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负暄
wujian2000
2001/2/12水乡,江南,盛产小镇。
早早就听说江南有六大古镇:周庄、同里、lu2直、南浔、西塘、乌镇。西塘离杭州最近,一日兴起约好友同去。
临行前,先在网上逛了一遍。照片、散文、游记,囫囵吞枣的看了一大堆。总感觉旅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得到的是一种体验,风景和人文是为这个体验提供依据。综合几条推荐线路后,确定了一条最佳行程。顺手还摘抄了些特产、佳肴、古宅、名人在纸上。就像考试前整理笔记,总要摘些重点抄下,明知不会去看,但心里感觉踏实些。
喜欢临行前的心情,憧憬中有点点焦虑,掩饰不住的是幸福。尽管也已经旅行了不少地方了,但这感觉依旧是如此强烈。
想象中的水乡古镇应该是粉墙黛瓦、恬静闲适,人烟稀疏、光影迷离,炊烟袅袅、水波徐徐。一切都是淡淡的,悠悠的。最好是还有樟树或者垂柳点缀其间。水波荡漾间,船老大轻巧的站在船梢,“吱”一声,将船摇出好远。窗外街上,远远传来小贩们的叫卖声。卖白兰花的一定是个有着甜甜嗓子的穿花布衫的小姑娘。而敲梆子,卖馄饨的许你从窗口吊下个放钱的篮子,他会把馄饨放进去的。
古镇在我们的憧憬中渐渐近了,影影绰绰一大片高高的马头墙、粉墙青瓦跳如眼帘。穿过一条狭窄而幽深的小弄,终于和梦中的古镇相遇了。一样民风淳朴的古镇,一样一拱如月的石桥,一样桨声四起的流水,一样青瓦灰墙的人家。沿河两行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高挑出两行大红灯笼,北岸是长近千米倚水而建覆盖街道的“廊棚”。
漫步廊棚之中,好象咫尺之遥的河道就成了外面的世界,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话确实没错。这廊棚本是各家各户从屋檐向河道延伸的遮雨小棚,若是各自为营,那作用无非是庇几尺门前之地,现临水人家同心协力,将其连成一片,雨天可无忧已。上街、串门、嬉戏,一如平时。小镇人说,南方多雨,出门,少了廊棚,反会不自在。
在廊棚里三五老者悠闲的坐在小竹椅上喝茶聊天,旁若无人。小商小贩顾自悠悠的坐着,怡然自得地打着呵欠,也不在乎生意如何。淡妆的少妇在自家临街的美人靠上摆弄个盆景,发鬓被阳光染成金色,随着水波一闪一闪。拾阶几步,便可踩入水中,不时有人掬水洗涤。很妙的一点是采光,如果整条街道被盖住的话,应该是暗无天日的,但是西塘的廊棚都是在河道的边上的,宽宽的河面象镜子一样地把光线送进来了。
廊棚是西塘的两绝之一,另一绝就是古巷。走过“环秀桥”,右行数十米,就进入了著名的“石皮弄”。狭窄而幽深的小弄,被两边高十几米的马头墙夹击,人行其间,不可并肩;细长的天日,在头顶上绵延。石皮弄有点意思,名字的来历是因为弄底铺的花岗岩条石居然只有3厘米厚,1米长,半米宽。石头能凿到如此之薄,也难为了当时的石匠。比石皮弄更窄的是那些陪弄。不算正经走人的地方,往往是大户人家的边门,高宅墙壁之间的缝隙,墙上没窗,顶上没天光。过西园,入内大致看看。小园香径,独成一家芳菲,颇能引人遥想寒汀野芳之胜。稍坐,别饶情味。这样的地方,可游,更可居。假定倚栏默待窗月映水,就会想到往日。流年似水,南社诸友在园中的诗酒之乐,早入后人谈笑。思其本事,不禁仰屋兴叹。
出石皮弄回到环秀桥,东面就是西街。西街商业味重些,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些新鲜出炉的古董古玩卖。这些粗笨的古董长的一模一样,只差锈斑没长到一处去了。有的锈成古铜色,有的绣成青铜色。这时想起了个笑话:造西贝货的古董商们常让伙计把新的青铜器和上泥泡在尿里,过些日子拿出来,稍稍清洗一下就成了几百年的老古董了,连气味都一样一样的。那天有老板娘问伙计:嘿,瞧,咱这古董颜色怎么有点不对,黄了点。伙计不好意思的抓抓头皮:是啊,嗯,前两天,我有点上火。
间或可以看见一两间以商养艺的小店,卖些精致的水粉画和炭笔画。当然最多的是西塘的特产:八珍糕和粉蒸肉,还有善酿酒。牌子多的让买了的人时时后悔,没买的人拿不定主意。幸好古镇人民比较淳朴,不象周庄万三蹄、嘉兴粽子、小站大米,正宗、最正宗、老正宗、最最正宗,打的枪火气十足。这里的正宗就是名气很响的阿牛粉蒸肉。西街恐怕是过去西塘的豪华道路,种福堂,西园和薛宅都在西街上。
出西街抬脚就上了永宁桥,“钱塘人家”的酒幡便在桥那头的水边檐角随风可见了。早就慕名,这钱塘人家是《孔乙己》一片的拍摄地,于是下桥急急冲入酒家。哈,一进门,看见个曲尺形的柜台,里边是各色酒具、茴香豆等小吃、温酒的壶、一直煮着温酒水的炉子。门旁是一块牌子,上书“太白遗风”。记得初中里上这课时,因觉得插图里这“太白遗风”写的影影绰绰,不甚清楚,就用钢笔描了又描。真是“力透纸背”,搞得下面的七八页上都有这几个字。在店里店外寻了半天,还是不见上书“孔乙己欠十九文”的小黑板,深以为憾。
店小人却不少,坐着吃得不算,站着等的也能凑几桌,没法,等吧。我们想要二楼那向阳的小间,光是一推窗便见小桥流水杨柳娉婷的景致,就让人心动不已。等了许久,那间还是客满,想到:“迟来的幸福,不那么幸福”,我们就在靠水临街处随便拣了个座。菜还得等一会儿,就又细看街景。西塘河道稍宽,傍水一侧是老屋,窄弄,另一侧是随河水蜿蜒的廊,廊接着屋,靠水悬着灯笼。眼前的景本似在淡烟中,被廊下延绵的红绸灯笼所点缀,又现出些许生动妩媚之色。与“永宁桥”垂直相邻的“安境桥”下,空空的黄酒坛子堆砌在岸边,颇为壮观。或许桥名“安境”便由此而来?
菜没上酒到是先来了,热腾腾一壶善酿酒捧在手中暖暖的,入杯,浓浓的,入口,甜甜的。好黄酒大约是有四个品种吧?状元红(即女儿红),取这名字是因为过去绍兴的民俗,产子时埋下家酿的黄酒,等孩子中状元或嫁人时宴客。加饭是在酒饭(酒曲)多加米(饭)酿出来,味道更加醇厚。香雪花雕的做法我不清楚,只知道那是和米酒结亲的产物,厚厚的,特别甜,后劲象“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西塘产的名酒叫梅花三白,因其米白、酒白、坛子白而得名。好处是用加饭代替水来酿酒,那当真是比加饭还加饭,因为是嘉善的制作,所以就叫善酿了。
酒略下去,菜渐满桌。有荷叶粉蒸肉、肉沫夜开花、水豆腐、干菜扣肉、炒螺蛳、香菇菜心。席间遇上一摄影者,聊的甚为投机。听说关于小店的大部分作品都出自他手,于是央他给我们合影一个。谈笑间,太阳西偏西两个窗棂,一个多钟点过去了。善酿喝不够,再添一壶。
喝完两壶居然没事。花看半开,酒饮半醺,喝到这样刚刚好。于是,结帐,出门。临出门前打趣道:“唉,还不如孔乙己。人家都知道温酒时看看有没有羼水。你看,我们每人喝了一斤多还没事,显见得…” “人逢喜事酒量好。” “嘿,瞧人家多会说话。”
暮色已紧,行人寥寥。这时才感到酒劲上来了,有点飘飘然。一边连说好酒好酒,一边搜寻路边小店可有酒卖。不多时,酒已在手。
夕阳西下,提着沉甸甸的酒还有安逸,我们兴尽而归。
作者:wujian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