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任逍遥
彩云之南任逍遥 ――――――云南游记
2001年的 “十一”前后, 终于实现了盼望已久的滇之旅。所选路线是昆明-中甸-丽江-泸沽湖-大理-昆明, 前后行程共7天。 中甸---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到了昆明机场, 不敢耽搁, 辗转找到去中甸的长途大巴, 下午三点钟出发直奔中甸。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 英国人詹姆士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香格里拉曾引起无数人的向往, 据考证, 香格里拉实质上就是指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而中甸为这个州的首府(上面文中的 “建塘”即为中甸的县城)。 昆明到中甸800多公里路程, 共行驶14个小时, 第二天早晨不到6点钟到中甸县城时, 天还没亮, 四周一片漆黑,只好躺在车上继续呼呼大睡。天亮后, 在客运站附近找了个招待所, 住宿还算便宜, 每人每晚15元。 吃完早点便到客运站找开往碧塔海的车。没想到中甸交通很不方便, 客运站平时根本不设这个线路。于是试图在车站寻找同行者, 以便合伙包车去。遇上一个重庆来的小伙, 他反倒竭力劝我们跟他一道去梅里雪山(他已买好了票, 半小时后就要出发了), 并说他头一天他刚去过碧塔海, 没意思, 如果去过九寨沟, 再去碧塔海绝对会失望。不过我们还是没有听他的劝说, 后来搭了一辆去白水台的中巴, 途中在离碧塔海西门不远的地方下车。 碧塔海门票30元。在门口一了解情况就傻了:这西门离碧塔海还有7公里路程, 徒步走过去得2个半小时。也可以骑马前行, 来回每人65元, 不过据说沿途风景不错。为了省些银两, 也为了考验一下自己的体力,于是毅然决定徒步走到碧塔海。出发时是上午十点钟光景。一路上在高原的山林中穿行, 四周是茂密青翠的树木, 幽静的山谷, 湍流的溪水, 间或可见开阔而平坦的高原草甸及安详吃草的马群和牦牛, 这美丽而原始的不加任何雕琢的景色仿佛只有在梦中才见, 让人兴奋不已。 路上除了见到迎面而来的一对背着专业摄影设备的夫妇外,几乎没看到别的行人。 山中溪水遍布, 草甸上已沼泽化,许多地方小路很泥泞, 有些路段干脆用木头搭成栈道。迪庆的平均海拔为3300米, 路往一座山上延伸, 海拔达到近4000米, 便愈发感到乏力, 呼吸急促, 心跳猛烈, 不得不歇一会儿, 补充点能量再走。此座山翻越得十分艰难, 感觉头也痛得象要掉下来, 才意识到这是高原反应, 只能咬牙攀登。 中午12点半终于翻过了这座山, 没多久, 一片湖水象镜子一样出现在眼前, 碧塔海终于到了。碧塔, 藏语意为栎树成毡,因每年满山杜鹃花怒放时形成 “杜鹃醉鱼” 和 “黑熊捞鱼”的神奇景观而著称。但不幸错过了这样的时节, 看到的景色的确无法和九寨沟相比, 但它面积广阔, 静静地躺在高原的群山之中, 间或湖面上有不知名的鸟儿飞翔, 湖边富于层次: 深色的湖水, 淡绿的草荡, 青翠的草甸, 岸上簇拥着各种盛开的野花, 却也有着自己的魅力。 在湖边徜徉了一阵便乘快艇到了湖的南端。欣然穿藏族服装骑牦牛留影, 身背吉他的一个藏族青年边帮我解下藏服边哼唱着藏族歌曲, 是我所熟悉的旋律,便奇怪地问: “你也会唱尔甲(一个以唱九寨沟而著名的藏族歌手)的歌?” 他用有点生硬的普通话告诉我, 尔甲是他的表哥, 他本来也在四川九寨沟那边, 是后来翻山越岭来到这里的。原来如此。然后他弹吉他唱起<<神奇的九寨>>一歌, 粗犷而狂野的歌声在山谷中飘荡, 在歌声中我边走边向他挥手告别: “再见, 康巴汉子”。 在南口的山顶上好不容易搭了一辆别人包的中巴, 傍晚趋车前往中甸的那帕海。 到达时天已黑下来, 只看见一片平坦的草原和山顶上瑰丽的晚霞。白天游人来这里可以骑马, 可惜来得太晚, 无法体验到骑马驰骋高原的感觉。那帕海更特别之处是,据说国家珍稀动物黑颈鹤每到冬天会成群飞到这里栖息生养。 第二天早上在中甸县城的客运站一狠心花260元包了辆面的,打算游虎跳峡和长江第一湾, 然后直奔丽江。司机师傅四十多岁, 姓张, 很健谈, 一路热情地介绍中甸的风土人情, 各景点的情况, 并讲述电视剧《文成公主》拍摄队在此拍外景的经过,及他父亲当年参加红军行军打仗的事。路上尽情饱览了中甸的美丽风光。刚下过雨, 远远地,云雾在山间漂浮, 让人惊讶的是, 云是那么低, 离地面很近, 仿佛伸手可及。草地上可见成群的牛马和一片片的一种有毒的红色植物, 装点着这美丽的高原。康巴人的院落前木架子上晾着成堆的青稞, 四周格外宁静与和谐, 一切正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香格里拉。 虎跳峡---气势磅礴的长江激流 行了2个小时, 中午11点半到了著名的虎跳峡景区。虎跳峡位于中甸东南部, 与丽江的交界处, 万里长江在此劈关夺隘, 惊涛骇浪在深峡中激荡奔涌, 传说曾有猛虎凭借江心巨石一跃而过, 因而得名。 虎跳峡门票30元, 分为上虎跳, 中虎跳, 下虎跳三段, 上虎跳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因其它两段距离很远, 只到上虎跳一游。虎跳峡很深, 从上面沿陡峭的石阶小心翼翼下去,就听见巨大的轰鸣声, 看见了磅礴的江水。峡宽仅数余米, 江心有一13米高的大石, 犹如孤峰突起, 浑浊的金沙江水与巨石搏击, 山谷轰鸣, 水气弥漫, 气势非凡。岸边随处可看见身着民族服装的彝族儿童坐在那里向过往游人招手, 游人可与他们合影, 只要给他们一、两元的小费即可, 这些彝族小孩成了虎跳峡的一道风景。 据说许多中外游客选择步行游虎跳峡, 以细细观赏虎跳峡的全部风貌。这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览, 前后共十几公里路程, 需两天时间。
石鼓小镇---壮丽的长江第一湾 下午2点钟到达石鼓镇。 石鼓镇距丽江县城53公里, 万里长江在这里绕山转了个大弯, 而使其著名。 这里的门票包括石鼓纪念馆总共才3元。镇子很小, 大部分房屋都集中在凤凰山坡上, 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小镇却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相传诸葛亮南征战胜时, 置直径1.5米, 厚0.7米鼓状汉白玉石碣, 石鼓镇因而得名, 明朝嘉靖年间丽江土司木高两次征服吐蕃叛乱后又在鼓上留文。鼓上有裂缝, 有战乱裂开, 太平相合之说。这里自古以来是南北交通枢纽, 忽必烈 “元跨革囊”, 红二方面军北上抗日皆在此渡江。 石鼓立于一个小院的亭子内, 鼓上的文字已有些斑驳, 亭子也经岁月而显沧桑, 漆已剥落, 亭柱左右牌匾上有对联题为: “金江非画浑为画, 石鼓无声胜有声”。 亭子旁边是一条古老的小巷, 巷子很窄, 杂草丛生的石阶, 两旁破旧的老屋, 残檐土壁, 仿佛诉说着小镇的历史与变迁。拾阶而上, 来到石鼓纪念馆。 1936年4月, 红二方面军在贺龙, 任弼时等的率领下, 从石鼓镇渡过了金沙江, 取得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 1977年所建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及当地农民帮助摆渡红军过江的雕像静静地立在山坡上, 面对着江水, 在四周青山映衬下格外肃穆庄严。 极目远望, 眼前青山环抱, 浑黄的金沙江水湍流不息, 好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小镇上路旁的摊上卖当地手工编织品及一种称为黄果的绿色水果, 其实就是橘子, 外表皱皱巴巴, 很酸又有点苦。 有山有水, 风景秀美已是个好地方, 加之地处长江第一湾, 又有一定的人文价值, 使石鼓小镇颇有种不同寻常的韵味。 丽江---风情万种的大研古城 从石鼓镇出发行驶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令人神往的丽江。 丽江的大研古城始建于元初, 已有800多年历史。 这里古风俨然, 昔日的繁华仍依稀可见, 并以 “家家临溪, 户户垂柳”而闻名于世, 被誉为 “东方威尼斯”, “高原姑苏”。 这里是古纳西王国的心脏,东巴文化在此发源并保留至今, 国家级保护文物白沙壁画, 被称为唐宋韵律的 “活化石” 的 “纳西洞经古乐”,以及被誉为世界唯一活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字都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 因而古城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 根据网上资料事先联系到当地纳西人开的家庭旅馆 “东巴客栈”, 因赶在国庆节之前, 谈了个实惠价, 每人每晚15元。客栈位于古城的五一街文治巷一个较偏的地段, 颇费一番周折才找到。店主人夫妇40出头, 很热情地接待我们, 并和我们拉家常。真没想到, 这个拥有18个床铺的小客栈竟汇集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旅行者, 多是两两一对, 分别来自法国, 美国, 荷兰, 澳大利亚, 日本和韩国, 来自中国的只有我们两人及一个鲜族小伙儿(他和另外的日本人和韩国人是一起的), 莫非此客栈已名扬海内外了不成? 店主人雇的两个女服务员一个是傣族, 一个是来自泸沽湖的摩梭族, 他们会讲英语。“同是天下背包族,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不同国度的游客一起闲坐在小院中的沙发上, 感受着这纳西族的小院风情, 彼此讲带有各种口音的英语,却也谈笑风生。 晚上在巷子里吃特色小吃, 有丽江耙耙、饵丝和过桥米线, 直吃了个十二分饱。 然后拍拍肚子, 直奔四方街, 那里每周四晚有篝火晚会。四方街是古城最有名、最热闹的地方, 店铺林立, 游人如织。 几个纳西族男女着民族服装手拉手起舞, 便有众多游人也乘兴不断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围着篝火欢跳, 人们沉浸在欢乐气氛中。 离开四方街, 随意在城中漫步, 街旁有许多卖民俗物品的小摊, 包括反映东巴文化的各种工艺品, 令人爱不释手,目不暇接。来到灯火闪烁的酒吧街, 各式风情的酒吧沿清澈的溪流两旁分布开来。欢唱的溪水, 古老的石桥, 婆娑的树影, 别具特色的老屋, 散坐在河边阳蓬下悠然闲聊的各国游人, 河中偶尔有不知谁放的荷叶灯静静飘过, 岸上的灯影及倒映在水中的灯影连成一片, 此情此景使人仿佛置身当年繁华的江南姑苏,这大概就是丽江令众多中外游客流连往返的重要原因吧。 丽江是需要慢慢品味方能深刻体会其韵味的地方。第二天在城中悠然闲逛了一整天, 陶醉在小桥流水人家, 老屋古巷石板路的情境之中。古城倒也没多大, 有些地方一天之中不觉转上了三四圈, 心满意足地买下些相中的民俗物品。傍晚的时候找了个背街临溪的餐馆, 坐在餐馆二楼临窗的位置, 点了一份耙耙(没办法, 这东西对我太有诱惑力, 只好再吃一次), 一份炒饵块(这也是代表性的小吃), 一盘炒田螺外加一道炒时青,边欣赏窗外古城美景,听着淙淙的流水声,边美美地慢慢享用。暮色中的古城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致。天边一抹绚丽的晚霞, 溪旁的店铺传出悠扬的乐曲, 几个纳西妇女在溪水边洗衣, 游人在石板路上悠然穿梭, 间或有饱经风霜的纳西族老妇背着包慢慢走过, 几只鸟儿停在对面屋檐上静静休息, 经风雨剥蚀的老屋的房檐错落有致, 在此美景中用餐, 真不失为人生之一大享受啊。 还有一件乐事:晚上提着穿坏的凉鞋去修,和巷子中旮旯里来自四川农村的修鞋老头神侃了一阵。虽只能听懂他百分之七、八十的浓重的四川方言, 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只好连蒙带猜, 却也聊得尽兴。一时兴起,拙劣地模仿四川话问他: “四川人民生活还好吧?” “好, 好哇。” 他高兴地连连点头, 纯厚而质朴的样子让人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古城中汇集着众多的各路狂人, 隐居在这如世外桃园的边陲古城中或挥洒豪情,或宣泻情绪, 没准儿你一不小心闯入哪个小院便会撞见几个。 从下塌客栈墙壁上的古城简介上抄下如下字句, 以自娱: 丽江古城十件事: 一. 到万古楼听鸟叫, 与丽江老头搭话; 二. 吃一碗黄豆面; 三. 看四方街的四张脸; 四.发现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巷; 五. 拜会一名隐士或狂人; 六. 站在远处观察一位丽江老太太; 七. 喝一口丽江的井水; 八. 有幸得到一张 “丽江名片”; 九. 各买一个不同类型的丽江耙耙; 十. 进一个院子发呆。 丽江附近有玉龙雪山和黑龙潭, 也都是著名的景点, 不过行程中没有安排。 泸沽湖---神秘的母系社会 似乎很多神秘而著名的地方都位于偏辟而路途遥远的地方, 九寨沟如此, 泸沽湖也如此。 从丽江去泸沽湖有新老两条路, 走老路经宁蒗县城到泸沽湖需9个小时, 而走新路6个小时到。丽江的天气变化无常, 不巧,前两天下了几场大雨, 据说泥石流泛滥, 新路多处被破坏而一度导致交通中断。出发那天只有到了新老路岔口才最后决定走新路, 可省些时间。 路上的险峻异常, 中巴汽车始终在山谷中盘旋, 时而穿行在山谷底部, 时而行驶在山颠。车外是看不见底的深渊或奔腾的金沙江。有时汽车被浓雾包围, 白茫茫一片, 能见度极低, 那是车进入了云团中, 真正的 “腾云驾雾”。 而一路上所见泥石流毁坏道路的情形真可谓触目惊心, 大大小小的泥石流有几十上百处, 泥石流将山崖上的树木和草连根拔起倾泻下来, 挡在公路上, 养路工人临时清出路以保证通车, 有的地方靠悬崖的一端已塌掉了一半, 车从所剩的另一半缓缓通过时几乎凉气倒吸。而山下金沙江水浑黄不堪, 外国人说中国的河里流的是土, 并没有言过其实,可见在这云南高原上水土流失问题何其严重, 水土保持的课题何其严峻。 车行了4个小时, 中午12点到宁蒗县城, 然后转乘一辆中巴去泸沽湖。和另两个来自四川的夫妇俩同行。司机是个小伙儿, 自称就是泸沽湖畔洛水村的摩梭族人(但他明显已汉化了), 他家开个“儒亨客栈”, 于是四人决定住他家, 每人每晚15元。又经2小时的绕山“盘旋”, 终于到达泸沽湖。 从山上极目远眺, 泸沽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如黛青山环抱着翡翠般的湖水, 景色与长白山天池比毫不逊色, 有如人间仙境, 身处于此, 自身也仿佛有了超凡脱俗之感, 不禁为地球上还有这样仿佛与世隔绝的美妙去处而感叹。 进泸沽湖的洛水村门票30元。直接赶到船埠, 与来自四川的另一对夫妇俩(他们从四川攀枝花开车过来)同租一条猪槽船(顾名思义, 象猪槽一样的小船), 驶向湖心三岛之一的鸟岛, 沿石阶爬上小岛, 那二人则用买来的鱼网在附近打鱼。岛上鸟并不多, 看了一座喇嘛庙便返回船上。湖中的鱼很少, 那二人空手而归。湖水出奇的清澈, 摆渡的摩梭姑娘说天好时能看到水下15米。 在岸边穿摩梭族服饰借山水美景留影, 然后到一摩梭人家去家访, 了解走婚习俗。 那家共十口人(几乎每家都有这么大规模), 有很多间房子, 都是木制的, 中间最气派的房子住的是一家之长, 女孩子们有自己的闺房。 老太太热情迎接我们进到后屋的厅里, 她的一群儿女及外孙, 外孙女围着柴火堆看电视, 其中一个女儿从火堆中拨出烤土豆来招待我们, 因在这偏远高原上只长土豆和向日葵两种作物, 土豆自然成了他们最常见的食物。随意唠了唠家常,给了10元钱以表感谢。 晚上的篝火晚会恰好就在我们所下榻的客栈内的大院子里举行, 摩梭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为游客表演。几乎所有歌中都会唱到 “吗达咪”, 一问才知, 此语有多意, 表各种良好祝愿及 “爱” “喜欢”等意思, 用得最广泛。 摩梭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 而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与外界交流的频繁, 已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汉文化, 村里的小学里教的也是汉语。 现在已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开始放弃传统的走婚制, 选择结婚了。不知随着汉文化的渗透, 属于他们自己民族的独特的风俗习惯会不会慢慢消失, 若干年以后, 人们会不会仍然看到保留奇特走婚习俗的母系社会? 晚会后冒雨在湖边吃了顿烧烤, 烤的是牛肉和湖中所产的小鱼, 感觉那鱼似乎肉很少, 纯粹吃个鱼鲜味。 大理----风花雪月之世外桃源 次日从泸沽湖回丽江,然后乘坐开往下关的豪华大巴,晚9点在大理古城下车。 大理是白族聚居的地方,景致有“风花雪月”一说,即上关的花,下关的风,苍山的雪和洱海的月,有一首歌《大理三月好风光》就极好地描述了大理的风情。这里是云南另一个世外桃源,金庸大师笔下的几部武侠小说中都提到大理,有武功盖世的高人出没于此,可见大师也对此地情有独衷。大理市分大理古城和下关新城两部分,二者间隔15公里。 在古城著名的护国路洋人街找了一家名为“洋人街客栈”的旅店,住宿费标间每晚50元。夜晚的洋人街灯火通明,各色酒吧遍布街旁,泡在里面的果然以老外居多,又有很多人在逛卖旅游纪念品及当地特产的小店铺,其热闹景象不亚于北京有名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 所住客栈旁边有一家东北风味餐馆,见门口牌子上所列菜名颇感亲切(本人老家东北),便走进去吃晚饭。来自黑龙江的美丽的老板娘三十多岁,温和而地道的东北话让我倍感亲切,不禁想起自己在辽宁老家的姐姐来。随意点了两道菜,是老板娘亲自下橱做的,味道和从前在老家吃的差不多,总共才花十元钱。不由得暗暗钦佩老板娘离开家乡来到遥远的云南闯荡的勇气。而第二天吃早点时注意到,她的有些跛脚,而店老板(她的丈夫)更是个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人,不禁对他们更是肃然起敬。 中午才开始游览,花5元乘马车来到苍山公园,门票加索道每人共35元。苍山的美果然名不虚传,一眼望去巍峨俊秀,十分苍劲。山的顶部常年笼罩在飘忽不定,变幻莫测的祥云中,颇有几分仙气。而在苍山另一端洱海的对岸,山矮而平淡,云也少而无特点,怪哉!通往山上的索道很长,足行进了二十多分钟才到。山中泉水遍布,几处景致对我这个颇见了些名山的人来说倒没太多吸引力,不过也不失为修身养性,逍遥放松的好去处。 从山上下来花三元租个摩的去大理三塔倒影公园,该公园距崇胜寺三塔约一里地,(没办法,三塔里面每人需30元,还是省些银两吧)。园中有一塘,据说晴朗的天气,可看见崇胜三塔倒映水中,与蓝天白云,楼台亭阁,绿树丛花,巍巍苍山交相辉映,有“景观天地为咫尺,风情民俗架西湖”之特点。可惜我们赶上阴天,看不到水中倒影,只能在远处观赏三塔。一大两小的三座石塔成了大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出来同开摩的的讲好4元钱驶到洱海边的码头。路旁是大片的稻田,有的还未成熟,有的已被收割了,白族农民在忙着劳作,一派迷人的田野风光。大理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富含民族风情,拥有历史古城,又是鱼米之乡,好一个深得自然恩惠的地方,难怪人们包括洋人对此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一路上看得太多的高原湖泊,就觉得洱海也没甚大的看头了,乘小船在湖上看打鱼(有鱼鹰帮忙)对我倒有些吸引力,但时间有限,只得作罢,点到为止,接着乘公汽前往下关。 约摸半小时后到下关时已是傍晚,这里热闹繁华,车水马龙,富含现代气息,和其他普通城市没什么区别。在街心公园的广场仍可看到苍山的雄姿,山顶弥漫着乌云。在街上转来转去找不到合适的吃饭的地方,方恍悟当日正是10月1日,国庆节与中秋节双节合一之际,店家早早关门过节了。最后在客运站旁三个川妹子开的小饭馆用了餐。 当夜11点乘长途卧铺大巴返回昆明,车费40元。出发前等待的时候,满车厢烟雾缭绕,仔细一看吓一跳,车上所有男人都同时在“喷云吐雾”,于是感慨云南不愧为产烟大省,烟民之众让我始料不及。 大理还有几个著名的去处:蝴蝶泉,小普陀三岛,喜洲大院,南诏德化碑等,都没能前往,也没时间观赏具当地特色的白族歌舞及三道茶表演。 昆明――四大名楼之大观楼 行驶一夜,天明到达昆明。来时匆匆路过,而返回时也只有一上午时间游览大观公园。公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建大观楼。大观楼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乾隆年间,布衣诗人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发,傲然撰写一百八十字长联,尽情展示了滇池风光及云南数千年历史,书写长联的扁额就挂在大观楼门的两侧,长联更使大观楼名声远扬,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皆在此留下足迹。 大观楼立于八百里滇池湖畔,遥望湖水。可惜滇池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湖水被污染,早已没有昔日的清澈,失去了往日的灵性。 中午12点半飞离昆明,结束了此次滇之旅。
此行最大的遗憾是时间紧,行程紧凑而有未完全尽兴之感。最大的感触是云南的确美妙神奇,不虚此行。最大的愿望是日后有机会一定故地重游,尤其是丽江及大理两地,景致极具特色,是属于虽不在眼前却会时常出现在脑海里和梦中的那种。
作者:zbin25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