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滇途纪行》
出发地点:未关联 |
云南 昆明 滇池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云南 昆明 曲靖 滇池 大观楼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大观楼---《滇途纪行》
大 观 楼
江 寒
--------------------------------------------------------------------------------
早在上学的时候,我便知道了大观楼,知道这里有一付长联,一百八十字,堪为古今之最。记得当时还不是女友的阿黎将这首长联用她那淡雅的字迹抄给我时,我十分诧异,又茫然而带着欣喜。我那时什么也不知道,一个倔强清高的学子而已。
那时我正念大三,阿黎正念大一,十八岁,云南曲靖人。在初见面时,我并未觉得这孩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也谈不上怎样美丽。几次交谈之后,我总觉得她比我懂得多一些,所以我总是调侃她是“高中女孩模样,大三女生阅历”。她好象并不喜欢我这样说,女儿家谁不喜欢人家说她清纯。可那时我为自已的所谓才气自傲得紧,坚持这样调侃且不让她分辨,她没办法。
那时我是学校校办刊物的主编,她是我手下,能画些比较幼稚淡色的招贴画,文笔也过得去,所以是我的强助。当时我们经常在一起加班校改稿件,我们念的虽是综合性大学,但基本上是理科或工科,文科除了几种语言外,还有个社科系算得上是文科,因此我们总得仔细地校改稿件中的错别字,不能让读者看我们的笑话。渐渐地我对于文章中的千奇百怪令人啼笑皆非的错别字有了条件反射,有时看不出这字错在哪里,但总会觉得不对。有时看到别人出版的刊物中的错别字,抓起笔就改,改完才觉出有些不妥。不过理工大学生们虽不通文理,却是遣字造词的天才;虽然他们在解题时一丝不苟,写文章时却总会想当然地造词;有时候地的得不分,还振振有词说老师就是这么教的(现在老师们真的这样教了,他们真有先见之明),可见老师们的责任之重大。好在他们的稿费捏在我手里呢,所以我的建议还算听得进去。
阿黎对于错别字没有我的认识深刻,经常将稿件改完后还交给我复审。我看也不看,以示自已用人不疑,结果在排版时发现竟还残留不少错别字,躺在那里让我觉得非常刺眼。为这事我找阿黎谈话,准备老实不客气地批她一通,谁知我还没开口,她却先发制人,媚笑着道:我那天改的稿件没有错别字罢。我语噎,只好说:还好,没有将对的改成错别字,不错,不错。她听了脸有愠色,转身就走。后来她肩靠着我,说我那时嬉皮笑脸的,十足象个流氓。我反驳:想不到你对流氓这么有研究,结果手臂上老大一块乌青,好几天都不散。
我们每两周都在学校宣传橱窗里出一期海报,最初是叫几个书法比较好的同学抄写,后来改成电脑排版打印。每次空白处都由阿黎穿插一些招贴画,我们俩在那间斗室里,一同工作。说是一同工作,我什么也不干,只要么提些意见(虽然我对于物化天工之道十分羡慕,但我却一窍不通,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我根本就不能提什么专业意见)。有时到了吃饭的时间,我去买好了饭回来,一边吃着饭,一边欣赏她的绘画。因为我要求她画细致一些,所以不免要耗费不少时间,为此害得她逃了好几次课,直抱怨我害得她成不了一个好学生。我说:做好学生有什么用呢,不迟到不逃课就是好学生?许多老师上的课误人子弟,听了反而受害。她恨恨地说:你这样糟蹋老师,看你不要求老师给你及格。
最初我们的刊物还没有用排版本来出版,得找人用字模打字机打得蜡纸上,然后进行校对,这样做费时费力,却也无法可想。有天午后我与阿黎前去校对,好半天才完成。回来时我因她先前说过的一句什么话,追问她是不是要出国去念书,她猛然呆住,吃惊得什么似的,好半晌才说:你怎么会猜到呢?我表情很得意,其实心里希望她否定。这时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经常在一起吃饭,一起上晚自习。
我们经常在五教和八教上自习,经常在二教嬉笑,学校二教在嘉陵江边,两岸高踞,站在岸边可以俯瞰嘉陵秀色,江中轮渡。也常去东方广场旁的树林里说些不相干的话,四手相握,直到铃声响才赶紧跑开,经常在思群广场玩羽毛球,经常在饶家院里听她絮絮地说着心事......
也许因为我们骨子里都太倔强,也许因为未来的希望实在太渺茫却又不可能不去想,也许因为......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闹矛盾,不断地合解,不断地伤害对方,不断地被对方伤害,后来我们彻底分开了,分开时我既没有毕业,她也没有出国。
记得好象就在我毕业时,我去她们宿舍楼旁边的食堂购火车票,好象是碰到她了罢......
&@B?*JJNO 我正想着阿黎的巧笑嫣然,顾盼神飞,突然被同事碰了一下,抬眼一看,我们已到了大观公园的门前。原来我竟在途中想起了与阿黎的许多往事,不过现在好象想到阿黎时,一点也不感到心痛了。不管怎样,在我将要离开昆明的时候,我还有幸到大观楼一游,亲瞻一下孙髯先生的真迹与豪气,也算不枉此行了。
进入大观公园,看看碑牌,得知大观公园古名“近华浦”,面积700余亩,始建于明朝初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大观楼。这也可以作康熙这一代圣君的一个旁证。
我们一路信步前行,园中游人甚多,想是因为星期天。我们在园中的花坛旁拍了些照,以志留念,沿着林荫小道一路来到了大观楼。走过水榭廊桥,我们终于见到了雄伟的大观楼,我瞧着大楼甚是整齐清新,红漆锃亮,朱栏不染,不象是历经沧桑的古楼,也许是管理有方罢,或者根本便不是古楼,我们不是习惯放把火烧了重来麽?进了楼门,里面人喧声哗,水泼不进。我与同事瞧了关于楼的介绍,赶紧逃了出去。
我们来到大观楼的正门外,见无数行人竞相拍照,只见快门不住闪动。我想只怕无数人作了别人的留念,可是忍不住与长联合影的冲动。于是站在人丛中,一连照了好几张。站在门前,仰头上望,崇敬之意油然而生。现在,我终于见到了这付心仪已久的长联,读着长联,只觉得有无数豪杰志士、古今将相都被踩在了脚下,富贵功名如过眼云烟,胸中蕴藉着豪情意气。如果孟德来此,便要把酒而歌:慨当以慷,人生几何?我想我是很久没有被这样鼓动了,我已麻木迟钝得太久了。太多的时候,自已仿佛是一具行尸走肉,梦游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言语不能自主,行动不能自控,被人误解不能辩解,被人刺伤不能躲闪。
我们踱到一塘相隔的对面,远远地瞧着大观楼。在阳光下,大观楼巍然屹立,显示出坚韧不屈与恢宏博大。黄瓦红墙,半掩于林木之间,让这楼平添了许多秀色,因为有了孙先生的长联,大观楼可以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四大名楼。
孙髯先生是有骨气的,这比他的学问更可贵。他仕途已绝,满腹经纶在朝庭已无施展之地。他自视清高,懂得应该尊重自己,拼着不作帝王的秀才,也要维护自已的尊严。古往今来的许多大诗人大才子,一个个都脱不了名利的追逐,离不了金钱财富的享受。孙髯超脱了,屹立于文章典籍之上,箕坐在《二十四史》之上,冷眼俯视着乾隆,小皇帝乾隆正坐在老祖父留下的基业上风流快活,信笔涂鸦,抬头见到了孙髯,惊得冷汗如雨,饭也不香,觉也不宁。过了几日发现象孙髯这样的人倒还不多,于是安心了。这时候他渐渐明白汉人皇帝李世民为什么得意了。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这是长联末尾的几句。孙髯这是给历来的王候将相下的注脚,指明他们的落脚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孙髯先生活得实在太消极落寞了,或者底层人民总是现实而消极的。
带着惆怅,望着污秽恶臭的滇池,瞧着喧闹的人群,我觉察到孙髯先生的无奈。孙先生登大观楼的时候,应是境况凄凉,四壁萧条。大观园也该是一片荒芜,废池乔木,不过是滇池旁边的一小片林子而已,或者更是地方达官们滇池画舫游玩的驻足之处。连看门打更扫除的老头也不肯多瞧一眼,这应该是与孙髯心有戚戚境有同遇的一座独楼,因此孙髯方始心胸激荡,吞食天地,震烁古今,也才有那首长而又长的长联。
今天大观楼因长联如此著名,能有这么多人来凭吊,孙先生应该高兴才是。只是不知道孙先生是不是个喜欢喧杂的人,可惜我终是无法知道先生的想法。
江寒 于吉林辽源 六月三日
作者:scangle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