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黔桂大地 领略异域风情
出发地点:广东 江门 |
贵州 黔东南苗侗区(凯里) 6日自助游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2005年5月1日-5月7日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阿强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贵州 黔东南苗侗区(凯里) 岜沙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 丰登、宰荡侗寨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奔走黔桂大地 领略异域风情
我有幸4月30日至5月6日跟协会去广西、贵州参加少数民族风情游,也是第一次跟协会出去玩,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天了,但五一那几天发生的事及见到的景色和接触的人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自己不抒发出不舒服。谨以此文献给参加五一黔、桂少数民族风情游的31位勇敢的同学和4位技术高超的司机大佬以及二位服务到家的领队,我想:同学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以苦为乐,领队们的乐于奉献、甘于吃苦的精神不正是协会追求的一种精神吗?再次向您们表示敬意!! 日登金坑上梯田 夜卧木屋听天籁 4月30日晚上七点,二辆满载参加协会黔桂少数民族风情游的31位驴友离开江门,向第一个目的地——广西的龙胜金坑梯田而去。第一晚大家满怀希冀随着汽车进入梦乡。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桂林的北部,从桂林去约二个小时的车程,是侗、壮、瑶、苗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路况不是很好,路边的风景很美,边走边看也就忘了车子的颠簸。5月1日中午,二辆车尘土飞扬地来到龙胜的大寨村,寨门在半山腰,门下坐着很多瑶族妇女,一律穿黑色土布短裙,上身着桃红色的花衣服,粗重的耳环将耳垂拉出两个大洞,让我不忍细看。她们都背着一个包,包里是旅游纪念品。当晚住的客店老板出来迎接,他还拍着胸脯包我们能逃到票,在他的指引下,第一辆车顺利地冲卡成功,可怜第二辆车被保安死死缠着,唯有下车买票,正当第一辆车兴高采烈庆祝逃票成功之际,第二道关卡已经把他们给拦住,下场自然是“在劫难逃”。汽车在盘山公路中行驶,弯道极急极多,司机以娴熟的技术在山路上飞驰。到了景区门口,一大批瑶族妇见我们下车,蜂涌而至,争相推销各种银饰和其它的物品,又提出帮我们背行李上山,招呼到他们家住宿吃饭,其实旅游开发对于广大村民他们并不等于脱贫致富,有收益的仅是那些地段好或有一定基础的家庭。原以为买门票的收入与他们有关,其实门票的收益每年仅给整个大、小寨村2、3万元,分到每户人家恐怕每年不足50元,相对于很多家庭人年均收入不足500元来说:这50元是多么重要。我们杀出人海,各自背着自己的背包上山。山路蜿蜒曲折,路随山转,空气清新得不染污尘,就连呼吸的空气好象也是绿色。众同学背着大包,沿着石板路,步履艰难地往上走,而路上看到的当地人却步履矫健,一路欢歌匆匆而过。一路上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在丛林里嫣然,蔓藤缠绕老树,流水淙淙,泉眼无声走过一座水库,水库干涸。有淙淙涧水,从山上流下,喝了一口,泉水冰冷,有点甜。远山蒙着一层轻纱,山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风过林梢的声音,静得人和大山结合成一体,静得不想说任何话。我们背着背包象在绿野仙踪里散步,想说什么,什么都说不出来,一切美得淳朴的事物就是这样匪夷所思,几个可爱的小孩一直跟随着我们,红扑扑的笑脸天真无邪。我们跌跌撞撞地到了宿地。只见周围的山都被开成了梯田,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依次推进,煞是壮观。龙脊梯田始建于元代,完工于清初,山民的世代耕种、开垦,才形成如此的规模。虽然有人说,这是对森林的毁坏。但我觉得这是山里人,顽强生存的奇迹。放下行李吃过午饭,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往更高处的一号、二号观景台走去,一路上看到的吊脚楼虽然有些陈旧,但基本原貌保持完好,密集的吊脚楼一般都是依山而建,互通邻里,屋前坐着的妇女怀里抱着小孩,荷着锄头的老人在修理着祖先留下的几分地,穿着盛装的老妇人看着小孩,无忧无虑的小孩在互相的追逐、嬉戏,岁月对于他们而言悠然而又绵长,素朴得让我心悸。走在层层叠叠也有几百年的梯田间,远处有斫柴人"笃笃笃"的砍柴声,偶尔的几声鸟鸣,愈发增添了大山的静寂。路边有座山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坟墓,这些山民生于斯,葬于斯,守卫着他们的家园和城池。 晚上,徐徐阵风,推开窗户,灯火在山间闪烁,星辰在夜空明灭,何似在人间?闭目思绪,卧听天籁,那蛙鸣似无还有,响遍人们的梦境。 媲美丽江的肇兴 侗族文化的精华
5月2日早餐后,我们就背着背包从金坑梯田下来,坐车直接去我们此行的第二站——贵州的肇兴。有关贵州的形象,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小学地理课本里关于贵州的一段描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我们取道广西的三江进入贵州镜内,一路山路,异常难走,沿着一条绿得醉人的河流,经过5个小时在盘山公路上行驰,车上我们都被恶劣的道路吓坏了,可是随即被随处可见的风情唤起了热情。 下午的5时我们进入到肇兴境内。肇兴藏于黔、桂、湘三省交界的大山中,肇兴仿佛是对艰难跋涉的一种奖赏,让人眼前一亮。从山路远远望见一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就是肇兴,它静静地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间坝子之中。肇兴河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穿寨而过。傍晚的肇兴显得异常安静,这里的人们一如既往地生活,猪狗牛马随处可见,鸡鹅鸭到处乱窜,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悦耳的“乐章”。肇兴又是黔东南的历史名镇,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我们停车前的鼓楼蔚为状观,由16根柱子构成骨架,中间四根柱子直贯顶层,逐层内收的染方金瓜柱支撑,层层挑出屋檐,类似宝塔,中央设有火塘,四周有长条木凳,供人憩息,或吹笙谈唱,或摆古谈天,该楼各级均为八角形翼角高翘。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芦宝瓶,其翼角塑小鸟,玲珑雅致。鼓楼的檐层辅小青瓦,屋脊白色,楼内雕梁画栋,书有六幅盈联。正面一至三檐之间塑有有"双龙抢宝"、 “翻江倒海”、“鱼虾游戏”图案;顶层瓦脊,塑有“五龙飞天”。上下五龙腾云驾雾,故称“五龙楼”。层层檐角,泥塑熊、虎、狮、豹和飞鸟。层层檐板,彩绘各类风物故事,飞禽走兽,游鱼螃蟹等,楼上置有皮鼓,遇有重大事情,由寨老击鼓召集寨民共议;地面设一火塘,几乎常年四季有火,为人们歇息闲谈之所。楼前有鹅卵石镶的歌坪,楼的对面是戏台。鼓楼是全寨人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地方重大事情的地方,也是寨上重大节日、歌会、芦笙会、演戏等文娱活动和迎宾送友之场所。鼓楼是肇兴侗寨政治文化的中心。在200米长的肇兴河段上,横跨着4座壮丽的花桥。其中有两座和鼓楼相连接,形成别具一格的楼桥群体古建筑。花桥为长廊式,柱枋、檐板绘塑彩画,廊的两边设长登供人体息。桥上设有凉水桶,供行人解渴。肇兴是在法国可是鼎鼎有名,听住宿的老板介绍,法国的杂志经常介绍到它,所以到肇兴旅游的外国背包客比国内的背包客多得多,随处可看三三二二的老外背着背包流淌在街上。在镇上走走,这里有一条很短的商业街,洋溢着当地居民的建筑风格,一些商店的招牌都是用中英文,感觉有点想阳朔,这里是一个正被商业化的地方! 入夜,人们常在桥上乘凉闲谈或唱歌。我在吃饭的时候听到不远处已经乐韵悠扬,歌声阵阵,赶紧前往表演台,那里已经人气鼎沸。台上,一群侗族少女一字排开,舒展开美妙的歌喉引吭高歌。她们的歌声就象山间的流水,行如流云,宛转动听。侗族的歌曲是一种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合唱歌曲,一领众和,分高低声部合唱,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范畴。在侗语里称“嘎老”又称“嘎马”,演唱时,节奏自由,缓急有序,高底音协调,和声完美,歌声宏亮,气势磅礴,开阔畅朗,给人以襟怀抒畅之感。我们虽然听不懂她们唱的歌词,但也在她们谱里行间感受到侗族民乐的魅力。侗族歌舞是男人弹乐,女人唱歌伴舞的一种表演形式。侗族的舞蹈并不张扬,含蓄中不失热情,给人温馨。没法抗拒歌舞的感召力,我们也加入了表演的行列,尽管我们的舞姿显得生硬无比,但我们的心已经融入了侗族艺术里面去了。 当晚我们一帮人包了一个唱K的场,我们这帮来自广东的豪客当晚一掷百金,疯了几个小时,喝了几十瓶啤酒,带着几分醉意,走在小街上,山风吹来,阵阵惬意,真是想不到不到二百元就能包场玩一个晚上,怎一个“爽”字了得!! 5月3日早上八时我们起程到肇兴的堂安,车到山顶,我们停下车,回眸山下,肇兴在明媚的晨光下更加迷人。徒步30分钟进去堂安,马上被居高临下的绝美景色吸引,一片片梯田呈现眼前,一座座吊脚楼立在山脚下,一条条小溪流淌村前,这简直又是一个世外桃源。中午回到肇兴吃饭,载着满肚子的侗族艺术大餐,我们又上路了。车子一出寨子,大山又等待着我们,我们此时对大山产生了一种由衷敬意,是这里的大山,养育了侗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中午11点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堂安向第三个目的地——贵州的榕江进发。 宰荡童谣贯深山 神秘部落在岜沙
汽车沿着321国道经贵州的从江,顺着都柳江一直走,下午的5点顺利到达榕江的县城,听领队如风说:榕江有许多值得去的少数民族寨子,今年特别是一个叫宰荡的地方,网上很多人都对它极力推荐,如果再不去很快就会商业化了。晚上我们几个人相约到了县城的食街,这一条不足50米的所谓食街,每个店都非常少,炒菜就在路边炒,顾客在里面坐,只能放两到三张桌子,一次用餐人数不能超过十五人。我们几个人点了正宗的贵州风味的几个小炒:水豆腐、花江狗肉、酸汤鱼、酸菜豆米汤,享受到正宗的黔味菜辣香醇厚、味美可口。 5月4日一早,我们就在领队强哥、如风的催促下匆匆起床,赶往一个叫宰荡的地方,然而去宰荡的路,却并不好走。从榕江县城出发,半小时车程之后,在离之最近的丰登村下了车,车刚停下来,一群侗族小朋友马上围过来,团友们有的在发糖有的在分作业本、笔等,从丰登至宰荡村还有六公里的山路要走。 丰登也是个侗寨,只因为是去宰荡的必经之路而沾了些名气,来来往往的游人多了,村民们渐渐已不再见生,见了背相机的游客更是会主动索要照片,虽然表情有点儿做作,但骨子里的那份淳朴还未完全褪去,女子们的笑容里便因此而带了几分甜美。更有些小孩依摆脱不了害羞,见着相机镜头就躲,忸怩之间,更带了一份可爱与生动。 急急向宰荡进发,沿路风景奇佳,群山绵延,清溪逶迤,梯田层层,木屋点点,一派阳朔无法比拟的田园风光。走过一段段滑坡路段穿过一片片农田,烈日下负重上坡体力消耗很大,我们冒着烈日开始徒步征程,一路上美景不断映入眼球,让人目不暇接,团友们很多都是第一次跟协会出来玩,大家已经很久没走过这么长时间的路了,有人甚至说这一程的徒步等于在家一年走的路还要长,团友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领队阿强背着团友可爱的小女孩,一路欢歌,与大家说说笑笑,谈笑间不知不觉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初上路时的喜悦伴着水壶里的凉水一并减少,而在无数次的抬头望路,低头爬坡之后,终于见到了青山环绕之中挺立在宰荡村头的那座风雨桥。我们来到村子里的晒谷场,有几个孩子立即围了上来,好奇地看着我们。我忙拿出零食,这时不知从哪儿又跑出一帮孩子,有的孩子身上还背着更小的孩子,就这样把我团团包围住了,他们伸出一双双脏兮兮的小手,那一张张充满渴望的神情让我有些不忍,后悔没多带些来,当我拿出相机想给他们拍照时,他们立即全都跑开了。继续往寨子深处走去,一条小溪在村中央穿行而过,妇女们就在溪边洗菜、洗衣服,很多房子的屋顶是用树皮做的,青石路面让我疑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这里的房子显得特别破旧,当地人穿的衣服很陈旧,有些甚至可以说是衣裳褴褛,比我想象的贫穷还要贫穷,由于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教育,很多人都不懂汉语,要交流非常困难,但人们都很友善,只是多了一份不安。我尽量保持微笑,因为微笑是拉近与当地人距离的最好方法,我不想因为我的到来打扰了他们的生活,因为我的到来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贫困而感到自卑,看到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我有想拍照的冲动,可是他们的眼神刺痛了我,我不忍心闪光灯在他们面前随时曝光,这样有些残忍,我只是过客。我们在晒谷场等待表演的时候,一群放了假的小孩子全部围拢过来,小男孩嘻笑着与我们搭讪,女孩儿则携着涩涩的笑,三五成群玩着自己的游戏,只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飞快地瞟上我们一眼。若与我的眼神在空中遇着了,便绽了更深更美的笑,带了一点嫣红躲了开去。团友们把带去的糖果与文具拿出来分与这些小孩,原只为心里的喜欢,却不料那些小男孩们得了这些小礼物,非但自告奋勇带我们去鼓楼,更是主动提出要唱歌给我们听。心中自是大喜,在布满蛛网的鼓楼外听那些小男孩唱歌,声音之甜美悦耳,出乎意料。小女孩们也跟了来,依旧羞涩地不肯开口,只在一边玩自己的,同时不忘暗中关注着我们。 孩子毕竟是孩子,没多时就和我们混熟了,领着我们上这上那。 在领队的安排下,中午11点九个侗族小姑娘给我们唱歌,侗族大歌是侗家独有的多人分声部无伴奏大合唱,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合唱训练的侗家姑娘,凭着天生对音乐的敏感,将生活中的种种心情通过歌声表达,高音部、低音部、混声、和声、轮唱、花腔等等种种唱法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之余几乎让人怀疑自己是置身维也纳的音乐殿堂。九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穿着整齐的侗族衣裳和服饰,整齐地排列在晒谷场,一字排开,一番轻声讨论后,一个小姑娘领头唱了起来,几个小女孩随之而唱。声音之秀美,无法用文字来形容。也曾听过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为那些美丽的童音所吸引,而眼前的这些小孩,衣着平淡朴实,没有系统的指挥者,更没有伴奏,所唱出的声音,让我深深着迷。而更让我们震惊的,是他们居然有和音,衔接与过渡是那样的自然流畅。我听得目瞪口呆,许久回不过神来,以至于一张照片也没有拍下,还差点忘了给他们糖果作为奖励。 虽然大家不太听得懂他们歌曲的内容,但歌曲是世界通语,从他们的面部表情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宰荡大歌--那更胜自然界天籁的妙曼清音。 深山里的宰荡,以其精致的人文风情和秀丽的自然风景紧紧拥抱了我心,令我深深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 5月4日下午5点,我们来到贵州的从江县,准备去参加的是号称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车在321国道从江段的桥头上立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欢迎来到世界十大枪手部落,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中国十大单身徒步最佳线路。这一下子全车人都热闹起来,大家纷纷扬扬围绕着单身嘻嘻哈哈,你取笑我,我取笑你,真是一群快乐的人。这是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乍一听,仿若阅读武侠小说一般让我心中为之一振,我对于岜沙的敬畏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在车上听领队如风说岜沙是一个奇特的,充满久远传统乡情的苗族村寨的苗族乡民到现在依然保持着本民族传统的风貌,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生活习俗和服装服饰,他们现在的装饰与东邻日本国的古人穿戴十分相似,为此,也曾引得许多大和友人前往寻主认宗。车很快到了售票处,如风、强哥与一群壮男上前讨价还价,而我们几个淑女纷纷走下车与站在门口手持土制枪的壮男合影,踏上进村的石板路,立刻进入一个时光倒转的宁静世界。岜沙村古木参天,吊脚楼层层叠叠地蔓延开,很多房子的屋顶只铺了树皮,多少显得凋零破败。依坡就势搭起富有西面民族特色的木制杆栏式吊脚楼,房前屋后到处古树参天,蝉鸣鸟叫。举目望去,漫山遍野,苍翠欲滴。这得益于岜沙苗族世代相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从高处望去已经生满绿色青苔的树皮房顶鳞次栉比。屋顶没有烟囱,傍晚,家家的树皮屋顶上蒸出缈缈的青烟,那是柴烟和蒸汽的混合物,于是,淡淡的青雾便如同白色的丝绒,暖暖地罩盖在村寨之上,温馨宁静,如诗如画。村间空地及山坡上,或聚或散或疏或密地竖立着高大的木排,那是村民们的晒谷架,收割季节,农民们将稻谷捆好,一束束的挂在木排之上,这便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处处展开了稻谷的栅墙。走进岜沙,有如置身于古远的原始部落,时间隧道瞬间将人们拉回到数百年前,村民们穿着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装,深蓝紫色泛着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领口、袖口、下摆和绑腿都是姑娘们自己绣制的彩锦,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这样的装束,即显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姿,又十分便于她们登山和劳作。男人们梳着小辫,头挽发髻,腰间别着砍刀,肩头挎着猎枪。这山里虽早已没有走兽飞禽可打,但男人出门时仍喜欢带着猎枪,枪已成了他们的随身饰物。据了解,在岜沙,14岁以上的男子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火药枪,这要从“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的故事说起了。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苗人的祖先便展开一次次保卫家园的战斗,蚩尤就是古代苗族和瑶族部落联盟的首长。蚩尤战败后,率部落迁移至此,繁衍生息,局势也逐渐平定,但是岜沙苗人却已然随身携带武器,随时抵御外来入侵。现在,战争的苦难早已逝去,火药枪之于岜沙人的意义也发生了嬗变,他们用枪打猎,防御来自自然的对抗力量。“一枝猎枪一条狗,一枝扛子朝山走”,岜沙苗人世代相传的一句谚语,道出了他们粗犷且尚武的民族精神。岜沙人与森林十分亲近,就是平日的娱乐和迎宾仪式也离不开森林与枪。当客人进寨时,盛装的村民站在寨门口吹起芦笙端着美酒,鸣放火药枪和铁炮以示欢迎,然后到村后树林环抱的芦笙坪上举行隆重的迎宾仪式,我们随着当地人要面向太阳从山腰缓缓退到山顶,经过林中小道,到芦笙坪上围成圈跳起芦笙舞。悠扬的芦笙声,人们的欢呼声响彻山林,久久回荡。在这里,呼吸着自然,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狂热奔放的歌舞,使人真正体会到了返朴归真的感觉,此时此刻,我们的全部身心就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最令我陶醉的是竖笛吹出的曲调。竖笛有长有短,吹奏时,那声音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蝉鸣鸟啼,吹到动情处又宛如高山流水,迭宕起伏,似在诉说什么。我不是音乐家,很难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但我看到那位伴唱的姑娘是很懂得小伙子吹奏的曲调的。那歌声不是高吭嘹亮而是低吟,是诉说,是思念,姑娘唱的是情歌,歌声中充满了对小伙子的爱慕之情。歌舞完毕,我们团最受欢迎的小帅哥华文老兄自告奋勇充当一回苗族的女婿,这一下子把我们全部人笑弯了腰,只见新郎新娘手携手,笑逐颜开地追逐着我们送上苗族婚礼——米包,我们当然是避则吉之,有幸给新人捉到的,少不了要给点点小意思,不过也无所谓了,大家为了华文兄能娶到一个如意的新娘,衷心祝福他,都割出去奉献出点点的积蓄。 岜沙是个神秘的地方,您必须自己亲自去了解,但去了后,您也许会觉得觉它更加神秘,我期望着有一天能再次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风雨桥上听风雨 八角寨上寻八角
5月5日中午,经过一路颠簸,中午我们终于来到广西的三江各民族自治县,很早我就知道三江有一座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的程阳风雨桥,今天有幸觅得真面目,真是万幸之至。站在桥头,看见诗人郭沫若到此一游题名的“程阳桥”而且还赋诗盛赞:“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 ,学把犁锄事体劳。”诗和桥名均刻成碑立于桥头。桥建在公路边的侗寨,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游人坐在凳上向远处放眼,只见林溪河蜿蜒而来,桥的两边,茶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耕地,农夫劳作;河边水库,缓转灌溉。奇特精巧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别具风格的民居,映着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 放下行李,吃过午饭已是下午三点,正准备外出到三江侗族精华所在——程阳八寨寻访侗族先人的足迹,一场急促的暴风雨打消了计划,大家只好回到旅馆休息,而我则冒着狂风暴雨再次来到风雨桥前,被暴雨包围的桥显得特别宁静,象在倾听着一位客人的诉说,又象在呼唤远方的情人,走进桥廊,坐在长橙上,空无一人的桥上真让人思绪万千,仿佛穿过时空的穿 ,看到当年建造这座举世瞩目的侗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又看到侗族新娘走过这桥时的情景,历史就在此刻凝固了,啊!风雨桥上听风雨,果然别有一翻寻古觅新的感觉! 下午五点,看见领队如风一个人往八寨而走,我也跟着转了一圈。程阳不仅以风雨桥而闻名中外,程阳八寨的风景是浓缩了侗族文化的精华。在程阳桥旁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架架巨大的水车的慢慢转动,车水之声不绝于耳;不远处的侗家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连成一片,层层而上,难怪懂得人文旅游真谛的老外来到程阳,往往一住就是三五几天,甚至十天个把月,慢慢观察体会侗家人的生活习俗,探究侗族民间文化的存在。由于天气原因,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回来了,八寨也只去了三寨,如如风所说: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归 程 5月6日凌晨五点,还在睡眼朦胧之际就被一阵阵喧哗声中叫醒,我痛苦地将调了时间的手机按进被子里,极不情愿地睁着眼睛看着灰蒙蒙的天,咬牙切齿地告诉自己:该死的领队又在催我们上路了。是了,又要起床上路了,呵呵~~~~我们象军人一样听到冲锋号第一时间起床收拾行李,想想就好笑,如果在家里,妈妈会以为我不知发了什么神经病!没办法,我想这就是集体的重要性吧!早餐后我们取道桂林、阳朔回江门,这次黔桂少数民族之旅也宣告结束! 一路上尽看到色彩渐渐丰富,心情也格外舒畅。但愿鼓楼巍巍、廊桥依依,古老醇厚的民风如甘甜浓郁的米酒,吸引着更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们追寻在这片丽质天成的土地上。感谢自然、感谢上苍、感谢协会、感谢一路的朋友!有机会一定还要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领队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参加别的旅行团不一样的感受,我想这就是协会的特色了吧?!虽然这几天舟山劳顿、长途跋涉,但收获更大。这一路走下来,可能是许多人一辈子都体验不到的,再次感谢大家!!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