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四,天气阴晴交让。
昨晚住宿的“漓江缘”,是当地的一位小学教师开的家庭旅馆。清晨,小雨又扑簌簌地下起来。热心的老板娘劝说我们放弃徒步,改乘汽车到阳朔。从兴坪往阳朔走,要先翻越一座山(不知道名字。有什么关系,是山就行了),下雨使得山路泥泞,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对路不熟悉,也增加了在山中迷路的危险。我们听从她的建议,改乘车去阳朔,但仍然有些不甘心,于是决定走之前,冒雨到山脚下看看。
兴坪是漓江段的一个古镇,三国时期东吴在此设熙平县,后来取熙平谐音而改名为兴坪。古镇不大,除了几处白墙青瓦的古建筑,大多是红砖的二层现代楼房,既用于自家居住,又经营着酒吧、客栈或饭店之类的生意。没有谁出来招揽生意。游人到了,问问情况,看看条件,满意了就留下,一切随缘。所以,当地人的生活很闲适,路上行人不急不忙的,脚步轻缓,只有背着包的旅行者,步履匆忙。
穿过闹市街道,拐到一条坡路上,再往上走,慢慢接近山了。脚底下是长年累月人们踩踏出来的土路,有些湿滑,我能听到泥地上“吧唧吧唧”的脚步声。走了大约半里,忽而看见一棵黑黝黝的大树立在路旁,树根盘根错节地裸露在泥土外,被一个水泥砌的围栏围着。从被烧焦的黑色嶙峋的树干看,这是一棵被雷击中的大树,约3米以上的树干已经被劈断了。但它竟没有倒下,依然直挺挺地屹立在那儿!树干底部直径一米有余,较细的树枝粗细也跟碗口似的。从地里伸出来的遒劲的根茎,显示着它的久远的生命年代。
在我看来,这棵大树俨然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创作的青铜雕塑,像《思想者》、《青铜时代》或《死》一类的作品,仿佛只要往那些骨架里注入热血,他们就能有血有肉、生龙活虎地活过来。或许比这种生命的自我复苏更令人感动——在大树接近泥土的根茎上,嫩绿的枝桠正在细雨中伸展着向上生长的筋骨。
在新疆旅游时,会经常看到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胡杨。据说,胡杨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说法。在广袤的沙漠中,人们看到的挺立在风沙中的胡杨,有可能都死去长时间了。驱车在逶迤绵延、一望无际的沙海中行进,每看到胡杨,我都会眼前一亮,有一种身处绝境中看到希望般的喜悦。
向这棵大树行以对生命敬畏般的注目礼……
站在山脚下望向山谷,三面青山环绕,苍翠的低洼处,散落着十几户人家,兴坪的胜景,到此才稍稍露出了眉目。这里幽静如世外桃源,雨雾缭绕在山顶,晨炊正忙,烟霭纷纷。寂静无声的霖雨,将这里洗涤的清新透亮……也许这就是人类灵魂的歇息地。置一间小屋,堆一屋书籍,清扬的音乐,一位亲密爱人,一只可爱的小狗或猫,一两位知己往来,在这有花有草、有山有水、有风有雨亦有晴的人间仙境中生活,天上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
画家徐悲鸿到兴坪写生,曾赞叹到“阳朔美景在兴坪”。的确,兴坪依山傍水,江岸翠竹依稀,水中渔舟轻扬。但一路沿漓江从杨堤走到兴坪,觉得处处是佳境,想亲身体验兴坪的美,又被雨阻挡,对于兴坪,印象深刻的就是山脚下看到的这一幅“朝雨兴坪”画卷。
兴坪到阳朔有公共汽车,车型多半是面包车。因为是春节,很多当地人携妻带子、提酒拎鸡地走亲串门,很是热闹。车开的时候,人已经坐满了车。行使途中有人招手要上车,车里有人要下车,车就不断地停下、开走,下一批人、上一拨人。这样也好,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当地人和他们的几里哇啦的乡音,倒也不寂寞。
雨不知不觉停了。我们也到了阳朔,享受到了片刻的风和日丽。阳光和煦地照耀着万物,雨后的阳朔氤氲渐渐散去。
阳朔很热闹,不同肤色、不同面孔的旅人,背着大大小小、不同的背包,来来往往穿梭在街道中。阳朔很繁华。当然不比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但单就阳朔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来看,是相当的繁华了。阳朔很开放,当然,这是每一个以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城市的特点。因此,阳朔这样的城市,对每一个旅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个接近天堂的地方。
来阳朔,最好的旅行方式是骑自行车,最佳的欣赏角度是田园风光——骑着自行车欣赏阳朔的田园风景是来这里旅行的人最赏心悦目的事情。我们在宾馆前厅墙上的骑行路线示意图中,选择了初到阳朔的第一个目的地——遇龙桥,路线是驥马——朝阳——朝隆——夏棠寨——兴隆寨——旧县——仙桂桥——遇龙桥,这也是阳朔乡村田园风光经典线路之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这样的赞誉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阳朔的田园风光的确值得称道。想想,一个汇集了云雾、山水、花草、树木、果实、泥土等诸多元素的地方,单看每一个元素都很美,何况,它们是如此美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苍翠的青山。这里的山都不是很高,多独立成峰,但形状不一,像木匠用的锔子上的齿,多把高低交错地排放。雨后的烟雾缥缈在山峰之间,让我感觉那是不是长袖善舞的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山上葱绿的树木,就淹没在升腾着的尚未被风吹散的云雾中。山脚下,或是生长着茂密的竹林,枝条在春风中摆动;或是一浅浅的水田,嫩绿的苗稀疏地窜出水面,白羽毛的鸭子三三两两地浮在水上觅食。天空和青山,在水面上投下了清晰的倒影。各种植物、果蔬地的连接处,夯出窄窄的陇,人或牛、马等动物从上面走;或是用枯干的藤枝放在中间隔着。油菜花地、余菜花地、橘子林和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菜地,黄色、白色、绿调子的蓝色和深浅不一的绿色等柔和交织,在大地上绘制出了斑驳的画卷。桃树、杏树树枝上结着饱满的花骨朵,只要一个春雷响起或一场喜雨降临,花苞马上会绽放出娇艳的花朵来。温润的微风拂面,带来泥土的清香和春天的气息。这是一个大地生机勃勃、草木繁生的乡村,充满着宁静的气氛。
在一片开着星星般白色花朵的余菜地里,远方是青色的群山,我看见一位老农牵着黄牛在陇上慢慢走过,牛尾巴的上下扫拂和着小朵的花儿在风中的摆动。牛脖子上的缰绳,并没有紧紧地勒着它,黄牛不时地低一下头,啃着垄上的青草。我被眼前的景色吸引,周围的世界仿佛一下子消失,只静静地看着他们——人和自然,包括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如此亲密,像老朋友似的,和谐相处在美丽的家园中。央视百家讲坛讲庄子的人生哲学,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和谐的人生理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人类既然需要从大自然的获取中求得发展、进步,就应该认识到爱护地球家园,如同爱护我们的身体,应该有节制地使用、开发、补给养分……
这一处风景我拍了不少照片。回家后整理相片,发现同行的朋友也拍了很多,有几张有我在镜头里面,背对着镜头,一动不动地看风景。很多时候,你在看风景的时候,不经意也进入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中。
遇龙河有小漓江的美称,尤其在两桥附近,风景堪比漓江。仙桂桥,只是在河上铺砌的水泥通道,在两边同样用水泥砌了不高的隔栏,人走在上面,感觉与河水很亲近。水流极平极缓,如果不是有微风吹过,皱起了波纹,似乎看不到它的流淌。遇龙桥是一座灰黑色拱形石桥,成半圆形架在河上,桥身上有绿色植物蔓生垂挂。站在桥上,倚靠在粗厚的石板桥栏上向北方眺望,清冽的河水平缓地流向远山深处。桥的附近,岸边有一排排竹筏漂浮着,我们在这儿,久坐了一会儿。
jasmin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