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煦园,感受古人生存意境。
2005年11月28日,我独自前往总统府,在那儿感受了一番古人特有的风范和神韵。尤其是煦园。要我说,感受古人,还得走进煦园。
煦园是总统府的西花园,明朝时,明成祖朱棣封次子朱主煦为汉王,居住于此,因此称为煦园,但现公存汉王府西花园,因此煦园又称为西花园。
从煦园东侧门进去,是一个三角形的院落,别看它小,这可是整个煦园的序,煦园中最为引人观注的是高墙,高墙自然是安全的需要,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它也体现了古人不事张扬、含蓄的风格,高墙并不单调,墙头呈波浪形,形若云彩、龙肩,因此它又有云墙、龙拱墙之称。煦园的园门是圆形,是古代园林中常有的门形,又称月亮门。透过月亮门向内看,别有洞天,另有一番景致。
从月门入内,左边是一座由太湖石堆叠成的假山,山上有一座六角亭,倘若站到亭上,便可把煦园景致尽收眼底。与假山相对的是桐音棺,说起桐音,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来自《后汉书蔡邕传》“吴有人烧桐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说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因其尾烧焦,故时人又称焦尾琴。”由此可知桐音即琴音,又由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把琴音引申为知音,所以桐音也引申为知音。这里但是古人招待知心好友的地方。
从桐音棺出来继续向前,即可看到东南一双顶的亭。这就是方胜亭,这也是民国前江南唯一的方胜亭。方胜,又叫双菱,由两个菱形重叠,亭基方胜,上为又顶,远看双亭并立,近看却是一亭独伫,构思巧妙,令人叹服。飞檐翘角,好似欲飞的鸳鸯,故又有“鸳鸯亭”之美称。
由鸳鸯亭向前可见煦园中间为一水池,水池形状若一巨大的花瓶,因花瓶在古代放在客厅正桌上表示平等和平之意。因此取瓶平谐音,此池称为“太平湖”。太平湖四周围以亭台楼阁。有漪澜阁和不系舟之南北对景,夕佳楼和喜上眉梢榭之东西对景。
一条曲折的小桥通向不系舟,入口处是太湖石堆叠成的门洞,仿佛像一个繁体的寿字,据传,每走过这里一次,便可添一次寿,久而久之但可长命百岁。不系舟是一座建于水中的石舫,它是清乾隆十一年两江总都尹继善为迎接圣驾而特地建造的。船形类似于江南花船,舫下是青条石的船身,舱是木制,在江南园林中像这样的石舫较为常见。但乾隆称其为“不系之舟”,是源自唐太宗李世民告诫李治的一段话:“是若庶黎比做水,君王比做舟,水亦载舟,亦能覆舟。”乾隆在这里的意思是说自己的江山社稷稳如磬石。
沿着小石桥我们来到湖的西边之“夕佳楼”,它三面环水,围以曲栏,曲栏名为吴王靠,也称“美人靠”。傍晚时分这里是欣赏景色的佳处,故称“夕佳楼”。
夕佳楼后廊壁上有一石碑,黝黑斑谰,乃是东吴孙皓的“天玺记功碑”,因为发现时即断为三截,又称“三段碑”,与三段碑紧邻的是御碑亭,这里存有当年乾隆皇帝赐两江总都萨载和书麟的诗碑。
继续向北走过一座小桥就来到了与不系舟遥相对应的漪澜阁,它建于湖中露台之上,四面环水,前有平台,围以石栏,栏上有十数只小狮子,形象生动,两旁以单孔石拱桥与两崖连接,阁开三间,正面为屏风式门,上雕图案均系瓶鼎,取平等的谐音。因其正对不系舟,又有“水舟双鉴”之名。
从漪澜阁回到湖的东岸,南行即到夕佳楼对景之喜上眉梢榭,又叫忘飞阁。广三楹,正中一间向前延伸,三面临水迎风。四角有卷曲成梅花绽放枝头状的木雕,上各有两只喜鹊,称为喜鹊登枝,又称为“喜上梅梢”,这里是赏晨景的佳处。
忘飞阁东南有一草棚亭名棕榈亭,棕榈亭以树木原干为柱,棕榈做盖,显得朴素古拙。亭中有一巨大的扁平太湖石,形如屏障,中有一圆形大洞,仿佛嵌入一镜,称为“一鉴石”。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知道的人一定不少。唐太宗在魏徵死后,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魏徵死后,我就少了一鉴了。“一鉴石”也借此意而得名。
从棕榈亭向东就到了桐音棺的后面,这里是一座太湖石堆叠成的假山,说实话我从未见过如此精致的假山,高处石梁空架,行若古栈;低处幽径回旋,如入茺谷,假山内有道光皇帝亲书“印心石屋”碑。由此向南有一碑亭内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石碑正面镌刻张继《枫桥夜泊》的诗。至此就算走完了煦园一遭。
我只是向大家介绍了一下煦园的大体情况,如果你也想去感受一番这里带给你的感悟,不妨也去看看,我相信定会不虚此行。这里本是文化遗迹,自是寻找古人的生存意境体验。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