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二月乌镇来
出发地点:未关联 |
浙江 杭州 浙江省博物馆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浙江 杭州 湖州 嘉兴 台州 京杭大运河 杭州乐园 柔石故居 桃源 桐乡 茅盾故居 浙江省博物馆 古戏台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烟雨二月乌镇来
杭州下大雾,耽误了中午从济南起飞的班机,等抵达杭州萧山机场时,已是万家灯火了。打电话与浙江同行联系,方知他们等不及已去台州了,第二天下午才能回来。眼看一上午时间要浪费了,觉得挺可惜的,就琢磨去附近什么地方看看。咨询了一下,都说桐乡的乌镇值得一看,于是借了辆车,第二天一早就去了。 这浙江这个地方,年轻时候来过几次了,印象很不错,日子久了还生出些扯不断的迷恋。浙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烟雨朦胧中的小溪山影,是飘着粉末一样的细雨,是丝一样滋润的微风,是依依难舍和不移的眷恋。眼下正值农历二月二,是江南开春的融融时节,车沿着宽阔的公路疾驶,映入眼帘的田野,一片黄,一片绿,还有新翻的黑土地,勾画出江南春的景致。细柔的绿意,雾霭的田野,滢滢的水湾,宁静的小河,加上远近的青色房舍,分明是一幅赏不尽品不完的水粉画。 车行一个半小时,到了乌镇。乌镇位于浙江北部桐乡市,地处桐乡、嘉兴、湖州和江苏吴江市交界处,离杭州有60多公里的路程。春秋时因吴国曾经在此屯兵防御越国,故得名乌戍。唐咸通年间建乌镇,距今已经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 对于江南的这些古镇,印象里是不陌生的。二十多年前来浙江的时候,曾去过几个地方,那时每个县城村镇,几乎都是这番风格,就连杭州那个老城,也不过如此。这些年发展了,把过去东西的放弃了,建起了新的家园。可人又是那样怀恋曾有的生活,想起了在那小桥流水人家生活的悠闲和雅致。如今,凭着对岁月的珍惜,人们像保存自己的日记一样,又把这些尚未损坏的东西拾了起来,寄托着自己心事。。 乌镇,一个精巧而又悠扬的小镇。东西长,南北短,布局有些简约,但不乏古城的韵味。整个镇不大,小桥、流水、石板路和老木房,还有镇西侧擦边而过京杭大运河,勾画出了乌镇的整个风貌。 走进乌镇时候,太阳刚升起来,镇里保留着大清早的安详。迎面一条静静的小河,也是那样安宁,河面上也没有涟漪。斜斜的辉光洒在青色街巷房舍上,到映在小河里,像对镜梳妆一般。阳光给乌镇撒来一抹浅浅的粉色,岸边黄黄的柳枝静静垂着,上面已经冒出些绿芽,显得有些细嫩,飘挂淡淡的暖意。三两枝梅花闲闲开着,红红的,给古老的小镇添了些新生的色彩。那些扎根河里的房子,透出一些油画得味道,那质感的石头、木板在岁月打磨下,已经成熟为自然的美景。 来到“左右逢缘”桥,也就是镇子东头,从财神湾沿着东栅老街西行,尽采老镇古风。这条街和镇里的小河平行着,中间隔着一道沿河的房舍。这街宽不过两米,曲曲折折,见不到尽头。街道安静得很,人去楼空一般,只有踏在石板上的脚步声,好像在这街巷里回荡了千年一样。沿街多是两层的老房子,在窄窄街巷里显得很高,很神秘,屋檐山墙的错落着,让人感到建筑的典雅浪漫。小巷南北的房子不近相同。南侧多是两进房舍,后面是河,巷北则是四进五进的深宅。踏上青石板路面,在一扇扇老门板装祯起来的街道里行走,给人些许岁月的恍惚,似乎回到了几百年前。 虽说经过修缮, 沿路上,已有不少老房子改建成民俗场馆,比如,收藏了江南各类木床的“百床馆”,展示着几百年来江南的床文化;民俗馆则是江南民俗的汇翠,这里可以看到每个节气里人们的社会生活;而酒坊展示了江南的米酒工艺,透着原始古老的生产文明;还有各类的木雕馆、钱币馆、染坊等等,浓缩了江南的社会文化。 乌镇建筑和谐又精到,是一座恢弘精美的古典建筑群。这让来自远方的朋友赞叹不已。虽说这里已成为游览景点,可许多祖祖辈辈在这生活的人,舍不得放弃这个家园,尽管每天开门街上河畔都是充满稀奇的目光,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居民与游人相安无扰,依然过着幽静的日子。 一家家看着,一户户走着,仔细收藏着这个古镇的风貌,浏览这个活生生的遗迹。不介意间,走过这条不长的小街竟花去了大半天的时间。正在有些疲惫之意时,猛然见到一大门上方高悬着一方匾额,上写“茅盾故居”四个大字,落款是陈云先生。原来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故居。进了院来,仔细看了,原来是一幢四开间两进深的旧式砖木楼房,座北朝南,整个建筑布局得当。整座建筑有400多平方米,建得比较仔细讲究,在镇上也算上乘房子了。据说,这所房子是茅盾的曾祖父在清光绪11年(1885年)购置的,多年来经过风吹雨晒有些损坏。前几年,国家出资进行了修缮,整个故居已经按原貌整修完毕。并在隔壁开辟了纪念馆。来到纪念馆,大厅中央有一尊茅盾先生握笔沉思的半身铜像,那凝视远方吐纳世界的宏大气势,让来者肃然起敬。 茅盾,原名沈雁冰,又名德鸿(1896—1981),1896年7月4日就出生在里。据说,茅盾从小聪慧过人,5岁开始受母亲启蒙教育,6岁入祖父执教的家塾,8岁入小学,14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堂,18岁考入北京大学。他的童年从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在外读书,冬夏仍回家度假。后来他曾经用自己的稿费,将原来存放杂物的仓库改建成了书斋。 茅盾的伟大,不在于他的天资,他的文学修养,而是为人生的理想和正义的事业去不懈奋斗。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者,早年在北大毕业后,曾他接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他大力推进内容和形式革新,整个刊物焕然一新。后来凝聚着他心血和志向“三步曲”《幻灭》、《追求》、《动摇》以及具有时代意义的《子夜》相继问世,顿时轰动了全国,至今还有着广泛的影响。茅盾之家是进步的,女儿女婿早年在延安从事革命活动,女儿因病去世,女婿在战斗中牺牲了。茅盾先生早年曾参加共产党,后失去了与党的联系,直到逝世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沿着茅公人生足迹,潜心体会着这位风采人物的漫漫经历,感悟着他的坚强意志、进步思想和敢于斗争精神。他是感动过几代人的楷模。 里院子,还盛开着许多梅花,让人看了也很感触。这古镇里,到处可以看到鲜艳的红梅、白梅、腊梅,甜香四溢飘散,使来自北方的人有些动情。冬季赏梅真是江南人的福气。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梅花多是养在温室里,活下来都不容易。这里的人幸运,花也幸运,即使在冬季,也可以在大自然里领略到梅花的娇艳。 江南的天气变化无常,刚才还是半晴的天这时淅沥下起雨来,老街和小河流水立刻被一种烟雾所笼罩,弥漫起一种旧岁的印象。穿过小巷,来到桥上,在细雨朦胧之中,感觉到一种岁月的伤感,千年的古老气息从石头缝里,从枯朽的门板上,从剥离的粉漆中,从河边乌亮的石板上,从吱悠的摇橹声里透了出来。 小巷的头上是“林家铺子”,一个卖杂货的老店,出了巷子就是十字路口。路西边是古镇的广场。街中南面有个牌坊,高大气派,这是乌镇牌楼,是这个镇的标志。 乌镇西部有些公共社区意味。大街往西的路南有一古老的戏台,建筑还很完整,还在使用着,似乎锣鼓的声还没有平息下来。对面则是一个古老的道观,名叫“修真观”,看去气势宏伟,规模很大。大门上方悬挂一个巨大的算盘,是按实用算盘按比例放大的,每个算盘珠子有海碗那样大。道观两边门柱上有一楹联,上写:人有千算;天有一算。意思是人算不过天,不必计较名利得失。等进了寺院,发觉这老道观内部确很开阔,大殿飞檐凌空,气势高大苍劲,有些凝重的风格。 等看完翰林第,已到了中午,雨也掠过去了,剩下一片清淡的湿印。此时也对整个乌镇的体系有了个粗浅的印象。这个镇子,虽说不大,却是一个健全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社会,反映出旧的社会现实。东栅老街有药房,高公生酒坊,有印花布作坊,棉纺作坊,私塾,书院,财神庙,以及“林家铺子”杂货店等等,西街则有古戏台,道观,皮影戏馆,翰林第,汇源当铺等公共场所和商业门市,这里除了自制衣食用品之外,还拥有着整个社会体系。这样落后的社会形态,在中国已有几千年了,如果不是经济发展和开放的推动,还不知道要维系到哪一年。 镇的西头,似乎是旧时的集市,许多小商铺散落在街道两边。沿街高低错落着许多饭店,店主们大声吆喝着招揽游客。乌镇有些独特的美食,简单而香美,如姑嫂饼,荷叶粉蒸肉,清蒸白丝鱼,炖汪刺鱼,烧羊肉,野菜包,榨菜心,乌笋,马兰头等,都有自己特色。找一家干净些的小店,把这些美味一道道要上来,再上一瓶高公酒坊的“三白酒”,好好尝尝。这也算从另一个角度看乌镇吧。 品着酒,看着窗外,觉得这次来得有些仓促,看那些悠闲的游人格外羡慕。乌镇的古老韵味,是用闲情才能体验到的,是慢品才能感触透的。要是有闲情,去河边的茶舍,沏一壶新茶,临窗守着水景,那才有情调。品着茶,看着水,听那摇橹的声音,在这世外桃源一样的江南古镇里,你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吗?可惜为了赶时间,许多地方匆忙而过,让人感到遗憾。 顺着河往回走,过了高高的石拱桥“应家桥”,来到河边石沿上小息。看河中荡漾而来的小舟,被悠悠诗意所感动,那亲近劲,就如从小在这水边长大一样。橹吱吱响着,摆动着水波,回映着一段历史的画面。目睹这景象,忽然一个熟悉影子占满心头。哦,想起来了,那是上世纪早期柔石先生小说《二月》里描写的景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早春二月》。此时,脑海里跳出了那踌躇满志的萧剑秋。是他,怀着热情和壮心去了芙蓉镇,很想用知识唤醒旧世,用善良报效社会。可他美好的理想、爱情、同情心,都被那个社会所冷落,被顽固的封建势力所扼杀。他的挣扎,他的痛苦,他的悲哀,是那个时代爱国知识分子的缩影。我敬仰他的热情,同情他的遭遇,庆幸他的突围。中国有知识的爱国者都想报国,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可在那个时代谈何容易!如今,江南水乡一切都改变着,茅盾先生那代人的理想已经变成现实,但那爱国进步思想,永远放射着光芒。 (2004年2月21日)
作者:wangzc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