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夜半清钟
我们是2月12日从乌镇到达苏州的。乌镇没有直达苏州的汽车,需要坐车先到桃源,然后坐长途汽车到苏州,从乌镇到桃源十几二十分钟,从桃源到苏州大约2个多小时。汽车驶出桃源汽车站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多钟了,我们只在汽车站边的小商店买了几根香蕉和一包饼干在车上充饥。下午3点多钟到了苏州,这时候才感觉饥肠辘辘,已经快一天没有吃饭了,放下行李,洗完澡,人像虚脱了似的,急忙出了酒店,就在酒店旁边的蒙白米线吃完了晚饭。
我们住的观前酒店旁边是观前街,是苏州城最繁华的一条步行街,有点像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夜晚,整条观前街的购物中心、银行等建筑物闪烁着五颜六色的霓虹,休闲的人们像一条河流涌动着,看起来如同白昼一样热闹、繁华。而天空是安静的。暗黑色的帷幕上,月亮看起来格外的亮。今天是元宵节,中国的传统佳节。
第二天清晨,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下了楼,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拙政园去。苏州园林精巧玲珑,宁静雅致,一湖一石、一桥一路、一亭一轩、一花一草都清新脱俗,曲艺婉转。从地图上看,集中在围绕市中心观前街形成的近似长方形中。园林名字多半是两个字,如耦园、曲园、鹤园、畅园、可园、艺园、紫园,离市中心稍远一点的,有留园、西园,三个字名字的,有残粒园、网师园和拙政园,后者是苏州最大的园林公园,占地4公顷多,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拙政园以池水为中心布局,内分东园、中园和西园,楼台亭阁全部依水而建,花草树木遍布其间,疏朗有致。楼台亭谢的造型不一,但都是青瓦白墙、锗红的柱子,飞檐翘角,画窗镂刻,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园中的小路,或碎石或细砖铺就,于缝隙中露出青苔,见证了多少文人墨客、南北游人曾经走过的步履。这个季节,园里的树木和低矮的灌木是绿的,可是草儿未探头,荷莲未开,杨柳也没有挂丝。虽然不是赏园的最好季节,但这景物对我们来说也是稀罕的。可以想象,当春天来了,江南草长莺飞,从亭榭中倚窗望去,碧波惬意,露荷自在,人是不是在画中游呢。
从拙政园出来,我们乘出租车去寒山寺,不到二十多分钟,车子就到了枫桥镇。苏州城外枫桥镇的寒山寺,是我们这次来苏州计划中必去的地方之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总会让人的思绪陷落美丽忧愁的意境中。寒山寺坐落于苏州市闾门外枫桥镇,始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公元五0二至五一九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件,高僧寒山子曾住于此,遂更名为“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更使寒山寺的诗韵钟声远播中外。一千多年过去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还能听的到吗?
出租车在运河旁边的街道上停了下来,司机用手向前一指,告诉我们,前面就是寒山寺。抬头一看,黄壁青瓦的围墙里面,几座寺庙飞檐翘角的屋顶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其中一座寺庙,银白色的串珠形塔尖在上午阳光照耀之下,熠熠生辉。一千多年间,寒山寺屡次遭毁,又屡次重建,光辉未减,一直是善男信女们心目中神圣的朝拜之地。寺中的两口大钟,每当在新年或重大节日中就会响起,为苏州人民和天下民众祈福。寒山寺香火旺盛,吸引许多民众包括其它地方的信徒们远道而来朝拜,其中包括一些高官富贾。而我,在崇仰佛教灿烂的文化时,也不免疑惑,佛教文明的真谛是什么?
出了寺门,我们信步走到运河的岸边。一只船孤零零地横在运河上,兀自地随着水波飘来荡去。我呆呆地站在哪儿,一时间竟有些恍惚,该不会是诗人张继当年夜宿的客船吧?千百年来,我们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凭籍文明的传递,我学到了《枫桥夜泊》,又因为被这首诗深深地打动,所以能够站在这儿,用心体会诗人当年失意落寞的困苦心境。时光的脚步在这一刻似乎变得轻缓了。想到这儿,觉得我们这次旅行出发前的准备,略显不足,竟没有安排在枫桥镇住宿,而今晚,还要乘火车去上海。寒山寺的夜半清钟,只能成为我的期待,留待下一次来苏州实现了。
能为你做些什么,京杭大运河?
流经枫桥镇的这一段运河,河道狭小,水流平缓,几乎看不到航行的船只,无法领略印象中固有的京杭大运河气势恢弘、生机勃勃的魅力。说来也怪,同样是中华民族杰出智慧、文化象征的伟大工程,京杭大运河却没有像万里长城一样,得到全部中国人的景仰和推崇。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的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 连接成串的天然湖泊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以后又有菏水和鸿沟把黄河和淮河联系起来;用灵渠穿越南岭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沟通。魏晋南北朝时,为战争需要又开凿了白沟等运河,把黄河和海河水系直至滦河水系连接起来。这样,早期联系滦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的南北通道已经形成,其中包括了初期的京杭运河。隋朝和元朝,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扩建,淮河以北的线路有大的改动,但重点基本没变。一次耗时数百年的初创、两次巨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和无法胜数的小规模改建、扩建,构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部历史。
这京杭大运河的梗概,是回哈尔滨后,从2006年5月号《中国国家地理》郑连第先生撰写的《京杭运河:大地史诗》中摘录下来的。也正是从这一期杂志上,我才知道,苏州段运河繁华依旧,它是整个大运河中最繁忙的航段之一。由于它的船流量很大,有时会发生堵船事故。
我所看到的运河,只是京杭大运河三千多公里长度中的一个小点,不足以对她下任何结论,哪怕仅仅是视觉上的印象。“眼见为实”也要看看所见是否是事物的全部或大部分,对于那些不了解或只了解某些片断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我们因为行程紧,前后只有两天的工夫,还包括到达和离开的日期在内,所以对苏州运河及两岸的许多风土人情,只能割爱。
回哈尔滨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上网看了一些有关京杭大运河的文章和报道。作为非专业人员,京杭大运河的现状、种种管理保护机制的缺失以及今后的拯救工作,我无法详尽地述说。但我看过一些法国南运河和日本运河(日本运河的名字没有记清)的照片,对比之下,南运河两岸植被高低错落,郁郁葱葱,河水清澈透底,即使是小小的水闸都遗留保护的完完整整,人们步行或骑着自行车或坐在游艇中,观赏两岸风景或乡情世风。日本某运河的照片也很美,河水清洌,两岸杨柳依依,岸边的房屋保持着传统的日式建筑原貌,很故旧,但并不破败,一艘游船荡漾在河中。京杭大运河的照片拍照地点是济宁段,岸边干枯的土地裸露着,河水已经完全干涸,没有一滴水,河道堆积着污秽的垃圾,运河的水闸残缺不全被遗弃着。看了这几张照片,真为我们的京杭大运河痛心。作为中华民族世代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京杭大运河的现状和命运不容乐观。至今为止,京杭大运河尚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来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苏州是“画桥三百座”、“一城尽枕河”的历史名城,是郁达夫的旧游之地。时光荏苒,人世变迁,郁达夫称道的“一帆冷雨过娄门”的情趣和闲雅的古人,已经很难欣赏得到了。娄门,苏州古城东北方向的水城门,苏州的象征,已于1958年拆除;至于说以“闲雅古人”为代表的悠久文化和丰富内涵似乎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京杭大运河消失在国人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中,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也为我们日渐商业化的世风作了诠释。我陷入了沉思,京杭大运河,能为你做些什么?
车子在离开苏州的时候,天下起了雨。在若有似无的微雨中,我告别了苏州。短暂的一天行程,虽不能深入地了解她,但那些轻浅的浮光掠影却让我对苏州产生了眷恋。
江南忆,最忆是苏州。苏州,今生我必重来一次,看看梦中常现的运河、枫桥,听听寒山寺的夜半清钟。
jasmin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