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台山到雁门关 之一 --- 朝五台 (原创)
出发地点:北京 北京 山西 忻州 3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7年9月1日-9月4日 人均费用:50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kangfuyou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山西 忻州 边靖楼 古城代县 山西雁门关 金阁寺 翠石峰 挂月峰 锦绣峰 望海峰 叶斗峰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从五台山到雁门关 之一 --- 朝五台 (原创)

在北京二十多年了,总觉得五台山近在咫尺,总认为不至于会没有机会去的。近年来,在网上看了各种风格的五台山游记,竟也不由得蠢蠢欲动起来。眼看着78月份的旅游旺季过去了,我想应该在9月下旬封山之前去朝台一番。巧的是家里领导8月底出差十天,于是决定91日出发。经过对手头的各种攻略资料的研究,我的基本判断是:五台山应该已经是个十分成熟的旅游景区,周遍环境和路线都应该属于中低难度范畴。但考虑到旅游旺季已过,唯一担心的是能不能在下火车以后立刻找到便宜的汽车去鸿门岩,再从那里去赶东台的日出。


 

搭乘91日晚的K601上路。在车厢里转了转,却并没有发现任何驴友的痕迹。坏了,找不到人拼车了。听说从五台山(砂河)火车站到鸿门岩48公里路程包车的话要100多块,心里痛痛啊。把手机的闹钟设为2点半,就爬到上铺就寝了。车厢里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在大声哭闹,家长连哄带吓,那孩子却好象是得到了鼓励,闹得越发激昂起来。看来这家已经把小皇帝培养成功了,只是苦了全车厢的其他旅客。


 

夜里醒过几次,好象耳膜有点感觉,猜想大概列车是在急速地上下坡。凌晨3点,车到砂河,下车时居然发现有几十名北京游客,但个个都说是去进香的,并没有发现象我一样的驴友。随着人群出站,发现小小的站前广场停满了车,车主们在大声吆喝着揽客。我和香客们一起上了一辆去台怀镇的大巴,告诉司机我要在鸿门岩下车,就抱着背包坐下了。后几排有个小孩在大声哭闹,哭声却似曾相识,我想到多半就是昨晚火车上的那位小皇帝,真是三生有幸。然后又想起以前在农村时看到写在彩纸上的“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两遍,一觉睡到大天光”(记得在阶级斗争年代,好象还曾被当作反动标语或阶级敌人的联络暗号而受到追查),我想这家是不是想到五台山去给孩子求仙方也未可知,于是决定给予谅解和同情。


 

410分车到鸿门岩,付了15元车费下车,又问了问东台的路,目送满载北京香客的大巴远去,我就向上山的路上走去。月亮在厚厚的云里时隐时现,把白白的光亮洒在黎明时分的山路上,冷冷的山风吹起地上的沙土和废纸片,路边的空地上有两辆桑塔纳,可以看到车里有人裹着棉大衣,烟头的火光一闪一闪的,大概是在等什么人。


 

脚下的土石公路(防火通道)大体上还算平整,由于有月光,头灯也基本用不上。除了我的脚步声,能听到的就是呜呜的风声和远处公路上的汽车声。我沿着之字形的路向前走着,时不时地看一眼东边,心中却在暗暗地替风使劲,希望风赶快把漫天的浓云驱散,千万不要挡了太阳公公的道啊。


 

5点左右,前面已经可以隐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我想那应该就是东台望海寺了。这时,雾却越发地变得浓稠起来,看起来今天看日出是没法指望了。520分,又经过一个牌坊,眼前突然出现很大一片高高的建筑,山门上方的匾额是“五台山东台望海禅寺”字样。从门口看进去,里面有昏暗的光亮,却看不见一个人。跨过门槛,只见右边点着一支蜡烛,烛光里可以看到大殿正面的菩萨(聪明文殊菩萨?)和两侧的金刚。我站住,很业余地合十行礼,然后又向殿后走去。出去就是向上的台阶,上面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四周的栏杆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经幡,在朦胧晨曦的风中发出啪拉啪拉的声响。再往前就是大雄宝殿,觉得是座建在六角型平台上的建筑,殿外有石柱支撑,石柱上雕满了盘龙,雕工精致,十分壮观,只是光线太暗,无法细细欣赏。环顾四周,仍然看不见除我之外的第二个人,大雄宝殿里也是右边点着一支蜡烛,烛光里可以看见正面和侧面的佛像,以及地上堆着的建材,好象有什么工程正在进行中。照例合十行礼,又绕着殿外的平台转了一圈(顺时针),就原路退出了。雾好象更浓了,天也更暗了,看来连照相都无法照了,而看日出更是无望。550分,开始灰溜溜地下撤。途中有几次还间或看到太阳公公露了一下脸又匆匆藏到云层后面去。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路边的草甸了,发现有明显的小路向下延伸,决定切近路。6点半左右,天完全亮了,我又回到了鸿门岩的公路边。
 
 
 
 
 
 
 
 
 
 



 

风更大了,还下起了雨,觉得有点冻手。从包里拿出烧饼夹肉边走边吃,赶路要紧。本想走攻略里提到的小路,听到身后有东北口音说话,说是下雨了那土路贼难走,还不如走大路。回头一看,是一位身着暗红色袈裟的中年尼姑。我问是从东北来这里朝台的吗,她说是前些年出家来到这里的。于是合十道谢告别,穿过公路踏上了通往北台的大路。


 
 

大路是用切割得整整齐齐的青石板铺成的,在凉凉的雨雾中伸向层峦叠嶂的天边。我独自在路上走着,偶尔有辆轿车从身边掠过,很快就从视野中消失了。8点左右,雨停了,云也慢慢地消散了,向左侧望去,可以远远地看见在群山怀抱中有一片色彩斑斓的建筑群,在雨后初晴的天空下反射着太阳的光芒,想必那就是台怀镇了,好一个形象的地名。这时有一队轿车从身后驶来,向北台方向绝尘而去,恰好又有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和尚,几步一磕头地向山下走去,我赶紧抢了个镜头。同是天涯朝台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却分明有着天壤之别。但据说佛是不会介意的,阿弥陀佛。


到达北台下面的“华北屋脊”牌楼时已经将近9点。气温很低,可以看到草甸上有冰,用登山杖捅了捅,居然捅不透。940分,到达被称为“叶斗峰”的北台顶(海拔3058米)。供奉着“无垢文殊菩萨”的灵应寺前,看到有位女香客和一位中年和尚站在台阶上合影,女香客眉飞色舞的似乎很兴奋,言语之间可以猜测是因为这位和尚来自韩国。所以我估计此女大概看了很多的韩剧,应该是一位热烈的“哈韩粉丝”或简称“韩粉”。



在北台上又到处转了转,发现这里好象是个大工地。有好些用钢筋水泥结构代替木结构的建筑,还在构件上用色彩描出木纹,手段却似乎并不高明,看起来显得不伦不类的。1010分,天又阴了下来,冷风卷着雾气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小贩们纷纷裹紧了身上的棉大衣。我又背起了背包,踏上了通往中台的路。


 

通往中台的路远不如刚才走过的石板路好走。基本上就是在高山草甸里自生自灭的土路,上面被车轮碾压得沟壑纵横。路上遇到一位牧马人老刘,40多岁的年龄,脚穿高腰胶靴,一个装化肥用的编织袋在两边缝上布绳就成了一个双肩背包,包里插着一把老式油布伞,手握一杆皮鞭,嘴里叼着自制的烟卷,哼着小曲。老刘说的是当地土话,很难懂,但我还是听懂了一些:家在繁峙县某乡住,没钱娶媳妇,手里替别人看着五六百头马和牛,每月能挣到300元,每天两顿玉米面馍,晚上就住在塑料布棚里凑合。我知道这还不是最底层的生存方式。


 

12点半,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这里也成了一片工地,到处堆着屋瓦、水泥板和钢筋。供奉“儒童文殊菩萨”的演教寺里有几名香客在到处寻找香炉,庙里的和尚告诉他们香炉在外面,如今不让在庙里烧香了。看起来寺庙里防火工作还是抓得满紧的,只是香炉离佛像有点远了。但愿在佛的眼里距离并不是个问题。


 

到中台时,开饭时间已过,我到厨房里探头看了看,冷灶凉锅,我想就不好意思再提挂单吃饭的事了,自己解决吧。当然再饿咱也不能亵渎神灵啊,于是远远地离开中台,坐在路边草甸里吃我的烧饼夹肉就凉水。


 

从中台到西台的路比较明显,高山草甸上有很多切近路的机会,往来的香客们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跋涉。切近路固然可以节约时间,但代价是比较费力,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并不占便宜。午后的烈日更增加了难度,考验所有徒步朝台者的诚意和决心。2点左右,到达树立着“八功德水”石碑的三岔路口,看到木牌上汉藏两种文字红漆写着关于西来寺“神迹再现”的文字。我转向通往西台的路继续向上走去。320分,到达西台顶。


 

西台名为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顶建有法雷寺,其中供奉“狮子文殊菩萨”,在台顶另一侧,还有舍利塔。这里好象也在施工,到处堆着建材。旅游旺季已过,香客已经很少了,一辆旅游车在空地上等客。我离开台顶,来到西台的生活区,和一位中年和尚互道“阿弥陀佛”,提出我想在这里挂单食宿。他抬手向一排平房一指,就算为我办妥了入住手续。平房的西段好象是经堂,收拾得十分整洁,墙上挂着佛像(惭愧,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东段里好象住着寺里雇佣的杂工,有几个没穿僧袍的人在那里进进出出。中段部分是很大的一间,足有20多米长,门开在中间。靠门一侧堆满了风尘仆仆的杂物,靠窗一侧是一个用木板架在砖头上搭成的大通铺,上面铺着厚海绵垫,墙角里是几床棉被。我走进去,把背包放在通铺上,又把棉被翻开看了看,觉得还算干净,心中暗喜(其实为防不测,我自己带着薄睡袋)。这时,有一位穿着暗红僧袍背着双肩背包的的年轻喇嘛进来,说着一口四川话,一问也是来挂单的。同是天涯挂单人,我们就聊了起来。小伙子来自四川甘孜州的藏传佛教寺庙,今年26岁。家里穷,有个妹妹在上初中,他自己未经父母同意就出了家。每日里潜心诵经打坐,苦苦修炼。为提高自己的修行水平,这次他倾数年积蓄(他说每月能拿到300元津贴),经雅安、成都、郑州和太原,千山万水,晓行夜宿(当然是一路挂单而来),终于来到五台山。虽说差了几天没能赶上一年一度的大法会,但仍想在这里住几日,和来自各地的佛家弟子交流切磋一番。这时,阵阵诵经声从隔壁的经堂里传来(山墙上方是通透的),听得出来完全是女声。小伙子浑身一机灵,连说自己也该用功了,只见他面壁盘腿坐下,捧起一本经书读了起来。读了一会儿,又说这里太冷,拉过一条棉被裹在身上。这时我才发现他除去上身披着的一条薄线毯以外,里面只有贴身的无袖袈裟。当时山下的气温大约是30度,而山上只有10度,亏得“年轻人火力壮,喝凉水睡凉炕”。和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我们相比,毕竟出家人的物质生活是异常清苦的,唯有心中那份执着的信仰才能给他们不竭的力量。小伙子一举一动都透着年轻人的活力,他上床的动作很值得一看:走到床前,左一下右一下,双脚互相帮忙,脚跟从鞋里脱出,然后出左脚踏上床板,再抬右脚跟进。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十分干净利落。这时再看两只鞋,只见右鞋的后跟架在左鞋的鞋面上,在离床60厘米处形成一个大约45度的丁字。几个小时里,我数次观察他的这套动作,居然每次都如出一辙,好象是经过了某种标准化的训练。惊叹之余,我又觉得这和以前从书里读到的佛家那种克制和谦和的风格却不太一样。另外,我猜想由于生活环境、物质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藏传佛教所注重的细节可能和汉传佛教也不会完全相同。其实,我已经注意到高海拔地区寺庙里的整洁水平一般会比低海拔地区差一些,毕竟各方面条件(例如气候、水、电和物资供应)都难免会差一些(有时候差得又何止一星半点)。所以,古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伙子的打坐也值得一看:他时而盘腿端坐,时而弯下腰做头顶床板的动作(是瑜珈吗?),有时一声不响,有时念念有词。刚才隔壁响遏行云的诵经声不知是什么时候停的,一看表已经下午6点半了。来前听说西台6点开晚饭,我赶紧叫上小伙子去五观堂吃饭。这时的五观堂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只有十来个僧尼和杂工正在埋头吃饭。根据网上攻略介绍的规矩,我自觉地在最后一排入座。这时已经没有杂工为我们分餐,就自己拿了碗(桌上有两种碗。一种是一个大白碗里面扣一个小碗,这是给出家人用的。另一种是一个花碗里面扣一个小碗,这是给我等俗人用的)去取食。晚饭是白面花卷、面条和自制的咸菜。由于海拔高气压低,夹生的花卷嚼在嘴里有点沾牙,面条也煮得接近面糊了。趁着饿劲我连吃了两个花卷一碗面条,本想再多吃一碗面条,又怕晚上起夜,只好忍痛割爱了 ---- 我曾到这里的厕所现场考察,发现离得很远而且路不好走(有一点地道战的感觉),实地的感官印象也无法让人心情舒畅放松;另外,半夜里跑到野外去解决大概也不会产生浪漫的感觉。饭后回到住处发现隔壁的功课又开始了,唱一阵念一阵又唱一阵,有叮叮咚咚的铃鼓声伴随,不时还有热烈的讨论,口音也是南腔北调,广东的、东北的、河南的、,直到晚上8点半才结束。我赶快跑到野外方便一番,回房就寝,一夜无话。


 

凌晨4点左右,我在一片整齐悦耳的女声合唱中醒来。昨晚没太注意唱词的内容,这会儿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细细地听了一回。虽说多半还是听不懂,但仍能辨认出“释珈牟尼大智慧”这样的歌词,看起来还是属于赞美诗类型的。实事求是地说,他们的音乐素养是相当不错的,一点也没有我们俗人中常见的那种“五音不全”的毛病,可以想象其中的热情和专注。诵经活动大约是在6点结束的,我赶紧起床去观察他们下一步的活动。只见从对面山坡上有一队和尚在年长者的带领下走下来,从隔壁经堂里走出的是尼姑的队列。他们鱼贯进入五观堂陆续就座后又开始诵经,然后看到有和尚和杂工提着装有馒头和稀饭的桶为入座的僧众分饭。然后僧众们开始一言不发地埋头吃饭,杂工们不时地为示意添饭者加一勺粥、加一个馒头或一勺咸菜。由于僧多座少,五观堂里只能容下大约50多人,我看到还有10多位僧众和我一样在外面等着下一批用餐。我回到住处,看到喇嘛朋友已经起床,这会儿正在用功念经。我们一起又来到五观堂,第二批已经开始进场。我照例在后排就座,有杂工送上馒头、粥和咸菜。馒头照例是沾牙的,我把两个馒头和两碗粥送进肚里,赶紧回到住处收拾背包,向小喇嘛合十道别。640分,离开前找到知客僧奉上香火钱20元,道声“阿弥陀佛”就踏上了前往南台的路。


 

 
 
 
 
 
 
 
 
 
 
 
 
 
 

从西台到南台的路,在到达南台牌楼之前基本上是明显的下降。时阴时晴的天气(气温8度)倒是很适合赶路的。我大约在745分到达吉祥寺(气温11度),855分到达狮子窝(真想知道这个地名的出处),欣赏了一阵万佛塔,塔上的铃在风中叮当作响。中午1045分到达金碧辉煌的金阁寺,早听说这里是整个五台山景区最漂亮的寺庙,决定进去看看。刚要掏钱买门票,却被告知不用买票 ---- 大概因为我是唯一的游客。老实说,我并不懂佛教,对建筑和美术也纯属外行,所以充其量也就是前后左右到处走马观花看热闹而已。照例是向菩萨合十致敬,奉上香火钱,然后退出。


 

 


顺便提一句,金阁寺门前的那条公路是“怀忻线”(从台怀到忻州),而不是网上驴友所说的108国道。我沿着怀忻线走了大约20分钟,怀着忐忑(担心会要我买168元的门票)然后是沾沾自喜(事实证明这个方向是“离开”景区,所以没人管)的心情穿过景区收费口,1150分来到了金碧辉煌的“佛教圣地五台山”牌坊脚下(由于地处登南台的起点,有人把它称为“南台牌坊”)。照相留念后,就向通往南台的路走去。40分钟以后,我从五台山气象站的坡底经过,远远地看到外墙有五个白色的大字,拿出望远镜一看,居然是“为气象苦修”,顿时感到肃然起敬。



山里气候瞬息万变,所以不同时间走在山路的不同地段对气候也就有了不同感受:阳光下的背风处当然是夏天的感受,走了几分钟就已经是汗流浃背,只好脱下长裤长衣塞进背包;到了背荫处又必须穿上长裤长衣;而在经过背荫的山口时,山风裹着冷雾阵阵扑来,单衣已经不够了,只好从背包深处掏出抓绒衣和冲锋裤穿上。一路走来,穿穿脱脱已不计次数。


 

下午2点左右,又是漫山遍野大雾弥漫,看到三位脸色黑红的尼姑从南台下来,正在商量是不是要切小路下山,她们告诉我说是离南台已经不远了。走着走着我发现路的左侧有一条通往斜上方的石板小路一直伸展到浓雾笼罩着的不知何方。大致判断了方向,决定从这里切近路上山。215分,从一道废弃的石墙下方绕过,看到台顶的建筑。几分钟后,已经来到了浓雾笼罩的南台顶的普济寺门口。在智慧文殊菩萨面前合十行礼并且功德,然后退出寺庙,开始下山。希望能在天黑前赶到山下的台怀镇住宿。


 

 
 
 
 


南台的名字是“锦绣峰”。晴空下的锦绣峰果然是名实相符。远近山坡上的绿树繁花,映衬着雄浑蜿蜒的山峦的轮廓,峡谷草甸上有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嬉戏,草甸灌木间有松鼠和不知名的小鸟在蹦跳追逐,点缀着一幅活生生的锦绣画卷,令我心旷神怡。我找到一块大石板躺下休息,从背包里取出从北京一路背来的最后一个梨吃着,竟然有了一瞬间的流连忘返。


 

从南台下来通往佛母洞的路基本上是陡峭的小路。看到岩石上有红漆的向上箭头,可以想象从这里上山的艰难程度。大概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朝台者多数都是把南台作为最后一站(从网上流传的攻略来看,都是按照东北中西南的顺序走过来的)。
 
 



 

下午420分,前方远处的山崖上发现红墙和寺庙,我想那大概就应该是佛母洞了(又叫千佛洞)。这时在山路的右边又发现一条并行向下的小路,看得出来是一条很成熟的路。当时我的判断是:脚下的路是一直通往前方山崖上的佛母洞的,而向下的小路应该是从佛母洞下方经过通往山下的白云寺。我选择了向下直接赶往白云寺4点半左右,我从佛母洞下方通过,然后就看到小路和从佛母洞通往山下的1600多级台阶会合。510分,到达白云寺。一辆出租车到我面前停下,说是10块钱可以捎我去台怀(正常价格好象是20块)。车主大约40岁,收拾得干净利落的样子,说是到这里把摆摊卖货的老婆接回家。一路上,我们随便聊着。谈到了政府正在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决定把台怀镇现有的商铺和住户都迁走,据说将来的台怀镇上只有寺庙。我看到路边果然到处都是民房的断壁残垣,不知道下次再来这里会是什么模样了。我想到,前几年过于密集的商铺和住户固然会损害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文化宗教景观,但没有了住户和商业设施的台怀镇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只是想要一个物理意义上的佛教博物馆吗?这样会更有利于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吗?想起了近年来关于云南省丽江古城原住民纷纷外迁、古城韵味尽失的报道。其实,即使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这也未必是上策。但据说这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申办条件,要想申办成功,就只有照办。

傍晚6点左右,我带着网上驴友们所说的“相当于500年的修行”到达台怀镇。车主为我推荐了一家农家旅馆,闹中取静的地点,我进去看了看,觉得条件还真不错,就决定住下了。洗涮一番,找地方吃了晚饭,又在镇上到处转了转,了解到坐车朝五个台的行情是每车(桑塔纳)1200元。又远远地看了一会儿夕阳余辉中金色的群山、寺庙和白塔,就早早地回旅馆睡下了。计划明天争取搭乘头班车赶往代县,并从那里前往已经想了多时的雁门关。(待续)
 

 
 
 


 

 
 


文摘:关于台怀镇的寺庙群
 


 

五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是从唐代开始的。唐太宗曾言“五台山者,文殊轶室,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从此五台山便被公认为文殊圣域。长安2年(公元742年)登上皇位的武则天自称她“神游五顶”。因此,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感法师为主持。这是五台山佛教在全国佛教界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随着唐王朝的国威远扬和唐朝文化的传播,五台山的声望也随之显赫于世。宋以后,日本、印尼、尼泊尔等国的僧侣与五台山都有往来。
 


 

显通寺建在台怀镇的灵鹫峰下,它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称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代又重修,形成今天的规模。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上,有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等7座大殿。中轴线后部高坎上有一铜殿,面阔三间,高不足五米,小巧精致,铸于明万历年间,殿内有铜铸小佛像万尊,中间台上有大铜佛。门前钟楼上有一口重达万斤的铜钟,敲击时声音传遍全山。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寺内以舍利塔为主,舍利塔是一座藏式白塔,故又名大白塔。我国共有珍藏释迦舍利子的铁塔19座,五台山的一座慈寿塔就藏在大白塔内。此塔居于台怀诸寺之前,高大醒目,一向被看作是五台山的标志。菩萨顶在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传说文殊就住在菩萨顶,所以也叫真容院,又称文殊寺,它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时,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蒋全曲而计到五台山传扬黄教,这是黄教传入五台山的开始。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住在菩萨顶,这里就成为黄庙之首。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始建于唐,元重建,毁于火,明成化年间再建,其中佛龛的背面塑三世像,即药师、释迦、弥陀三佛。三佛居于文殊背面的倒座上,不合一般寺院惯例,颇为特殊,两侧有五百罗汉。罗苍寺在显通寺东,是一座喇嘛庙,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重修。罗苍寺还有一种奇观,后殿中心有一座活动莲台,是一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围雕有波涛和十八罗汉渡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花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在佛龛中,莲台设有中轴和轮盘,操纵机关时莲台旋转,莲花一开一和,四方佛时隐时现,这叫做“花开见佛”。
 


 

五台山除五大禅寺外,名寺还有金阁寺和碧山寺等。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十方禅寺是可以使各方名僧来作主持的禅院,又叫十方刹。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北京背包客31小时代县游
太原游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滹沱河漂流
2009年元旦山西旅游
龙飞凤舞山西游
山西旅游攻略

目的地相关资讯