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嘉业藏书楼
我们跟随温导来到第一个景点--嘉业藏书楼。嘉业藏书楼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是清代的秀才刘承干在1920年到1924年修建的。藏书最多时曾达到60万卷。现在是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书库。园子里莲池、假山、凉亭处处流露出江南园林的小巧与别致。其主体建筑是一座西式回廊式的藏书楼。
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小莲庄的主人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原藏书楼主人刘承干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后,刘乘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他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1925年至1932年间,藏有宋元刊本155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
1933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大量古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直至1951年浙江省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下几种,藏书残缺严重。
1949年解放军解放江南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1951年11月,刘承干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
藏书楼白色的柱子是空心的,中间是雨漏,屋顶上的雨水通过它流到院内的下水沟中。
刘承干曾以巨资购得宋刻本《史记》、《前汉》、《后汉》、《三国志》,统称前四史,并以此为底本影印出版,号为镇库之宝,特设“宋四史斋”专藏。
进得院子,庭院里几颗百年古树参天而立。步入藏书楼,只见一箱箱木制书或竹制书整齐的码放在书架上,令人惊奇的是房间的照明灯居然跟现在的家具装饰的灯并无两样,是西式的吊灯,可见当时的主人家境富足。藏书楼是一幢两层楼的建筑。走廊的柱子是空心的,据说是下水道,用来疏通积水。我一向认为中国的建筑是世界上最好最有名,也最具有文化底蕴的。特别是雕刻的木窗,更见巧手工匠的精细。木门上都刻着一排排嘉业堂、藏书楼六个大字。院中河池,雨珠在翠绿的荷叶上来回的滚动刹是好看。河池由太湖石圈围。听导游说, 太湖石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乃太湖石骨,浪击波涤,年久孔穴自生”。太湖石有的盘拗秀出,有的端严挺立,太湖石置于园林中,犹如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远近风物,咫尺千里。隐隐然有移天缩地之意,幽幽然得山水之真谛。池中央有一颗虎啸石。有人跑过去吹气,真的有虎啸的声音,浑厚而深远。太湖石的特点是“秀、透、漏”。
院中有太湖石假山,有清幽幽的水,有参天古树,有富可敌国的藏书。藏书楼内翰墨飘香,宣统皇帝钦赐的匾额至今仍金光闪闪。若能拥有此楼,此生无憾啊!
(二)小莲庄
从嘉业藏书楼出来,我们沿着青砖小路来到小莲庄。小莲庄紧挨着藏书楼,是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庄园,以义庄、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始建于光绪十一年,占地二十七亩,因慕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建湖州“莲花庄”之名,故日“小莲庄”,是刘镛三代用了40多年的时间建成的。
小莲庄景致与其他的江南园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比较有特色的是园子西边由数十棵古香樟树组成的古树长廊。园子的外园有10亩荷花池,池边有逶迤的中式长廊和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
我们由小莲庄大门进入。据说以前主人家就是摆渡到此,然后上岸进入小莲庄。步入院内,只见苍天古树参天而立。池中荷叶青翠碧绿。一颗百年紫藤缠缠绵绵在空中形成一把巨大的天然凉伞。我们跟随温导的脚步进入院中院“曲经”,据说此院是小姐们游玩休息的地方。院内有醒酒房,主人家如若喝醉可在此醒酒,以免被客人家看笑话。院内有一顶棚如官帽一样的凉亭。据说此小山是南浔海拔最高地。登高望远,却之间周围全被古树环绕,并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院内还矗立有从太湖搬运过来的“鹰”石。出得“曲径”,沿墙有小路,溪水。路边有一听雨亭。顶部为铁皮蒙顶。雨滴打在铁皮上,一定是很动听的音乐。我只是诧异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能工巧匠们是如何避免铁锈的产生呢?河池中央有曲折的走廊。现在走廊被青藤遮阳。漫步长廊,恍惚自己是院中主人,回到百年前的时光。绕池而行,是主人的观荷亭,然后来到小姐楼,小姐楼是一幢中西合壁的二层小洋楼。墙上色彩依然鲜艳。紧依小姐楼是两座大牌坊。上面刻着“乐善好施”四个大字。在两座牌坊中间是刘氏家堂。据说是用于家庭祭奠或喜事的时候才能用。家堂的门栏非常高,据说小孩年满10岁才准进入,也才能够跨入此门栏。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的等级森严。由此门,我们总算知道门当户对的来由。原来门当就是房顶的四个突出的木柱子。户就是矗立在门两旁的石刻。我还注意到门旁的一对石狮。左边石狮应该是母亲,怀抱着一头小石狮。右边的石狮应该是父亲,抓着一只足球。形态栩栩如生。
小莲庄叔频奖学金陈列馆记述着顾乾嶙先生“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博大情怀和爱国之志。
小莲庄里还珍藏着刘墉的字画。水榭楼台处处现其精细。就连亭角雕刻的八仙过海及顶部的倒挂蝙蝠及两旁的2只大象头,主人取意福到双象。处处可见中国人的心思细腻,文化博大精深。
出得小莲庄,静静的河水,停泊着挂满红灯笼的客船,船头披着蓑衣斗笠的村妇,静静的等待下一批客人的到来。
(三)刘氏梯号
崇德堂(又称刘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三子刘安泩,(字渊叔,号梯青)的居处。据史料记载,元至正时由承事郎华宏纲在此建一园林,名“小桃源”。旁边有一小巷,故名“花园弄”。至明季时为富户庄允城所居,其子庄廷鉞曾在内建“百尺楼”为藏书读书处。清初“庄氏史案”后,刘梯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从钱氏购地筑宅,于同年冬破土,光绪三十四年(1908)竣工。
崇德堂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敞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宅后曾辟一草地为网球场,边上一角饲养奶牛,东西潭边钟楼上曾有一口巨大的自呜钟,远近都能听见它的钟声。
崇德堂宅后义仓河对岸拓地二十亩,种树栽花,叠石为山,坡植白皮松,蓄水栽荷,且有楼、亭、阁、榭和欧式小洋房。因刘梯青“有述袭为园之志,抱守存故迹之心”,沿承三百年前“小桃源”之意,故取名“留园”,正好“留”与“刘”同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刘园一部分赠予外甥徐氏,故称“徐家花园”,毁于抗日战争期间,仅荷池犹存。
步入刘氏梯号,南部大堂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被可恶的日本鬼子烧毁。幸运的是中部建筑和北部建筑还保存完好。3部分之间由高高的一线天分开,以防止一部分失火不会殃及其他部分。我们来到大堂。有中式乐队在此表演。四种乐器:笛子,二胡,琵琶,(呵呵,还有一种不知道什么名字的古乐器。跟琵琶一样的琴弦,下部是圆形,谁知道是什么乐器呢?)我们的温导这个是跑上表演台,用当地方言给大家唱了一首南浔人的歌。歌声温婉动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红楼果然气派,室内装潢采用欧式风格,及尽奢华。窗子一律采用百叶窗。那个时候的百叶窗可是跟现在不同,全部是由一片片的木版制成。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依然操作灵活。让人由衷的赞叹。
中部偏厅留有主人的“清醒书屋”。其立意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啊,做人真应该时刻清醒自己在做什么,总不能稀里糊涂过一生啊!
(四)求怒里
木雕 石雕
砖雕 玻璃雕
在求怒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刘旭沧先生的摄影展馆向我们介绍20世纪初的艺术风采。更可以看到巧夺天工,独具匠心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玻璃雕。
深深庭院,高高的宅子,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界二、三十年代。屋内居然有罗马装饰的舞池,有油画装饰的壁炉。舞池前有上百年的一对高高的夫妻树,白玉兰。
不觉间,2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依然沉沉浸在古镇幽深的文明之中。那静静的小河,涓涓的流水,古桥叠韵,曲折蜿蜒的回廊,平坦规则的石板路,造型各异的老屋,还有那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多美的画卷啊!名宅大院,古典园林,中西合璧的建筑,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投射出高贵庄重的优雅气质。
古镇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此次因为时间还有其他原因,未曾前至。但是,以前没有一处会让我有重返的风景。这次,我却深信,我一定还会来第二次,第三次。来再次感受古镇的文明,古镇的幽深。感受中华民族的强盛与力量。感受祖先的文明与聪明。
Saturday rainy 18-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