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江苏扬州观音山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江苏扬州观音山概况
观音山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观音山位于蜀冈东,在唐朝扬州城的西南角,现在成为从唐朝遗址出士文物的保管地。从观音山的山门走出,自东侧绕到後面,这里就是唐城遣址。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茶园,在唐代的繁华情景已经看不到了。当了解到南北走向的土堤是过去的城壁时,引发起我们对历史无情的感慨。在观音山东侧,有以黑砖重建天皇门及城壁後恢复原貌的成象苑,陈列着唐代的遗物。   
                       






观音山
观音山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20日 23点09分 评分:10
   观音山是隋代迷楼故址,据《迷楼记》载,迷楼是隋炀帝行宫,浙江匠人项升设计,“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隋炀帝曾说:“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隋亡楼毁,明代雇桐曾题匾“鉴楼”,分明取“前车之鉴,以警后世”之意,以隋炀帝的教训鉴戒后人。

   从元代至元年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屡废屡修,现在寺的建筑多为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均为1984年以后重塑。观音山是山寺的代表,它处蜀岗东峰,因其地势在扬州最高,所以构寺才大胆使用山寺的构造方式:不强调对称,而是在山体顶峰,随山势筑殿。山上古树蔽日,红墙高耸,楼殿参差,山与庙俨然一体。其特点一是曲折幽深,从山前道路上山,曲折逶迤,攀登到顶,砖铺山道,蜿蜒而陡峭,两旁如城墙上的女墙,因而有“小长城”之誉。山上有圆通宝殿、迷楼、紫竹林、上苑等建筑。这些建筑都不在同一中轴线上,比如山门殿,坐西面东而建,而天王殿和圆通宝殿则坐北朝南,你正以为无路可走时,绕过偏殿,则入紫竹林,登几级台阶,又见迷楼出现在你面前。古代墨客勾勒过这里的景致:“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木盾,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千门万户,上下金碧。”其特点之二是险,寺处山巅,以块石垒基,建筑皆气宇轩昂,崇楼杰阁。山下仰视,悬崖上危楼对峙。这里的树林叫“云林”,此处的池塘为“天池”,此处的楼为“摘星楼”。高宗南巡时,曾赐一联“渌水入澄照,青山犹古姿”,横批“峻拔为主”将其险峻之态恰当地概括出来。

  观音山的佛像是很有特色的。这里的佛像不同于一般寺院以“释迦牟尼”为主像,其他佛像皆众星捧月。此处以“菩萨”为主体,同时供奉四大佛教名山菩萨,院落东侧房中为文殊菩萨,西侧房为普贤菩萨,文殊殿后为地藏王殿,在四大菩萨中又突出观音菩萨,主殿圆通宝殿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巨型坐像。观音山的佛像,美学价值极高。古代的雕像家逐渐将世俗融汇于佛教虚幻之中,其塑像造型力求塑出人物的不同神韵,观音山的三十二应身,不仅面型、衣着、动态各尽其妙,无一雷同,更重要的对人物神态的细部处理力求呈现人物不同性格,衣裙褶纹飘飘欲动,栩栩如生。


 
→回复
shm0912(天涯海角) 2006年3月25日 19点55分 评分:10
困果迷楼——扬州观音山寺

观音山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的蜀冈东峰观音山,故名“观音山寺”。观音山寺宋朝名为“摘星寺”。明至元年又开山建寺。明朝洪武年间重建,名“功德山”,亦名“功德林”、“观音阁”。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咸丰时毁于火。现在的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山门等建筑,乃清朝末年及以后所建。

登上观音山顶,“江淮南北,一览可尽”,唐城遗址“子城”和瘦西湖尽在眼中。观音山上原有隋炀帝的“迷楼”。这种楼结构复杂。幽深曲折,人们进去后往往走不出来,故名为“迷楼”。相传隋炀帝曾在此建要享乐,后人多以此事讽世,唐朝诗人中,就有不少咏叹迷楼的。李绅在《宿扬州》诗中道:“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隋提柳》中,也鞭挞了隋炀帝大造龙舟、开挖运河,“南幸都(今扬州)恣佚游”的殃民误国行径。诗中“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就是描写武官郎将保护着南下龙舟缆绳,美丽的宫女在扬州的迷楼等待隋炀帝到来的情景。隋炀帝骄奢淫逸,使得“海内财力此时竭”,终于导致了农民大起义,“义旗已入长安宫”,“晏驾不得归秦中”。后隋炀帝被杀,埋葬在扬州的吴公墓下。“二百年来汴河路……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提亡国树!”白居易借隋炀帝的迷楼、龙舟寓情于景,道出了隋朝覆灭的原因,警告后人以史为鉴,不要再重蹈覆辙。杜牧在《扬州》三首中,也有“炀帝雷塘(隋炀帝死后葬于雷塘)土,迷藏有旧楼”之句。据说隋炀帝在长安也建有供他艳游的迷楼。观音山上的迷楼虽已无寻,但隋炀帝的历史教训却深印在人们脑中。

观音山寺现任方丈如皓法师,78岁。
 
→回复
yxqxc(阿巴) 2006年3月25日 20点19分 评分:10
 观音山是山寺的代表,座落在蜀岗最高的东峰,是扬州的自然制高点。

  构寺者在山顶随山势筑殿,山上古树蔽日、红墙高耸、山庙一体,建筑都与平原寺严谨的对称构造不同,楼殿参差,曲折幽深,继承了隋炀帝在此所建迷楼的风格。

  寺院里辟有紫竹林,漫步其间,清爽异常。观音山寺的佛像不同于一般寺院以“释迦牟尼”为主像,而以“菩萨”为主佛像,其中又突出观音菩萨,面容慈善、秀丽妩媚、温柔娴静、已世俗化。观音山的香市极盛,特别是阴历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日。


  现寺内还供有缅甸仰光市政府赠送的玉佛。山顶池塘称“天池”。此山被誉为“第一灵山”。

  观音山位于蜀冈东,在唐朝扬州城的西南角,现在成为从唐朝遗址出士文物的保管地。从观音山的山门走出,自东侧绕到後面,这里就是唐城遣址。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茶园,在唐代的繁华情景已经看不到了。当了解到南北走向的土堤是过去的城壁时,引发起我们对历史无情的感慨。在观音山东侧,有以黑砖重建天皇门及城壁後恢复原貌的成象苑,陈列着唐代的遗物。


 
→回复
yxqxc(阿巴) 2006年3月27日 09点32分 评分:10
位于大明寺东侧的观音山,是山寺的代表,隋炀帝曾建行宫"迷楼"于此。宋以后历代建有寺院,有"第一灵山"之称。现展出很多唐代出土的文物。这里是扬州的自然制高点,远眺江淮南北,一览无余。 据《迷楼记》载,迷楼是隋炀帝行宫,浙江匠人项升设计,“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隋炀帝曾说:“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隋亡楼毁,明代雇桐曾题匾“鉴楼”,分明取“前车之鉴,以警后世”之意,以隋炀帝的教训鉴戒后人。从元代至元年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屡废屡修,现在寺的建筑多为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均为1984年以后重塑。观音山是山寺的代表,它处蜀岗东峰,因其地势在扬州最高,所以构寺才大胆使用山寺的构造方式:不强调对称,而是在山体顶峰,随山势筑殿。山上古树蔽日,红墙高耸,楼殿参差,山与庙俨然一体。其特点一是曲折幽深,从山前道路上山,曲折逶迤,攀登到顶,砖铺山道,蜿蜒而陡峭,两旁如城墙上的女墙,因而有“小长城”之誉。山上有圆通宝殿、迷楼、紫竹林、上苑等建筑。这些建筑都不在同一中轴线上,比如山门殿,坐西面东而建,而天王殿和圆通宝殿则坐北朝南,你正以为无路可走时,绕过偏殿 ,则入紫竹林,登几级台阶,又见迷楼出现在你面前。古代墨客勾勒过这里的景致:“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木盾,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千门万户,上下金碧。”其特点之二是险,寺处山巅,以块石垒基,建筑皆气宇轩昂,崇楼杰阁。山下仰视,悬崖上危楼对峙。这里的树林叫“云林”,此处的池塘为“天池”,此处的楼为“摘星楼”。高宗南巡时,曾赐一联“渌水入澄照,青山犹古姿”,横批“峻拔为主”将其险峻之态恰当地概括出来。观音山的佛像是很有特色的。这里的佛像不同于一般寺院以“释迦牟尼”为主像,其他佛像皆众星捧月。此处以“菩萨”为主体,同时供奉四大佛教名山菩萨,院落东侧房中为文殊菩萨,西侧房为普贤菩萨,文殊殿后为地藏王殿,在四大菩萨中又突出观音菩萨,主殿圆通宝殿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巨型坐像。观音山的佛像,美学价值极高。古代的雕像家逐渐将世俗融汇于佛教虚幻之中,其塑像造型力求塑出人物的不同神韵,观音山的三十二应身,不仅面型、衣着、动态各尽其妙,无一雷同,更重要的对人物神态的细部处理力求呈现人物不同性格,衣裙褶纹飘飘欲动,栩栩如生。每年阴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诞日,香火极盛。山顶有一方池塘称"天池",真是贻笑大方。不过山门前平台,可以远眺整个扬州城,潜心静观,看郁郁葱葱间烟雾袅绕,似真似幻。豪爽之士,横生雄心,敏感之人,平添愁绪。眼前一幅绝美的山水工笔画,而观画的人不觉也在画中了。
 
→回复

邻近景点
连岛旅游度假区
灵山大佛
周庄镇
同里
沙溪古镇
沧浪亭
狮子林
大明寺
孔望山
甪直
拙政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