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离开,这是我的天堂
出发地点:未关联 |
云南 丽江 中国馆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云南 丽江 木府 民族风情园 中国馆 万古楼 玉龙雪山 四方街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我不愿离开,这是我的天堂
第一个去的,不是丽江,但最喜欢的却是那里。到丽江的大研古城,是黄昏的时候。从车子上下来,看到的却是周庄,我真的曾疑心那是周庄。不过在我印象里,周庄是淡淡的水墨,还有些发黄的纸的味道。而丽江古城的洁净,明媚,开阔,那种纳西妇女一样的醇厚,那种纳西男子的闲适,实在是远非周庄可比。人说古城“不是江南而胜似江南”,就算在我这江南人的眼里,也觉得说的是公平的。 古城的建筑,的确是江南水乡的味道。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向四面伸展出许多街道,路面皆用五花条石铺筑。玉龙雪山成为了古城天然的源泉,雪山上融化而下的雪水,顺着街道边的沟壑流淌,所以虽然地处高原,古城还是有淙淙的流水,难怪有“高原姑苏”的美誉了。而勤劳的纳西人民,会定期将流水堵住,水便漫过街道,由高而低地冲刷五花条石。所以这里的街道,总是晶莹而光润的,到了晚上,映着月光,会有朦胧的新月一样的颜色。而在雨天,只要撑一把小伞,就更加满目都是诗意了。 我们住的地方,叫做望古楼。四方街往西,过一座石桥,沿着山路往上走三分钟就到。望古楼客栈既有汉族四合院的风格,又有纳西族自己房屋的特点,门窗都是木头原来的颜色,雕刻着镂空图案,院子里还有一条黑狗。住的地方是晓武早先安排好的(我还是愿意叫他晓武),不要问我说晓武是谁,我说不清楚。只要是你看见过他的脸,尤其是他说话的神态和脸上五六公分长的那条伤疤,你就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只有简单过去的人。而我,喜欢很复杂的历史。 在客栈放东西的时候,看到门口站着一个北欧的女孩子,背一个长长的背囊,很白的皮肤。我向她打招呼,问她是不是要住在这里。她问这里是“宾馆”吗?“宾馆”两个字她是用汉语说的。我说不上来,因为这的确不是一般的宾馆,但又想不出词语来形容这个特别的院子。于是我用国语问主人是不是还有空房子。主人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他谢过我,却用无比流利而令我汗颜的英语和那个欧洲女孩子交谈起来,我睁大眼睛表示我的惊讶,主人朝我温和地一笑,我也就会心地往古城去了。 纳西的妇女有“披星戴月”的美誉,纳西姑娘不一定要长得好看,但是要聪慧勤劳。纳西男子的生活是“琴棋书画诗酒花”,有隐士气质。纳西又有一句话说“像蜜蜂一样劳动,像蝴蝶一样生活”,说的也是一样的意思。想想杀猪的纳西女人手里那把刀和男人手中拎着的鸟笼,还是很有味道的。 街道两边是纳西族的人家,有很漂亮的木器和银器卖,小巧的银镯子,且不论是否纯银,亮闪闪的就极其漂亮,花纹又雕刻得那么细致,最主要的是价格,实在是公道得不能再公道。依着我,若要还价,则只能问是不是能卖贵一点了。于是买了十个,分做两手,叮叮当当地戴起来。 到古城的第一天的晚上,恰好赶上纳西族的篝火舞会。四方街中间燃起篝火,纳西妇女们穿着民族服装,手挽手,跳着东巴族的古老舞蹈。空气中弥漫的是一种热闹,原始而又充满平和之气的音乐,一种简单的感觉却又说不出来。我看到那个欧洲女孩子也在其中,还有就是一个很高大的戴蓝色帽子的老美。我也开始加入那个圈子,却是只会把手上的镯子挥得乱响,惹来旁边的纳西老太不住地说:不对,不对,这样,这样。她是个认真的老师,而我是个聪明的学生,所以没过多久她就满意了,开始教旁的人。 纳西族的舞蹈,实在是简单的。广场中间的篝火的烟冒出来,升起非常高。那晚的月亮,我记得很清楚,是圆月,却不满,是水之将满,月之将圆的明朗,也是最好的状态。四方街上看月亮,大而且清楚,蕴涵了许许多多的意义。我想我不会在别的任何地方找到这样含义丰富的月亮了。 慢慢地,舞蹈的圈子又加入了许多人。我看到了阿姨,还有晓武也来了旁边看。晓武的女儿瑶瑶也跳舞了,她只有九岁。我们拉着手,和着音乐喊“咿呀嗨哟,咿呀嗨哟”聚向中心,又跺着脚后退。每次转过圈,我都可以看见晓武,他戴着他红色的帽子,非常显眼。 跳到身上发热,小腿几乎要抽筋的时候,我也只好引退江湖了。一个人顺着水,走到了大石桥边。在古城是不怕迷路的,在任何地方认不出了,就观察流水,然后逆着水流的方向,就能走到源头,也就是古城的入口。 古城中有许多桥,主要是木桥和石桥两种。木桥是栗木,几根木头一扎横排起来就是了,看起来简单而古朴。石桥往往是有些时候了的,但人们只能说某座桥“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有了”,没有人算的出具体的年代。 古城的店,到了晚上一律都挂着红灯笼,和栗木桥是风格一致的。桥下的水,倒映着灯笼的红光和如雪的明月,有九分的柔媚和一分的人情,再加一分冷峻,一分的脱俗。是柳永的词。 古城里有一些酒吧,门口用英文写着菜单,很精心又很嬉皮的风格,像上海衡山路的咖啡吧。透过茶色的窗玻璃,可以看见里面桌角的烛光,粗糙的木质墙壁,还有干净的桌布。许多外国人和前来旅游的年轻人都会沉醉在里面,笑称是“一群微醉的可爱的酒鬼”。或者临窗小坐,看水里的纸船上面摇摇晃晃的蜡烛,水是流动的,实在太清澈,纸船做成莲花形状,夜色里带着烛光,还有许下的愿望,也在水里流动。 我走在路上,一个纳西妇女用我听不大懂的话向我介绍她们的香袋,是丽江土布和纳西特有的草药做的。因为喜欢她在昏黄的灯光下卖东西的样子,我一点没有还价就买了十个。不知道这样的情怀是否过滥,然而我是清楚,这一个地方,这一些人,这一个夜晚的感觉,以后是再得不到了。因此很多人留恋在古城里面,不舍得归去。在骨子里我是不愿意被羁绊的人,所以无论如何,我不得不走。 我不知道这古城,在它八百年的历史中,是怎样调和了风雨里的沧桑,是如何将脊梁一样的雪山化作流水,又如何使一代代纳西的女儿心甘情愿地变作枯瘦的老太,它如何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巧妙地容纳了异族的精华,将自己变的鲜活而又柔韧。在古城的夜里走在河边听流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流动,许多东西已经在古城里死去,而很多东西却依然倔强的活着。仿佛一张古琴,有着被反复拨动的琴弦,又如同一段被不断怀念的陈年往事,因为怀念而散发浓郁的香气。 很多人,是在落魄的心境下来到古城,然后住下来,就不走了。又有一些人,如我,来了就是为了离开。其实都是一样的,有哪个离开古城的人,在心里不是深爱着她的呢? 在导游图上,说是在古城有十件事值得去做,在我看来,一些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丽江的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十件事”。然而有几样,我以为在古城是不得不做的。比如说,早早地起床,去万古楼听鸟叫。也不必很早,很早的时候古城还没有醒,古城的时差,几乎是比上海要慢一个小时的。在八点钟不到一点的时候,古城还安安静静的,可以一个人爬到高高的万古楼去。万古楼在山上,在那里可以看古城全貌,以及著名的木府。我去看了木府,在门口一望简直以为是故宫,所以木府被称作是“小紫禁城”,看过北京故宫的人都应该去看看木府。想吃好东西就去大石桥边,黄豆面被称作是“丽江第一面”,面是半透明的,汤很有滋味,吃完面嚼黄豆,黄豆还是脆的。丽江粑粑,虽然我觉得一般,然而也是要尝一尝的,有好多种,最好都买一个。鸡豆凉粉只是我吃不惯而已,去了那里还是要吃的,别的地方也吃不到。还有就是纳西古乐,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听,虽然我听的一场已经不是宣科亲自主持,但是就音乐本身,还是有值得听的地方,满耳的盛唐之音。我远远地拍了一张乐队全景,回来冲出来却是老月历的感觉,又像年画,照片里的都象古人。 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纳西老人,练就四句纯粹的英语,分别是:你好。你从哪里来。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再见。这个可爱的老人凭这几句英语在街头找外国人搭讪,每次都带着诡计成功的得意笑容回家。 这是我唯一听到的关于古城里“人”的故事。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前,我以为在古城里,一个人只是许许多多人中的一个,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后来我知道,在每一个纳西老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岁月的悠长影子。毕竟额头上的皱纹,是刻不出来,也抹不去的。 因为海拔高,丽江是有些冷的。回到望古楼,客栈里有个小妹在烤火,她招呼我也去烤火:烤得暖暖的,早点睡吧。 黑狗是一直住在院子里的,住过这里的客人都叫它小黑或者黑黑。一天我和瑶瑶玩毽子,不小心踢到小黑的嘴边。小黑一张嘴就咬住,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主人过去扼住它的喉咙,把毽子拔了出来。于是狗狗极其郁闷,在主人离开后,就一直原地打转,我们都笑着喊:狗疯了。 有人在离开古城的时候,有痛哭的冲动,有人喊“我不愿离开,这是我的天堂。”我在离开的时候,走得很安静。晓武已经安排好我们的行程,我几乎没有一点感到不安的地方。只有在吃完早餐粑粑后,很留恋客栈里的那只小狗。然而我知道在我的回忆里,我也依然会为丽江古城而痛哭。也许是在明天,也许是在我老去的时候,这样的痛哭无声,而且听起来苍老.-----绵字于 2002.03.11
作者:a5453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