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湖南 → 郴州 → 苏仙岭 → 三绝碑 → 概况 |
|
南省郴州市苏仙岭公园的白鹿洞石壁上,刻有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词。这是一个天然的悬崖石壁,高52厘米,宽46厘米,11行,每行8字,行书。 当年秦观被削职到郴州后,于北宋绍圣四年作了《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多愁善感的诗人的词中倾吐了他被削职后的凄苦失望的心情。 苏轼极爱此词,为之写了跋。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又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碑文艺术手法极高,感染力也很强。到南宋咸淳二年,由郴州太守宋恭翻刻在崖壁上,世称“三绝碑”。
三绝碑在白鹿洞石壁上,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流放郴州期间所作的《踏莎行》词摩刻,高52厘米,宽46厘米,共十一行,八十一字,行书。从1956年起,三绝碑先后4次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 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 1960年3月,毛泽东同志到南方视察, 接见了原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时要求保护三绝碑。 1963年3月, 当时任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登苏仙岭三绝碑处览"秦词"后,"感其遭遇之不幸,因益知生于社会主义时之有幸,乃反其意而作一阕,以资读词者作今昔之对比,而更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押秦词原韵填词《踏莎行》一首。 八十年代初,郴州市又把原拓放大刻在这块石壁,重修护碑亭,拨专款塑"秦观铜像"一尊。 1997年,苏仙岭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对三绝碑周围地区进行改造。用仿古围墙将三绝碑、护碑亭、秦观铜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等圈围起来,并设专人管理。围墙外侧另修游道供游人上山。 2000年9月,苏仙岭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重新将三绝碑放大拓刻到"秦观铜像"后侧的石壁上。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