数年始能一实。1989年7月,峰顶因建眺望哨,基建中发掘出土一个“珍珠七宝错金舍利函”,从其式样形制等方面分析,有关专家初步推定为晚唐时期所葬。 雨华亭 原称“华桥亭”,清代改今名。在禅源寺前蟠龙桥上,枕双清溪口。清代释晦石《秋夜坐雨华亭》诗:“云净月华白,石亭山水清。人间劳虑息,物外道心生。夜静松多影,霜寒雁有声。阑干时徒倚,欲去不胜情。”“雨华亭”匾悬亭中。驻足亭内,可见峰恋环抱,绿树翠竹,殿宇屋舍,相映如画。桥下溪水清澈,叮呼成曲。 大树王 西天目山以“大树华盖”而名扬天下。古杉、古枫、古松、古银杏和其他原生古树比比皆是。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有540余株,百年以上的不计其数,胸径1米以上的其他树种也满目皆是。 大树王在开山老殿西,是天目山的象征。此树在宋代即被称作“千秋树”,想见由来已久。传说乾隆南巡至天目,曾用玉带围量,戏呼为“大树王”,尔后身价百倍,某些愚昧的香客剥树皮以作灵丹妙药,年久致枯。前人感赋《大树王》诗:“龙鳞倘能愈痼疾,何须蓬岛觅神仙”。 周恩来抗日演讲纪念亭 1939年春,周恩来来浙江视察抗日工作,亲临当时浙西行署驻地西天目,敦促团结抗日,并在1500各界人士大会上作了题为《抗战的现状与展望》的长篇演讲。在他“收复我们的杭嘉湖,保卫我们的大浙江,争取我们的最后胜利,完成这历史上的伟业。”的演讲声中,西天目山一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浙西抗日中心。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