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琐忆下——外婆家门前的池塘
出发地点:未关联 江苏 郑和纪念馆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江苏 郑和纪念馆 花果山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回乡琐忆下——外婆家门前的池塘

外婆家门前的池塘没名字,乡里皆习惯称之为“河”。此“河”东西走向,弯弯如新月模样。外婆家在其西头,故而这一片叫做“西河浜”,反之东面的人家则称为“东河头”,都是傍水而居生出来的地名。我家离外婆那亦不远,3、5分钟路,其实20年前,皆为同一个蔬菜生产队的地界儿。正因为这样,溜个弯儿到外婆家,对于我实在是太容易养成的习惯,于是乎这池塘,用个不落伍的说法——便成了我头十几年的旅程里一个“标志性的”景观。


在80年代中以前,这条“河”对这里的庄户人家意味着什么,大概妇人们最有感触了。那时水还干净,每家每户挑水、淘米、洗碗、洗衣服等,几乎都是到“河”边来。在靠岸的水里,有好几处下了桩,一块长木板,一头挑在水上,钉在桩上,一头固定在岸边,这叫“跳码儿”,专供洗浣之用的。外婆门前便有这么一个。幼时老爱跟了母亲去,没什么太多印象了,记住的就是因为我小,外婆只准我在高处站着;还有就是三五个妇人蹲在跳码儿上,一边手上忙着,一边谈家常,有说有笑的,很热闹的场面。
上学以后,开始会做点家务,其中淘米洗碗是我的经常性科目。我自己也乐得去,为什么呢?一是借此自己可以在水边耍子,折个纸船逮只蚂蚁放上去漂到水里之类的;二来可以顺便到外婆那儿,和小舅、小姨疯一会儿,扫荡一下外婆给我翻出来的好吃的玩艺儿。说来我并不勤快,但由于上述这些快乐的召唤,我倒是很甘于做那马戏团的狗熊,每次干活都保持了很高的积极性。
当然我的劳动生涯并未局限于此,而且很快就再上新高。这倒应归功于改革开放,队里划自留地,母亲也分得一块,在东河头,池塘北面。地不大,一亩三分都不到,堪堪一分田吧。
地的耕整是外公帮着做的,通常是傍晚时分,他在另一处收了工,再到这块加会儿班。有时他挑着担来,这时我会叫上表弟,一起缠着外公把我们挑回去:我俩各坐进一个簸箕,外公一头一个,用扁担挑起来,随着他的步伐,眼前的池塘变得晃晃悠悠的,很惬意,两个乐不可支的小子摇头晃脑,念叨着“今天早上八点钟,我在八字桥上碰到了一个八十八岁的老公公……”。
自留地里一开始种的毛豆。这勾起了我作为劳动人民的儿子最朴素的感情,于是主动向母亲请战,跟在后面浇水、施肥、除草,然后等着豆荚一点点饱满起来。毛豆差不多落市的时候,母亲和我到田里把毛豆杆儿全拔出来,扎好回家当柴火。天还很热,躬着腰忙了一下午,手上、脸上沾了不少细细的毛,很痒,跑到池塘边去洗,蹲下时才发觉,原来竟如此得累。做过这么一回农人,暗地里是颇得意的,设想若干年后,对着不事稼穑的后生小辈喝一声“想当年老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那情形,该有趣得紧。


回想起来,诸如帮家里做事这类“光辉业绩”也就这么一丁点儿,我在“河”边的其余时间,归结起来就一个字:玩。家乡有句说法,叫“七岁八岁狗都嫌”,专指小男伢儿的调皮。我当时恰恰属于适龄儿童,有了池塘这样的洞天福地,简直幸福得跟西红柿一样。
记得池塘南岸长了不少芦苇,那会儿特爱拉上一拨同学来这里“探险”、捉迷藏,结束了再结伙到北边的地里偷吃西红柿,队里的人发现了追过来,便呼啦一声闻风而逃,玩得那个心跳啊,到现在都感觉如同一部惊险大片。
西河浜几户人家还有夯土的草棚,泥墙上不少眼儿,春天的时候,里面会住着蜜蜂。一般到了下午,我会备好空药瓶、空火柴盒,掏蜜蜂去;逮到大的,眼明手快地把它屁股上的刺拔了,狠嘬一口,甜甜的。草棚的主人看到掏墙总是要呵斥的,不过我也总是不长记性,过几天照样偷偷再去。
以上还只是小插曲,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换“凿糖”。凿糖即麦芽糖,因为换糖人是用凿子把麦芽糖一块一块敲下来的,故有此名。换糖人许久才来一次,每次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一回自己实在没攒下什么破铜烂铁,于是央告换糖的等着,然后旋风般扫荡了环“河”人家。其时正是大白天,外公外婆、左邻右舍都在地里忙着,加之乡间的厨房、柴房,多是不上锁的,我适得其便,把那些快用完的牙膏全挤了,把零碎的铁丝铁片、塑料薄膜等全搜刮了出来,拿去换了两块凿糖。很庆幸,对于我这般“狗都嫌”的行径,邻里们是宽容的,没人找过来抱怨或是告状,换在凡事须有个计较的城里,恐怕早被扣上品行不端的帽子,难逃父母亲一顿家法伺候了。
然而我终究还是没躲过家里的一顿揍,且慢慢表来。平常不听话的时候,每看到他们有出手的动机,我就一溜烟到外婆那儿“避难”,有外婆罩着,这板子决计是挨不着的。但那次例外。好象是个休息天,我又溜出去跟人“探险”。天气很好,大家发现,池塘里沤着的一段树上趴着一只乌龟。可能是想表现自己的勇敢,我从岸边上了这段树干,冲乌龟走了没几步,脚下一滑,演砸了——人掉到水里。可怜我这旱鸭子,一通扑腾,好在很快来了邻家小伙,把我捞了上来。尽管回到家我主动跪了搓板,但是母亲盛怒之下还是动手了;自己呢也不如现在皮糙肉厚,打完之后,据现场目击者称,我的屁股肿得跟肉案上的肚肺一样,若干天只能趴着睡觉。父亲板着脸扔下一句话,如今都记得,他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


落水事件之后,我踏实了许多。除了怕屁股疼之外,另就是我的兴趣,渐渐被转移到另一个方面——捕鱼。
关于这池塘里的鱼,最初的印象是某个冬天,池塘结了冰,表舅在冰上凿开一路口子,鱼儿们纷纷赶来透气,一捞一个准。这件事情令我日后对二十四孝里的“卧冰求鲤”产生了技术上的质疑:这个叫王祥的,难道就不知道在冰上凿一凿?难怪后妈不喜欢,敢情是人太傻。
我自己用两种方式捕鱼。先说第一种。有条小河注入池塘西头,我们一帮小伢儿常在河面较窄的地方,用泥巴、瓦片、石块拦腰筑一道小坝,中间留个口子,口子的下水处安一个竹篓。傍晚时分把篓子收上来,里面多半是有鱼的。是为请君入娄。
还有就是钓鱼了。这是小舅教的,开始先带我在地里挖小红蚯蚓,然后告诉我怎么下杆,怎么看浮子。后来这几乎成了我暑期的一大爱好,往往是吃过中饭,便提个桶,戴顶凉帽,到河边的榆树下钓一下午。间或午饭吃了荤菜,便可把肉末汤汁倒在水里,这样能钓着乌鱼。当你忘了时间,完全沉浸于一根竹竿和一个钓钩,人忽地就明白“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的意趣了。至于收获么,有多有少,空手倒不太会,所以这鱼汤真没少喝;可惜智商没什么大长进,只知亦步亦趋赶到这城市里,起早贪黑干些不知所以的碌碌营生。
池塘的存在状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彷佛是一夜醒来,大家就得到了池塘要被承包的消息,不过在此之前,队里决定先做一件事,清池塘的淤泥,我们称之为“挑河”。两台抽水泵不停地转了好几天,池塘终于一点一点浅了,露出它的水下世界。外婆吓唬我的水鬼没看到,倒是大人们拖了一天的网,拉走了一拖拉机一拖拉机的鱼。随后清淤工作开始。而我,等了若干天,顾不得淤泥臭臭的味道,一头扑向那些水洼、水塘,大捞漏网之鱼!那个开心,远甚于过年。而且漏网的确是不少,我跟熊瞎子掰玉米一般,抓抓拣拣,不到父母亲来“河”边吼一声是不上来的;好几次套鞋陷在泥里拔不出来,只能赤脚上岸,一手提鞋,一手拎着水桶,身上弥漫着中古沉船的味道,进得外婆家门,一干人等纷纷掩鼻,直催我换衣服。我抓到的鱼多数小得不能吃,不过我还是“征用”了两个腌咸菜的头盆,把它们养着,每日喂食。可惜它们不是金鱼,野性难驯,故陆续死去,我所参与的“挑河”盛典,最后不免添了悲情的一笔。


从池塘东、西两边往南,约半里路,便是镇上的石板街。区区这半里,却是城乡有别。石板街上的杂货店里,有一角钱一瓶的桔子水,偶尔小舅小姨兴之所至,会给我买一瓶,因其不常享用,被我视为甘露一般。
不过这池塘周遭树木葱郁,俨然一个花果山,好吃如我者自然不会放过其中的天然食品。外婆门前有老杏树一棵,春天杏花满枝,美艳不可方物。而这时我和表弟、表妹就开始翘首以盼,吃杏儿。快端午了,杏儿都已长成,不过还有不少是青的,我们这些小的早等不及,缠住外公帮我们打下来。于是外公长竿在手,我们各就各位守在树底下,杏子落下来,一通猛抢,然后不外乎是分赃不匀,需外公出面调解一番。其实真熟透的杏儿没几个,都尚要焐些日子。但我们可不管,一口咬在嘴里酸酸的,心里却美滋滋。
沿“河”桑树也多,外婆门前亦有。我们那里称桑葚为“桑树果”,入夏时节,树上一簇簇的,极其诱人的紫色。母亲似乎是不赞成我摘桑树果吃的,说蛇晚上也会上树吃这东西。然而我却不以为然,何况小舅小姨也很乐于拉着我一起吃——有我在,外婆不会说他们,有他们在,母亲不会说我。后来小学读到高年级,上树爬墙于我已经是小菜一碟,我曾进行了不少次单独行动:放学早的话,在池塘边找棵离家远点的桑树,上去,摘满满一帆布书包,然后就近上个房顶,躺在那儿,在和煦的阳光下慢慢受用。当然,如果发现吃得嘴唇发乌,还得到池塘边好好洗洗,以逃过母亲的法眼。
为了更多的口福,咱也没光吃不练。某日吃枇杷,想起大人说果核不进嘴就能入土生根,便抠出几粒扔在自家院里。等我快忘了这茬儿,两棵枇杷苗却破土而出了,惊喜之余,一直好生伺弄着。后来家里建房,把两棵树移到了外婆那儿的池塘边,长得枝繁叶茂,好不神气。可令我着急的是,几年了它们却始终不结果。家里人说可能这两棵是公的,听罢,很有心去钻研一番,不料开了个头,当即被父母亲赶回“惟有读书高”的康庄大道上去了,只得就此作罢。


家乡向无山水名胜,不过自有风雅之士不甘平淡,为这个小城梳理出“三塘十景”,供历代题咏。三塘即三个池塘,至我辈已鲜有人知其所在。对此我却没太多遗憾,因为外婆门前的这一个,我就觉得饱含三塘之风韵。中学那阵儿痴迷诗词,曾依样画葫芦为它题过几首,现已不可寻,不过其四时景致至今历历在目,特别是夏、冬两季。
夏日的午后,烈日下的池塘似乎跟人一样,也沉沉睡去。不过坐在树荫下钓鱼的我,却感受到这安静下面,依然是活泼的空气:水蜘蛛在水面上奋力地划水,带起一丝细微的波纹,如镜面上的一道水痕;乌龟从水里探出脑袋,慵懒地爬到沤在水中荫凉处的木头上,深呼吸;冷不丁会有鱼跃出水面,摆个空中姿态,入水,那“噗”的一声显得极响,或许惊醒了几只小虫的梦;岸边崔巍的绿荫里有鸟在叫,但却不见踪影;还有树上的知了们,个个在不知疲倦地唱着……这一派勃勃生气,可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即使后来跑了外面很多地方,也无从得见。
冬天的池塘以清晨最美。风虽不及北方的那般凛冽,却也是清冷的,当吹过池塘,有那么片刻一切都象是凝固的。水边的榆树、栎树、泡桐等,落光了叶子,只剩枝枝桠桠纵情伸展着,沉默得很有力量。时间缓缓流过,水面上渐渐笼起一层薄雾,亦真亦幻地飘着,于是一切又显得生动起来。这时天空开始放亮,杲杲寒日生于东,从树干爬到树梢,红彤彤的,有一瞬停在那儿,好像在吐纳运气;而西边的天空,尚存一抹残月的淡影,晨风吹来才渐次散去。

小时画画很差,家里把我送到美术兴趣班,希望能有些长进。学了一个假期,当时想,哪天我要把这个池塘的风景画下来。然而懒人许的愿心,总是一拖再拖,一面自己宽慰自己说,这是学艺不精,不便动笔。等到了外面上学,有个大半年没回去,外婆家的房子以及这池塘,竟已不复存在——按照城镇的改造规划,池塘被填了,从上面取直造了一条马路,两边竖起了火柴盒式的商品房。
我的池塘,我那触手可及的野趣,还有我生命中那些水光潋滟的岁月,就这样统统埋在了坚硬的柏油马路下面。我不是神笔马良,头一次站在这新马路边,四顾茫然,忽觉有些难过,为那些似水流年,为那幅从未下笔的风景画……
今天,就权以这篇文字,做些微不足道的补偿吧。



2004年元月5日 上海

作者:eric_cj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2006年11月11日 19点24分 评分:10
我小时去外婆十次有九次掉入池塘,真够背的.同命相连啊!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安坐家中看日食
苏州木渎东山游记(原创)
游苏锡随笔
狮子玩兴浓,秋锁拙政园
2009清明——南京2日游
镇江三日游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