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二十里堡
出发地点:未关联 |
山东 济南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汽车为主 |
目的景点:山东 济南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重返二十里堡
早上陪着几位专家去了一趟山东邹县电厂,参观这座全国最大的电力企业。中午分手以后,便往济南赶,路上路过兖州,想起大丰集团老总邀我去一趟,于是通了个电话,说是到他那里去看看。原说好在上个千年一定要去的,可是许多事忙来忙去,耽搁了,眼下无疑是最好机会了。 车在路上奔跑着,心在想象要去的地方。窗外虽然是冬天的光景,可上午刚刚下过一场细雨,把空气浸得湿润润的,农田景色也变得十分可人。眼看就要到了,路边闪过一块路标,有个地名猛然映入我的眼帘:大安乡。这个名字好熟悉呀,对了,我想起来了,是它,在遥远以前我曾经到过这里,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为我的一位知青同学送行。要不是今天到这里来,这件遥远的往事恐怕只会在记忆里埋着,不会唤醒。 1976年中学毕业了。当时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城市里的中学生毕业以后,都要到农村扎根务农,但每个家庭可以有一个子女留城工作。班里的同学几乎是多子女家庭,但像我这样可以留城的不多,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逃脱不了下乡的命运。更可怜的是,与我要好的几个同学无一幸免。那时候,我们很珍惜中学岁月结下的友谊,加上同情心、分别情,同学带上行李告别城市温暖的家奔赴农村的时候,我们都陪送到知青点。 从那年的九月初开始,一直到年底,我的同学陆续下乡了。尽管有的下乡早,有的晚,可每当有同学下乡,我们便相约一同送行,后下乡的就送先下乡的。那会我们没事干,等待着分配工作,所以时间充裕得很,也愿意跑跑。送第一个人下乡,大家都去,送行的人多。随着一个个送走,越往后送行的人越少。轮到玉春的时候,他是最后一个了,能去送行的只剩下我了。而他要去的那个地方,就是这里大安乡二十里堡村。 记得那天早上,我早早去了他家,想帮他拾掇一下行李。到了他家那矮小的房里,向他父母问过好以后,发觉他已经把行装准备好了。于是,用借来的自行车帮他把行李送到集合出发的地方。到了八点多钟,行李装上了卡车,在依依送别声里,十几个知青以及送行的亲友也上了车。锣鼓响后,三辆卡车在初冬寒风里起步了,载着不知未来在哪里的人们向远方驶去。 那天特别冷,车上的人挤在一起虽然暖和一点,也架不住呼啸寒风的锥刺。不过,下乡已经成为城市的时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年轻人虽不知前途所在,并挡不住年轻人新奇好动的心。车上依旧兴高采烈地议论着下乡如何,或者其他知青的情况,说到有趣的地方还不时发出些笑声来。当时的幼稚而今想来,很有“歌女不知亡国恨”的意味。 那个年月送知青下乡,似乎也有不成文的规矩。一般都是家长的工作单位派车,由领导出面,把子女送到单位联系好的知青点。到了点上,公社领导和村领导出来迎接,安顿好知青们的住所和生活,双方坐下来说几句客套的话,交接一下就算完了。然后,安排来送行的人吃一顿饭,便挥泪告别回府。 到了那个二十里堡村,才发现这个知青点的条件很差,是我所送行去的最糟糕一个。知青的房子还没有建好,伙房也没有弄利索,只好把去的知青安排在散落的几所村民的闲房里。村里的书记还不停的表示,新房子马上就要盖好了,那时候一切都好了。走到街上,抬眼看去,村子里除了三四处新房外,皆是尘蒙昏暗老房;一群村民衣着破旧,用呆滞木纳的眼神围观着这群不速之客。人们的生活非常贫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穷得竟然无法做一顿象样的饭菜。那顿饭的景象至今我记忆尤深:吃饭的时候都到院子里,分给每人两个馒头,还有一碗菜。那馒头不大,几口就可以吃掉,想吃去再要就没有了。菜更可怜,没有丁点的肉,只好把油条切成一寸长的块,熬在菜里算是肉了。白菜青青的,在褐色的酱油汤里泡着,几个油花浮在上面,菜汤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我想,那天村子里倾其所有只能管我们吃上馒头,至于肉,可能是太奢侈了,过年过节兴许也吃不多少。估计那天多数人没吃饱饭,多喝些水对付着。这就是我印象里的二十里堡,让我想起来心都发紧的二十里堡! 送行回来的路上,面对荒漠寒冷的田野林木,我沉默无言。想起亲密的同学一个个流落到遥远的地方去了,今后将孤零苦熬身心的日子,忽然感到几分悲壮。我好象意识到,这就是我们这代人踏入社会开始人生的色彩。而玉春更让我担心,担心寒夜里是不是被冻得无法入睡,是不是能承受住那份心苦。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24年了。就在我沉浸在往事的时候,车子已经进了大丰集团的院子里。集团的徐总在那里等待已经多时了,老朋友相见格外高兴。 就在和徐总议论如何实施兼并扩大企业加快发展的时候,乡里的韩书记来了。这位年轻的乡领导十分热情,细致介绍了乡里的情况,企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乡里的规划和打算。当他听我说20多年前来过这里的事以后,便让司机带我们去看看今天的二十里堡。 汽车出了大风集团的大门向北走去,没有多远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从这里向东去,有条宽敞的水泥公路展现在眼前,中央是两米多宽的绿化带,两侧栽着整齐挺拔的杨树,大路向前方笔直地展去。顺着这条给人感觉清新的大路行走不远,就远远地看见一排排精雅秀丽的二层小楼藏在路边的树影里,像一幅情调浓郁的图画。韩书记指着这一片崭新的房屋告送我,这就是二十里堡村,你曾经来过的地方。在我的印象里,二十里堡是个遥远的地方,以为还要走很久,没想到这么近,更没想到二十里堡的模样变得这么好。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曾经想象过它的变迁,一般农村的变迁,而这里的变化早已远远超出我的估价,与沿海富裕起来的地方相比毫也不逊色。我问,这就是原来的地方吗?韩书记点头说,是的。停了一下他又说,还有些老房子在后边,你去过的地方可能在那里,去那里看看吧。 我真的想看看曾经来到的地方,那个停车的街头。来到后街,看过村里的学校,觉得那一排平房不像是当年我同学住的那个地方,来回走走也没和记忆里的情景对上号。这时我给玉春打电话,想让他告送我当时的具体方位,这毕竟是在我头脑里埋藏了24年的情节呀。可惜的是,他的手机无法接通。我不甘心,向南北大道路东的那个小商铺走去,寻思打听一下。那是所老房子,门头上方还残存着毛主席语录的痕迹,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让人增添了怀旧情绪。来到房门口,遇到一位大嫂,我问她在这村里住了多少年了,知道村里过去的事吗。她有些莫名其妙,一面奇怪地看着我,一边回答说住了很多年。韩书记见她不明白我说的意思,上前解释到:这是当年送老知青的人,现在回来看看原来的地方。大嫂指了指北面一片房子说,你问的地方可能在那里,原来村里的路就在北边,后来从南面开了路,原来的路上盖了许多房子。我走近她指的那个地方,极力辨认着周围的景物,与我记忆中那些印象反复核对着。可是,变化毕竟太大了,当年我来到这里只不过停留了几个小时,印象是单薄的,所以无法确认具体的地方。 我很想找到那个地方,那个24年前曾经停留过的那个地方,站在那里想想那时的心情,和那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饭。不是我喜欢恋旧,而是今昔对比,让我体味到岁月、艰辛、彷徨、人生的味道,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里永远读不到的东西。这二十里堡的人和我无缘无辜,但是我却为它从济南写来过许多的信,每每在信封上写二十里堡这几个字的情景,把信投进信箱寄出期望的情景,依然深刻地留在我的头脑里。虽然那信仅仅写给我的同学,仅仅是安慰、鼓励和问候,但是也包含着对二十里堡村,对大安乡的希望。因为那是那个年代我们命运,也是国家命运的缩影! 当我告别了各位朋友,离开二十里堡的时候,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里的村庄,这里的企业,这里的乡民,已经今非昔比了。这里的变化是中国农村翻天覆地变沧海为桑田的缩影。我想,有机会我还要来,并且约上我那位曾在这里洒过青春汗水同学,和他,也和美丽富裕的二十里堡一起,回顾曾有的艰难和困惑,追寻青春年华的影子,品味岁月的甘甜和枯涩,沿着走过的往日感慨人生变迁,祝福祖国未来更美好。 (2000年1月9日)
作者:wangzc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