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出发地点:未关联 |
云南 大理 大理古城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云南 大理 丽江 大理古城 束河古镇 民族风情园 中国馆 龙泉寺 东巴文化博物馆 万古楼 天雨流芳 云杉坪 玉龙雪山 洛克故居 四方街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转载
打量丽江 迷离古域与爱情有关
-------------------------------------------------------------------------------- http://bj.sina.com.cn 2003年06月30日10:20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小农 欢迎 网友投稿
1
高原的夜晚,月亮像是用刀生生地刻在天上的,清晰而锋利,很不真实。抬头看着,就觉得眼睛疼,一会就觉得心或者别的地方也疼。她在客栈阁楼上的小木窗里伸出头来,喊我回去收拾东西。声音也是一样,清晰锋利,割着身体上一个自己都把握不定的部位,只知道疼。
那是我在丽江的最后一个晚上。几个小时后,我们在后半夜的月色中离去,脚在潮湿的泛着光的五花石上敲打出单调的声音。几个月之后,我们在这场爱情中离去,痛和血都不堪回首。
从此,丽江成为一个不敢触碰的名字。
离开丽江之后,我对一切有关有关丽江的信息都变得敏感起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五套《体育人间》拍一个热气球到丽江试飞的片子,大喇喇地把每一个到丽江的人几乎都会买一份的手绘丽江地图上的一段文字做了片子的解说——四方街的四张脸——文字极美,可惜,它闹了一个大笑话:说的是四方街,而拍的却是大水车(进古城的入口,丽江的一个标志性物件)——离四方街还远着呢,热气球明明是在大水车的路口,片子却始终把这儿当做四方街。
心里说不出来的别扭,你至少可以说明这是摘抄了丽江人的文字,你至少可以让丽江人先看一眼你的片子。不知道图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急的慌的是什么——至少,你应该让一个对丽江只有起码了解的人知道你去的的确是丽江。
没文化的人刚刚学会在上衣兜里插钢笔的时候,识字的人已经开始以说自己没文化为时尚了。高原、丽江、香格里拉,这些地名成为时尚,一些真正在这些地方找到灵魂寄托的人却开始在这种文化里失去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宁静。
丽江人建议:到丽江应该做十件事:一、到万古楼听鸟叫,与一位丽江老头聊天;二、吃一碗黄豆面;三、看四方街的四张脸;四、发现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巷;五、拜会一位隐士或名人;六、站在远处观察一位丽江老太太;七、喝一口丽江的井水;八、有幸得到一张丽江名片;九、各买一个不同类型的丽江粑粑;十、进一个院子发呆。(摘自《行走丽江——手绘丽江地图》)这是对一个旅游者的建议,其实容易,一天就能够做完。但是作为旅游者,只能到过丽江,永远不可能进入丽江。
现代文明的宠儿衣锦还乡,追寻自己的前生往世;或者是城市文化的禅悟者和厌倦者返璞归真,找一方世外桃源;以开化的眼光巡视一片蒙沌未开的荒蛮,无论哪一种心情,总有一种习惯性的居高临下或者历经桑海踌躇满志的回望——我们习惯了以这样的旅游心情走向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向往一个地方。
但是,不能这样打量丽江。
2
丽江古城的木王府附近有块牌坊,上书“天雨流芳”四个汉字,即使是纯粹从文字本身出发,这四个汉字已经足以让人魂动魄颤,开始以为仅仅是一个牌坊的名字,但丽江人告诉我,这是纳西语“去读书吧”的音译,我不知道是应该为两种民族文化之间妙不可言的内在通感而惊叹,还是应该为纳西人在转译中的天才而叫绝——丽江人自己认为,这是汉语转译中唯一可以同“可口可乐”的译法相媲美的绝作。
我在丽江近郊的龙泉寺村(也叫束河村)一户普通的纳西族农民家里吃饭,主人对丽江以外的世界所知甚少,但是却把自己名字中所蕴涵的汉文化意义解释得透彻无比——他姓和,叫四友。说自己生于冬天,岁寒三友,加上自己就成了四友。还知道梅、兰、菊、竹,知道苏州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和周文宾——他说自己中学都没上过。
宣科说丽江的一位八旬老人会说英语,而且每次都能用四句话完成一次绝妙的中外交流——第一句是“WELCOME TO LIJIANG!”第二句是“WHERE ARE YOU FROM?”客人回答后,老人会赞叹:“OH,HOW BEAUTIFUL!”当外国客人兴致勃勃地打算进一步交流时,老人会笑眯眯地说出第四句(也是他会的最后一句英语):“BYE-BYE。”
走在丽江古城的街头,稍微留心一下大小商店和客栈的招牌,草行隶篆,笔笔入法,刀刀劲道,每一块都可以作为书法精品,纳西人传统上是女人干活,男人基本上只操练琴棋书画,所谓的四方街,最早是丽江人的集贸市场,由于都是女人抛头露面,所以里本地人又把四方街叫做女人街。大理人教会了丽江人做生意,但是留意跟着大理人学的只是丽江的女人,丽江的男人不屑一顾。今天的丽江,坐店的店老板和背着背篓抱着孩子在五花石铺就的街道上来往的多是女人。想找丽江的男人,你应该去茶馆,或者在黄昏时分,到山泉边大大小小的木桥或者石桥旁边,他们在闲散而惬意地谈些很重要的事——尽管与他们的生计毫无关系。
照我理解,纳西文化和丽江文化不是我们理解和习惯的文字,而是一种流在血液里的天然修养,它们往往在主人都不知不觉的时候流淌出来,正如丽江人对著名的纳西古乐的理解不是我们想当然的“古代音乐”,而是解释成“古时候的快乐”。这不是一般的聪明和机智,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字转换上的技巧,而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幽默。
在丽江听纳西古乐音乐会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著名的古乐传人宣科对台下的听众说的一番话:“假如你看见我们台上哪位乐手睡着了,请不要奇怪,也不要叫醒他们。他们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能睡一会就少一会,不过我保证,轮到他们演奏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醒过来。”
丽江和丽江的纳西人从来就没有睡着过,即使睡着了,也像宣科说的那样,该醒的时候一定是醒着的。丽江人说,一座山、一块石头、一眼泉水、一条河流,都可以从《东巴经》里找到它们起源的传说。以诗体为主的古东巴文学由于以古老的象形文字世代相传,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因为文字的误解而造成的流失,也因为基本上没有过什么中断,所以虽然在不同的地区有情节上的差异,但相差不大,以神话为主体的东巴文学保持着少有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一个能以文字形式、以诗歌的方式完整而连续地记载自己的起源和变迁的民族,它的文化不是古老,而是古典。所以,每一个来到丽江的人都会发现,自己想当然的到丽江怀古凭吊的动机是一种多么可笑的误会。
多是想当然地以为标榜洁净高贵的灵魂愿意亲近的都是荒蛮蒙沌之地,偏偏丽江不是。这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恰恰是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裹挟一体冲刷而成。
3
我对这个800多年的古城的热爱与爱情有关。我不知道是不是仅仅这个原因,我才从来没有像关注丽江那样关注一个故乡以外的地方。
我和她在丽江见面的第一天晚上,从河边的餐桌旁起身时,她发现自己随身的小包不见了,餐厅的纳西族女老板说可能是掉到河里被水冲走了。里面有她全部的证件和全部的现金以及信用卡。我们喝了点酒,也许是酒精的作用,她在掰着手指头历数钱包里的东西时,居然没有一点痛心疾首的沮丧或者茫然无措的慌乱,那惊人的平静和漠然简直在说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这时我突然有一种感动——就这样,在见到我的第二个小时,这个女人就如此轻易地把自己弄得彻底的一无所有了,一个彻底把自己交付给了我的女人。
我说,我给你唱歌吧。她在我的歌声里看着我,桌上的蜡烛在风中摇曳了几下,又一次熄灭了,她的眼睛亮亮的,泪光婆娑。“在我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丢光了的时候,这个男人对我微笑,还唱歌。我打算嫁给他。”后来,她在电话里对母亲这样介绍我。后来,她在万古楼上又丢了一次东西,装在我送给她的一个在四方街南边的七一街上小店随意买到的一只扎染背包里,连同这只包。我们都笑,然后一起唱歌——万古楼是丽江古城最高的地方,我们唱得喘不上气来。
不管失落的是什么,在丽江都没有感觉到失落,而觉得是留下——你不能带走丽江的一切,只可能把自己生命中的某些东西留下——丽江注定是一个要把你生命中某一部分留下的地方。
丽江是一个适合恋爱的地方——在丽江那样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走近你的异性成为你的爱人的可能性比在正常环境里极大地增加,但是在这里恋爱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丽江的恋爱似乎只能存活于丽江,如同你不可能带走丽江的一切一样,连它的恋爱你也带不走。所以我一直不知道那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结束,是不是因为我们离开了丽江,而且,离开了,就再也无法回去。
360年前,徐霞客从丽江回到家乡之后半年就辞世而去,他临终嘱咐家人将自己的坟墓面朝西南,面朝丽江。这位山水奇人其实在丽江前后只呆了15天,我不敢冒昧揣度一个游历了千山万水的奇侠高人是怎样安排自己魂魄最后一缕牵挂的,也不敢揣测是一颗阅历了太多的风月山水的灵魂中,丽江究竟不动声色地割据了哪一部分。
我上到了玉龙雪山的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它的海拔5596米的顶峰仿佛伸手可及。有意盯着冰清玉洁的山颠看一会,会觉得天旋地转,好象随便一片云就会牵扯着你飞舞起来,然后跌落下去,人总是不由自主地恐惧和颤抖。但是玉龙雪山还给过人以另外一种颤抖。
沈从文曾经打算写一部关于丽江的玉龙雪山的小说,题目都想好了,叫《虹桥》。先生让他的两个学生李霖灿和李晨岚到玉龙雪山写生,并把描写玉龙雪山的文字通过书信寄给他,不料,看了画稿和信,先生竟然不敢动笔。而李霖灿更是把自己的画箱画笔就地埋在雪山,就此转而研究起东巴文化来。几十年后,身为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先生痛于年事,不能再见神山,就剪下一缕银发,托友人埋在玉龙雪山的云杉坪,以期灵魂长憩于此。究竟又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一位艺术大师选择了丽江作为自己灵魂的坟墓呢?
以纳西学之父著称于世的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夏威夷的病床上留下的遗言是:我多么希望死在丽江,死在玉龙雪山啊。
高大的灵魂借高原雪山寄托着它们的高大,而平凡甚至平庸的如我,不敢细细地去想自己在丽江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对丽江莫名的亲近和牵挂,就只能当做生命中一个解不开的谜,也是一种收获。
我离开丽江的时候,听出租司机说,以后每一个来丽江古城的外地人还必须交一笔不便宜的古城建设费。后来听到更多的消息是丽江正在加紧开发和建设。有一种恐惧,依然是莫名的。
作者:zxhnnd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