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闻海内外。九龙窠到处都是丛丛簇簇的名丛,号称为茶树的王国。往东可至天心岩,岩下有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永乐禅寺。
lianghaifr(海阔天空) |
2005年11月30日 16点01分 |
评分:10 |
大红袍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茶树,生长于九龙窠最后一窠岩脚下。大红袍茶之所以能获得“茶中之王”的美称,是因为它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桂冠。
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称由来,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说是天心庙的老方丈,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这茶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床不起,遍请天下名医,用尽灵丹妙药,均不见效。后天心庙老方丈得知便献上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谢恩。大臣到武夷山后便将大红袍披在神茶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芽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
大红袍茶树仅有四株。
→回复
dream0315(自由女神) |
2006年5月12日 10点41分 |
评分:10 |
大红袍产于福建闽北,风景秀丽的武夷山,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美誉,还盛产闻名世界的武夷岩茶。在武夷岩茶中,武夷名枞数以百计,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和水金龟又称为武夷四大名枞。
大红袍茶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栽培方式(通过母本无性繁殖),武夷山境内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18.0-18.5℃,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岩之间处处有山泉,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武夷山方圆60km,有36峰、99名岩,茶园大多建在岩壑两旁,四周山峦起伏,日照较短,土壤疏松,透水透气性好,PH值为4.5-5.2,终年有细小甘泉从岩顶滴落,滋润茶树,甘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物,使得大红袍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
。
在武夷名枞中大红袍品质最佳,享有最高声誉。1988年首次武夷名枞品质鉴评时,大红袍冲泡至第九泡仍不脱原茶桂花香之真味,名列十佳名枞榜首,被誉为茶中之王。
大红袍茶加工制作过程中工艺精湛,其制法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毛火、足火六道工序。鲜叶采用开面茶3-4叶,力求新鲜完整,雨水叶不采。萎凋采用日光晒青,传统的做青方法采用手工摇青,现一般采用综合做青机做青,炒青分为初炒和复炒,炒青的过程同时结合揉捻,揉捻分为初揉和复揉,复揉结束后转入毛火,称“走水焙”。“走水焙”采用不同温度的焙笼,先高温,再低温,达七成干时下焙,进行摊凉5小时左右即可足火。足火前期温度90-100℃焙1-2小时后改用70℃文火慢烤,促进香气,发展滋味。使大红袍茶叶耐泡、耐藏。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条索结实,色泽绿褐油润,香气馥郁似桂花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露,香味独特,耐冲泡。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