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嵩山
出发地点:河南 郑州 河南 郑州 0日自驾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5年10月1日-10月1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驾游 享受级别:快乐舒适,休闲轻松 我不是想咬你 提供
交通工具:汽车为主 目的景点:河南 郑州 嵩山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

 国人论风光,必曰三山五岳。 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是苏东坡所谓东方云海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仙迹;而五岳则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虽然五岳不是我国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岳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岳既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考较中岳嵩山的特点,雄险有之,奇秀有之,其所不同于其他四山者,似乎突出在一个字上:一是嵩山的自然景色奇丽,奥妙无穷。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层峦迭嶂,雄浑奇秀,林壑优美,寺庙林立,古迹棋布, 素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之说。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五世同堂天然地质博物馆。有时一线之分,上下岩层就相差好几亿年,从山脚到山顶,跨越的就是地球的历史,有时一步之距可达数亿年之遥,这种感觉别处难以寻找。二是嵩山的历史文化灿烂,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夏禹浚九河以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使古老的嵩山处处闪烁着深奥而奇妙的熠熠光辉。
 

嵩山属伏牛山脉,其主体在今登封县境内,东邻省会郑州,西邻九朝古都洛阳。嵩山古称外方山,周平王东迁洛阳后,以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嵩山位于中央,是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为中岳。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北宋以后,又称之为中岳嵩山。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山体从东至西横卧,蜿蜒70公里,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之说。嵩山之顶名曰峻极,海拔1512米,古有嵩高竣极峻极于天之说,站在峰顶远眺,北可望黄河之雄,南可极山川之秀。
 

少室山景,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山中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象猛虎蹲坐,有的似雄狮起舞,有的若巨龙睡眠,有的如乌龟爬行,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三千米栈道穿梭山腰,山道弯弯,宛若丝带逶迤在崇山峻岭中。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从唐代起就有"少室若莲"之说,因名其为"九顶莲花山"。少室山的南面,山姿很象古人戴的忠靖冠,所以宋代又有"冠子山"之名。少室山东侧山峰,参差错落,人们依其山姿,名之为"石榴嘴"。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堑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小峰,人们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西侧,有一巨石如削,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目,好似白雪,遥望此景引人入胜,被称为“少室晴雪”。少室东侧有一道盘绕弯曲的峡谷,名曰:"玉皇沟"。东口叫"吸风口",峡窄谷深,人行其间,时感吸风拔气,令人望而生畏。西口叫小寨口,可直通山顶大寨东天门。东天门下面有条东门壕,当地称之为“响潭沟”。响潭沟壁如刀削,沟宽不过十余米,深却有数百丈,谷内经常云雾弥漫,袅袅白云在峡谷中奔腾翻滚,如风浪呼啸,奔腾谷外,当地人称其为“喷雾口”。峡谷中心,有一巨石状如猴子,飘浮云上,若隐苦现,惟妙惟肖,名曰:“猴子观云海”。此处风景尤宜人,下看云雾缭绕,上看一线天,老虎嘴、擎天柱等怪石林立。山顶有个三皇寨,寨中有一座盘古洞,供奉着中华民族的三位先祖--黄帝轩辕氏、伏羲氏和炎帝神农氏。寨顶上边,还有5平方公里绝少有人涉足的原始森林,林茂花繁,山泉潺潺。可谓“风景这边独好”,只是登攀难:486级的好汉坡石阶,让人上气不接下气;走上架在两山之间的吊桥--"连天索道",如履薄冰,难免战战兢兢、心惊肉跳;而傍依绝壁、下临深渊的"三皇栈道"也是险象环生,500多米的崎岖山路令人神疲力竭。只有亲身体验了这样的历惊度险,才能真正领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深邃意境。上得山来,抹一把额头的汗水,极目远望,“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中岳庙汉三阙

中岳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宇,位于登封城东4公里的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游嵩岳,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至唐、宋年间极盛一时,有飞甍映日,杰阁联云之称。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岳庙的建筑制式和布局,是清高宗弘历依照北京紫禁城的形式设计重建的,现存的殿、阁、宫、楼、亭、台等建筑四百余间,石刻碑碣百余座,占地达37万平方米,建筑雄伟,布局严谨,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中岳庙的大门是中华门,中轴线上建有有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殿堂建筑十一进,前后相距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在这些建筑中,最宏伟的是峻极殿,亦称中岳大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中岳庙的正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建于高约3米的大月台上,高达20余米,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为920平方米。重檐黄瓦,高大雄伟。殿内装有天花板并饰有彩色绘画以及盘龙藻井,相传是用柏树根雕刻而成,工艺精致,巧夺天工。殿内神龛中央坐橡是武则天加封的中岳大帝中天王,像高5米多,姿态雄伟,据说是商代的闻聘闻太师,不知典出何源。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龛外两侧,塑有身穿盔甲,手执金瓜斧,高约6米的镇殿将军方弼和方相,雄伟庄重。在崇圣门东面的一座古神库。据说,宋代重修中岳庙时,把旧有的神像埋于此地。库旁立有宋代铸造的四尊镇库将军 铁铸人像,高约3米,各重3000多斤,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威风凛凛,造型生动,据说是从黄河边上追回的抗金义勇。这样的铸像,在别的寺庙是没有的。庙内有汉至宋代种植的古柏三百三十五株,这些古柏不但树龄长,且树形奇特,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更为中岳庙增添几多神奇色彩。
 

汉三阙
 

 
 

中岳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它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这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几座汉代建筑之一,据说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庙门前的甬道两旁。这座太室阙是用整齐的青石块垒砌的,太室阙高3.92米,厚约70厘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字,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社会生活和社会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万岁峰下的启母阙建于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是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改称开母阙,其式样、尺度同太室阙相类似,阙上篆书刊号阙名开母庙神道阙阙上铭文主要叙述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和赞美大禹妻子启母的功绩。阙身雕刻的画象现存有六十多幅,其中就有大禹化熊的故事。阙东北附近有高逾数丈的巨石,名曰启母石。传说大禹治水,顾不得回家,到了吃饭时分,便击鼓为号,由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前来送饭,此事感动了上苍,玉帝便出手相助,让大禹在开山凿渠时变成一头力大无比的黑熊,滔滔江水乖乖听从大禹安排,但大禹始终没有把变熊的事情告诉妻子。一天,大禹开山迸石误触皮鼓,涂山氏闻声前来送饭,不见大禹却见到了一头威猛的黑熊,又惊又急,扭头便往东奔跑。大禹急忙去追,到快要追上时,涂山氏却化成了一块大石头。面对急匆匆赶到的大禹,涂山氏明白了一切,悲喜交集,但却已无法回答大禹的千呼万唤。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的北部裂开了,生出了一个婴儿。原来是涂山氏焦急万分,愁肠百转,迸破了肚子,把十月怀胎的儿子留给了大禹,也把无限的眷恋和思念留给了大禹,这个婴儿便是夏代的第二代君主夏启。后人为了缅怀涂山氏对大禹治水所作出的牺牲,钦慕她对大禹的一往深情,塑起了启母娘娘的金身,建起了启母庙四季供祀,还把这块生育了夏启的大石头称作启母石,作为大禹治水无私天下千古传奇的一部分,动人的故事使涂山氏万古流芳。

嵩阳书院和观星台

   嵩山不仅山势巍峨,风光奇丽,更因地处华夏中心,历代帝王游览之处,三教争誉之地,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学家称其为文物之乡,建筑学家称其为古建筑博览会,书画家誉之为书画艺术珍藏馆,地质学家以其五世同堂的地貌为奇,天文学家则以观天测景为天下先为荣。在嵩山脚下转一圈,随手触摸到的尽是秦砖汉瓦,觌面相见的多是汉阙魏庙,唐梅宋柏,千年古刹山中藏,百年老街寻常见。到登封转悠了一下,心底里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说不尽的惊讶,说不清的惊喜。到嵩山,才真正明白中州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嵩岳寺塔

车行登封县城西北,远远地就望见高耸于山麓的玲珑古塔--嵩岳寺塔。太室山的背景使人感到历史的苍凉,灿烂的阳光装点着八角形的古塔,保存着古朴,增添着庄严,只有周遭的林木依然青翠,仿佛陪伴的是古塔不老的生命之树。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总高41米左右,15层,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塔身分上下两部,下为平坦壁体,其上施迭涩檐一层;上部角隅各加椅柱一根,柱头施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为平台和覆盆柱础。除辟门的四面外,其余八面各砌一座单层方塔状的壁龛,突出于塔壁外。

塔身之上施迭涩檐十五层,使外廊呈现出轻快秀丽的抛物线造型,嵩岳寺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密檐之上系由宝珠、相轮、仰莲、受花等组成的塔刹。塔身东南西北四面设入口,导至塔心室。此室自下而上直达顶部,分为十层,第一层随塔之外形也呈十二角形,第二层以上改为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南北朝期间的建筑中也属少见。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薄,但经历千年,仍巍然屹立于崇山峻岭中。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在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为道士修行之所,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为佛教、道教场所,后来为儒家独占。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嵩阳书院在北宋时最盛,院中有学生几百人,宋廷在此置有校官,并赐九经子史。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各地学者纷纷慕名而来。此后,嵩阳书院继续以理学授徒,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嵩阳书院与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麓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在国内也举足轻重。
 

嵩阳书院东西山岭环抱,逍遥谷溪水缓缓南流,嵩岳寺溪水汩汩西来,两道清澈的溪水,在嵩阳书院前面汇合成双溪河,然后蜿蜒东南入颍。书院南面是开阔的沃田。站在嵩阳书院门口四望,可仰望嵩岳诸峰,可俯瞰登封城全景。环境十分幽美,不愧为读书胜地。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有五进院落组成。首为先师祠,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两侧配房原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嵩阳书院历朝并置有学田,以充书院费用。

除了书院有悠久的历史,嵩阳书院的旅游景观还有有西汉的将军柏和唐朝的大唐碑。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来游嵩山,走到嵩山南麓的嵩阳寺,刚一进门,只见一棵古老的柏树,身材奇伟,枝叶茂密,酷如顶天立地的伟丈夫,武帝尚武,多年征战渴求良将,仰望许久,赞叹有加,当即褒封柏树为大将军。殊不料嵩阳寺乃藏龙卧虎之地,穿过二进院见到的柏树比大将军还要大,武帝见了既惊讶,又踌躇,但想到自己贵为天子,不容改口,就将错就错地把二院的柏树封为二将军大将军高兴的大笑,笑弯了腰,成了弯腰树。二将军心生闷气,肚子气炸,变成了空心树。三将军为此十分恼怒,它突起一枝直插天际,怒发冲冠,一副与人争斗的样子。可惜它在明末被火焚毁。传说归传说,将军柏却实实在在是人间稀少的参天大树:大将军柏径周6米,二将军柏周径15米,十二个人挽手刚刚能抱住树干。二柏高达数十米,苍劲矫健,直耸云天。从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受封,历经千载沧桑而依然生机勃勃,诚不愧伟岸英武了。院外偏西有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俗称大唐碑,碑高8米,是嵩山地区最大的石碑,它记述的是道士孙太冲为唐明皇李隆基炼九转金丹的故事,事属荒诞不经,但碑却立得光前隆后:由号称口蜜腹剑的唐代宰相李林甫撰文,当时的书法名家徐浩书写。徐浩的隶书端正工整,笔法俊逸遒劲。岁月流逝,千载易过,炼丹的荒唐事已成笑料,而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却因为是唐隶佳品引来一代又一代的欣赏观摩者,这也是立碑之人始料未及的趣事。

嵩山不仅有全国有名的书院,还有在我国科技史上有名的、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天文--观星台。观星台位于登封城东南十二公里的告成镇,始建于元朝初年(公元1279年前后),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告成,古称阳城,相传是四千多年前大禹建立夏王朝的都城,是中国最早的城邑。古代天文学家把阳城视为地中,因而在此设台观察天象,周时就有周公测景台。建于元代的观星台,北望嵩山,南临箕山,东西丘陵环抱,环境十分幽雅。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了中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重视发展农牧业生产。出于正确掌握农时。指导耕作的需要,在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决定改革历法,派王恂和郭守敬主持其事。郭守敬首先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的革新主张,在全国建立了二十七个天文观察站,登封观星台便是其中之一,从实测纪录和仪器实物看,登封观星台是全国的观测中心。
 

观星台是一座梯形的砖石混合结构的建筑,由台身与石圭、表槽组成。台身上小下大,形似覆斗。台面呈方形,用水磨砖砌造。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屋通高12.62米。台下边宽16米多,上边约为下边之半。在台身北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筑有砖石踏道和梯栏,,盘旋簇拥台体,使整个建筑布局显得庄严巍峨。台顶各边有明显收缩,并砌有矮墙(女儿墙),台顶两端小屋中间,北壁中间砌有由台底到台顶的凹形址槽,是用来测量日影的的景表表身。在凹槽下方,是自南向北由三十六块青石平铺的石圭(俗称量天尺)。石圭通长31.19米,其方位与现在测子午线方向相符。观星台的用途相当于测量日影的圭表。它那高高耸立的城楼式建筑相当于一根直立于地面上的竿子,台下正北方的长堤则是一把用来度量日影长度的量天尺。台上有两间小屋,一间放着漏壶,一间放着浑仪;两室之间有一横梁。每天正午,太阳光将台顶中间横梁的影子投在量天尺上。冬至这天正午的投影最长,夏至这天正午的投影最短;从一个冬至或夏至到下一个冬至或夏至,就是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中国古代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测定一年的长度,从而为指定历法奠定了基础。元朝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为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郭守敬根据四海测验的结果,并参考了一千多年的天文资料,七十多种历法,互相印证对比,排除了子午线日月五星和人间吉凶相连的迷信色彩,按照日月五星在太空运行的自然规律,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编制成了新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三百六十五天五时四十九分十二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二十六秒钟,和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俗称的阳历)的周期完全一致,但比《格里高利历》早施行302年,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是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也是十三世纪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方面多有建树。为了纪念他,邮电部于1962年发行了绘有郭守敬半身像与简仪的两枚纪念邮票。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在1964年发现的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1981年国际天文学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隆重纪念郭守敬诞辰七百五十周年,国际天文学会,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郭守敬真正成了中国有名、世界有名、连天上也有名的伟大科学家。

少林少林

一部《少林寺》,一曲《牧羊曲》,顿时迎来了登封的旅游热,这就是少林寺的魅力。尽管少林寺的环境并不象电影中的山明水秀,少林寺的生活也没有《牧羊曲》中那么多的诗情画意,但古老和宁静孕育的少林传奇,却使少林寺比电影更多、更广、更深地蜚声海内外,旅游客和朝拜者蜂涌如潮。昔日静寂的山门前,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售卖刀枪剑戟的地摊,一路过来,各类武术学校见风生根,有修练的,有速成的,家家都标榜自己是少林正宗,可见今日之少林热。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5公里处的嵩山少室山下,因为此地环境清幽,周围俱是密密匝匝的树林,所以得名少林寺。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拔陀落迹传教而依山敕建少林寺。而后,释迦牟尼大弟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达摩泛海至广州,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少林寺,广集信徒弘扬佛法禅宗,被佛教界尊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少林寺也因此被奉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少林寺遂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至宋代,少林武术已自成体系,风格独绝,史称少林派,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元明时期,少林寺已拥有僧众二千余人,成为弛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少林寺虽历经沧桑,但是留存下来的文物和建筑仍然相当丰富:北宋的初祖庵,明代的千佛殿(又名毗卢殿)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历代僧众习武练功踏碎的方砖更令人肃然起敬;唐至清代的砖石墓塔二百五十余座,造就了名播海内外的塔林奇观;自北齐以后的历代石刻有四百余品,其中以唐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和苏东坡、米芾、蔡京、赵孟頫、董其昌等书写的碑刻最为珍贵;还有富有艺术价值的的壁画,明代的千佛殿(又名毗卢殿)五百罗汉朝毗卢的三百平方米巨幅彩色壁画;白衣殿中清代的少林拳谱和十三和尚救秦王等彩色壁画等等,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极高水准。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现在的少林寺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少林碑林、天王殿、山门、大雄宝殿、千佛殿、方丈室、钟楼、鼓楼、立雪亭等。大雄宝殿是少林寺的正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点,也是寺内最大的殿宇。原为金代建筑,1928年毁于兵火,1986年重修。面阔五间,长26.57米。进深四间,宽20.34米;高19米,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中央供奉着释迦牟尼三世佛塑像,上面悬挂清着康熙御书宝树芳莲,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内东侧有一铜钟,铸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钟的下面端坐地藏王菩萨木雕像。这是佛教界的固定格局,称这口钟为幽冥钟,称地藏王为幽冥教主,因其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故成为阴曹地府的主宰者。大雄宝殿殿后的屏壁上,悬塑着手持净瓶和杨柳枝的紫竹观音。观音是中国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相传,观世音菩萨为使众生接受佛理,变幻形态济世渡人,大慈大悲之心观照世间,指点迷津,救人苦难,一滴圣水可以起死回生,一缕祥云可以鸡犬升天,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无边法力,因此,人们都很敬重观音,誉之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六祖殿位于大雄宝殿西侧。1928年被毁,1982年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五米。内祀六祖朝观音像。正中自左至右为: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后墙上的泥制悬塑为达摩只履西归图。六祖殿内南北两山前的六尊泥塑,是达摩及所传的五位传人。北山前三尊为初祖达摩、三祖僧灿、五祖弘忍;南边为二祖慧可、四祖道信、六祖慧能。立雪亭建于明代,立雪亭又名达摩亭,传为二祖慧可立候达摩,雪深过膝而纹丝不动,断臂求法以示诚心,得传达摩衣钵法器的地方。儒家有程门立雪的典故,佛门也有二祖立雪的故事,说的都是虔心求真的一念至诚,而故事又都发生在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乡风如是,诚可敬也。殿内神龛中央供奉铜质达摩坐像,两测四个泥塑像分别为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为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所铸。匾额上的雪印心珠四字是清乾隆皇帝所题,殿门西边有对联云: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佛龛后面放置佛像一具,裸臂赤足,大咧不拘。亭前有千枝柏两株,枝条层层弯垂,棚架于27级的垂带式台阶上,把达摩亭的景色点缀得分外请幽。
 

初祖庵与达摩洞
 

初祖庵位于嵩山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下。现存一殿、两亭和千佛阁等。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木构梁架、斗拱都具典型的宋代风格,是河南现存木构建筑中之杰作。殿内石柱上雕刻的武士、游龙、舞凤、飞天、盘龙、凤戏牡丹、孔雀穿花、群鹤闹莲,神台须弥座及石护脚上的卷草、猛狮、武士、麒麟、水兽等浮雕,无不栩栩如生。大殿东南有古柏一株,相传为唐初禅宗六祖慧能所植。附近保存有书法家黄庭坚、蔡卞等人书写的赞颂初祖达摩的碑石40余品。达摩洞在五乳峰的山腰,是一个临崖开凿的洞,石洞幽邃,深约7米,宽3米。洞前有一座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雕刻的双柱单孔石坊,额上南面刻默玄处三字,北面刻东来肇迹四字,洞内有达摩及其弟子的石像。相传,少林祖师达摩曾在少林寺少室山洞练功,面壁9年,竟把自己的影子映入石壁,形成了古今中外罕见的人像石,这就是有名的达摩影壁。人像石旁有诗曰:九年面壁拂祖在,灵石显影精气神。所谓影壁,其实只是一些轮廓模糊的石纹线条,大概是后人钦敬达摩面壁十年的坚定信念和他感天地,化顽石的决心,根据石壁的自然纹理和形态,逐渐惴度描摩而成的。虽然有点离奇古怪,但它所表达的坚韧不拔的信念更使我辈肃然起敬。

少林寺前是一条小溪,沿溪西行300米,就来到少林寺奇观--塔林。在反映少林题材的众多影视片中,塔林往往成为武林高手最后较量的场所,不仅大显身手,而且暗器频来,刀光剑影,雷电火石,叱咤呼喝,尘土飞扬,仿佛是久惯征战的沙场,把塔林特有的肃穆糟踏得面目全非。其实塔林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墓建筑群,始建于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处。到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为止,共建砖石塔250多座。这些墓塔是历代少林寺高僧圆寂后最后的归宿。即和尚的坟莹。寺僧们圆寂后,死者骨灰埋在地下,上面建塔立碑。因其建造成年代不同,塔林中的墓塔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砖塔、石塔和砖石混合塔。造型有单相塔、单层密檐塔及各式各样的喇嘛塔。有四角、六角、八角、柱体、椎体、瓶体、抛物线体等形。大小不一,高低不等,层级一般为一至七级,高度在15米以下,建筑的规格是根据僧人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佛学修养及威望高低而决定的。每座塔的前边都有塔额,有的还有塔铭,详细记载着死者生平事迹。塔林是少林寺的一座博物馆,演绎的不止是少林寺的历史,还有佛家的兴衰,佛法的绵延……

作者:周游

http://www.jsdj.com/luyou/youji/smgsongshan.htm

http://www.jsdj.com/luyou/youji/smgsongshan2.htm

http://www.jsdj.com/luyou/youji/smgsongshan3.htm

http://www.jsdj.com/luyou/youji/smgsongshan4.htm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透过罅隙看祖先——安阳殷墟博物苑游记
洛阳一日游
栈道险来行路难 却见山中桃花源
秋高气爽王相山 三魂六魄丢一半
难忘喊泉绝壁红岩观景台
南坪山色水色秋色都出色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