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忆旧之二龙门山色惊天地
出发地点:未关联 河南 洛阳 万佛沟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河南 洛阳 万佛沟 花园口 新郑博物馆 新郑 白居易故居 白园 龙门山色 邙山 伊河 宾阳洞 奉先寺 古阳洞 看经寺 莲花洞 龙门二十品 潜溪寺 万佛洞 药方洞 伊阙佛龛之碑 龙门石窟 洛阳博物馆 香山寺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洛阳忆旧之二龙门山色惊天地

石楼临晴空,南眺出千里。
人怜山气佳,余叹禹功美。
想彼未凿时,极目皆洪水。
谁知耕桑民,幸免鲂与鲤。
——宋•司马光
龙门在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处。相传大禹治水时凿开龙门山,伊水畅流,兴利除弊,昔日泽国渐成良田沃野。绿荫片片中,香山(东)与龙门山(西)两山对峙,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春秋时就称为“阙塞”或“伊阙”。公元前239年,秦将白起在这里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创下了以少胜多的“伊阙之战”的奇迹(见《史记·秦本纪》)。东汉时,傅毅作《反都赋》,其中有“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之句,“龙门”之称才见于字面。隋朝隋炀帝欲迁都洛阳,登邙山观察地形时,南望伊阙说道:“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大臣苏威奉承说:“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面对“伊阙”而始称“龙门”,“龙门”的名字就广泛流传开来。。龙门山河壮丽,风景幽美,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山上翠柏成林,郁郁苍苍。山下伊水潺潺,清澈见底。泉水淙淙,千姿百态,蔚为奇观。唐宋以来,许多诗人为龙门山色风光留下无数赞颂诗篇。韦应物说:“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白居易则有:“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之咏,刘长卿复兴“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千龛道傍古,一鸟沙上白。何事还山云?能留向城客”之叹。

香山白园

龙门风景天成,构成龙门的香山和龙门山又各有千秋。香山因白居易而闻名,龙门山则以龙门石窟而著称。两山以伊水为界,而长桥卧波,又将两岸相连。山光水色,诗意画境,浑然一体,更增添无限魅力。
车到龙门,首先去的是香山寺香山寺位于洛阳龙门东山,因产香葛,故名香山。香山寺为"龙门十寺"之一,初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武则天时重修,建筑宏伟,规模很大。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分慕恋香山寺清幽,他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对香山寺又几经修葺,撰写了《修香山记》,并将自己在洛12年所写800首诗《白氏洛中集》存放香山寺藏经堂内。致仕(退休)后就“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与文人学士沈俭期、李颀、盂浩然、李白、韦应物、武元衡等题诗唱和。后来,自居易又与草胡果、吉胶、郑据、刘真、卢贞、张浑、李元爽及香山寺如满9位老人,结为"香山九老"。自居易去世即葬香山寺附近琵琶峰顶,世称  “白园”,从此,香山便和白居易结下了不解之缘。  
白园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此园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丽古雅。整个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系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纪念性园林建筑。迎门为青谷区,左侧即是白园的大门。进门直行,但见路转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极。漫步石级而上,山腰有亭,名曰“听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奕、饮酒、品茗、论诗之处。由听伊亭而上,在危岩翠柏中有一古朴典雅之阁庐,题额“乐天堂”,旁有楹联:“西湖筑白堤龙门开八滩倡乐府诗讽谕志在兼济天下;履道凿园池香山卧石楼援丝竹赋青山乐于独善其身。”堂内有汉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鸠杖,栩栩如生,有飘然欲仙之态。出乐天堂朝右步石级而上,就到了琵琶峰顶的墓体区。有碑楼、乌头门和登道,在翠柏丛中,那青砖砌矮墙围成圆形的墓丘,即是白居易长眠之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块,其中1块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个字,碑高1.87米。在墓右侧,有巨石卧碑。刻有《醉吟先生传》,碑重24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书。整个墓区翠柏葱郁,奇花飘香。山顶上19棵柏树环绕一棵枣树。枣刺,标志着他针砭时弊的性格;红枣,标志着他为民办事的成果。登高望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之丘为“琴箱”,其东南是长长的芳草墓道,四周围以齐整的冬青,翠绿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见,此即为琵琶的“曲颈”。由墓道向左、下至峰腰平缓处,即是古雅的九曲回廊,廊壁尽嵌现代诗人墨客吟咏的诗作以及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石刻。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他却出生在河南新郑县。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元结并称为“李杜元白”,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唐诗四大家”。白居易出身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自幼好学,五岁学诗,九岁知音律,  十一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深黯民间疾苦。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  “白居易”三字,便很恢谐地说:“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及披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称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出句如尔,‘居’亦不难”。从此,白居易的诗名大振。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曾官左抬遗、太子少傅,外放过忠州剌史、杭州剌史、苏州剌史。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白居易在苏州时曾开挖虎丘山塘,山塘因名白堤。在杭州期间,他注重兴修水利,疏浚西湖,纪念他的“白堤”至今犹是游览佳处。他写下的二首《忆江南》词历经千载仍传诵不已:
江南好,风景旧曾黯。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碧如兰,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建中、元和、长庆时期(公元781-824年)。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极端苦难动荡的时代。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贡献是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新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他本人也是一位高产作家,仅诗歌就写作了3600多首。他的诗作风格清新,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贴近现实生活,“老妪能解“。晚年,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讽喻诗是白诗的精华,其代表作为《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  首,都着眼于揭露政治黑暗,反映人民痛苦。感伤诗则借古喻今,字里行间都充溢着悲愤和感慨,同样也是对现实的鞭挞和揭露,其代表作为《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许多作品被改编成戏剧,在国内外享有不朽的盛名。
        
龙门石窟

从龙门桥过伊河,就到了著名的龙门石窟,那密布在伊水两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的“蜂窝”,蕴藏着数也数不清的文化宝藏。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也是世界上的稀世珍宝。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国、隋、唐和北宋诸朝四百多年的在规模营造,两山窟龛,密如蜂窝。其代表作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看经寺奉先寺等。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7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代窟龛约占10%。这些古代艺术大师创作的艺术瑰宝,气势雄伟,雕琢精湛,表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大师的卓绝技艺。那一窟窟佛像龛的群像雕造,神态各异,风格不同,栩栩如生整体布局结构严谨,气氛庄严肃穆;石刻中的飞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在山水中凌空飞舞,或捧果献寿,或天女散花,体态之轻盈,神情之优雅,令人叹为观止。魏碑精华“龙门二十品”  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伊阙佛龛之碑”,  则是书法艺术史上的珍品。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露天大龛,佛龛南北宽36米,东西深41米,唐咸亨三年始建,历时四年峻工。有卢舍那大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十一尊雕象。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面容丰腴饱满,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流露着对人世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两旁还有其弟子,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庄矜持,天王横眉怒目,力士威武刚健,整个布局结构严谨,刀法园熟,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据碑文载,武则天曾为修建奉先寺捐助两万贯脂粉钱。并率朝臣参加卢舍那大佛的“开光”典礼。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即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应身,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备故云满”。此说堪称引经据典,顺理顺章,但当地人却另有说法:这尊佛像雕刻得慈祥和善,“方额宽颐”,  丰满富态,实际上是按照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当地人把卢舍那大佛称为“武则天像”。说是武则天要想改变唐朝的李氏天下,建立自己的新王朝,不仅要在社会力量上打击李氏势力,更要为自己增添一些天人合一、君权天授的神秘色彩。武后称帝前夕,授意翻译注解并大力推广了佛教《大云经》,明明白白暗示出武则天就是弥勒菩萨转世。大佛塑好后,名为卢舍那。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造字给自己取名“曌”,意为:“日明当空”。这相同的含义不会是巧合,而武则天后来的所作所为,更说明民间的传说并非捕风捉影。
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在解放前被美国人勾结我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  
南山的古阳洞也很出名,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始,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较为丰富的一个洞。这里有丰富的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还有一个药方洞,开凿  于北魏,成于唐代,历时二百来年。洞内主佛、弟子、菩萨、力士雕像和八角莲柱均为北齐时代的作品,风格各异,神彩飞扬。而刻在洞口的140个治疗疟疾、心疼诸症的药方则是初唐的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辉煌的医学成就,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莲花洞,因其窟外上方有明代书刻“伊阙”二字而又名伊阙洞,开凿于北魏晚期。主佛释迦牟尼圆雕立像,高5.10米。虽然头面部已被盗去,但仍能看清佛像双手前伸。右侧迦叶手执锡杖(即禅杖),可能为释迦行乞像;洞中琳琅满目的佛龛,龛额构图精美,有尖拱、楣拱、屋檐拱,有璎珞、帷幕、流苏,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  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富于变化。窟顶高浮雕一朵美丽的大莲花,其旁高浮雕6个大型飞天,迎风飞翔,婀娜多姿,生动传神。  
看经寺则位于龙门石窟东山万佛沟北侧,为在东山最大的洞窟。宽约11米,深约14米,  高8米余.开凿于武周时期(公元684-704年)。今正面所存之砖瓦结构二层楼,门额刻“看经寺”三字,为清代所建。  洞顶  雕有莲花藻井,环绕四个飞天,体态润,衣带飘扬,凌空飞舞,形象优美。洞内四壁下部浮雕二十九尊罗汉像,身高  1.80米左右,均有残毁,相传是从摩河叶到菩提达摩二十九位西土“祖师”的形像,性格刻划细致入微,不同之中见统一,而统一之中又富于变化,生动有致,是龙门石雕罗汉群像中的佳作。  


作者:sunmg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l93612611(丽丽) 2007年7月14日 21点54分 评分:10
发现楼主不但喜欢旅游,对诗也挺有研究啊!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透过罅隙看祖先——安阳殷墟博物苑游记
洛阳一日游
栈道险来行路难 却见山中桃花源
秋高气爽王相山 三魂六魄丢一半
难忘喊泉绝壁红岩观景台
南坪山色水色秋色都出色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