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将选择无锡
出发地点:未关联 |
江苏 苏州 南园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汽车为主 |
目的景点:江苏 无锡 镇江 苏州 南通 扬州 常州 南园 寄畅园 蠡园 梅园 太湖乐园 鼋头渚 个园 扬州博物馆 梅园 畅园 苏州乐园 太湖 计成故居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历史必将选择无锡
无锡是个好地方,我只是半个无锡人,我母亲是无锡人,我在无锡做导游,所以我只能说我是半个无锡人。 不是因为我的职业是导游,所以我把无锡说的天花乱坠,从历史上来看,无锡的历史要比周边的城市都要长,早在3100年前,泰伯“断发文身”开始,建立勾吴王国,就开创了无锡作为古都的500年历史。而苏州只是勾吴王国到了末期,才开始的一个新兴的城市,它的历史自然比无锡迟了500年。 到了近代,无锡又作为一个中国最大的米市,在江南地位显赫。无锡也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发源地。无锡的经济实力是周遍城市所无法超越的。乾隆,康熙6下江南,无锡这个城市是他们每次必经之地,而且无锡的很多景点,都是乾隆,康熙御批的,这个在江南园林中也是罕见的,寄畅园——中国4大园林之一,也是唯一在北京皇家园林中被作为园林典范被复制的一个园林。 到了20世纪的初期,无锡更作为江南的重要工业城市被世人推崇。 1949年后,无锡也是江南唯一作为地级市,建市的城市,上海和苏州都无此殊荣。 太湖3万6千倾,不光是无锡独有,但是人们到了其它城市,没有一个城市象无锡一样因为太湖而闻名,毕竟“太湖佳绝处”在无锡。 但是,为什么会让别人总觉得无锡是生活在上海和苏州的阴影下呢?!一是根据历史原因造就,上海——远东第一大都市,中国的经济首都,所以很多在无锡发家的人,往往会搬140公里以外到上海再图发展。无锡的纺织业曾经一度超越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之都。二是中国的意识形态所造就的,我们都知道现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对资本主义的历史都是不提不响的。苏州一直属于落寞文人的天堂,在这个意识形态中,苏州是根红苗正的好孩子。我就请问一下到过苏州和无锡的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苏州有什么园林在大气和建筑上超过无锡鼋头渚和蠡园的?! 因为空间有限,我只希望大家能正确对待无锡,用心体会这个城市,无锡现在日益成为华东线最重要的旅游城市,超越苏州指日可待。 大家如果到无锡来,我可以为大家做导游,我相信您会有心的体会!
我的电话:13771490591 李强
下面是我们旅游界老前辈写的文章:历史必然选择无锡!大家共赏。
历史选择了无锡 ——在历史的视野内看江南园林以贺《太湖鼋头渚》问世 儿时最喜欢跟大人出去“白相——”逢年过节,父母偶尔会约几个至亲好友外出游太湖看风景。印象中最早的一次是新年的某一天,有好一群人,几辆“黄包车”,早上出发,天气虽晴好,然风大,特别是一出城关,车拉得又快,更觉寒风扑面,冷得我直往母亲大衣内钻。过了好一阵,但听母亲说:“太河”到了,出来看看。我撩开衣角,但见外面白茫茫一片水面……余下的只记得中午在一家饭店用餐——后被告知那是“横云饭店”。后来几乎一直有人轮番抱着我,在我头上兜着东西御寒,耳边但听父亲恨声说“下次再也不会带你出来了。”抵暮回家已上灯时分,大人都已疲惫不堪,独我反又欢蹦乱跳起来……。 后又有几次,仍少不了带上我,或从“大洋桥”乘轮船直抵“太河”,或先搭汽车到梅园,再乘小木船去看“扭头猪”。那时听着像“太河”、“扭头猪”的地方,后来知道是“太湖”、“鼋头渚”。 上学了,学校组织春游、秋游,也有到太湖、鼋头渚。十几岁的孩童,只知在那青山绿水之间追逐嬉戏,既无多愁,更不善感,白白辜负了家乡的大好河山。 上大学我负笈苏州。因知道我是无锡人,不止一位老师闲聊中对我说“无锡的园林与苏州的感觉上大不同……”。 对此,我竟茫然不知何以为答,只一味懵懂傻笑,算是回应。 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游客开始蜂拥进入我国。江南地区、华东一带因在当时拥有较好的接待条件而成为最早为外国游客开放的地区。那时我已在无锡当导游,常又听到途经苏州来锡的客人议论“无锡的园林与苏州的风格很不一样……,”竟与从我大学老师那儿听到的如出一辙。 自己当时年轻,浅薄无知,听了那样的议论甚是无动于衷,更甭提能接过话题探究一二了。现在回忆起来,那时有那样的感觉或体会实是难能可贵,泛泛之辈不太可能进得这一层。 综观江南一带,园林密布,苏州尤甚。“泰伯奔吴”的传说把苏州和无锡在历史长河的一个源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3000年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的长子泰伯三让王位来到了现今的江南,他以梅里——即现在无锡的梅村——为都邑,创建了勾吴国。当时的江南,太史公称之为“荆蛮之地”。“荆”者,杂荒芜乱也,“蛮”者,蒙昧不开化也。泰伯来后,一如“开辟鸿蒙”,使江南文明跃上了个新台阶,史学家称开创了“吴文化”。勾吴国绵亘二十三代达600年之久,直至公元前560第二十四代君主阖闾把都城从梅里迁往姑苏即现在的苏州。吴文化发端于无锡,而其后发扬光大起中心作用的地方应让位于苏州。“吴中胜地”一说最为叫得响的亦然是苏州。无锡自2000多年前建县制以来一直属于苏州府(也曾属常州府)管辖,而苏州于唐宋时日见繁荣,到名清时期已是首屈一指的大都会。其时,人们尊苏州首要行政长官“府台”为“江南小天子”,可见当时苏州地位之显赫。 专家称,中国的园林建设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原始社会后期,然要到明中期才广泛推广开来,逐渐形成规模并开始有了建园的专业队伍。到了名晚期,出现了计成那样的造园专家并写出了建园专著《园冶》。到了清王朝时期,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建造齐头并进,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蔚为大观。当时的“风流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的苏州成了江南建园的首选之地,汇集之地,完全是历史发展顺理成章的结果。 自古至今,苏州因其众多的私家园林而闻名遐迩。据记载,宋、元、明、清历代在苏州建园数量有数百处之巨,很多现仍保留完好,特别是那些建于清代的园林。在江南,苏州因其园多而成势,“苏州园林”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成了江南私家园林的代名词。“苏州园林”的美名也响彻了海内外。早年当过西方游客导游的人们恐都会有印象:那些在华东几个城市转了一圈后的游客会发生一些有趣的混淆,常把“寄畅园”错记成是在苏州游览的——当然“寄畅园”也可归入“苏州园林”的范畴。 然无锡的“鼋头渚”,极少游客会记错地方,或因其“突破”传统的建园风格,也因其得天独厚的“天然图画“。 岁月沧桑,历史兴废永不会停止。隋唐时期,扬州雄踞世界十大都会之首时,未知上海能否算得上一个小渔村。而如今扬州和上海的地位大家都很清楚。兴废均有缘由。明、清时期,在苏州辉煌的边缘,无锡也悄然开始声名鹊起——16世纪初,无锡已有“布码头”和“丝市”的声誉。到19世纪中叶,无锡位列中国“四大米市”之首——商业气息渐浓。 上个世纪之交无锡更是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工商业快速发展。据记载,1933年无锡的工业产值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与广州,“小上海”的称谓不胫而走,确立了无锡在同类城市中“后来居上”的形象——这一点可从后来的事实得到充分证明: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4天后新政权“苏南行政公署”成立,下辖整个苏南松江、苏州、常州、镇江4个专区共27个县,其中独无锡定为市一级,为公署所在地。 在历史的大视野内,人们清楚地看到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没落而走向共和之际,历史选择了无锡发端中国的江南近代园林。有专家统计那时直到抗战爆发期间内“先后出现了近20处由私人营建但向公众开放的近代风景园林或别墅园林……(见沙无垢所著的《无锡风物百景漫笔》中的《无锡园林名胜史略》篇)。“鼋头渚”即是在那时期所开发的横云山庄,太湖别墅,郑园,若圃等私家园林的基础上逐步组建而成的。 由于工作的需要,以往看的园林也不算少了,欣赏的层次也在递进。真想再有机会与我大学的老师及我接待过的游客谈谈为何无锡的园林与苏州园林的不同。 “鼋头渚”天造地设在太湖上,浩浩淼淼,开放舒展是其自然天成,一扫“苏州园林”那种与世隔绝,封闭自顾的氛围。而无锡的园林和“苏州园林”之间的不同从总体上正可抽象出前者为“开放舒展”,而后者是“封闭自顾”。 园林是时代的产物,某一时代的园林均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会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特点和精神。“开放舒展”与“封闭自顾”就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反映。 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儒学是主流思想,它鼓励人们“入世”,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一旦哪位有幸报效皇家,祸福即在旦夕,民间“伴君如伴虎”之说表达得最生动到位;各种利益集团间争斗也从不间断,凡官场失意者均又会顿生“出世”的思想,更兼常年的战乱、天灾,因而避乱躲祸的心理十分普遍。此种普遍心理在园林上的流露和反映则是“封闭自顾”。任其在布局、技法、意境、选址等方面千变万化,但这一点是不变的,于是有了高墙森严,有了庭院深深,有了曲径通幽,有了“苏州园林”之所以成为“苏州园林”者也。 如前所述,历史选择了无锡来发端中国的江南近代园林。历史又为何青睐无锡?这儿套用一下民间“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答案更容易找到。 园林发展需有经济基础。时至上个世纪之交,无锡得江南一带工商发展风气之先,经济日益繁荣——此谓“天时”; 无锡南濒太湖,独占太湖最美一角,为新颖园林的问世提供了广阔天地——此谓“地利”; 更为重要的是无锡孕育出了一批爱家乡,爱祖国,事业有成的民族工商资本家,他们以繁荣家乡、美化家乡为己任,他们中很多人成了“无锡园林”的园主——此谓“人和”。 无锡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成了江南近代园林的发祥地,这也完全是历史发展顺理成章的结果。 然而,这样一种始于上个世纪之交在无锡密集建园的现象,似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无锡是江南近代园林的发祥地一说恐也尚未进入公众的意识,更未得到权威的认可;“苏州园林”已约定俗成地成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名词,“无锡园林”也应该但尚没有真正成为江南近代园林的代名词;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从根本上说,恐是因为较长时期以来,如何科学地看待资本主义和评估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一直是意识形态内的敏感问题,从而,对民族资本家为无锡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历史贡献一直讳莫如深。有这一“障碍”在前,后面的“文章”就无从着手了。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意识领域内拨乱反正的成效日益彰显,重视文化、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传统又回来了,但在园林问题上,思维的定势仍十分的顽固。国内外无论是公众还是专家,一提江南园林必定只认“苏州园林”那种模式,那种氛围,即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亦然那样偏颇。人们远没有意识到“苏州园林”和“无锡园林”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不同时段上出现的文化艺术瑰宝。 当然,这也说明,以往在正确评估“无锡园林”和提升无锡形象的宣传方面,我们的力度不够,导向有误。 有些在一线工作起直接宣传作用的导游员、讲解员对“无锡园林”、对无锡的整体把握也十分的粗浅,甚至不着边际(犹如当时的我那样)。比如,有的至今仍把什么“真山真水,假山假水”等作为“重要特点”推出无锡的园林。试问:如果“鼋头渚”的“特点”是“真山真水”,那么马山的 “龙头渚”的“特点”呢?全国哪个园林没有非“真”即“假”的“山”或“水”呢?都一样的东西又算个什么“特点”呢?来了一次无锡只听见“山”呀“水”,“真”呀“假”的,还有什么? 不领会“各领风骚”的真谛,不知自己的“风骚”在那里,又如何能扬长避短? 这儿先举一远一近,一诗一词二个例子。 唐代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之余,以《黄鹤楼》为题赋七律一首。后李白来,本也想作诗咏叹一番。然读了崔颢的那首《黄鹤楼》后,诗仙毅然掷笔不作而去,曰:“眼前有景迫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已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先,任你诗仙,终难超越。让崔颢独领风骚黄鹤楼,是李白的智慧。 1945年国共二党在重庆重开和谈时,毛泽东发表了《沁园春·雪》。惊叹之余,蒋介石一面嘱陈布雷迅速组织文人填词奉和,意欲一见高低;又暗中让陈立夫组织一批人对该词进行歪批。殊不知毛泽东的这曲词无论是在文采、意境或气势上俱已占领“最高点”,蒋此举实是不聪明,反以自己的局促和逼仄衬出了毛泽东的从容潇洒和非凡气度。 我们注意到了南通市不久前造势宣扬自己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确实是找准并张扬了自己的长处。 我们无锡地处密集的江南城市群中,特别是紧挨苏州,二地又文化同源。如不能找准自己的“特点”就很难摆脱“灯下黑”的效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及“苏州园林”的美名可谓誉满全球,如把其比作一盏光华四射的明灯,我们岂非是“灯下黑”?如再只一味借“泰伯奔吴”的传说去争比苏州早600余年的历史等等,恐只会更增强“灯下黑”的效应——“吴中胜地”,“吴文化”等,无锡当然也叫得响,但总觉得这方面已是“有人在前”。 历史选择了无锡发端江南近代园林,无锡不该辜负历史的青睐,理应加以大力宣扬——这正是无锡“独领风骚”之处,是提升无锡形象的“执牛鼻”之举。 去年年底由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创办的文化期刊《太湖鼋头渚》问世了。 人们衷心希望,《太湖鼋头渚》能为全面展示“无锡园林”,正确审视无锡历史定位,提升无锡形象增加一个正式的、强有力的宣传平台。 我们相信,人们有兴趣知晓,也更愿意清晰地看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江南园林建设犹如绵延伸展的山脉,继在苏州形成一座“高峰”后,在无锡又形成另一座“高峰”,这二座“高峰”间文脉相承,却又在“熟悉”中呈现出鲜明的不同——“熟悉”是因文化同源,“不同”是因时代在前进,时代精神在起变化。自秦始皇以来,漫漫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时代当然在变化,但变化有限且相对缓慢;待到清王朝灭亡,中国走向共和之际,在短时期内,变化非但急剧,且突破了原来的范畴,是一种质的变化——“无锡园林”即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上大学时的老师,我早年当导游时服务过的西方游客早感受到了“无锡园林”和“苏州园林”的不同,而我自己却迟钝且迷茫了很久。未知现在还有多少像我这般该知道却还在“迷茫”的人? 时间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四个年头了。在以往的日子里,“无锡园林”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不断有所“突破”?如何在把握好“继承”和“突破”的关系方面为中国近代园林的建设保护施以积极的导向?如何让历史选择在无锡形成的江南园林“高峰”更加充实丰富,更加光彩夺目,可为后世留下无愧于“瑰宝”称号的丰富文化遗产? 江南近代园林始于“无锡园林”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其功能的突破性转变。之前的传统园林均是私家园林,其功能仅囿于园主个人的嗜好兴趣所向;“无锡园林”亦然是私家园林,但几乎从建成起就向公众开放,其功能必然要迎合公众之需,社会之需,随时尚变化而变化。90余年来,“鼋头渚”若只固守“天然图画”,仍一味“西施范蠡”,恐早就难以为继了——这方面可说的不要太多!其实这竟是一篇永远不会结束的文章。 于是,我们对《太湖鼋头渚》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写下这篇文章,是为贺。
作者:lion555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请你在推销无锡时不要贬低其他城市,否则只能显得无锡人狭隘,没修养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