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很普通的字眼,于我却总是有非常的感觉,比如“地下铁”,比如“双城”,当然我要写的双城绝非狄更斯笔下的那两个城市,自然文笔也难及狄老先生万分之一,在标题里写上“双城”二字权当吸引一些眼球吧。
==关于衣==
古有云“行百里路,读万卷书”,此话真是不假,这次出门才醒悟到自己做井底之蛙已甚久,对于在上海之外发生的变革简直是一无所知。在去到桂林、南宁之前,一直很主观的认定两个城市一定是比较落后的,这种落后表现在衣着上就是服装款式较旧且服装颜色比较沉闷。这种印象在我到桂林市内后立即被击得粉碎。如果排除因为收入上的差异导致的购买力上的差异从而引发当地人可能买假名牌多一些的话(这句话有点不敬,其实假名牌在上海也是一样盛行,说句题外话:可能上海人爱面子的个性使假名牌在上海比在其他地方更盛行),我在桂林街头看到的行人的穿着和上海街头行人穿着几无二致,一样的能看到穿着性感的露脐装或肚兜的时尚MM,一样的可以看到宽大衣裤的嘻哈青年。
想到几年前去上海周边的乌镇旅游,当时是从上海坐
火车到嘉兴中转的,那时候在嘉兴就立刻感觉到街上行人的衣服颜色都比较沉闷,偏暗,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在桂林
大圩和南宁杨美镇上则明显感到当地原住民衣服开始变得古板,一般都以穿衬衫为主。
==食==
说到桂林的美食,当然不能不提的就是在上海街头巷尾已经和麻辣烫一样泛滥的“桂林米粉”了。
在去之前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在一安顿后住宿后就立马找了一家米粉店想一尝正宗桂林米粉的味道。进店后也不看菜单,就说要来一碗马肉米粉,结果马上被告知店里不出售马肉米粉,问之为何,答曰当地人很少吃马肉米粉(看到网上介绍桂林的美食很少有不提到马肉米粉的,很生疑这些介绍有没有去实际考证过),于是要了最最普通的一碗3元钱的桂林米粉。米粉用一个在上海已经很难看到的黄色搪瓷盆子装着,碗里放了一点酸豆角、黄豆和肉丝。整个过程是,先买票,然后去窗口取米粉,给你的米粉是干的,需要你自己去放在旁边的保温桶里自己舀汤,保温桶旁边是一些佐料,如葱花、辣椒油等供人随意取用。
其实至少在我看来桂林的米粉并不任何特别之处,更谈不上好吃,只是桂林满大街的饮食店都是以桂林米粉为主(当然要找吃饭的地方还是找得到的),也只好入乡随俗的以米粉做三餐了。
当时想到南宁后吃的情况有所改观,不料到了南宁才发现一样的到处都是米粉。尝了尝所谓南宁独有的“老友米粉”,但感觉除了米粉从一般米粉的圆柱状变成了宽宽的扁平状,佐料相对丰富了一些以外,也无任何可取之处。
在南宁的时候一直觉得饮食可能是阻碍我在南宁当地生活的唯一障碍,好玩的是在南宁当地看到一家叫红玫瑰的饮食店后,我立马联想到了上海的红玫瑰烧烤,想到了里面的烤鸡翅膀,口水立刻开始在嘴巴里打转。
南宁晚上的街头(尤其靠近
南湖公园那一带)也会有很多路边烧烤,生意非常红火,只是感觉那边的烧烤用料不是很新鲜,肉串,鸡翅膀等明显是在冰箱内搁置了很长时间的那种(不晓得是不是我运气不好,正好我碰到的那家不厚道),有些奇怪的是南宁当地人似乎很喜欢吃烤韭菜,几乎每个来吃烧烤的都会点这个。
南宁和桂林共通的除了米粉店多之外就是凉茶店也特别多,几乎每条街上都可以看到凉茶店,这可能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印象里一直是广东人才比较喜欢喝凉茶的,特意去查了一下资料,才知广西梧州才是凉茶的发源地,所以广西盛行凉茶也就很自然了)。
在南宁还经常可以看到买关东煮的小摊,只是这些小摊的都是以买牛杂为主,再辅以一些豆腐干,这就成了摊子的出售的全部食物了,因一向不喜动物下水,故也未品尝,但看买的人甚多,想必味道还不错。
==住==
估计上海到广西去的人一定会感慨当地房价的便宜,在当地房子售价一般在2000元/平方米以下,而2000到3000元已经差不多可以买到当地最好的房子了,更甚者2000,3000元的价格在北海居然可以买到超级无敌海景房,想想在上海,即使是面对一条破破的黄浦江的房子也要买到数万甚至数十万一平方的价格,实在是天壤之别。
桂林的宾馆在黄金周涨价涨得非常厉害,自己住的一个小宾馆9月30日晚上的价格是80,到了10月1日升到了180,10月2日退房时问前台当天的订房的价格,居然已经涨到了260。在这里自己犯了一个小错误,在临出发前,看网上不少消息说,10.1期间桂林的宾馆会爆满,于是到了桂林,也没仔细找宾馆,看到有空房的就订了,及至晚上在大街上闲逛,才发现自己住的地方附近宾馆不少,一路上问要不要住宾馆的大有其人。
南宁的宾馆比桂林便宜许多,在南宁住的宾馆比在桂林的大一点,价格反而只有桂林的一半,当然这和南宁并非旅游热点城市有关。
在南宁和桂林住的宾馆都没有抽水马桶,都是使用那种槽型的设备,感觉非常不习惯-_-!!
==行==
桂林、南宁两地得公交是给我的另一个意外,原本在自己的主观印象里外地城市的公交应该还是使用上海上个世纪末使用的那些圆头圆脑的老旧公交车型。到了方知,在南宁和桂林公交也基本使用上了和上海类似的公交车型。
在桂林街头看到有一些公交车上写有“免费公交”的字样(原来社会主义已经在桂林部分实现了),估计第一次到桂林的人看到了都会觉得很新奇(从查到的资料可知,公交公司用免费的公交换来的是政府给予其更多的政策上的扶助)。
桂林的街头还有一些双层的观光公交,二层的话是露天的,很适合在阳光和煦微风轻拂的下午,懒散的坐在车上悠闲的居高临下这座美丽的城市,只是行色匆匆走马观花桂林的我在桂林一次公交也没有乘过,实实在在的做了一个过路人,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大的遗憾。
在南宁到是做了好多次公交车,南宁的公交线路也以无人售票居多,一般票价都是1.2元,也都可以使用交通卡(第一次好奇拿着上海的交通卡猛刷了几次,结果可想而知)。在南宁无人售票公交车上前门上车中门下车的乘车守则被贯彻的非常好,在南宁做的几次公交,没有一次发现是有人从前门下车的,那怕当时人就站在前门前。到是我第一次不明其理,快到站前很自然的站到了前门,司机立刻喝斥到:站在前门干嘛,回他:下车,司机:中门。南宁的司机会很耐心的等站在前门位置的乘客悠悠的走到后门下车后再徐徐的关门启动,不像上海的公交车一个劲的催人快点上快点下,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城市的生活节奏的不同。
桂林和南宁的出租车不少,基本上以普桑和捷达为主,起步费是7元,一公里是1.6元,在南宁前5公里1.6元,之后每公里2.4元,不知桂林是否一样,所以在南宁坐出租车不比在上海便宜。而且,两地的出租车车况普遍不是很好,在南宁琅东汽车站打车时不幸坐到一位有比较强烈刺激气味的阿姨的车,整个过程就不谈了。
桂林去南宁做的是长途客车,4个半小时的路程(途中停靠一次)收费100(98元车费+2元保险费),车子是韩国大宇客车,车的座位是可调节倾斜角度的并配有安全带,车上的司机和乘务员都穿规范的制服(有点类似空姐和机长的制服),上车后每人发一袋面包一瓶水一叠纸巾,4个半小时的过程还是比较舒服的,只是途中坐在最后排的那位女士带的一个小孩突然拉屎了,弄得满车都是气味,乘务员不停的在车内喷洒空气清醒剂才算排解一二。在临出发和临到站前,乘务员都会用普通话和英文简单介绍一下行车和当地情况(特别注意了一下乘务员是对着话筒讲的,而非用录音,然后开始暗自羞愧自己的英文比人家烂了十万八千里)。
==其他==
两座城市给人的感觉都非常繁华和热闹,可能是因为我在两地住的地方都靠近当地的商业圈(或市中心),晚上11点街上还是行人如织,相比我在上海的家附近,热闹了何止百倍。
两地的城市环境也还不错,绿化好自不用说,马路上也显得很干净(当然在人多的地方,尤其摊贩集中的地方也和上海一样的脏)。
也因为这些,当时预想的可能初到外地,人生地不熟,又是孤身一人可能会不习惯的情况一点也没有出现,在两地生活的都非常非常的适应,适应到在我7日回到上海下
火车的那一霎那,竟然反而对上海不习惯起来,甚至生出了跳上最近一班离开上海火车的念头,而且一种对上海的厌恶感油然而生,差不多两三天后这种感觉才慢慢转淡。
补充
在南宁硬币非常的不流行,1元硬币的情况还稍好,及至5角和1角那真的是叫难觅其影,以致一次我在买东西掏出5角硬币给店主时,店主经愣了几秒钟才收下来,也是从店主嘴里知道在南宁一般很少用硬币,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感觉正好和上海倒了一下。
10.5~10.6——归途
回程是在南宁坐的火车,这次之前最长也就坐过两个小时的火车,所以对这样一次漫漫旅途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比如物品在车上如何看管,火车上有没有充电器,伙食如何等等。
买的是硬卧,6个人一个房间,其实说房间也算不上房间,只是每六个床位之间有板隔开,当然这六个床位不是一字排开而是被分为了两个上中下铺,而且硬卧是没有门的,这么多人就这样没有遮掩的睡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确实有些不习惯,不晓得国外的火车是不是也是如此?
上车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火车上没有卖一次性洗漱用品,让人头疼不已。万幸自己离开宾馆时把一次性牙刷带上了,总算牙齿问题可以解决,洗脸就只能用餐巾纸对付了。当时遇到的最窘迫问题是一双臭脚,实在不好意思当着很多人的面把脚伸进火车上的盥洗室水池内冲洗一下,但不冲洗呢,走了一天路的臭脚散发的气味确实连自己都受不了,何况邻床还有个颇漂亮的MM,最后在火车上买了两双袜子解决。
火车上的盒饭贵的可以,15元一份的盒饭只有一个鸡腿,一点肉丝,然后基本就是一点榨菜一点青菜,停靠的车站上会有一些卖饭的摊点,这些摊点有一个共同特点,饭和菜都是放在一个一个带把的小砂锅里面的,饭菜质量与火车上大同小异。
可怜自己的胃对方便面已经有了条件反射式的抵抗,所以无奈只能被斩了两次,饭吃在嘴里,钱疼在心里。
南宁到上海,一共花了34个小时(普快),总的感觉比预想的要好,除了还是担心一人坐车,随身行李容易被人拿掉,以及比较缺少娱乐活动外,整个过程还是比较舒适的,可能这和人的性格,想我这样躺在床上发几个小时呆也不觉得闷的人确实比较容易打发长途旅行路上的时间。
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很好玩的小男生,没记错的话应该是87年的,工作是教人玩那些欧美日韩的网络游戏,据他说收入还不错(起码比我高),一路上特能侃,只是限于年龄,限于学识,说的很多话让人听了只能哑然失笑,而我又开始一本正经的开始劝其应该多学点东西,不要以为教人玩游戏就可以长久(自己都幼稚的可以,竟然也会这样装大人呵呵),当然结果是很失败,也不知道是我的说教能力是在不行,还是真的无知者无畏。
有一点一直颇为不解,为什么火车上没有报站,难道就不怕有人坐过头么(有几次到站前几分钟会有一个轻到几乎听不见的站点提示),难道火车靠站后做一次站点播报是一件很难想到很难解决的事情么?
从火车上伙食的价格,到上面的到站不报站,我总感觉到铁路系统有待改进的地方很多很多,总结一下铁路方面的态度就是“非不能,而不为也”
其实归途并无多少值得一述之处,只是为了保证整个游记的完整性,随便码的几行字,大家看过也就罢了。
难忘记的东西很多,只是隔了一点时间多少有点不想去仔细回忆了,且留在脑海里任其沉浮吧。
多刺的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