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游宁夏
出发地点:海南 三亚 |
宁夏 银川 3日自助游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2004年8月16日-8月19日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美丽的邂逅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宁夏 银川 贺兰山岩画 同心清真寺 西夏王陵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零下游宁夏
引:
一天之内飞行了2500公里,从中国的南海之滨飞到中国西部的大漠之沿,这就是我这几天的又一次远行。并且在刚刚第二次2500公里飞行穿越中结束了它。
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Word写帖。尽管此时的我已经疲惫得连倒杯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注: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渔家傲》
下机:
抵达银川机场,已是黄昏时分,但由于地处西部,天色暗的比内地晚,我搭乘的车是裹在黄昏金灿灿的余暮中一路朝银川市区开去的。
车沿着机场高速路往前开,窗外是高低起伏的黄土地,显得延亘而古老,我坐在车里,仿佛感到人生的幕布被拉动,正在不知不觉中踏进一个远古的世界,而此时我的呼吸,缓慢得令我自己都觉得吃惊。
遇友:
与友相邀在我入住的酒店大堂等候,当我跨出电梯间四下巡视却没有发现友的身影。大堂休息处坐着三个人,两个谈笑风生,一个悠闲地翘着二郎腿看报纸。我将物品交由总台寄存后,掏出电话拨通了友的手机号码,背后适时响起的电话铃声引着我转过身去,发现了刚才那个翘着腿看报的人,正是友,笑眯眯地站在我身后……
消亡的西夏,被仇恨摧毁的陵墓群:
原来一个民族果真是可以被消亡毁灭的。
皓白蓝天,贺兰山绵延的土灰色作了绝佳的布景,漫漫戈壁上散落着无数的圆锥土墩,这就是一个王国的陵墓群。五十平方公里,几乎片瓦皆无,黄腿堆成了唯一的记认。如此彻底的破坏,绝非盗墓者所能为。这是仇恨的摧毁。
蒙古人是喜欢赶尽杀绝的,更何况兼着国仇家恨。成吉思汗挥着金戈铁马,横扫亚欧,却中了党项人的毒箭,亡于灭夏之前。蒙古人的仇恨是熊熊烈火,焚尽典籍,烧毁王陵,屠杀城民……党项人被连根拔掉,没有西夏史,民族不复存在,历史失忆。
而西夏王陵的荒凉,干脆彻底。
少数民族族的新年——古尔邦节:
抵达的第二天,正逢“古尔邦节”,与友前往银川的清真寺参观。未到清真寺,就见穿戴一新的回族百姓已经陆陆续续朝清真寺汇集。他们最醒目的特征,就是每人头上的那一顶白帽。
不知何因,清真寺的工作人员在门口拦住了我们,但口气却十分礼貌:“请问你们是哪里的?”
“记者。”友底气十足地吐出两个字,并且一步不停朝前走。我心里略微有点紧张,但仍然牢牢地跟在友的身后。还别说,那“记者”二字真管用,寺里的工作人员就任凭我们进来了。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在我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
友拿着相机去主殿外拍了一些照片,而我至始至终站在主殿下的墙角不敢妄动。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不够了解,还是原地不动最为稳当。
十公里步行:
一早从蒙古包醒来,太阳已红通通挂在天上。下一站,将是步行去看贺兰山岩画。大概五公里的路程,一路没有车,必须步行。
“走得动吗?”友问。 我很自信地点点头。
从苏域口到贺兰山岩画的一路,就是浪人的一路。天边的云和身旁蜿蜒起伏的贺兰山组成一幅壮观的景色,使得视线仿佛透过尘世看到了天际,眼中竟是无法视物了。与友并肩走在低矮石沙山边的小路上,满眼都是土和沙石筑成的小丘陵,没有绿色,一切都是那么荒凉。可这荒凉中透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就像友坚定有力的脚步一般。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的一个小村庄,黄土垒建的房子一幢幢冷清地排列着,枯木一棵棵零散地分布着,那种萧条让你的心揪着生疼。放弃了既有路线,改道穿村而过,边走边举着相机拍个不停。整个村子不见人影,好容易看到一老妇蹲在院外整理着木炭,于是上前招呼,老妇友好地打开家门让我们进去参观。
说是“家”,其实只是一间有墙有顶的简陋庇护所,屋里因为烧炭取暖而弥漫着呛人的煤味,一张炕被烧得热呼呼的,炕边是块吃了一半的玉米饼……
红雨伞下的《月影无痕》:
我一向有藏书的习惯,尤其喜欢在每本书的扉页上签个名留句话,更喜欢收集作者签名的书籍。王朔、吴士宏、王蒙、贾平凹……
这次银川之行,经友介绍,认识了剑宏(又名:红雨伞),并获赠其新近出版的散文集《月影无痕》。红雨伞的签的字刚劲有力,笔下生风,几行字为书添了一道亮彩。
沿着长城捡磁片:
从银川城里出来,一直向南,你就会发现,长城、高速公路、黄河并驾齐驱,形成了三条纵线条,在一月份的冬季,地表干燥,十分显眼。
“那就是长城。”友在车里指着窗外对我说。 吃惊的不止是我,还有开车的师傅。因为,看惯了北京的长城,你怎么也不敢相信,那一条条矮小的小土丘,居然就是赫赫有名的“明长城”。将车停在路边,我们下车朝“明长城”走去。
长城在荒漠的土地上绵延起伏,尽管早已废弃,成为遗迹,,但土脊堆状的线条仍清晰可辩望,像涌动着一种古老的灵魂之旅。
黄沙覆盖着早已残毁的城墙、城堡及墩台遗址,沙中总有许多碎磁片、陶片及瓦片浮于沙丘上面,友捡起一块递给我:“回去找个懂行的,鉴定鉴定看看是什么年代的东西。”我急忙接过,又顺手捡了几块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因为手里握着它们,害得我在黄土堆里爬上爬下的时候险些摔倒。
西夏的塔:
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银川称帝,建大厦国,都城叫兴庆府。1227年兴庆府被成吉思汗消灭,从历史上消失了,如今连个遗迹也无处寻,只有一个承天寺塔,似乎成了西夏王国的惟一遗物。
傍晚时分,与友摸黑爬塔。爬一层,俯视一次银川城,“东、西、南、北……”友耐心地一个一个指给我看,为我做着导游。
塔每层的檐角上都挂着铜铃,我估算了一下,大概有96个。风一吹过,铃声骤响……那是铜铃特有的古雅苍凉的声音。
想起西夏王陵变成了一丛丛低矮的黄土包,想起贺兰山岩画一寸寸被自然风化,想起了那不及一人高的“明长城”遗址……我发现,有些人,有些声音,有些景象永远地消失了,峨峨兮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已成琥珀,现代人又如何能体会得出那时的景境。
铜铃声还在耳畔。
历史却已经过去了,带着我们的经历,一起成了过去。而这花费了千年穿过的铜铃声,不过是声叹息。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