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浙江宁波上林湖越窑遗址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浙江宁波上林湖越窑遗址概况
上林湖越窑遗址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慈溪市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上林湖青瓷烧制始于东汉,盛于隋唐、五代,延至北宋。东汉至隋代,上林湖瓷窑的产品主要是罐、壶、钵、碗等,釉呈青灰、青绿或褐色。到唐代,其出品造型优美,釉层均匀,胎体细薄,釉色呈青翠,故称"青瓷"。从五代到北宋,上林湖瓷窑一直为官窑。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青瓷的发展,使瓷器同丝织品一样成为明州港输出的主要商品。在唐代,开辟了从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
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
越窑遗址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sillytime(风中忘忧草) 2006年1月3日 21点17分 评分:10
越窑遗址散见于慈溪市南部山区,那里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上林湖周围的窑址了。上林湖三面环山,北面有一条大坝,湖内千顷碧波,无论天气怎么变化,总是“湖天一色无纤尘,粼粼波光耀金星”,其恬静之美,几令人忘却尘寰。环湖约20余公里的沿山边上,有古窑址100处余。在窑址群中,早的可追溯到东汉。据专家们考证,中国的古陶器出现于8000年之前,而出现瓷器则当在东周,当时称“原始青瓷”。只有到了东汉,“原始青瓷”才完成了向青瓷的过度,而这一重要变化,便是在上林湖越窑完成的。从此以后,中国的瓷文化揭开了新的一页。

  越窑的早期产品有盘、洗、碗、盘口壶、鸡头壶、*、*、罂、盒、钵、谷仓罐等,有的器物丰满而笨重,这是因为明火单个叠烧和仿照青铜器造型的缘故。釉色以青色或青黄色为多见。装饰手段有堆塑、印纹等。纹饰以绳纹、方格纹、弦纹、麻布纹、棱形纹为主,也有不少是素面的。这一时期的烧造工艺与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一是火候温度较高,一般在1200--1300C之间,使器物完全瓷化二是创造了龙窑,不仅使热量能充分利用,每窑的产品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十分发达的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不仅远销全国,而且还大量外销。在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伊朗、伊拉克等亚洲国家及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及等非洲国家,都有大量的越窑青瓷发现,这是中国古代继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

[三足蟾蜍水注]
的外贸活动,其范围之广,辐射面之大,在外贸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也是外贸活动的先河和基地、对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和使者。与国内其他窑的产品相比较,上林湖越窑可算是技压群芳,首屈一指。唐代“茶圣”陆羽经过多方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到了唐代晚期,上林湖越窑所生产的瓷器在式样上越来越丰富,造型日趋完美,其烧造的质量堪称空前绝后。这一时期的瓷器一般多薄胎青釉,色如玉而不浮光,质如冰而不流俗,施肩吾写诗赞道:“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山僧问我收何在,欲道琼浆却畏嗔。”越窑的茶盏,四川的新茶,使这位诗人诗兴大发,足见越窑瓷器影响之大和质量之高。
  正因为越窑器的美名远扬,被吴越王钱倜相中而定为贡品。据《宋史.吴越钱氏世家》载:“太宗即位,太平兴国元年,倜贡御衣通天犀带......金银扣器五百事。”“太平兴国三年三月,倜贡白金五万两......越器五万事.....金扣越器百五十事。”“端拱元年,惟浚贡金银、绫罗、犀玉带芴......器皿、什物等凡数十万件,在短短的十余年间,钱氏就向宋皇朝进贡了越窑瓷器十多万件,其数量之大,确实令人吃惊。由于进贡的需要,越窑的瓷器不仅变得十分精巧,而且釉色和装饰手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刻划纹饰不但题材广泛,线条流畅,且每件器物都能做到别具新意,史称“秘色瓷”。器物常见的装饰图案有成对鹦鹉、双飞蝴蝶、荷花伏龟、游龙戏水、云中神仙、花丛飞鸟等,有的虽只寥寥数笔,看似简单,但龙飞凤舞,栩栩如生,表现了这些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水平和丰富的想象力,为今天研究宋代瓷器和宋代风俗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上林湖不仅有着名播中外的越窑遗址,而且还有秀丽的风光。特别是到了初夏季节,杨梅上市,平静的湖面上就会出现百舸争流的闹景。那一船船满载杨梅的轻舟和一条条往返运客的汽艇,你追我赶,船边细浪连绵,带有上林湖的几分亲切,几分欢迎。饱享着丰收喜悦的人们和尽情游玩者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唱出一段心曲,在群山环抱的湖面上回荡,余音袅袅,经久不散。如果在秋末冬初之际,上林湖又象一位羞涩的少女,被一层薄薄的淡纱笼罩着,一直到太阳出来后,淡纱才渐渐褪去,露出她那秀丽多姿的窈窕。没有一丝儿微风,湖面如一块平境,这时,只有从远处飞来的野鸭才会去扰乱这儿的谧静,给湖面荡出一圈圈大小不等的涟漪。
  1988年1月,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考察参观者络绎不绝,凡来过上林湖的人,无不盛赞这里遗迹的丰富,风光的清丽。


 
→回复
ttcy393(成易易) 2006年3月8日 13点02分 评分:10
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慈溪市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原属余姚县),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因古代地属越州,故名越窑。1957年始,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次调查,发现慈溪上林湖、古上岙湖、白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银锭湖(今彭东)四周古窑址120余处。上林湖最集中,沿湖木杓湾、鳌裙山、茭白湾、黄鳝山、燕子坤、荷花心、狗头颈山、大埠头、陈子山、吴家溪、周家岙等,窑场密布。烧制始于东汉,盛于唐、五代,延至宋。

东汉至隋代,前一段瓷器简朴。东汉常见器物罍、罐、壶、洗、钵、碗等,釉呈青灰、青绿或褐色。后一段主产碗、罐、碟、鸡首壶、水盂等。因装烧采用叠放,胎骨粗厚,故器皿笨重。 唐代,瓷业繁荣。徐寅《贡余秘色茶盏》诗:"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赞颂贡窑青瓷。1977年,上林湖吴家溪出土一罐形墓志,腹部刻唐时墓主人凌倜卒年、埋葬地点等,铭文有"……中和五年岁在乙已三月五日终于明州慈溪上林乡……光启三年岁在丁末二月五日殡于当保贡窑这北山",与文献所载上林湖置官监窑相合。又出土临安936年(天福元年)水邱氏墓内虎头足鼎形炉等,证明晚唐上林湖已烧制进贡瓷器。产品胎质细腻,品种丰富,浑厚滋润,如冰似玉。唐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霄盛沆瀣,共稽中散斗遗杯。"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建官窑于上林湖等地,供宫廷及进贡中原用。1981年,发现张家埭窑址一瓷碗残片,胎质细腻坚硬,内底刻牡丹,外壁饰莲瓣,外底心镌"官样"二字,制作精细,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贡奉中原的贡品有罂、钵、香炉,采用釉下彩绘工艺,金、银、铜镶边,分称"金扣"、"银扣"、"铜扣"。花纹装饰,采用刻、划、镂、堆塑等手法,题材有珍禽异兽、鱼龟、花草、人物等,如蝴蝶飞舞、鸳鸯相随、鹦鹉展翅、花朵盛开等,技巧熟练,构图新颖,颇具情趣。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吴越钱氏降宋,宋廷遣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到1068年(北宋熙宁元年)上林湖贡窑烧制不辍。宋以后逐渐衰落。

以上林湖为中心地的越窑青瓷的发展,使瓷器同丝织品一样成为明州港输出的主要商品。在唐代,开辟了从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北达高丽(朝鲜),东至日本。南经广州,通向两条路线,一是向东南,通向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诸国;另一是向西南,沿海岸至越南达泰国、缅甸,经孟加拉湾,到印度、巴基斯坦,以至直抵波斯湾和地中海沿岸伊朗、埃及等。现代印度、伊朗、埃及、日本等国古港口、古越堡遗址,均发现有上林湖所产青瓷遗物。1942年考古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中叹称:"古名窑如越州秘色,今已不可得见,只空存此一名词,令后人羡煞耳"。如今上林湖畔,遍地青瓷遗片,成为室外的越窑青瓷博物馆。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邻近景点
西湖风景区
雷峰塔
杭州宋城
杭州乐园
南浔水乡古镇旅游区
雁荡山景区
乌镇水乡古镇旅游区
西塘水乡风情旅游区
临海江南长城
普陀山
朱家尖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