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初,我去长沙指导学生实习,某星期日前住岳阳探望亲友,在堂妹夫妇陪同下,专程去参观了岳阳楼,遗憾的是当时的岳阳楼已破旧不堪,实为危楼,不过尚依稀可见一些文人留下的若干诗文和楹联。2006年9月,大学同窗相约聚会武汉,纪念进中山大学求学50周年。李君提议顺道看一看岳阳楼,我欣然同意,于是联系在岳阳工作的学生,请代安排。在岳阳市气象局局长吕明等校友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十余人畅游了岳阳楼。今日的岳阳楼已远非昔比,主楼及其配套建筑都焕然一新,十分绮丽壮观。遗憾的是室内不允许拍照,未能留下宝贵照片。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检阅水师。该楼临岸而立,气势非凡,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阅军楼在两晋、南北朝时被称为巴陵城楼,到唐朝始称岳阳楼。自唐朝始,岳阳楼逐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贬官岳州,扩建阅军楼,取名南楼,后改为岳阳楼。张说是一位才子,喜欢寄情山水,常与文人骚客登楼赋诗,以后李白、杜甫、贾至、白居易、韩愈、孟浩然、李商隐、刘禹锡、欧阳修、黄庭坚、陆游、杨维桢,杨基、李东阳、袁枚、唐寅、姚鼐、何绍基等大批诗人、作家接踵来此,把酒临风,吟诗作对,写下了成百上千篇佳作、名联,给岳阳楼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累建累毁,又累毁累修,前后重建重修30余次。岳阳楼名闻天下,始于北宋滕子京重建岳阳楼,得益于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州,当时岳阳楼已塌毁,这位颇具远见的知州于翌年重建岳阳楼,并寄书请大文学家范仲淹为楼作记,同时寄去一幅委人画的《洞庭晚秋图》。当时范仲淹被贬在河南邓州(今延安),见书信和图画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范文369字,他虽未去过岳阳,但去过无锡,显然,他是借太湖所见写洞庭湖之景,居然写得如此真切,可谓“文景交融,内容博大,气势磅礴,哲理精深”,堪称绝笔,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斯文一出,广为传诵,岳阳楼也随之誉满四方,名冠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维修。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以“整旧如旧”为宗旨的落架大修,同时还先后修建了怀甫亭、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迹。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重新对外开放。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耸立于岳阳古城的西门城楼上,濒临洞庭湖,遥对君山岛,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新修建的岳阳楼沿袭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之形制,保存了其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但设计独特,风格奇异。从城门洞沿116级石阶,登上湖滨点将台,举目仰瞻,进入眼帘的便是巍然屹立、熠熠生辉的岳阳楼。楼体为纯木结构,占地251平方米,高21.35米,宽17.2米,进深15.6米,为三层三檐式建筑。主楼三层都是飞檐翘角,楼顶更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古代将军盔顶式结构,远远望去,有如凌空欲飞的鲲鹏展翅。这种建筑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岳阳楼的建筑艺术,堪称一绝。
岳阳楼大厅中部以四根50厘米粗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楠木大柱为旧楼原物,承托大柱的四个大石墩乃宋代遗物。旧楼原有的三面砖墙,改用了仿明清式样的雕花贴金门窗。进门便见正壁上木刻之《岳阳楼记》全文,书法出自名家之手。一楼还有一幅长达102字的清代名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该联系清人窦垿所作,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岳阳楼所经历的人世沧桑,不失为众多楹联中之佳品。
登上二楼,又见正面悬挂着由12块紫檀木组成的范记全文木刻,乃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照所书。据说,此木刻曾被某高官所盗,因遇风浪,船沉人亡。后有人从湖底捞出木刻,置于二楼,故有此一文重见两层之布置。二楼四周回廊较开阔,游人登楼远眺,远山、孤岛、沙滩、浮云、烟霞、碧波、帆影、鸥鹭……尽入眼底,的确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但由于“八百里洞庭”的多年淤积和围垦,“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了。
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诗篇《登岳阳楼》,该诗为一代“诗圣”杜甫在暮年所作,在浩如烟海的岳阳楼诗文中,可算得上最有影响的诗篇。
岳阳楼不仅建筑精巧,而且还是一个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在各楼层都悬挂有不少过去遗留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长者如上联102字,短者仅8个字,即见于三楼的“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落款为“长庚李白”。此外,还陈列有大量诗文书画。
作为岳阳楼主楼的配套建筑,还有岳阳门、怀甫亭、仙梅亭、三醉亭、小乔墓和碑廊等。
岳阳古城原有五座城门,岳阳门就是位于岳阳楼下的西门,是由花岗岩石砌成的拱形门洞,高约4米,宽2米余,长近42米。杜牧有“城高倚峭,地胜是楼台”的赞叹。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的也是这里。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是一座呈六角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占地面积44平方米,高7米。上盖绿色琉璃筒瓦,状如出水碧荷。
位于岳阳楼北侧的三醉亭,因传说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它是一座仿宋建筑,占地面积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纯木结构,厅内有一幅吕洞宾卧像,仙翁举杯自赏,生动浪漫,神态飘逸。
怀甫亭座落在岳阳楼院内临湖五坪台上,距点将台约100米。据记载,杜甫暮年登岳阳楼,留下千古绝笔《登岳阳楼》之后,翌年病逝在洞庭湖边的一叶小舟上。此亭就是为纪念一代“诗圣”杜甫而建。小亭玲珑典雅,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其北檐所悬挂之匾额,题有苍劲古朴的“怀甫亭”三字,乃朱德总司令手书。
小乔墓一带,据传为三国周瑜军府花园,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碑廊位于岳阳楼东侧,长约百米,碑刻留下新旧诗歌书法等作品100余件,堪称诊品荟萃。(梁必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