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游
出发地点:广东 珠海 内蒙古 呼伦贝尔 3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3年7月15日-7月18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快乐舒适,休闲轻松 雪... 提供
交通工具:飞机为主 目的景点:内蒙古 呼伦贝尔 嘎仙洞 金帐汗蒙古部落景点 黑山头城址 达赉湖旅游区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呼伦贝尔游

 
  当飞机慢慢向那广袤的大地靠近时,透过舷窗我看到格子般齐整的草栏,还有散落在绿色草地上的星星点点的白色,以及蜿蜒交错的碧蓝的河流,我知道我就要走进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这片坐落在中国雄鸡版图“鸡冠”位置的土地,离我那珠江三角洲的家乡万里之遥。
 
  步出海拉尔机场,秋天的风轻轻地吹了过来。
 
  “塞外明珠”海拉尔
 
  海拉尔是呼伦贝尔的中心城市,有“塞外明珠”的美称。这座草原城市三面环山,伊敏河穿过市区,把城市分成河东河西两部分。在我们住宿的呼伦贝尔宾馆,推开窗就可以看到伊敏河,河水纤细悠长,弯弯曲曲,就像我们在飞机上看到的那样。河水的颜色是碧玉般的深蓝,一滩滩黄绿色的水草镶嵌在河上,已是一幅极美的图画。这是我对海拉尔,对呼伦贝尔的第一印象。
 
  边城满洲里
 
  “国门”
 
  到呼伦贝尔旅游,满洲里是非去不可的。那里有中俄交界的“国门”。其实那是一座横跨中俄两国边境铁轨的检查桥,已经很有些破旧了。位于中国境内的一座门在门楣上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对面原苏联的“国门”上面有“CCCP”的字样。
 
  整个“国门”的造型很粗糙,有些像俄国产品的风格。在满洲里,好几个同伴都买了高倍望远镜。虽然知道不是真的俄国货,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从两百多讲到一百多,比广东便宜多了,便心满意足地买下来。我当时没有买,后来回到海拉尔,无意间竟以80元的价格买到了同伴以150元购下的50×50的望远镜。看着同伴脸上的表情,心里颇觉得意。
 
  国门附近有中国界碑,1993年立,编号41。不远处有一个塔哨,有俄国卫兵在上面站岗。我们用望远镜望过去,发现那个年轻的士兵只是百无聊赖地斜坐着看报纸。他的头发剃得很干净,只留了头顶上的一圈“西瓜皮”,整个造型像美国大兵多一些。对于这边游人的喧嚣,他大约已经习惯了。我们用望远镜看他,他也把望远镜搭在脸上。我们对他挥手,大声说Bye-bye,他也就懒洋洋地挥挥手,回声Bye-bye。
 
  值得一提的是从海拉尔去满洲里的路上,要经过“万人坑”。这是当年侵华日军在修筑工事后为了掩人耳目而枪杀活埋中国民工的见证。军事工程深埋在地下几十米,从外面看去,只是一大片草原上微微耸起的一些小土包。若不是当地的朋友告知,真不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其实后来发现像这样的侵华日军留下的“罪迹”还有好几处。呼伦贝尔在地理上属于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行政管理也几次划归东北,“满洲里”的名头很响,但许多人还不知道它其实是内蒙古的。
 
  达赉湖和全鱼宴
 
  呼伦贝尔的命名,源于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当地人把呼伦湖叫做达赉湖。这个呈腰子状的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盟西部,同时也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周长447公里,最大宽度41公里,最深8米。我们到了那里一看,烟波浩淼的一大片水域,感觉上跟到了海边差不多。和南方水域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污染。湖里鱼类丰富,我们在湖边见到很多人们打上了来晒干了出售的狗鱼。
 
  来之前就听闻了这里绰绰有名的全鱼宴,试了一顿,果然名不虚传。一桌子摆得满满的,全是各种鱼。我对鱼向来没认识,所以名字也记不住几个,鲤鱼、鲇鱼、鲫鱼,还有达赉湖特产的“秀丽白虾”,总之约摸十个菜,全是各种做法的鱼。对于自认为颇谙饮食之道的广东人,这顿全鱼宴的味道或许不算很出色,但令我们难忘的却是那种草原人特有的豪爽。主人一口气点了十个菜,我们还不觉得什么,第一道菜上来时,我们个个都惊讶非常,因为那个盘子大得像个小脸盆,里头的菜堆得冒了尖。接着第二道、第三道,一个比一个大的“脸盆”送上来,我也顾不上矜持了,嘴巴越张越大,最后忍不住每上一个菜,就哗地一声鬼叫。这样一道菜的份量,足足抵得上广东饭馆里的四个菜。这么一算下来,10个菜就相当于40个菜!我们赶紧说不要这么多了,却敌不过主人的热情,最后尽管大家拼命努力,还是剩了一大堆。我们觉得很抱歉,主人却不以为意,对他们来说,客人吃不完,说明自己的招待够实诚。这一次“全鱼宴”的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草原人的“实在”。
 
  红花尔基樟子松森林公园
 
  红花尔基在海拉尔南面大约100公里,地方不大。景致很简单:一大片林子,一个大湖,一些散落在林间湖边的小木屋。但这个地方,却是我这趟旅程中最难忘的亮点。
 
  这是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有着童话世界特有的鲜亮和明快。
 
  那椭圆形的湖泊,即使在阳光下也保持着一片蓝莹莹的色彩。湖边有一座小山,从山顶俯瞰,碧蓝的湖水在眼前旖旎铺开,像一面镶了整块晶莹的蓝宝石的镜子。几头花白奶牛悠闲地在湖边饮水。圆顶、尖顶、平顶,或四方或椭圆或五角,各种形状的小木屋是为旅游者提供的,外表涂上黄、红、蓝、绿各种颜色,星星点点散落在湖畔和树林边上。随便从哪个角度取景,都是一张北欧风情明信片。
 
  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樟子松林郁郁葱葱,由浓至淡向着远方伸延,可惜我们的相机没本事拍出这种水墨风格。樟子松又叫海拉尔松,是北方的名贵针叶树种,有“绿色皇后”之称。在这样高纬度的边陲地带,即使在冬天也保持常绿。樟子松长得慢,但树形挺直,棵棵呈锥形挺拔向上,姿态优美。
 
  太阳快下山了,远处夕阳边上有一大块平坦的草地,隐隐约约的木栅栏影子,说明那曾经是一个牧场。阳光斜斜地照在上面,给绿色的草地抹上了一层鹅黄,那是一种黄昏特有的色彩,引诱着我们下山去追寻。
 
  当我们穿越林子,走到那一片草地时,阳光的照射角度已经很低了,浓浓的金黄色笼罩着草地,也笼罩着我们。我们匆忙地拿起相机,镜头里每个人的脸庞和鬓角都焕发出一种奇异的金色,一丝丝地向外扩散。斜倚在已经废弃的木栅栏上,或许大家的心中闪过了牧童和牧羊女的片段吧。
 
  黄昏中的金黄牧场,后来就成了记忆中定格的一瞬,像一阵柔软的风,轻轻在心上划过,让人感动得想哭。
 
  入夜的红花尔基极凉,极静。有同伴放声长啸,悠远的回音绕了几个圈才兜回来。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明亮清澈。久居都市,我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美丽的星空了,抬头仰望之际,我想起了童年的故乡,天上的星星也是这么多这么亮,那时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银河。
 
  有同伴带了CD随身听,星空下的静夜,音乐显得格外清晰、纯粹。只是我不敢多听,此时此地,音乐稍稍感性一点,眼泪就很容易出来,这一夜恐怕也难以好好入睡。
 
  在小木屋过了一夜,清晨发现了另外一个奇景。湖面上飘着一层迷离的烟雾,仙子般地游移飘荡。太阳逐渐升起,驱赶着烟雾。烟雾且战且退,湖面上那层飘渺的乳白色渐次染成浅黄,带着发红的金边,终于无言消散。
 
  在海拉尔,还有一处著名的西山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再去。听说那里的樟子松比红花尔基的粗,但树林规模没有红花尔基大。
 
  草原,草原
 
  草低见牛羊
 
  在到达呼伦贝尔前,我做了个梦,我和我的同伴骑在高高的马上,湿润而茂密的草淹没了马腿,草丛中夹杂着大朵大朵粉红色的花。
 
  这显然不是真正的草原,至少不是现在的草原。
 
  到了草原才知道,美丽的花儿是草的克星。如果一块草地开始长花,就说明草质退化了。我想我梦见的,不是纯粹的草原,多少夹了些沼泽地的味道,美丽而危险。
 
  而且今年的干旱已经无可避免地损害了这里的草场,我在飞机上见到的格子状的草场,据说是人工培育的优质草。而大片大片的天然草场却在退化,事实上我们一直没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象,不用风吹,草已经很低,也比较稀疏。不过那种一望无际的绿色,对于我们这帮没见过大草原的南方人来说,已经很符合“天苍苍,野茫茫”的意象了。
 
  草原上有不少一丛丛突起的青草,在平展的草地上显得与众不同,很是引人注目。当地的朋友说这是马莲,是草场退化时才会长出来的,牛羊都不吃。我们一路走过,见到有时牛羊就在马莲的包围中艰难地寻觅平伏的可以吃的青草食粮,觉得它们的处境真艰难。
 
  成群结队的牛、羊、马是最让我们激动的草原上的生灵。车子奔驰在公路上,路两边是无穷无尽的绿色草原。每隔不远,就会出现一群花牛或白羊,有时几百头,有时上千头。队型整齐,朝着一个方向一字拉开,悠闲地漫步在草原上。早晨,大多数是低头吃草,对公路上的汽车爱理不理;中午,有一些便会悠闲地侧身躺下,在阳光下舒服地休息。
 
  早上出门时,见到不少牛群和羊群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当地的朋友介绍说,成群的牛羊有时并不是一家的,但它们不需要人照料,每天到了时间,会自动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到它们熟悉的地方去吃草并开始一天的“自我放牧”,傍晚又会自动回家。我们很感兴趣,一路仔细观察,果然没见到几个人。大群大群的牛和羊散落在茫茫草原上,远看就像大块绿毯上散落的黑白珍珠。它们的神态悠闲得让人羡慕,有时公路上会窜上来几头花牛,优哉游哉地迈着方步从车子前横过。那种旁若无人的姿态,实在潇洒得很。
 
  我们见到的奶牛大多分两种,一种黑白花色相间,当地人说这叫“黑白花”,产奶量比较高,有些优良品种一天甚至可以产奶70-80公斤。另一种是“黄白花”,产奶量低一些,最优秀的也就一天50-60公斤。于是有的人就用焗油的方法将“黄白花”染成“黑白花”,染一头200元。
 
  敢情这里是黑色比黄色贵呢,和大城市少男少女头上的选择流向相反,而且价格也便宜多了,那么大一头牛只收200元,到底是牛老实啊。
 
  相比悠闲的奶牛,羊群就显得比较胆小羞涩。我们见到的有山羊有绵羊,神情温柔,让人心生怜爱。可惜它们都比较怕生,见了人来,远远地就“咩咩”叫着跑开了。
 
  傍晚,太阳在辽阔的草原边上给大地和天空涂上了壮美的橘红色,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一群群的牛和羊列队整齐地经过,它们都不再低头吃草,在无言的秩序中以与早上不同的方向迤俪而去。夕阳的光辉打在它们身上,感觉真是美极了。显然地,它们在回家,但它们怎么知道回家呢?真奇怪。
 
  我们和牛群并排而行,渐渐地牛群分散了,牛儿慢慢变成三三两两地结伴而行。再后来经过居民区,我亲眼看见一头牛从容地推开一户人家的柴门,安然归“家”。
 
  草原行车,“孔雀开屏”
 
  呼伦贝尔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比一个广东省还大。在辽阔的草原上,很难见到几辆车、几间房、几个人,触目所及只有无边无际的草、牛、羊。司机在公路上将车子开得飞快,后面扬起长长的烟尘,拍电影的话画面会很有味道。大路两边的草原上常常见到一些小路,司机有时也会将车子拐进去,有时甚至开上草地。啊,原来草原上的小路就是这么开出来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路上我没见到多少交通警察,倒是不断地被一辆辆迎面而来的“三高”汽车唬住。那些车上方方正正地摆放着一个大草垛,是牧民准备过冬用的草料。草料被压得严严实实,按城市行车载货标准,是严重“超高、超长、超宽”。有时草垛上面坐了人,看上去感觉就像一只蚂蚁坐在大盒子上。正面过来的汽车,草垛两边横出一大截,我还以为是方向摆错了,后来才发现车子后面也长出一大截。有同伴把这种装扮的汽车称为开屏孔雀,倒很形象贴切。
 
  金帐汗
 
  金帐汗是呼伦贝尔盟如今唯一的游牧部落旅游景点。草原上已经很少逐水草而居的蒙古包牧民了,金帐汗的蒙古包也是水泥砌的,还安排了各种传统的蒙古族角力、赛马等表演,都要收费,完全的旅游化。因此我们兴趣不大,但是都骑了马。既然到了草原,一定要骑马,在真正的内蒙古大草原上驰骋一番。虽然从未真正骑过马的我,为这半小时的马背体验付出了磨损三根手指头、下马时一条腿几乎麻痹的代价。
 
  到金帐汗去的那天,骄阳似火,阳光使小坡上的敖包也带上了几分光泽。骑过马我去转敖包。敖包其实是很简陋的石头堆,和青年男女约会的浪漫有些不相称。但我宁愿相信人们把敖包作为祈愿场所的所在。左三圈,右三圈,默默地数着、走着,其实我并没有许下什么具体的愿望,只使在这纯粹的转圈中,体会一种纯粹、简单的心灵祝祷仪式。
 
  美酒醇香情更豪
 
  草原果酒——“爽口”
 
  南方人去内蒙古,最怕的就是“酒关”。出发之前请教了不少人谢绝敬酒的方法,大体没有高明的,不外是一个“装”字,譬如带上一张医生证明胃穿孔之类。总之要么坚持滴酒不沾,否则只要喝了第一口,就不能不喝下去。醉倒最好,主人会特别高兴,认为你够痛快,够朋友。有人告诉我一个“绝招”:一开始表现豪爽,拼命地喝,然后作不支呕吐状,将酒水从口中喷出来洒向四座。这一招釜底抽薪,主人为了维持局面,肯定不会让你再喝,而且见你这么爽快,以身体作牺牲,一定对你另眼相看,视为好友。
 
  到了呼伦贝尔,发现“酒关”果然难过。当地个个是好汉,包括看似羸弱秀气的女中豪杰。当地人以酒论友,“宁可胃里留个孔,不让心里留条缝”。
 
  我想这种时候就算有医生证明也没用,喷酒花的功夫也太难,最关键的是气氛逼人。一进草原,饭桌上白花花的手把肉、大碗的奶茶,草原的气息扑鼻而来。当身着蒙古袍的老人拉起嘶哑的马头琴,盛装的姑娘唱起祝酒歌向我们敬酒时,热烈而温馨的气氛已经把人一网打尽,这下不得不“装”了,即使清醒也得装得沉醉,不会喝也得装得会喝。
 
  蒙古族敬酒的礼仪,要用无名指挑酒三次,表示敬天、敬地、敬父母,然后才能喝。之所以用无名指,据说因为拇指、食指和中指是拉弓射箭用的。出发之前听说有人为了尽可能地少喝酒,五指全伸进碗里,三“挑”之下一大半的酒就泼掉了。但我不敢这么做,虽然蒙古族是一个豪爽的民族,不怎么计较,但在那种热诚面前,实在不好意思不尊重人家的礼仪。
 
  幸好当地朋友对我们这群南方人比较照顾,介绍了一种“爽口酒”给我们。这是用大兴安岭的“北国红豆”越桔和笃斯越桔为原料制作的果酒,味道鲜甜可口,喝起来和果汁差不多。我很喜欢,于是大部分时候就拿它应付频繁的敬酒。看在我是女孩子的份上,呼伦贝尔的朋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让我过了。想不到这果汁般的酒却暗藏玄机,几杯之后我开始脸红。这还不算,直到离开草原之前,我才领教了它的厉害。
 
  过“酒关”,在草原醉了一把
 
  走的那天,呼伦贝尔的朋友替我们饯行,我以为经过几天的锻炼酒量已经有了长进,而且就要上飞机了,喝多了大不了在飞机上休息,不用担心因为醉酒而无法游览草原风光,就像前人曾有的覆辙。
 
  于是就稍稍放开了一些,其实只喝了一小杯白酒,其余时候仍然是“爽口”代替,只不过喝得多一些而已。感觉一直还蛮好,脸红了,我想是正常的反应。主人兴致很高,即席赋诗。而我不甘示弱,居然也狗尾续貂地和了一把,最后一句还是什么“美酒醇香情更豪”。谁知道?也许那时候酒精已开始发挥作用。
 
  到了海拉尔机场,侯机时我忽然脑袋发晕,于是架上墨镜,闭眼,静坐。同伴们在和送别的主人握手告别,有人叫我,我摇摇晃晃地走过去,和我根本已看不清的人握了手,就一头栽倒在同伴的肩上了。听见大伙一阵忙乱,有叫扶着我的,有叫帮我拿行李的,有叫找风油的。这时正是过关检查时间,我就这样被架在同伴肩上通过了安全检查。其实我脑袋很清楚,只是“身不由己”。
 
  酒劲来得快去得也快,过了安全门,在侯机厅坐下来时,我已经又“把身体和灵魂拼在一起”了。同伴说大约这儿的人已见惯了这种事情,所以我过关时检查员只是偷偷地笑,并没有留难。无论如何,我在这种时候这种方式上飞机,确实过了一次“酒关”,怎么说也是一件特别的事。不知怎么我总不觉得尴尬,有人说在草原上醉不算难为情。何止呢?牺牲我一个,让草原的朋友不用“心里留条缝”,不好么?再说,来了草原怎能不醉一把?尽管只是“爽口”,那也是草原的酒啊。
 
  还真是好喝的酒,我至今怀念。
 
  告别了,草原。你让我醉倒了,这样的告别式,也许不会失礼吧?
 
  飞机起飞了,窗外是黑色的夜空。我在心里轻轻哼起了动听的《呼伦贝尔酒歌》:
 
  举起了欢乐的美酒,
  放开了动情的歌喉,
  杯中盛满深深的爱,
  美酒醉心头。
  干一杯呼伦贝尔酒,
  草原的深情心中留,
  干一杯呼伦贝尔酒,
  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旅游提示:
 
  1.呼伦贝尔是全国六大景区之一,也是内蒙古境内生态层次最丰富的地方。呼伦贝尔草原、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森林、以呼伦湖为代表的众多湖泊、鲜卑“嘎仙洞”、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黑山头古城遗址等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及与俄罗斯、蒙古接壤的便利条件造成的独特边境异国风情,构成了立体的丰富的旅游资源。
 
  2.呼伦贝尔最好的旅游季节是5-8月,8月份平均气温在13-28度之间。进入9月,天气明显变凉。一年有5个月冰雪覆盖,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度。但呼伦贝尔的冰雪游开展红火,这里地处东北,冰雕、滑雪项目齐全。
 
  3.海拉尔纬度比哈尔滨还高,从北京坐火车需经东北三个省会城市才能到达,为时约30多小时。北京和海拉尔之间的航班每周一、三、四、五、日开通,航行时间约2小时。(作者:fannylian)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西安自驾内蒙东北旅游书
2009年8月海拉尔游
2009年8月 满洲里游
2009年8月 恩和室韦游
柳树沟中的喇嘛寺——五当召
大清沟风光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