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井冈山之行
仔细想一下,写入党申请书也有近十年了,这次近距离地亲近了一次革命胜地之一—井冈山,感觉果然不同.
不知道是不是与雨如此有缘,还是与江西的雨特别有缘,四月去了两趟江西,均是以雨为开场序曲.不同的是这第二场雨来得更猛烈些,兴许是老天知道我们是来受精神洗礼的吧,让我们彻底地感受一下当年红军战斗的地方.
一下火车,便感觉到了江西那特有的来自于山间浓重的自然底蕴.井冈山的美在于它的纯净, 经过雨水的洗涤,那红色和绿色更是如此的泌人心脾,让人难忘.
由于火车晚点,为了赶时间,我们行李也没放就直奔第一个景点—大井毛主席故居.那房子设计比较特殊,中间的天井有一处挖着一个小孔,取意为“肥水不流外人田”,据说是当年的山大王投靠主席时捐出来的,看着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子,你能想像当年红军的纪律是多么的严明,那简单的布置足以显示当年的清贫与简朴.屋外还有毛主席用来思索的大石头,传闻坐上石头,会与主席有穿越时空的交流,可惜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远观一下便作罢.
来到井冈山,当然不能忘记吃上一顿忆苦思甜饭,喝着红米熬成的稀饭,吃着甜的发腻的地瓜,嚼着苦涩的红军菜,再尝上一口不知何味的老表汤,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些可是当年我们的红军每天吃的东西呀.
站在水口彩虹瀑布前,遥望五指峰,那五座山峰贯穿一起,仿佛浑然天成的一只向右夸耀的手,那可是被称作中国最有名的财山哟,如果您手头恰好有旧版的百元大钞,拿出来看看,你就会发现背面便是这五指山峰,井冈山还真是人杰地灵出财富的好地方呢.
经过2个半小时的盘山路,我们去参观了当年毛泽东主席和贺子珍成亲的象山庵.原以为庵是尼姑住的,听驻院导游解释原来大的庙叫寺,小的称作庵,而不是我们一般理解上的和尚住寺院,尼姑住庵.真是又长了一个见识.传说象山庵之得名在于其庵前那座形似于大象的山,庵内条件虽然简朴,但真是清静养生的好地方,视野开阔,怪不得连平时在家里只能当盆景的万年青都长成了有灵气的大树,供大家扎绳祈福.
炮声隆隆,还记得那篇著名的《朱德的扁担》吗?在黄洋界,观看那足有半人高的战壕后,导游指着一条宽度不足一只脚的山路对我们说,那便是当年将士们运送粮草的地方.那山路,看上去徒手行走都有点可怕,更何况当初是两头都担着物品,树木弯斜着,想必应该是为当年战士们的辛苦而折腰吧.
在纪念碑前合影时,突然看到有两位徒步的中年人,手持一面“重走红军走过的路”的红旗,虽然不能排除炒作的可能,但他们的精神还是让人敬佩,毕竟如果真的是不依靠任何交通工具,徒步行走,吃着当年的红军餐,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小井红军医院是我们此行最后一站.那简陋的医疗设施,泛着血丝的纱布,简易的担架,还有用笔写着盐水、石灰水的盆子.站在那里,听着导游的讲解,仿佛自己也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像和当年的医护人员一起为红军战士包扎的情景.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曾志同志的一封遗书和她女儿对她的评价.信中写道:我死后,不要惊动其他人,一切从简…….这才是我们理解中真正的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却不求任何回报.她女儿陶斯亮对她的评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完美结合(鉴于医院禁止摄影,未能将原话记下来,只能从网上摘录了一段): “亲爱的妈妈,您一生追求崇高,却又甘于平凡;你从轰轰烈烈开始,却又以平平淡淡结束;当年那灼灼锐气已变为如水般的平静;但惟独对自己的信仰和忠诚不曾有丝毫退色,对革命的热情不曾有丝毫减退。你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您对精神信仰的执著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您品格上的最大特色。”听导游介绍,曾志还有一个儿子就留在现在的井冈山,也算得上知名的共产党员留的唯一血脉,当时她完全有能力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条件,却没有动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而是告诉她的儿子:井冈山生育了你,养育了你,你应该为其服务一生.
……
坐上回杭的火车,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耳边一直回荡着导游临别的那首赠歌: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
江西井冈山,那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hanghz28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