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第三篇-渔梁,新安江山水画廊
出发地点:上海 上海城区风光 安徽 黄山 4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7年2月21日-2月25日 人均费用:100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周周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安徽 黄山 黄山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徽州行第三篇-渔梁,新安江山水画廊



 

 

 

 
大年初六,4:35分,2521 绩溪县-歙县
 

 

 
行程:斗山街-太平桥-渔梁坝-新安江-渔梁村-回绩溪县
 

 

 

 

 

 
3:50 火车
 

 

 
在黑灯瞎火的凌晨醒来,利索地带上昨晚已整理好的包包,在夜色的笼罩下赶往这个冷清小县的火车站,半小时后就把我们带到28公里以外的歙县。似乎来得太早一些,不知几点才会天亮。
 

 

 

 

 

 
6:15 斗山街
 

 

 
半小时后踏上斗山街的青石地,雾已散去,已经能在黛青色天空下很清楚地看见这个小巷里鳞次栉比的马头墙了,三天来这里的白墙黛瓦是徽派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售票处自然还没上班,我们就像造访里面的居民一样自然踱进了小巷。斗山街建于明清,因有一定坡度,并且巷街构造形似星斗而得名。其墙皆高大,间距相当狭窄,平行只能容三四人并排行走,站在街中仰望当头林立的马头墙,有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大感,一个连一个呈“凸”字型的马头墙由近及远慢慢小去,立体感强烈。小巷的星斗状不知是何种星斗,以至于走到后来竟差点走入民宅而找不到出口。
 

 

 

 

 

 
6:35 许国牌坊
 

 

 
斗山街外面类似很多明清小街,石板路两旁都是明清建筑的房子却挂着现代招牌的小店。走到来时的入口,天空已露出鱼肚白色,才看清门口的许国石坊,这座仿木构造建筑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石坊组成。使它不同于一般的平面牌坊,而呈现一个立体的四方体。许国牌坊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如此规模宏大、呈八脚结构的牌坊举世无双被称为东方凯旋门。牌坊上书“大学士”,下行是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是许国的的全部头衔。牌面上方还有窗棱、屋檐,建成房屋状,四面棱角两两对称,石坊雕饰艺术更是巧夺天工。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支撑牌坊的12道柱子上的12只狮子,前后各四,左右各二,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7:00 太平桥
 

 

 
太平桥在渔梁村一头,是一座十三孔石桥,高约十米,长近百米,横跨江面,每两孔间都有巨型石桥墩,气势恢弘。从桥这边过到对岸,便纵观了整个渔梁村的全貌,江一边是村庄,另一边是山头。
 

 

 
此刻日头自东边村落后探出头来,因雾气的笼罩而显现一轮浑圆的金黄,天空被渲染成橘黄,尚未散去的薄雾还在日边似余韵缠绕。这一场日出奇景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个山头。
 

 

 

 

 

 
7:30 渔梁坝
 

 

 
昏黄天空笼罩下的村庄就这么被慢慢催醒,经狮子桥进村,略有坑洼的石板路和两边的房屋构成了整个村庄。从屋边沿石阶而下就来到江边,洗淘声不绝于耳。但见一道长百米石坝拦江而筑,奔腾的流水从坝南端的决口处汹涌而下――这就是号称江南都江堰的渔梁坝了。
 

 

 

 

 

 
渔梁坝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据考证,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渔梁坝为当地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用,并兼有灌溉、行舟、放筏、抗洪之多重功能。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青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由于流水长年累月的冲刷,石块表面呈不同的流线型,起伏不一,优美流畅。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青石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称元宝钉。石块之间互相衔接,极为牢固。
 

 

 

 

 

 
长坝一端决口处,江水喷刷而下,形成雪白长缎,飞溅起无数水珠,湍急水流的声响不绝于耳。站在石坝上,举首四望,正值清晨,江面烟波浩淼,远山葱绿、江面泛舟,尽收眼底。
 

 

 
返回岸上,我们找到网上推荐的一户农家,吃过简单的早餐,热心的女主人把我们带到她家二楼晒台,这是个天然的观景台,太阳毫无保留地普照在大地,绿色的山,清澈的江,泛黄的竹筏,红色的灯笼,刚才昏灰的天地顿时各色缤纷起来。
 

 

 

 

 

 
10:00 新安江山水画廊
 

 

 
趁着难得灰常灰常好的天气,我们离开渔梁赶往新安江的源头,坐船浏览十里画廊的美景。坐车到南源口,换车上高速来到深渡。码头上停着一排渡船,十几分钟便发一趟。在码头上,面前的新安江还是一条细狭的银链。平静如镜的江面上,一艘渡船开过,后面留下了一束花束般的涟漪,闪着粼粼波光,远处的江面渐渐开阔,被l两岸山坡隔为弯弯的水廊,渡船沿着水路一路开来,背后便拖出一条又一条之字形的水纹。
 

 

 

 

 

 
船一开,我们便迫不及待地钻出底层的船舱,爬上约三四米宽的“甲板”,观赏这条艳阳下波光粼粼的山水画廊。这条道峰回路转,绕过一排山,水路便伸长一截,常给人以柳暗花明之惊喜。于是一幅连着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便接踵而止,此处的山皆百米左右,倒映在江里,还能清晰看到镶嵌其中的白墙黛瓦的村屋。未值油菜花开的时节,只见每个山头的葱绿。经过绵谭的时候,船老大说这里五月盛产枇杷,到时成熟的枇杷挂满枝头,便是深绿中片片红色的景观了。绵谭谐音“免谈”和“免弹”,枇杷又和琵琶同音,绵谭枇杷又作免弹琵琶,读起来别有小趣。
 

 

 

 

 

 

 

 

 
12:00 漳谭村
 

 

 
班船不时停靠新安江岸边的一些小码头。我们在一个漳谭村的码头下船,上去看一棵百年老樟树,十几人才能围成的树干,顶部的枝杆仍然苍劲,弯曲延伸出很远,像一条长龙盘踞缠绕,为保护它不受枝叶压力破坏,枝干分别由几根水泥柱支撑,稍有破坏整体景致,却是必要的。进到漳谭村里,新居旧宅杂存,色调造型却全是简洁明快的白墙黛瓦。人们有围着饭桌谈笑,有坐在门外闲聊,也有爬在屋顶修缮自己的住宅。小猫在太阳地下打盹儿,小狗悠闲地从脚边踱过,每屋每户门口都有大片农田随意种植各类蔬果,门口的排水沟细密布局,站到小山坡上远望就能看到长长的新安江在门口流淌而过,对面的山头在阳光下郁郁葱葱,这不是我们心底最最盼望的桃源生活么?
 

 

 

 

 

 
从村庄另一头出,坐小摆渡船五分钟到对岸,爬上山坡,就有汽车载我们沿着新安江回渔梁。我们得以在岸边看到很长一段新安江风貌。在一处水库拦截地,明显看到了十几米的落差,但新安江之水,不论深浅,都清澈见底、皎洁如镜。
 

 

 

 

 

 
这条条山江河流穿行于锦峰秀岭、山乡古建筑之间,无限风光绮丽,娇柔妩媚,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13:00 渔梁村
 

 

 
回到渔梁村,从大门口重新进入,从头到底细读这个古村落。渔梁村不似周庄、同里、西塘的是,它几乎没有商店,这里绝大多是普通民宅。自始至终,只看见一小爿对本村供应杂货的烟纸店和一个一人经营的歙砚铺子,所以原生态保持得相对完整。相比斗山街马头墙的簇簇聚集,这里的房屋大方地延绵一公里,足够饱眼福,加之新年每家每户不同的红色春联和红灯笼,一派喜气祥和的农村图。
 

 

 

 

 

 
坐在早上那户农家,等待女主人做午饭。厅堂宽敞,天花板高高在上,正午的阳光穿过红漆大门斜射进来,在木桌上投下一片暖暖的金黄,我的手指漫无目的地划着桌上的木纹,望着门外空无一人的青石板路,我整个人似乎被这个世界遗忘了,并且很愿意一直被这么遗忘下去,一直被这样的暖阳包围着,慵懒地坐着,什么都不用想,不用做,舒服得全身毛孔都张开了。我想我真的体会到地上蜷着的猫咪的幸福了。
 

 

 
吃过饭参观村里两座保留着明清风味的古屋。一处是居民集会的大屋,里面还保留着纸粘的狮子、大鱼,是在节日里人们躲在里头撑着竹竿舞的,大堂里静卧着好几排长条木凳,分明能想象出当时座无虚席、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另一处是民宅,灶头、斗笠、长明灯,积满了灰尘,一个小屋里还有钟表的滴答声,不知为何,冷飕飕的令人不寒而栗。
 

 

 

 

 

 
14:00 紫阳桥,紫阳山
 

 

 
与渔梁村对望的,是西岸巍然屹立的紫阳山,得建于明代的紫阳桥才能到达。此桥长140米, 高14米,宽10米,横卧清波上。它在歙县城的三座古桥中最高、最宽,因桥的上游即为徽商行舟的码头,所以桥孔建得比一般桥要高大得多,以便行舟过帆。但因为年久失修,并且不限制任何车辆过往,桥面已有多处破损,碎石到处都是。紫阳山林木葱郁,集中了大片农田。从山顶俯瞰,渔梁坝和渔梁村,连及两头的太平桥和紫阳桥,尽收眼底,大片的江水把这个一千户人家左右的村落包围成一座半岛,马头墙建筑密密麻麻整齐排列在江边,蓝天掩映下江水与村庄,村庄与远山互相紧扣,构成一幅和谐的乡村晚景。下山穿过一片竹林,绕过丛丛芦苇,可以到达另一端的渔梁坝,坐于坝上,汹涌的江水就在脚底咆哮而过,连说话的声音都被淹没了。
 

 

 

 

 

 
日头准时地缓缓下落,蓝色帷幕渐渐降下,我明白,三天的徽州寻迹也在此降下帷幕了。


 

 

 
后记
 

 

 
一直以来,安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现代城市,它更多的与农民工联系在一起。其实我们的眼光如此狭隘,它自然涌出不少农民工,但也出了商贾官吏、文人墨客。平时,他们的语言在我听来是很容易分辨的,但在安徽那么多天,我却听不到安徽话,因为每当我用普通话问路,得来都是普通话的回答。他们保留了自己的风俗、语言、建筑、甚至坚持着自己的足迹,但从不对外炫耀,直到我们的探访,才发现它如此博大和宽容,无论是景观还是人,都有一股道家风范,超然而又寻常,大气而又内敛。我会再次造访徽州,以淘净自己的心胸,洗涤自己的灵魂。
 
作者:快乐的猫咪   出处: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61207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是
对导游的要求: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是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feifei2046(飞飞) 2007年6月26日 12点01分 评分:10
我家就在渔梁街上的姚家巷里。很安静的一个村子。
 
→回复
 
feifei2046(飞飞) 2007年5月10日 15点48分 评分:10
感觉实际没有那么好呀,我家就在渔梁街上,偶尔看看还是不错的.
紫阳山上曾经还有个书院,现在都拆掉了,现在的紫阳山也就是坐普通的茶山罢了.

 
→回复
 
swp14020(子川文) 2007年4月9日 21点12分 评分:10
不错啊,虽然是转载的,要是楼主自己写的就好喽.呵呵,希望有机会咱也能去转转啊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旅游经验之黄山篇
歙县---古徽洲行
黄山,我来了!
黄山 累并快乐着(二)
黄山 累并快乐着(一)
天马游安徽黄山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