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三,天气阴、雨。
昨夜在漆黑的夜里到达桂林。昏黄的路灯下,树影婆娑,远处黑黝黝的楼房里,只有几点微弱的星光。近几年,我的多次旅途开始的第一天抵达的时间,多半在夜深人静的半夜,巴士车抛下我这个陌生的来访者,无情地绝尘而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早晨起床洗漱后,我们出了宾馆门。天空下起了雨,桂林刚刚醒来,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不慌不忙地在微雨里走。春节正月初四,大多数人都在休假,城市也随着节日,变的轻松闲适起来。
出宾馆向左走大约150米,是一家米粉店,叫铁西米粉店。生意 不错,来这儿吃早餐的人,排起了长长的队。餐桌、餐椅不够用,很多人就站着,端着在学校食堂里常用的那种饭盆,低着头,兀自熟练地吃着。米粉是白色的,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干吃”,在米粉上放些肉、酸角、葱花、辣椒油,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另一种是“湿吃”,在“干吃”的基础上,要倒上卤好的汤,有些像东北的炸酱面。在哈尔滨也吃过桂林米粉,但没有这里地道,大概与拌料和汤的制作有关系。
吃完米粉,我们退了房间,寄存了行李,背着预备三天用的衣服和洗漱用品,去桂林汽车总站,准备坐车去冠岩。在汽车站,等从柳州坐车与我们一起走漓江的朋友,时间耽搁了一些。天色有些暗,阴的越来越厉害,当我们坐上汽车的时候,雨点扑簌簌地落下来,不一会儿,城市就笼罩在了蒙蒙烟雨中。
车行了一个多小时,冠岩到了。此时,雨后初霁,空气是淡淡的清新,我们和在车上遇上的一对年轻人,踩着石头路上的雨水,有说有笑地往渡口走。穿过几处白墙青瓦的民居小巷,那一对年青人中的小女孩,高兴地指着前面说,“看啊,这大概就是漓江吧!”。
我透过翠竹的枝桠,看到那一条深碧的河水和对岸黛色的青峦,就叫着问同行的朋友,还没等她回答,身后悄然地一直跟着我们的招揽摆渡生意的人替她回答了我,“坐船游漓江吧!”
渡口边,停靠着几艘简易的船和几个竹制的筏子。雨虽停了,但天还是有些阴晴不定,乌云遮住了几隅淡青的天空,漓江,像是由淡墨涂就,风来水涌,江面上起了无数的波浪,船儿、竹筏就在那里微微起伏着。江的西岸,低矮的青青的山,像谦卑的守护者一样,静默伫立在江边。这一副水墨丹青画,以山水为背景,江边连排的疏淡的翠竹,为它点了一笔生动的灵性,仿佛有笙声传来。
冠岩位于漓江中段,距离桂林市29公里,因有一个奇峰林立,碧水环流的岩洞而闻名。这里是徒步爱好者沿漓江徒步至阳朔的起点。从冠岩到阳朔,徒步按平常的速度需要两天,第一天,冠岩到兴坪,大约走20多公里,第二天,兴坪到阳朔,大约走不足10公里,这两天还是需要一定体力的。其中,杨堤至兴坪10多公里,是漓江最美的一段,唐代诗人韩愈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来描绘漓江秀美景色,这一段是精华。
站在渡口的水泥台阶上,我们几个一番商量。已经过正午了,现在从冠岩往兴坪走,住宿到兴坪不可能了,几个人又没有带帐篷,只好决定先坐船到杨堤,从杨堤开始走,正好不会错过漓江最美的这段风景。坐船还是坐竹筏,大家也商量了一番。当然喜欢闲适地坐在竹筏上,慢慢地向杨堤漂,看看两岸的青山绿树和它们在江面的倒影,听划筏的船家东扯西聊地讲漓江山水的传说,够浪漫。不过,天气阴晴交让,风吹水绉,考虑到人身安全和赶时间,只好放弃浪漫的想法,改乘船到杨堤。
从桂林到冠岩同车的其他游人,都已经坐船走了。船也少了。几番颇有些斗智斗勇的讨价还价后,我们一行五个人,坐进了机动木船中。
天空又下起了微雨,雨点在江面上跳起了踢踏舞。大家在船舱里,坐在船窗下的凳子上向外面望。眉黛似的矮山,修身挺拔的竹林,蜿蜒的江水在云烟雨雾交融,不断地在眼前变化着。过了一会儿,感觉船舱有些闷,起身站在船头,醒人的江风,忽地凉飕飕地扑到微热的脸上,我不由得紧紧了外套,想起了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杨堤大家交了“徒步管理费”,这是颇有点桂林特色的一种收费,我还没听说过在祖国的其他江河边边走走还要交费的,大家几乎不约而同,说出了今年春晚赵本山小品的一句话“你太有才了”来“夸奖”当地的旅游管理者。据说,以前游客们都选择坐船或坐竹筏游漓江,当地人买船制筏,收游客的船费。现在,更多的人更愿意用脚丈量感受漓江山水,当地人的生意少了,只好强行收什么“徒步管理费”赚钱。
往南走50米,是杨堤的摆渡口,这里的江面宽大概不到100米,水看起来不是很清澈,两岸山坡却是绿油油的。船家验了我们的徒步费票据,用铁壳渡船将我们送到漓江东岸。岸边,有一块刻画着徒步路线图的指示木牌。轻柔的风送来乡村田野的气息,迈着轻快的脚步,开始了我们的徒步游程。
徒步漓江,如果按选择走的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沿着江边走或是穿行在村路田埂间。而这两种走法,不用刻意选择,因江水、地形地势的变化,路就自然而然地延伸在脚下。不同的路呈现给我们不同的景致和游兴。
沿着江边河堤走,大家可以近距离地感受漓江。它是那么清,站在岸边,水底里的水草依稀可见,青山的影子倒映成深碧的一块块;它是那么静,水面波澜不惊,岸边浅水处,竹筏微漾,偶有游船竹筏的造访,也是含蓄静默地悄悄过往;它又是那么灵,碧水萦回,翠竹茂密,迎风摇曳。在江边,朋友捡了几颗被江水冲刷的干净浑圆的漂亮石子,说拿回家作回忆漓江的纪念;我们还打了一会儿水漂,比赛看谁打起的水圈最多。
这里的土地是赭红色的,初春来临,小草已经从蓑草枯叶中探出头来,嫩绿嫩绿的,生长在乡村小路上。路两旁,黄色的油菜花、白色的余菜花(当地人发音为YU,写作“余”,究竟是否正确,尚未考证。当地人种余菜的主要目的是把它用作绿肥,给田地和果树作为有机肥料。)灿烂地开着。不时能看到成片的橙树林、橘树林,黄澄澄的果实挂在绿色的枝桠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唐代诗人张九龄托物咏志,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坎坷身世的愤懑,借傲冬的丹橘,抒发了自己特立独行、洁身自好的贞操。不提 “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象征意义,单看这橙、橘满树林的景色,就煞是令人喜爱。
从杨堤到兴坪,过了二次江。在漓江东岸走,我们的右手边是烟雨漓江,左边是农田果园;在漓江的西岸走,我们的坐手边是烟雨漓江,右边是农田果园,这一路的风景,没有任何人工的修饰。至于那些鲤鱼挂壁、童子拜观音、八仙过江、九马画山的美景,则是仁者、智者各有自己的眼力,为徒步增添了指点江山、创意想象的乐趣。
jasmin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