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婺源
出发地点:辽宁 大连 |
江西 上饶风景区 4日自助游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2005年4月5日-4月9日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上善若水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江西 上饶风景区 婺源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春天的婺源
去婺源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朋友拍的照片,青山绿水之间的马头墙和宁静的廊桥让我心向神往。趁着五一节的长假,终于能和朋友们一起,双脚踏上婺源的小路,感受婺源春天的和风。 说起来也怪,到婺源之前,我总也记不住“婺”字怎么个写法,一到了那里,立马儿就记住了。这个字象其它的一些人名,地名,和书名一样被主动添加到我的字典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可以不断讲述的动人故事。 记得在《秋菊打官司》里头,秋菊每一次去“要个说法”时,银幕上会打出硕大的繁体字————“村,镇,县,市”起到提示的效果。我的目光顺着秋菊的视线打量着外面愈来愈五彩纷扰的世界,再一次次回到山里的小村,热炕头红辣子,就着一张桌吃面的家人,一切都透着真切和困扰。而这次婺源之行途经的许村,珍珠山,黄沙村,大游山,古坦,清华镇,汪口,江湾和上下晓起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幅小山村的画卷:青石板铺成的古老驿道,徽州民居,醇和的民风,原始的农耕方式,清贫的生活,同样让我觉得真切和困扰…… 第一天:深夜坐火车于清晨七点到衢州,换坐九点的中巴顺利抵达婺源县,并马不停蹄地开始我们东西两条线路中的“西线之旅”,第一个目的地是许村。小村里的狗和人们一样,对我们颇为好奇,即使是五一长假,村里依然非常安静,很少有游人来这里观光。粉色的含笑开满了一树,树底下有三五个人或坐或蹲,磕着瓜子聊天。河里有漂亮的小鸭子,街角蹒跚着几只可爱的黄茸茸小鸡。一行人中的老马领我们去看许村村委办公室,一座典型的完整的徽州民居。因为没有听到我们啧啧称好的评论,老马的眼中满是遗憾。就好像这屋子几百年前是他造的,却被我们这些粗俗无聊的城里人无端漠视一样。可是民居民居得要有人住家才透着生气,看着厅堂的墙上贴着99年度先进工作者的名单和照片,总觉着不象那么回事儿。 从许村一路往里走,那可真是走了。背着大包,翻过一个山头,沿途开始看到翠绿的农田,插秧的农人,一捆捆结了籽的油菜堆在田边。经过的一个个村庄都是几十户人家结邻而居,可以入画的马头墙高低错落着,男人女人耕田割草喂猪洗衣,小燕子以及其优雅的姿势低飞入室,因为屋里的梁上有他们的小巢。纯然一派“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样子。 到婺源前就听说了当地人对于时间和距离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衡量的标准,听得我一头雾水,这回我终于明白了,并且每每听到还有多少里,多少小时就分外警觉。从许村赶往大游山并夜宿大游山是我们的计划。眼看着天慢慢地黑下来,身上的背包越来越重,我们心里也越发着急。一路逢人就打听,回答相差很远,说十里的,二十里,四十里的都有,有说半小时就到,也有说三四个钟头的。七八点种的时候,天全黑了下来,路边的青蛙齐声吟唱,水田里的无名小虫热情地忽闪忽闪发出蓝色微光。空中飘起了雨丝,而且越下越大,脚下的石板路在手电的照射下黑黝黝的滑溜。当我们在古驿道的一座凉亭歇脚,并学摸着是否要夜宿凉亭时,听到了住在凉亭边的一位看田人最后的估计,大游村就在前方五里远的地方,半小时能走到。此时我想,完了,我闭上眼睛也能想象的出来,这位好心人打着光脚板,箭步如飞走夜路的轻松劲儿。他说的半小时我们说不定要走上两个钟头!幸好,这位看田人的脚程和我们差不多,九点钟的光景,古驿道的那头,看到了暖人心头的灯光。 跨过一座小石桥,我们按着村里人的指点,一个个都湿嗒嗒得来到了提供住宿的人家。主人夫妇和一双小女儿都还没有安歇,晚饭吃剩下的菜还摆在桌上。我们也不愿意再麻烦人家,就请主人给我们弄点儿饭,就着桌上的一盘韭菜和茭白下饭就行了。只见精瘦矮小的夫妇俩忙摇头说,“不行啊,这都是我们吃的野菜,我们这里的人叫作草。要不再炒一碗青菜吧。” 说着就去洗菜,烧水了。胸前别着中学校徽的大女儿也帮着在灶前灶后忙活儿。 不一会,我们就吃上了晚饭,桌上的菜果然不是韭菜和茭白,吃起来有点儿涩嘴,不过透着一股自然的野地香味。就我们那几个,当时你哪怕是给粗面窝头,我们都一准儿说好吃,赛过西施舌头。吃完饭,各自在一个木盆里洗洗刷刷一把,也不敢浪费热水,冲洗了头的水擦身,然后再洗脚,没有一个人抱怨,主人家里的状况我们都看在眼里:自己做的木头碗橱里连碗筷都不多,空空的放着几瓶辣酱。 填饱了肚子,大家从厨房挪到宽大的厅里,和主人们一起看电视,这是中国几亿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不多久,男生开始在人家正厅里搭帐篷,有女生去客房睡觉了。有人可以解释为什么男人有床不睡,要睡地板呢?王忆苦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打群架很威风,高哓松在回答他大学女友将来想干什么时,说要搞个摇滚乐队,让女青年们甚是刮目。所以我猜,现在的男生睡帐篷也许很有成就感。 主人家读初一的小女儿有个同学来玩,因为是另一个村的,所以今晚也住在这里。三个女孩儿凑着电视很近在看,父母坐在八仙桌的一头,我在另一头歪着,问道:“家里就靠种田生活吗?”男主人答道,自己还在村里小学教数学,不过是个民办老师。另外,每年家里养的两头猪卖了也有千把块收入。我又问道,民办教师现在待遇还好吗?“一年两千来块,比正式老师少一千块。”我不吱声了,想了想又问,女儿们的花费要多少呢?留着小平头,穿着蓝布衫,双目炯炯的男主人答道:“一年两千块,村里没有中学,她俩都在镇头中学住读,每人一个星期十块的生活费。”“那这里常来人旅游吗?”男主人笑了,说:“今年,你们还是第一拨呢。”又聊了一会儿,实在困乏了,回房倒头就睡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吃完稀饭就到村里去溜达。枝繁叶茂的古樟树和银杏,绿藻蔓生的小河,河里的小黄鸭,河两边的人家,犁地的老农,破旧的廊桥,清朝的船型桥墩,桥下依然用木棒捣衣的老夫人,村口的老牛,一一进入了我的镜头。事后想想,真象是个梦,梦中的一切都悠然平和,非常的真实又非常的不真实。之后去爬大游山,沿途看到些露天的煤矿,据说给这个偏远的山村带了些财富,但是无人管理,开采和搬运都很野。 吃午饭的光景,回到了主人家,看到大女儿搬了张小桌到厅堂向阳的地方做作业。小本子上端正的写着:董新芳,董新兰,很美的名字呀,就象她们俩脚上穿的母亲亲手做的花布鞋一样,秀气水灵又落落大方。我钻到厨房,请女主人烧个青菜下饭。那时,女主人正忙着做糯米饭和粉蒸肉来款待我们。我看到桌上摆着一盆煮过的肥肉,问这是做什么用的。女主人说是给女儿带到学校去吃的。征得同意后,我尝了一口。只是肥肉,过了遍油,加了些盐,肉渣渣很难下咽。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鼻子的PH值也有些反常。从衣兜里抓了两张钱,却不知道怎么开这个口。女主人自然不要,女儿也不要,说大家一起给就行了。我只能说,我小时候也住过校,总要添东西的,便硬是推给了她们。后来我坐在门口看书,老舍的《骆驼祥子》,也没真的看进去。只是在想,这两年东游西逛了不少地方,我果真是去看风景的吗?罢了罢了,倒是长了不少见识,活的更坚强一点而已。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